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2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生物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2395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2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2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2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2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2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2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生物文档格式.docx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2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生物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2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生物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2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生物文档格式.docx

讲考点·

体系构建

1.内环境的组成

(1)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三种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内环境中的物质转化

(3)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水肿的成因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

2.内环境的稳态

(1)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的调节实例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真题再现】

(2018浙江卷,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答案】A

【解析】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产生O2,使其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

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正确;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诱发人体组织水肿,C正确;

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D正确。

【举一反三】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

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

【答案】

(1)血浆

(2)增加  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

(1)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3)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体内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维持细胞渗透压,给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及时将细胞代谢终产物运走。

3.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分为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和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两大类。

(3)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4.免疫系统的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

生来就有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

特点

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

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①参与细胞: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②免疫过程

①防卫:

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②监控:

及时发现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

③清除:

将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作为抗原清除掉。

(2017天津卷,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

A.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

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

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

【答案】C

【解析】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

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

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

抗体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

【举一反三】下列有关动物和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浆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

C.体液免疫过程不需要T细胞的参与

D.监控和清除体内癌细胞需要细胞免疫的参与

【答案】D

【解析】吞噬细胞可以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B错误。

在体液免疫过程T细胞接受抗原后可以把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并且分泌淋巴因子,C错误。

识别清除体内癌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功能,并且通过细胞免疫的效应T淋巴细胞与癌细胞亲密接触,使癌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

5.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

结果:

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

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③结果:

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病原体,最终被吞噬、消灭。

(3)二次免疫及其特点

①二次免疫的特点: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产生抗体又快又多,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②二次免疫的基础:

在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当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地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更快更多地产生抗体。

6.免疫失调疾病

7.免疫学的应用

(1)疫苗——免疫中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

(3)免疫抑制剂——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2018江苏卷,9)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答案】B

【解析】效应T细胞可以由T细胞和记忆T细胞分裂分化产生,A错误;

细胞免疫的二次应答与记忆T细胞有关,体液免疫的二次应答与记忆B细胞有关,B正确;

健康人的T细胞经过肿瘤免疫以后,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C错误;

因为杂交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所以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不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只要将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经过筛选后进行培养就可以生产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了,D错误。

【举一反三】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作用的结果,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可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动,如T淋巴细胞。

统计发现,长期保持精神愉悦、情绪稳定的人群中,癌症发病率很低。

对此现象的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优美环境及真情善举等产生的精神愉悦感可使人体稳态调节网络配合更加密切

B.情绪稳定的人体内环境稳态能高效保持,免疫系统功能正常且细胞癌变频率低

C.癌细胞表面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特殊蛋白可作为抗原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D.T淋巴细胞能通过体液免疫反应产生大量效应T细胞,导致癌细胞裂解、死亡

【解析】优美环境及真情善举等产生的精神愉悦感可使人体稳态调节网络配合更加密切,A正确;

情绪稳定的人体内环境稳态能高效保持,免疫系统功能正常且细胞癌变频率低,B正确;

癌变细胞的细胞膜上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增多,其某些特殊蛋白可作为抗原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C正确;

T淋巴细胞能通过细胞免疫反应产生大量效应T细胞,导致癌细胞裂解、死亡,D错误。

讲方法·

技巧点拨

1.“三看法”判断内环境的成分

(1)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

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

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

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结构基础:

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三道防线。

其中溶菌酶既是第一道防线也是第二道防线。

(2)根据形成的时间:

如果是先天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

如果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特异性免疫。

(3)根据免疫对象:

如果对各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

如果只针对某种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

3.“三看”法判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二次免疫过程解读

(1)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

其原因是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呈递、识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

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具有免疫力。

(2)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地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这时抗体的产生不仅较第一次速度快、量多,而且持续时间长。

所以,某些预防接种应进行两次或多次,这样可产生大量的抗体和更多的记忆细胞。

5.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1)联系:

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2)区别

①发生时间不同:

过敏反应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才会发生,而体液免疫则在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时就发生。

②抗体分布不同:

体液免疫中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而过敏反应中抗体则分布在某些细胞表面。

讲易错·

归纳总结

1.关注三组易混淆的概念

(1)血液≠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3)体内液体≠内环境: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2.抗原和抗体的易混分析

(1)成分:

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2)来源:

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

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3)分布:

抗体除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

3.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辨析

(1)免疫预防:

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

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

(2)免疫治疗:

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激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