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民版一轮特训第19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0843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民版一轮特训第19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人民版一轮特训第19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人民版一轮特训第19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人民版一轮特训第19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人民版一轮特训第19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民版一轮特训第19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历史人民版一轮特训第19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民版一轮特训第19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人民版一轮特训第19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项是曾国藩在安徽创办的军事工业;

D项是崇厚在天津创办的军事工业。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A项。

3.[2015·

贵州模拟]1873年,上海《申报》载有“上海虹口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的广告,之后该厂又刊登广告,称“专造大小火轮机器,已经造起数艘,快马如飞……有小火轮出售,由英国来的”。

据此可推断发昌号(  )

A.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受外国资本控制

C.是洋务派开创的近代民用工业

D.已是近代性质的企业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没有涉及发昌号建立的时间,无法得出它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外国资本的信息,故B项错误;

由所学可知,发昌机器厂是方举赞等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C项错误;

由题干中“机器车房”“有小火轮出售”等信息可知,发昌号采用机器生产,且产品流向市场,故D项正确。

4.[2015·

嘉兴期末]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在短暂春天时期,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B.1935~1936年间,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C.抗日战争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发生重大改变

D.欧美列强的经济侵略,是抗战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因

解析 抗战后,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因,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A、B、C三项均符合史实。

5.[2016·

长春调研]下表是民国时期各种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

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

资本类型

1913年

1920年

1936年

中国民族资本

18

24

59

中国官僚资本

26

25

8

在华外商资本

56

51

33

A.民国时期外资长期在中国占主体地位

B.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发展

C.抗战之前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最终形成

D.世界局势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答案 B

解析 解读图表,可知1936年时外资企业在中国产业资本中所占比重不是最大,故A项错误;

从图表可知民族资本从1913~1936年比重不断增加,故B项正确;

从材料信息中1936年三者所占比例看,未体现C项,故排除C项;

世界局势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但决定不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向,故D项错误。

6.[2016·

湖南永州模拟]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

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

这些举措(  )

A.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C.创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

D.考虑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解析 由“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判断这一时期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接着,由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大多数设在湖南”“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可见这种选择完全是出于国防的考虑,在抗日战争中,这些工厂保证了军需物资的供应,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故选择D项正确;

全面控制不是以地域作为标准的,故A项不正确;

题中所述与经济危机无关,故B项不正确;

材料所述与经济增长速度关系不大,故C项不正确。

[提能题组]

7.[2016·

北京东城区调研]下表是中国19世纪茶叶销售情况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1836~1838年年平均

1894年

内销

165万担

171万担

外销

50万担

215万担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列强对华倾销加剧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 1894年,中国茶叶外销超过内销,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农产品日益商品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①正确;

西方国家操纵茶市场,使中国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中国经济发展缓慢,故②错误;

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③正确;

材料只反映出列强对华掠夺原料,没有涉及对华倾销商品,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8.[2015·

株洲一检]李鸿章致驻英法公使郭嵩焘的信中写道:

“谒晤恭邸,极陈铁路利益……邸意亦以为然……渠谓两宫亦不能定此大计……官绅禁用洋人机器,终不得放手为之……文人学士动以崇尚异端、光怪陆离见责。

”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洋务运动遭到文人学士反对

B.封建势力强大,中国近代化道路艰难

C.洋务运动没有实权人物支持

D.洋务运动倡导者眼界狭窄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向近代化转变的艰难历程。

从材料可以看出,兴办铁路遭到了重重的阻力,反映了中国的近代化道路艰难,故B项正确;

A、C两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故排除;

材料明确指出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员主张兴办铁路,由此可以看出洋务派的眼界并不狭窄,故D项错误。

9.[2016·

哈尔滨月考]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的经济形态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代经济形态的认识。

关键信息“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的经济形态”。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本题应从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中选出洋务经济的选项。

①是自然经济,②是洋务经济,③外国资本主义经济,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故B项正确。

10.[2015·

黄冈模拟]观察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图,这对中国民主革命转型产生的影响是(  )

①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奠定阶级基础 ②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A.①正确,②错误B.①②都正确

C.①②都错误D.①错误,②正确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短暂的春天”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观察饼状图、分析数据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入点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造成的影响。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再分析选项①②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工业的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既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选B项。

11.[2016·

石家庄模拟]下表反映的是1869~1920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情况,表中内容说明这一时期(  )

时间(年)

1869~1894

1894~1908

1908~1920

国内生产商品

0.97%

3.51%

11.37%

进口洋货净值

3.59%

6.53%

5.65%

中国市场商品量

1.25%

4.02%

10.46%

注:

中国市场商品包括国内生产(含在华外商工厂生产)商品和进口商品;

进口洋货净值指进口总额减去出口总额的差值。

A.中国的国际市场份额有所扩大

B.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逐年下降

C.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D.中国市场商品总量由增到减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进口洋货净值年均增长率的变化是先大幅度提高,然后小幅度回落,B项排除;

国内生产商品年均增长率和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的变化是先小幅度增长然后大幅度增长,D项排除;

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本题选C。

12.[2016·

日照月考]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两次高潮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政府的支持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社会性质的改变D.民族独立的实现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这两次高峰分别是1912年至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的春天”和1927年至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符合条件的只有A项,即南京临时政府和国民政府都采取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

B、C、D三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13题26分,14题26分)

13.[2016·

山东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嘎尔尼对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及其高级官员眼中只有不屑。

清政府对他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他的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中国被迫融入全球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一些变化,所有这些变化,基本上是以外部力量的注入和政治上的不平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长白学刊》2007年05期

材料三 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决不能袖手旁观。

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地、更多地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

——世贸组织总干事雷纳托·

鲁杰罗

在北京大学的演讲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

(1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中国是如何“进入全球市场”的?

答案 

(1)原因: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政策;

闭关锁国,盲目自大;

清统治者对工业文明缺乏正确认识。

(2)变化:

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近代经济逐渐产生;

“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

表现:

地区发展不平衡;

经济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展缓慢;

受控于西方列强,依赖性强。

(3)如何:

扩大对外开放;

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第

(1)问,结合当时的清朝历史阶段特征,从政治、政府政策、经济、思想文化等多角度分析其原因。

(2)问,第一小问,解读题意可知考查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总结变化即可;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经济主要是指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其产生发展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问题可以转化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征,运用所学知识整理即可。

第(3)问,当代中国融入世界是在改革开放后,结合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相应政策解答即可。

14.[2015·

江苏扬州调研]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

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

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

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

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

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

——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

经济模式的试验》

材料三 众所周知,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1937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

抗日战争全史》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10分)

(2)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1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

(4分)

答案 

(1)特点:

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或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

原因:

实现了关税自主;

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

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

优势:

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更具说服力。

(2)原因:

抵御外来侵略的需要;

世界性经济危机下,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功的影响。

利弊:

为抗战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

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

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企业缺乏市场调节的活力和制度约束。

(3)影响:

日军的野蛮掠夺和战争破坏打断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进程。

认识:

民族独立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发展历程的理解能力。

(1)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提示说明基础工业发展迅速;

“原因”直接归纳外交、经济发展规划、经济管理部门完善;

“优势”可以从科学、具有说服力方面加以分析。

(2)问,“原因”从当时的时代特征:

政治:

抵御日本外来侵略;

经济上:

应对经济危机考虑;

“利”可以结合物质保障,制度建设分析;

“弊”可以结合缺少市场调节,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分析即可。

第(3)问,“影响”可以从材料三“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概括:

“认识”可以从中国近代的政治任务:

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化的实现才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提的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