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139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4个,12-16分)

心理学:

是对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研究。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产生要以感觉为基础。

以个体发展来看,先有感觉而后有知觉。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就是感觉阈限。

感受性的大小可以用感觉阈限来度量:

阈限值越低,感受性就越高;阈限值越高,感受性就越低。

(反比例关系)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保持:

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保持的变化:

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

遗忘:

识记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时有困难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与间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表象是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

想象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想象的功能有预见功能、补充功能、代偿功能。

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新颖性、独特性、创造性的不同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新颖、独创、奇特的特点))

概念是人对事物特性或本质的反映。

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体系化的结构。

问题解决是指人们在活动中面临新情境与新课题,又没有现成的有效对策时,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重要特征。

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或情感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三个主要成分构成。

情绪情感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根据需要对象的性质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意志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有意识地支配和调整个人的行为以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

挫折感是因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2、单选题

1.形状、大小、远近、方位和立体等特性的知觉称为(C)A、时间知觉B、运动知觉C、空间知觉D、图形知觉。

2.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做(D)。

A、逻辑记忆;B、运动记忆;C、动作记忆;D、形象记忆。

3.考试时,有些试题要求默写、填空、回答问题等属于记忆的(C)。

A、语言—逻辑记忆;B、运动记忆;C、动作记忆;D、形象记忆。

4.使用语词或符号表示的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叫做(C)。

A、形象思维;B、运动思维;C、逻辑思维;D、动作思维。

5.一个人失去所热爱的对象,盼望幻灭产生的情绪体验叫(D)。

A、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

6.人处于“草木皆兵、惊弓之鸟”这一心理现象是(B)。

A、理智感;B、心境;C、激情;D、应激。

7.意志的产生是以(D)为前提和基础。

A、情绪;B、情感;C、活动;D、认识。

8.“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注意的(B)。

A、强度;B、广度;C、转移;D、分配。

9.(B)是属于注意灵活性的表现。

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分配。

10.下列那一项是个性心理中占核心地位(B)。

A、需要;B、性格;C、气质;D、能力。

1.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A)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

2.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被称为(B)A、空间知觉B、错觉C、时间知觉D、运动知觉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A)。

A.先快后慢B.不快不慢C.先后一致D.先慢后快

5.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概括称为(B),它是概括的低级形式。

A、理解概括B、感性概括C、抽象概括D、语词概括。

6.在抽象思维中起特别重要作用的是(B)。

A、形象B、语言C、动作D、图表。

7.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A)的重要原因。

A、无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以上一个也不是。

8.对于同一事物,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由于人的知觉具有(C)。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B)特征A、感染性B、情境性C、两极性D、移情性

10.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B)。

A、记忆B、想象C、注意D、知觉

1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应激D、前三个都不是。

12.意志行动具有三个特征:

明确的预定目的、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和以(C)为基础。

A、动机斗争B、兴趣C、随意运动D、自由意志。

13.所谓归因,就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的现象。

李果把自己的学习成绩差归因于老师出题太难,这一归因会(A)。

A、降低李果的学习动力B、提高李果的学习动力C、对李果的学习动力无影响D、前三项中没有一个是正确选项。

14.智力的核心成分是(D)。

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C、创造能力D、抽象概括能力

15.以心境变化剧烈,热情但易急燥冲动,刚强但易粗暴为心理特征的气质类型是(A)。

A、胆汁质 B、多血质C、黏液质  D、抑郁质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B)现象。

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感受性

2.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做(D)。

A、运动知觉B、听知觉C、空间知觉D、时间知觉

3.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D)。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忆、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4.“触景生情”是一种(A)。

A、无意回忆B、有意回忆C、再忆D、识记

5.1956年,英国心理学家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A)个组块A、5-9 B、7-9C、5-7D、9-11

6.“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注意的(D)。

A、强度B、广度C、转移D、分配。

7.凭借头脑中已有的形象或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叫做(A)。

A、形象思维B、运动思维C、具体思维D、动作思维。

8.军队中不同兵种采用不同的颜色作伪装,如海军—蓝色,与海洋色相近;陆军—绿色,与草木色彩相近,这些伪装利用了(C)。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整体性。

9.阅读《红楼梦》时,关于林黛玉形象的想象是(C)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10.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C)。

A、激情 B、应激C、心境D、热情

11.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马斯洛B、勒温C、默里D、罗杰斯

12.毛泽东曾评价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对叶剑英(B)的评价。

A、能力B、性格C、气质D、兴趣。

13.下列选项哪种是特殊能力?

(B)A、观察力B、节奏感C、思维力D、记忆力

14.粘液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C)。

A、强、平衡、灵活B、强、不平衡C、强、平衡、不灵活D、弱

15.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之间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A)。

A、性格B、能力C、气质D、胆汁质

3、判断10-15题(或判断+说明4-5题)

1.脑是心理的器官,而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健全的脑,就会产生任何一种心理现象。

(X)答:

错。

理由是:

虽然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但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没有客观现实就不会有心理现象。

(1分)

2.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对)答:

这一说法对(2分)理由是:

情绪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

客观现实是一切心理活动的源泉。

(1分)

3.人的行动并非都是意志行动,只有随意的或自觉的行动才可能成为意志行动。

(对)答:

这一说法是对的。

(2分)理由是:

意志行动必须以随意的或自觉的行动为基础。

(1分)

4.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是个性中最稳定的,没必要教育引导。

(X)答:

错。

(2分)理由是:

气质虽没有好坏之分,且有一定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绝不可改变,我们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气质并让学生扬长避短,以发展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

(1分)

5.在生理机制正常的情况下,只要有刺激的存在,人们就能产生感觉。

(X)答:

错误。

并不是所有的刺激物对感官的刺激都能引起感觉,刺激物的刺激至少要达到一定的量或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6.定势对问题的解决只有消极作用,没有促进作用。

(X)答:

错。

定势是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虽然有时会使问题解决的思维变得呆板,具有消极作用,但有时也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

7.机械识记,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死记硬背,教学中不能让学生使用这种识记方法。

(X)答:

错。

当学习材料没有内在联系,或要达到记忆的熟练程度,必要时还是可以使用机械识记的。

比如学生在记历史年代、地理名称、数字、公式时,也经常使用这种识记方式。

8.焦虑情绪对学习只有干扰和阻碍作用。

(X)答:

错。

高度的焦虑会干扰、阻碍学习活动,但焦虑不足也会使人不够兴奋、缺乏注意,从而影响学习。

因此,一定程度的焦虑对学习的正常进行是必要的。

9.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健全的脑,人就能产生心理活动。

(X)答:

错。

我们说心理是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脑本身能单独自发地产生心理活动。

人脑只是反映外界事物的物质器官,它提供了人的心理产生的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必须依靠外界客观现实。

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即使有健全的大脑,也不可能产生心理。

10.超额学习越多,记忆效果越好。

(X)答:

错。

研究表明,学习程度为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但超过150%,效果并不会随之再有显著的增长。

因此,适度的超额学习对记忆的保持是有效的,但又要防止大量的超额学习造成的副作用。

11.注意的转移就是指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的分心现象。

(X)答:

错。

注意的转移跟注意的分散不同,前者是在新的需求下,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被另一种活动所代替,这是注意的优良品质;而后者则是无意识地、被动地离开了当前应该注意的对象,这是注意的不良品质。

12.学习成绩越好,说明学生能力越强。

(X)答:

错。

学习成绩好只是代表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较多,知识的多少可以说明一个人对自然、社会的了解程度,但不能代表他能力的强弱。

因为,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是不能等同起来的。

13、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容量有限,长时记忆容量无限。

(X)答:

错。

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容量很大,而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只有7+2个组块。

14、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