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引桥上部构造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2371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桥引桥上部构造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大桥引桥上部构造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大桥引桥上部构造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大桥引桥上部构造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大桥引桥上部构造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桥引桥上部构造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大桥引桥上部构造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桥引桥上部构造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桥引桥上部构造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F1、F2匝道桥各1联,孔跨布置均为(3x34+29)。

F1、F2匝道桥上部结构相同,均为整幅布置,桥宽9.0m。

箱梁均采用单箱单室斜腹板截面,梁顶宽870cm(两侧各留15cm作为栏杆外包宽度),梁底宽455.7cm,梁高180cm,箱梁悬臂板长175cm,端部厚18cm,根部厚40cm;

箱梁顶、底板厚均为25cm,腹板厚45~85cm,在箱梁的支点处均设置了横梁,中支点横梁厚1.5m,边支点横梁厚1.0m。

箱梁顶面设置2%横坡,由箱梁整体旋转形成。

箱梁采用单向预应力体系。

1.2东岸桥概况

东引桥共分为6联,分别为E1~E6联,孔跨布置依次为(40+40)+(62.5)+(40+50+40)+(25+24.5)+(17.5+27)+(30+31+30),桥梁E1、E4~E6联采用连续结构体系,E2联采用简支结构体系。

E1联按整幅布置,桥宽32.5~42m。

箱梁采用单箱五室斜腹板截面,梁顶宽3220~4170cm(两侧各留15cm作为栏杆外包宽度),梁高300cm,与E2联相接处横梁加高到380cm;

箱梁悬臂板长500cm,端部厚18cm,根部厚65cm;

箱梁顶、底板厚均为25cm,腹板厚45~65cm;

在箱梁的支点处均设置了横梁,中支点横梁厚2.4m,边支点横梁厚1.6m。

E2联按整幅布置,桥宽42~38.525m。

箱梁采用单箱五室斜腹板截面,梁顶宽4320~3972.5cm(两侧各留60cm后浇带),梁高380cm;

箱梁顶面悬臂板长515cm,端部厚30cm,根部厚65cm,箱梁底面悬臂板长397cm,端部厚18cm,根部厚40cm;

箱梁顶、底板厚均为25cm,中腹板厚50~70cm,边腹板厚80~100cm;

在箱梁的支点处均设置了横梁,边支点横梁厚1.6m。

E4联按整幅布置,桥宽36.938~58.833m。

箱梁采用单箱多室斜腹板截面,梁顶宽3663.8~5853.3cm(两侧各留15cm作为栏杆外包宽度),梁高180cm;

箱梁悬臂板长500~175cm,端部厚18cm,根部厚65~40cm;

箱梁顶、底板厚均为25cm,腹板厚40cm;

在箱梁的支点处均设置了横梁,中支点横梁厚3.0m,边支点横梁厚1.5m。

E5联按整幅布置,桥宽29.962~23.5m。

箱梁采用单箱三室斜腹板截面,梁顶宽2966.2~2320cm(两侧各留15cm作为栏杆外包宽度),梁高180cm;

箱梁顶、底板厚均为25cm,中腹板厚50cm,边腹板厚60cm;

在箱梁的支点处均设置了横梁,中支点横梁厚2.0m,边支点横梁厚1.2m。

E6联按整幅布置,桥宽23.5m。

箱梁采用单箱双室斜腹板截面,梁顶宽2320cm(两侧各留15cm作为栏杆外包宽度),梁高180cm,箱梁悬臂板长500cm,端部厚18cm,根部厚65cm;

箱梁顶、底板厚均为25cm,中腹板厚50cm,边腹板厚60cm。

在箱梁的支点处均设置了横梁,中支点横梁厚2m,边支点横梁厚1.2m。

箱梁顶面设置2%横坡,由结构成坡,顶、底板以2%坡平行布置。

E1、E2、E5和E6联箱梁采用纵、横双向预应力体系。

书院路立交共含A、B、C、D、E五座匝道桥,其孔跨布置分述如下:

A匝道桥:

共分为6联,分别为AL1~AL6联,孔跨布置依次为(23.331+18.7)+(36+36)+34.3+(34+42+33)+37+(33+30+30)m,桥梁AL1、AL2、AL4、AL6联采用连续结构体系,AL3、AL5联采用简支结构体系。

B匝道桥:

共分为3联,分别为BL1~BL3联,孔跨布置依次为2x(5x15)+(34+34)m,桥梁均采用连续结构体系。

C/E匝道桥:

共分为1联,分别为CL1/EL1联,孔跨布置分别为CL1联:

(30+32.485+34.515)m,EL1联:

(30+32.013+35.987)m,桥梁采用连续结构体系。

D匝道桥:

共1联,DL1联孔跨布置为(30+33+30+30)m,桥梁采用连续结构体系。

1.A匝道桥

AL1联桥宽12.438~18.739m。

箱梁采用单箱三室斜腹板截面,梁顶宽1228.8~1858.9cm(两侧各留15cm作为栏杆外包宽度),梁高180cm;

箱梁悬臂板长175cm,端部厚18cm,根部厚40cm;

在箱梁的支点处均设置了横梁,中支点横梁厚1.5m,边支点横梁厚1.2m。

箱梁采用普通钢筋结构,A0、A1横梁设有横梁预应力。

AL2联桥宽9.0m。

箱梁采用单箱单室斜腹板截面,梁顶宽870cm(两侧各留15cm作为栏杆外包宽度),梁高180cm;

在箱梁的支点及跨中处均设置了横梁,中支点横梁厚1.5m,边支点横梁厚1.0m,跨中小横梁厚0.25m。

箱梁纵向采用预应力体系。

AL3联桥宽18.989~12.5m。

箱梁采用单箱三室斜腹板截面,梁顶宽1868.9~1220cm(两侧各留15cm作为栏杆外包宽度),梁高180cm;

在箱梁的支点处均设置了横梁,边支点横梁厚1.2m。

AL4联桥宽12.5m。

箱梁采用单箱双室斜腹板截面,梁顶宽1220cm(两侧各留15cm作为栏杆外包宽度),梁高180cm;

AL5联桥宽12.5~20.817m。

箱梁采用单箱三室斜腹板截面,梁顶宽1220~2051.7cm(两侧各留15cm作为栏杆外包宽度),梁高180cm;

AL6联桥宽9~12.5~20.817m。

箱梁采用单箱单室和单箱三室斜腹板截面,梁顶宽1220~2143.8~1219.2cm(两侧各留15cm作为栏杆外包宽度),梁高180cm;

箱梁悬臂板长175cm,端部厚18cm,根部厚40cm,在与主线桥相接处为与主线桥顺接悬臂板去掉一块长313cm、宽124.7cm的三角块;

在箱梁的支点处均设置了横梁,中支点横梁厚1.2~2.0m,边支点横梁厚1.0m、1.2m。

2.B匝道桥

BL1、BL2联桥宽9.0m。

主梁采用带悬臂的现浇空心板,板顶宽870cm(两侧各留15cm作为栏杆外包宽度),空心板高度75cm;

悬臂板长175cm,端部厚18cm,根部厚40cm;

空心板顶、底板厚均为12.5cm,中间设7个直径50cm的圆孔;

在空心板的支点处均设置了横梁,中支点横梁厚2.0m,边支点横梁厚1.0m。

空心板采用普通钢筋结构。

BL3联桥宽9.0m。

3.C/E匝道桥

CL1/EL1联桥宽14.5~21.127~2x9m。

箱梁采用单箱三室和单箱单室斜腹板截面,梁顶宽1420~2082.7~2x870cm(两侧各留15cm作为栏杆外包宽度),梁高180cm;

在箱梁的支点及跨中处均设置了横梁,中支点横梁厚1.5m、2.0m,边支点横梁厚1.0m,跨中小横梁厚0.25m。

4.D匝道桥

DL1联桥宽9.0m。

在箱梁的支点处均设置了横梁,中支点横梁厚1.5m,边支点横梁厚1.0m。

湘江大道立交共含G、H两座匝道桥,其孔跨布置分述如下:

G匝道桥:

共分为3联,分别为GL1~GL3联,孔跨布置依次为(18+20)+(30+40+30)+(34+34)m,桥梁均采用连续结构体系。

H匝道桥:

共分为3联,分别为GL1~GL3联,孔跨布置依次为(18+20)+2x(3x30)m,桥梁均采用连续结构体系。

1.G匝道桥

GL1联桥宽14.5~68.2m。

箱梁采用单箱多室斜腹板截面,梁顶宽1420~6820cm(两侧各留15cm作为栏杆外包宽度),G0横梁处加宽至9038.8cm,梁高180cm,G0横梁处加高至300cm;

箱梁顶、底板厚均为25cm,腹板厚45cm;

在箱梁的支点处均设置了横梁,G1中横梁厚1.8m,G2端横梁厚1.0m,G0端横梁厚2.0m。

箱梁采用普通钢筋结构,G0~G2横梁均设有横梁预应力。

GL2和GL3联桥宽14.5m。

箱梁采用单箱双室斜腹板截面,梁顶宽1420cm(两侧各留15cm作为栏杆外包宽度),梁高180cm;

2.H匝道桥

HL1联桥宽14.5~71.602m。

箱梁采用单箱多室斜腹板截面,梁顶宽1420~7160.2cm(两侧各留15cm作为栏杆外包宽度),H0横梁处加宽至9034.5cm,梁高180cm,H0横梁处加高至300cm;

在箱梁的支点处均设置了横梁,H1中横梁厚1.8m,H2端横梁厚1.0m,H0端横梁厚2.0m。

箱梁采用普通钢筋结构,H0~H2横梁均设有横梁预应力。

HL2和HL3联桥宽14.5m。

二、编制依据

三、支架施工

3.1现浇箱梁施工工艺流程

3.2现浇箱梁施工准备

1.施工前准备

施工前,要求每一个工作班组的施工人员熟悉图纸,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了解设计意图,认真学习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验收标准。

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每一联墩身施工完毕后,粗放压实范围,用白灰洒出边线。

对边线内的地表进行处理,去除表面的软弱土层,在地表挖设纵横排水沟,排除表层的渗水,晾晒后利用机械进行原地面压实。

对于承台基坑回填土,进行对称分层填筑,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为30厘米,待填筑高度高于承台顶时,采用机械进行压实。

压实后用轻型触探仪测量地基承载力。

2.地基的硬化

场地内的地基进行压实处理后,根据导线控制点和加密控制点的已知高程,对已压实的地面进行高程的测量,测量的密度为每隔5米一点,横纵向都要进行测量,做好记录,交现场技术负责人。

高程测量后,在地基层上浇筑20cm厚的混凝土,混凝土的标号C15。

混凝土浇筑前,根据前面测得的地面标高,测量出混凝土顶面的标高,尽量使混凝土顶面标高一致,这样有利于钢管架子的搭设。

支架地基的天敌是水,地表水浸泡会导致地基下沉,所以必须排除地基周围的地表水,并预先作好排水沟以防雨水浸泡地基。

防止雨水浸泡。

为避免处理好地基受水浸泡,在两侧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分段开挖形成坡度,低点开挖集水坑。

以防止雨水和其它水流入支架区,引起支架下沉。

图3-1箱梁满堂支架地坪砼设置示意图

3.测量放样

支架立杆采用放线定位,底座和垫板准确的放置在定位线上;

底座的轴心线应与地面垂直。

每一联桥墩施工完毕后,根据导线控制点和加密控制点,在墩顶放出箱梁的中心点、纵横轴线以及支座框线;

同时把控制点的高程引到墩顶,利用水准仪与钢尺采用多次测量,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内,高程的测量要利用附近的两个以上的控制点进行联测,取其平均值,经过一段时间后,要对该水准点进行复核,避免由于沉降引起错误,从而保证该高程点的准确性。

3.3现浇支架构造

西引桥W1~W6联、西岸立交、东引桥E4~E6联、湘江大道立交、书院路立交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在跨道路时以门式支架配合),西引桥W7~W8联、东引桥E1~E2采用钢管柱支架上设碗扣式支架(W7联上设对口楔)支撑。

满堂支架下面地基应扩散到支架布置范围2m以外,需压路机反复碾压至地基承载力大于150Kpa,然后由实验室测定后方可在在地基上浇筑20cm厚C15砼。

在支架布置2m以外沿路线方向修30cm深排水沟,排水沟表面喷护2cm砂浆。

满堂支架的竖直方向一般布置为:

地基砼上设碗口支架底座,扫地杆与地面间距小于20cm;

然后架设立杆(底层3m与1.8m交叉配合使用),采用1.2m的步距连接纵横连接杆,并且每3层内设置一道水平剪刀连接杆;

立杆顶端用顶座调整至需要的高程;

顶座上纵向摆放14*12cm纵木方,纵木方上面以30cm间距摆放10*8cm横木方;

最顶层铺设1.5cm厚竹胶板。

西引桥W1~W6联、西岸立交、东引桥E4~E6联、书院路立交及湘江大道立交满堂支架水平方向布置为:

立杆纵桥向在箱梁横梁处及加厚段间距为60cm,在一般断面处间距为90cm;

立杆横桥向在底板下间距为60cm,在翼缘板下间距为90cm。

纵桥向每5排设置一道剪刀撑,横桥向每4列设置一道剪刀撑。

满堂支架跨道路门式支架布置为:

在路基纵桥向上以5.4m间距摆放3排720*6mm钢管立柱,横桥向立柱间距为4m,立柱上横桥向摆放3I40a横梁,横梁上以对应连满堂支架立杆横桥向间距摆放I40a纵梁,纵梁上设1.6m高碗扣式支架(含底座与顶托)。

顶托上安放14*12cm纵木方,纵木方上以30cm间距安放10*8cm横木方。

钢管柱支架的布置:

3m高粱钢管柱布置位置为4m(横桥)*5m(纵桥)、3.8m高梁为3m(横桥)*5.2m(纵桥),采用120振动锤插打720*6mm钢管至90TON力不下沉为止,然后接长钢管柱(要求接长处与完好处等强度),钢管柱上面横桥向安放3I40a横梁工字钢组合,横梁上以60cm间距安放I40a纵梁工字钢,纵梁工字钢上面纵桥向按30cm间距安放1.6m高(含底座与顶托)碗扣式脚手架,步距为1.2m连接纵横向水平连杆与斜连杆,顶托上放置14*12cm纵木方,纵木方上以20cm间距安放10*8cm横木方,最上面铺设1.5cm厚竹胶板。

上述所有碗口架管均采用48*3.5mm架管。

3.4模板安装

支架经过验收后铺设底模,为保证底模的标高,首先用水准仪沿每支架箱梁控制线纵、横方向每4m测量一点,并在焊接的钢筋上标出控制标高的位置,底模控制标高=箱梁底板标高-竹胶板厚度,测量过程中,对标高不满足要求的木方进行铅垂方向的调整,使其达到设计要求为止,测量结束后,挂线控制施工高度。

待上述工作结束后,进行底模的铺设工作,根据施工准备过程中加工底模的编号进行底模铺设,在箱梁的横向边缘处,底模和方木宽出设计宽度20厘米,以便安装侧模。

底模用铁钉固定于方木上,底模的拼缝位于方木上。

底模拼装要求平顺均匀,模板拼缝采用腻子抹嵌封闭。

底模铺设按箱梁中心线对称排列,余量留在两侧,并且全部底模的排列采用统一形式,做到标准统一。

底模铺设完毕后,根据导线控制点和加密控制点,对箱梁的底模进行复核,复核内容包括:

箱梁的中心线、箱梁底横向的变化起止点、箱梁两悬臂边线、箱梁纵向支座位置、箱梁纵向竖曲线的起止点。

对以上复核内容中的高程进行测量,严格控制误差,使其满足规范规定。

支座垫石处模板拼装:

根据设计选用支座。

测量确定支座的平面位置和标高,用环氧树脂砂浆灌实地脚螺栓,用水平尺控制安装支座。

为便于拆模,根据支座高度用木条制作木框。

3.5支架预压

预压目的:

检验支架及地基的强度及稳定性,消除整个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消除地基的沉降变形,测量出支架的弹性变形。

预压材料:

用吨袋对支架进行预压,吨袋下铺一层土工布,防止损坏底模。

预压荷载为梁体自重的120%。

预压范围:

箱梁宽度范围。

支架拼装时按设计纵距及横距布置立杆,支架顶利用顶托调平,铺设纵向木方和横木方,拼装组合竹胶合板,用吊车吊放吨袋对支架进行预压。

预压注意事项:

本次加载采用吨袋加载,在加载过程中(后)应做好吨袋防雨、防潮等工作,加载一部分后需油布覆盖,避免加载后出现超载。

加(卸)载注意观测与调整,避免较大偏载的出现。

预压观测:

预压在支架搭设完成以后进行,分三级加载,第一次加载后重量达到梁体自重的50%,持荷稳定后进行第二次加载,加载后重量达到梁体自重的100%,持荷稳定后进行第三次加载,加载后重量达到梁体自重的120%。

压重的垂直运输由25吨汽车吊完成,加载时吨袋布置顺序与混凝土浇筑顺序一致。

支架系统进行预压时单幅每个断面横向设置3个沉降观测点,顺桥向每隔5米一组。

预压过程中分别测量测点处的预压前高程h1、120%压重高程h2及卸载后的高程h3,沉降观测结果列表记录。

为使支架系统的变形能够有时间充分发展,在120%压重时分别稳定24小时、48小时后测量测点高程。

支架连续两天每天沉降不大于1mm时才可以停止预压。

考虑到墩台对支架系统的影响,支架跨中部位的沉降值应大于墩、台附近的沉降值,为切实反映支架各不同部位的沉降值,将同一个横断面上的3个沉降观测点的观测值作为一组数据,按下列公式对预压数据进行整理:

(压重120%时平均总压缩沉降值)

(平均非弹性压缩沉降值)

h1i为支架初始高程

h2i为支架压重120%后高程

h3i为支架压重卸载后高程

△h1为压重120%时平均总压缩沉降值

△h2为平均非弹性压缩沉降值

△h3=(△h1-△h2)为弹性压缩值

根据上述数据,通过调整顶托及底托螺旋精确确定底板高程,其调整量

=hsi-h3i+△h3,式中hsi为该点设计梁底高程,h3i为该点卸载后高程,当△h>

0时支架上调,△h<

0时支架下调。

相同地基条件下,同一支架布置类型,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基本相同,所以可以通过有代表性的部分支架预压试验,测得非弹性压缩沉降值△h2。

弹性压缩值由△h3=NL/EA计算得出,则总压缩沉降值△h1=△h2+△h3。

由此可以通过把立模标高比设计标高抬高△h1。

3.6重新调整方木、底模以及铺设侧模

支架经过预压达到要求,经现场技术自检验收以及监理的审核后,对底模的中心线进行复核,并对底模顶面标高进行重新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对底模的标高进行调整,底模标高以设计标高为准,以保证拆除支架后的结构标高。

为保证底模的美观,底模铺设严格按箱梁中心线对称排列,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按已放样的变化线进行铺设。

余量留在两侧,并且全部底模的排列采用统一形式,做到标准统一。

为保护底模,钢筋现场电焊时,焊点下用白铁皮盖住模板,接住焊渣。

模板若因故需长时间放置或雨水较多时,采用彩条布等覆盖,防止模板变形。

底模铺设时,注意箱梁底垫块的铺设,并严格控制垫块的高度及坡度方向,保证箱梁的横坡。

侧模按翼缘板弧线方向安装,模板铺设时,应精确定出锚槽及锚块的位置;

模板的处理,其内侧使用脱模剂或机油。

侧模采用15mm的竹胶板,再背100*80mm方木,后用钢管完成圆弧状,保持翼缘板的线性。

模板安装完毕后,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检验主要内容包括平面位置、顶面标高、节点联系及纵向稳定性检查。

3.7施工预拱度设置

在支架上浇筑箱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和卸架后,箱梁要产生一定的挠度。

因此,为使箱梁在卸架后能满意地获得设计规定的外形,须在施工时设置一定数值的预拱度。

根据梁的挠度和支架的变形所计算出来的预拱度之和,作为预拱度的最高值,设置在梁的跨径中点。

其他各点的预拱度以中点为最高值,以梁的两端部为支架弹性变形量,按二次抛物线进行分配。

根据计算出来的箱梁底标高对预压后的箱梁底模标高重新进行调整。

3.8跨路门架防护

跨路门架防护区域为门架前后50m范围,具体布置参见图ZJ-40.

3.9拆除模板、支架

预应力砼箱梁,张拉纵向钢束前必须拆除箱梁侧模。

每联张拉压浆完成后,方可拆除翼板和外腹板的模板及翼板下方的支架,其它各孔模板支架拆卸同理。

支架落架的原则按对称少量、分次、逐渐完成,以便使箱梁逐步承受荷载,避免结构物在卸架过程中发生质量事故。

支架直接放松可调顶托,支架卸落时应从跨中向两端进行(预应力梁张拉后有上拱,先落两端),横向应同时一起卸落。

模板卸落应分次分段进行。

按先卸跨中后边跨,先跨中后墩顶的原则卸落,卸落时必须小量的慢慢的、对称、均匀进行,并检查无误,然后再逐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