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上册实用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7220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53 大小:54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上册实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化学上册实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化学上册实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化学上册实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化学上册实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上册实用教案.docx

《化学上册实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上册实用教案.docx(1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上册实用教案.docx

化学上册实用教案

课题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什么是化学2、化学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师: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在接下来的45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

(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

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

……

我们这些美好的愿望和看似奇异的梦想,正在通过化学家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逐渐实现!

化学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板书: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

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

愿意!

教师:

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

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

教师:

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

水!

教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

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

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

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

“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

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

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

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

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

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

认真观察物质的变化,是学习化学重要方法之一。

对物质变化的观察应注重观察变化前的物质、变化中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

化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地球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边放课件边讲)

教师:

化学在给人类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

现在由化学引起的污染,遍及全世界,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你知道由于应用化学不当、对化学常识的无知,而引起的污染吗?

学生:

白色垃圾。

学生:

松花江水变得混沌、恶臭。

学生:

滚滚黑烟,污染空气。

学生:

空中“死神”——酸雨。

学生:

臭氧层空洞。

学生:

光化学烟雾

阅读“绿色化学”。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欣赏空气家族成员的特异功能)

学生:

小结本节课的知识。

教师:

化学,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没有化学就没有生命、没有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化学是人类力量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为了生存,与自然界中种种灾难进行抗争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与成果;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据。

不学化学不知道,物质世界真奇妙、物质世界真精彩!

作业:

(1)总结身边的化学

(2)记忆常见元素符号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

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二)化学变化

1.概念: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

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

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

(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过渡]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讲解]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

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板书]1、熔点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板书]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板书]3、密度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演示[实验1—5][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布置作业:

习题1、2、3、4、5

教学反思

课题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引导设问:

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

2..讲述:

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导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板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组成

颜色

状态

密度

硬度

燃烧时

火焰的分层及温度

烛身的变化

生成的产物

熄灭后

陈述:

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

秘。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

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

(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

]

1、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

(1)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

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

[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

(2)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

[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

如果没有风,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轻微的闪动。

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

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