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的专业标准有三个坐标体系:
即“道德坐标体系—专业知识坐标体系—专业能力坐标体系”,如何衔接教师培训“形而上”的理念与“形而下”的操作,我校结合实际,开展了以聚集课程为重点的培训模式研究。
我们通过“专题研究破解课程设置难题——基于课堂探索培训课程模式——师德修养充实培训课程内容”三大体系科学地设置培训课程。
在集中研修阶段设置了“师德修养、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四大模块,旨在增长学员学科知识、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培训以案例为载体,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观摩示范、学员研讨等方式,为学员构建了一个丰富学科专业知识,提升学科教学能力的网络体系,力求通过系统的学习促进其专业发展,能力形成。
.建设研修实践基地,为骨干培训奠基
我们认为,能让理念转化为行动的培训才是有效的培训。
理论学习要形成能力离不开广泛深入的实践,建设好研修实践基地,加强培训机构与培训实践基地的深度合作,能为学员提供更宽阔的训练舞台。
为了发挥研修基地的主导作用,本着“依托基地,服务基地”的原则建设基地。
培训基地的选择既考虑区域分布特点,又兼顾各镇乡的纵深辐射,还考虑基地作用发挥的多元性、均衡性。
我们将全县95所中小学列为研修实践基地,选择性地在不同的基地开展不同的培训活动,基本做到每个研修基地的学科教师都能享受骨干教师培训的资源。
.创建任务驱动模式,为骨干培训寻法
“任务驱动培训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培训模式,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培训模式。
“集中研修—自主研修—合作研修—成果鉴定—效能考核”五个培训阶段都给学员布置了相关的任务,这些任务既有个人完成的,也有小组合作完成的,还有全班共同作用完成的。
重要的是设置的任务调动了学员多种感官,触动了学员多元思维,同时加强了完成任务的过程指导及反馈。
在接受任务—完成任务—反馈评价过程中,学员不断获得成就感,激发求知欲,逐步形成独立探索、自觉反思的自学自修能力。
学员的学习力在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自然习得。
.建立分段淘汰机制,为骨干培训提质
为了强化培训不走样,我们采取了“执行方案注意共性和个性相结合;
管理方式注意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组织形式注意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效果监测注意现场与网络相结合”等策略,建立了分段淘汰机制,学员只有参加并完成了相应阶段的培训任务,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否则将自动淘汰,以保证其有效性、公正性、严肃性、权威性。
项目组制定了一个指标详实的考核项目表,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参训学员进行考核评价。
确保学员学习有方向,前进不偏向,促进学员素质素养螺旋式提升。
培训过程中16名学员已被遗憾淘汰。
二、五条路径,成长路上撷阳光
理论引领,意识唤醒
一名缺乏理论素养支撑的教师,不可能飞得很高,一名学科理论素养不能与时俱进的教师,也不可能行得更远。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
”导师的专业理论引领、指导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集中研修阶段,我们邀请了山东安丘一中副校长高国东、渝中区小学语文教研员王小毅、沙区语文教研员董晓宇、重庆市谢家湾小学陈正兰、珊瑚小学唐文春、育才中学熊少华、重庆一外冉启兵、重庆79中黄垚等老师为学员讲学,还聘请了我县土生土长的市级骨干教师、骨干校长、学科带头人以及教科所、各中小学的特级教师、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为学员作专题报告,对学员进行系统的学科理论引领。
导师们的80几场精彩报告和讲座,带给学员的是意识的唤醒、理念的更新以及思想的冲击、碰撞甚至是颠覆,赢得了学员们由衷的赞誉和深深的敬意,学员们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添了一份大气,多了一份底气,学科专业理论素养逐步提升。
学员们无时无刻不怀抱一颗虔诚的感恩之心念着潘晓燕、李小元、孙登亮、张安、郭培恒、董晓明、梁义富、王华权、陈奉奎、夏生勇、郭金成、陈秀万、曾瑞东、莫新玉、唐宗彪、任康生等为之付出心血的所有老师。
远程跟进,系统梳理
为了弥补集中研修阶段时间短,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系统的缺陷,自主研修阶段,我们首次采用了“线上虚拟环境研训+线下实际环境互动”的混合培训模式。
通过网络专家讲座、论坛研讨,完成研修日志,撰写教学反思,提交教学故事等系统梳理学科专业知识,提升学科理论水平。
创造了短期不短,远程不远的培训效应,学员的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基地主导,文化浸润
在培训中研究,在研究中培训才是最有效的培训。
我们将培训与科研有机结合,与梁山小学合作开展了“小学语文学科基地主导式培训研究”的市级课题研究,旨在加强培训机构与基地学校的深度合作。
搭建以基地学校为主导,以导师、学员为主体,以教学相长为主旨,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培训机构与基地学校同步发展为主轴的教师学科专业成长的专业实践指导平台。
力求最大限度发挥基地学校的学科优势,资源优势,尽其所长,倾其所能,全方位,多角度给学员以多维立体的熏陶、引导与指导。
作为课题研究对象的小学语文骨干学员从阶段的“集中研修”活动中对基地学校梁山小学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认识,专家理念引领,名师课堂观摩,小组合作磨课,让学员走近了梁山小学。
第二阶段“实践研修活动”将基地学校提出的“同行同乐,自我超越”的培训理念变成了可能。
智慧分享解惑、艺术鉴赏丰翼,导师对症指导,学员实战践行,为期一周的耳濡目染,学校的“活教乐学”特色文化,年级组的教研特色文化,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色文化让我们的学员感受多多,感动多多。
学员们制作的精美微视频《梁山印象》,记录了梁山小学23名领行教师与小学语文骨干班84名同行教师一起成长的历程。
链式传动,整体推进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自主研修阶段,我们开展了“市县级骨干教师指导骨干学员——骨干学员指导新教师”的“链式”指导活动,骨干学员在接受他人指导的同时指导他人,要求相互听课交流不少于8节。
骨干学员是活动的主角,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们希望通过传帮带的链式推进,促进不同层次的教师同步发展。
此活动中彼此传播的是新理念、帮扶的是新方法,带动的是新发展。
每一个齿轮在外力的作用下都无法停止不前,如同为身处链条中的每个人插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
考察交流,境界提升
教育考察是学员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
为期五天的教育教学考察活动,受到了兄弟区县教委、学校领导热情欢迎。
通过查看资料、听经验介绍、上交流课、互动研讨、实地参观等,学员们感受了发达地区高品位、高质量的教育优势,发展强势,增强了为师的责任感、使命感。
如果没有与南岸区天台岗小学、綦江区陵园小学、万盛区中盛小学、渝北区金港国际实验小学、永川区红旗小学、大足区西婵小学、重庆十八中、江津聚奎中学、黔江中学、永川区大石中学、涪陵十四中、重庆江北中学等市内12所名校的相遇、相识,我们何以有对“朝气、灵气、大气”的感悟,何以有对“文明、文雅、文化”的崇拜。
短短几天的考察交流,相信学员们的所见所闻是丰富的,所思所悟也一定是丰满的,学员们撰写的3xx篇考察报告变成了xx教育宝贵的资源。
小语二班学员徐红芳在考察报告中就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做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要做到转变三种思想、树立三种理念、改革三种模式、培养三种习惯的观点,得到了学员们的广泛认同,其考察报告在“中国教师研修网”创造了很高的点击率。
三、五种课堂,成长路上硬翅膀
常言道“医生的功夫在临床,教师的功夫在课堂。
”这句朴实的话语阐释了教师在职研修的基本规律,那就是“定位在课堂,研修在课堂,成长在课堂”。
我们的学员非一般教师,处于“经验型”向“专家型”跨跃的临界点。
所以在整个骨干教师培训中,我们始终秉承“聚焦课堂、追求卓越”的理念,把目光放在学员的课堂上,“导师示范课——小组合作课——基地汇报课—考察交流课—成果开放课”,学员在五种课堂中历练、成长。
导师示范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来磨砺,最终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得以检验。
集中培训阶段,市县级骨干教师朱明静、吴世伟、谢凤毅、江斌、王海波、周俐、唐辉、舒伟、雷海鹰、姜小红、李云峰等老师分别为学员展示了精湛的教学技艺。
目睹了骨干教师的风采,聆听了专家的精彩点评,准骨干教师们无形中感受到了差距和不足,压力自然而来,动力悄然而生。
小组合作
为了让每位参培教师分享各种学习资源,项目组在集中培训期间采用导师与学员同课异构“双情景”切换模式进行实践训练,小组成员共同围绕抽签确定的一个课题,先独立钻研,认真备课形成独立的教学方案,后小组合作分享,深入研讨,形成小组的教学方案,再以抽签的形式确定各组在实践基地学校上课人员,学员自始至终都是参与者,取得的各项成绩属于组内每位学员,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建构能力。
学员们在平等中相互切磋、质疑、交流与合作;
在信任中相互沟通、理解、启迪与完善;
在争论中相互碰撞、交锋、比较与鉴别,实现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智慧的大集合、大融合。
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学员的研究学习,不再是单枪匹马而是群策群力;
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齐心协力。
基地汇报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骨干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在提高其专业水平的同时,增强其辐射力,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合作研修阶段,我们开展了骨干教师基地汇报课活动。
将年级不同学科各异的4至5名学员组成小组深入37所小学,17所中学基地学校上培训汇报课290节,给全县几千名教师一个同学科、跨学科学习的机会,实实在在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这次汇报课活动,给大家一个对外开放的讲坛。
很多课集美感、动感和语感于一体,有着很高的观摩学习和参考价值,我们欣喜地看到,学员们总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舒展自如地驾驭课堂;
总能从容面对课堂预设和生成的问题,浑然天成地加以处理。
师生激情共鸣点此起彼伏随处可见;
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语言信手拈来生动活泼。
学员们对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趋于成熟化、理性化,已从最初的追求形式上的美观多样,转向教学实实在在的需要。
学员们精心打造的课堂是教师的“精神盛宴”,它让教师的精神与心灵在“阳光的课堂”相遇、相通,相知,实现教学经验与智慧的共享。
基地汇报课堂,既是学员激情飞扬的舞台,也是缺陷曝光的舞台。
我们收集了一些典型案例,让导师会诊,开出药方,希望为大家尽快治病疗伤。
虽然我们有很多课值得推敲,并不成熟,但我们相信,我们正在走向成熟;
虽然我们很多课遗憾不少,谈不上完美,但我们相信,我们正在追求完美。
此活动的开展让教师们达成了共识:
知识是有限的,成长的空间是无限的。
本此活动得到基地学校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各承担学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真正实现了培训机构与基地学校的协同互动。
考察交流
考察交流是学员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
在向兄弟区县虚心学习教育理念,观摩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也注意拓宽交流的舞台,让我们的学员在陌生的教育环境中得到锻炼,兼收并蓄,寻找教育思想的融合点。
刘显艳、文贵明、刘子云、石庆敏、吴华军、唐彤、谭仕华、罗成芳、唐琳、仇朝蓉、甘立琼、刘均、赵秀丽、刘东明等14名学员分别与12个考察区县学校的19位教师同课异构,进行深入的交流研讨。
学员从不同的视角在他们风格各异的课中寻找同中之异,异中之同。
交流课可谓堂堂精彩,课后与兄弟学校老师思想碰撞、观念交锋,实实在在的议课、评课活动更精彩。
评课交流没有你吹我捧的形式主义,也没有礼节性的高唱赞歌,有的是实实在在的质疑和建议,朋友般地指不足谈改进,学员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得以全方位地展现,短暂的交流学习留下的是丰厚的收获。
小学语文骨干班的全体学员有幸参加了重庆天台岗小学“幸福教育台阶课堂”研讨会。
深圳蛇口育才四小孙茜、天台岗小学左荣、骨干学员罗成芳三位教师同课异构《女娲补天》,课后大家议课、评课把活动推向高潮。
特别是重庆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张咏梅老师的精彩点评,给大家带来很多启示。
成果开放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成果鉴定阶段,我们开展了三个层次的学员课堂开放活动,包括校级课堂开放、片区课堂开放、县级课堂开放活动。
校级课堂开放课。
要求每位学员完成本校课堂开放课,并制作课堂实录光盘作为培训考核内容之一,我们收到教学实录光盘285张,这些课例将收入我县师资培训资源库。
片区课堂开放课。
我们确定了合兴、明达、蟠龙、聚奎、云龙、虎城6个片区活动点。
梁山小学领行教师、小学语文骨干班学员、新教师以及全县其他小学语文教师都是活动的参与者,分别到所在片区参加课堂开放活动。
每个片区我们组织了3节观课1节议课1节说课1节评课。
梁山小学导师、骨干学员、新教师三个层次的教师分别执教不同年段、不同类型的绘本课、识字课、阅读课、作文课、语文综合实践课,让全县小学语文教师观摩到了难以观摩到的课型。
这些课既有导师的示范课、也有学员的展示课,还有新教师的成长课。
导师朱明静在聚奎片区上的一堂作文课给大家很好的示范,屏锦一小刚参加工作一年半的全洪梅老师议课时激动地发言说从朱老师的课中学到了九点,活动之后还梳理成了一篇题为《作文课堂的真·
善·
美》的观课感,其超人的表达力、学习力、领悟力、感悟力是后生可畏的最好例证。
虎城片区课堂开放活动中,我们发现虎城小学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新教师群体,他们自发组织了“学校青年教师教研组”,每周上一节研究课,邀请学校领导及导师听课指导,希望自己快速成长。
这群教师议课时发言异常积极,提问、质疑、讨教,生怕失去取到教育“真经”的机会。
活动中大家表现出来的这份热情、热度,我们倍感温暖。
活动中,我们的学员不负厚望,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采。
学员彭小红、魏晓玲、侯艳、罗昌波、全慧芳、张勇、杨晓京、陈琳都能以开放的心态走进开放课堂,欣然面对自己的成功,坦然接受他人的质疑,真正学会了提炼和反思,我们深感欣慰。
课后参与者议课、执教者说课、梁山小学导师评课营造的浓浓的教研氛围以及老师们发言时表现出来的迫不及待足以证明我们都热爱教育。
我们希望以片区开放课为载体集合片区同学科教师一起教研,分享骨干培训资源的目的似乎已经达到了。
县级课堂开放活动。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本次骨干教师培训成果展示活动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骨干教师的成长需要这样的平台,全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也需要这样的平台。
学员龚德平、邓静、曹剑波、李婷婷、龙正江、王忠芬、吴成玲、唐云峰、姚中华、杨波、蒋玉兵、陈玲甘当县级课堂开放活动的主角,代表大家展示作为骨干学员在结业之际应有的风采。
学员们深知只要课前做足了功课,课中回馈你的一定是学生的专注与投人,自己的轻松与自如。
课后的评课议课,我们仍倍加重视,因为我们知道成长路上需要走好每一步。
担任评课的都是学员的导师,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学员们的开放课进行了点评,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这个大部队的课堂教学操作技艺出谋划策,让上课教师在反思修正中快速成长。
这些点评既让学员增强了自信,也让全体学员感受到“优秀的东西是没有学科界限的”,自己还有广阔的成长、发展空间。
各位学员,走进课堂,博众家之所长,集“万卷书香于一身,百家灵气于一体”,我们在众星捧月中一起享受着被爱的幸福。
四、五个亮点,成长路上谱华
回顾骨干教师培训两年的培训历程,学员们共呈现了近700余节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参与我们培训活动的其他教师达3500余人次,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培训凸显了五个亮点。
突破瓶颈,突出培训的实践性
缺少行为的培训,缺少实践的体验,培训中容易出现只有“感动”、“激动”和“心动”,而没有“行动”的现象,这样的培训效果将会弱化、衰竭,甚至消失。
我们在骨干培训的五个阶段中都设计了实践环节,突破了大规模培训实践环节的瓶颈,突出了教师培训的实践性。
加强交流,增强培训的反思性
教师的教学经历只有经过反思内化才能成为教学经验,不断的交流学习,也就会促进学员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从而相互之间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整个骨干培训中,我们为学员组织了多次的交流学习活动,学员收获的不只是方法和技巧,更有教学理念的提升,关键是还会促动行为的转变。
强化带动,彰显培训的辐射性
在基地研修中,学员与基地学校的领行教师“同行同乐、共同发展”,带动了基地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
“基地汇报课”“成果开放课”活动,向全县中小学展示了骨干学员蓬勃的朝气和课改的热情,触动了各中小学学科教师的课改神经,彰显了骨干培训的引领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真正实现了“培训一个、影响一校、带动一片”的培训效能。
丰富活动,凸现培训的愉悦性
培训期间,为了减轻学员学习压力,增进友谊,我们组织开展了两次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活动结合学科特点围绕一个主题,展示学员们的专业基本功和艺术特长,歌舞、哑剧、经典诗文朗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学员们利用休息时间编排的节目出乎意料的精彩。
导师们的积极参与博得学员们阵阵喝彩,学员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既紧张又活泼,学习真的使人如此美丽和快乐。
结业联欢活动中我们还邀请了基地学校代表梁山小学和上届骨干学员代表参加我们的晚会,他们带来的精彩节目给我们的晚会增添了一抹新的亮色,让人久久回味。
物化成果,强化培训的实效性
为了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我们把学员的阅读思考放在重要的位置,带领学员阅读教育名著,学员阅读了《教育漫话》、《大教学论》、《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教学专著,并撰写五千字左右的读书笔记,让学员学会主动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提升教学理念。
在培训中,我们注重物化成果,将学员的学习心得体会,五课案例,听课笔记等汇聚成册,全部记载在《成长之路》的集子上,形成书面成果,使参培教师养成主动写作,积极反思总结的习惯。
根据骨干教师培训入学考试试卷的分析,我们对学员的教育理论素养现状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要求学员将自主研修阶段的研究成果浓缩成一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参加答辩。
答辩中,导师的指导、点拨让学员深受启发,无形中将答辩活动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导师教给了学员论文选题,提炼论点,选择有价值的材料等方法,学员们知道了怎样的论文才是规范且有价值的论文。
同时,答辩结束后,导师提出了存在的选题过大,研究不深等具有共性的问题,并针对部分学员撰写的论文发表了针对性很强的改进意见。
通过答辩和专家的指点,学员不但增长了知识,交流了信息,内化了功力,提升了能力,而且更进一步认识到: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必须有深广的知识基础、创造性的见解和充分扎实的理论素养。
这次培训活动也是学员和领行教师共同实践交流的过程。
学员们在学习中与导师平等探讨,互促互进,导学相长,共同进步。
xx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是一次学员收获颇丰的幸福之旅,学员们在经过集中研修、自主研修、合作研修的学习和积累,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教学研究方面都有了全面的提升,这种提升需要鉴定,需要交流,更需要分享。
沈晓琴、蒋朝燕、杨勇、甘立琼、唐云峰、方仁见、龙黄莲七位学员在成长论坛上的表现,学员们的掌声和欢呼声就是最真实的认可,他们或交流培训感悟,或讲述成长故事,或分享学习收获,给大家带来了深深的启迪。
各班的微视频制作各具特色,其展播活动不仅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参训学员珍惜机遇,转变角色、潜心研修,涌现出许多优秀学员,由于名额有限我们只评了93名优秀学员,给更多的学员带来了些许遗憾,我们深表抱歉。
有学员将本次培训形象化为“杀毒、更新、升级”的过程,有学员将本次学习比作是习惯了平地之后重回洼地,有的学员表示在培训期间终于实现了“上一堂让自己满意的课”的梦想。
还有的学员带着哺乳期的孩子听课、考察,这些画面常常令我们感动得没了语言。
学员们普遍表示更新了教育观念,明确了发展方向,拓展了知识结构,提升了教学能力,掌握了科研方法,学会了指导他人。
培训期间,学员易同蓉荣获“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师”称号,并获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
学员曹崇丽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论文评审活动”获一等奖;
学员赵流泉、曹渊菊、王小虹分别获第九届、第十界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一等奖;
小学语文班学员沈晓琴获得了县级赛课一等奖、市级二等奖,唐琳、廖国娥、黎小燕获得了县级赛课二等奖。
据不完全统计,学员们撰写的188篇论文获市县等级奖,5篇在市级刊物发表。
92人次获国家、市、县级荣誉。
在此期间我校把搞好培训宣传作为培训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
为扩大培训的影响力,我们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及时反映培训动态,将培训简报58期及时上传至重庆教师研修网、xx教育网、学校网站等多种媒体上,为学员提供了学习交流和了解信息的渠道;
也为相关部门及时掌握培训及学员学习情况提供了实时的信息。
在档案资料整理方面,安排专人对培训全过程摄影、摄像和文字整理工作,完整地记录培训的相关情况,并制作班级学习微电影,用文字和图片留下了培训过程资料,这些措施有利于将培训实效延伸到学员以后的工作中,激发学员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教育是力求不断减少遗憾又不断遭遇遗憾的艺术。
仅有高山流水般抒情,阳春白雪似回味的教育是不生动的教育,也是单薄且缺少生命力的教育。
本轮培训虽然我们一路快乐着你们的快乐,成长着你们的成长,但作为组织者的我们心情仍然潮湿,因为准骨干教师身上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继续关注的问题:
理论素养有待加强;
科研能力尚需提高;
总结、反思意识相对淡薄;
学科专业知识的拓展尚缺深度和广度;
普通话、粉笔字等教师基本功提高迫在眉睫;
理念与实践结合不够理想,走进课堂似乎就迷失了方向。
因为我们跟踪不力,“链式活动”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因为我们课程设置的缺陷,部分学员撰写论文不知如何下笔,只能在网上剽窃他人成果或东拼西凑不成章法。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各位学员,两年的风雨兼程铸就了今日的柳暗花明。
专家报告,激起我们奋斗的渴望;
学友交流,打开我们智慧的门窗;
基地实践,让我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弥彰;
骨干引领,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优秀其实就在咱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