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瓷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0838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9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宝瓷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三宝瓷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三宝瓷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三宝瓷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三宝瓷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宝瓷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Word格式.docx

《三宝瓷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宝瓷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Word格式.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宝瓷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Word格式.docx

国土资源部

证书编号

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01)号

联系人

饶志

审查申请

我单位已按要求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承诺按批准后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请予以审查。

申请单位(矿山企业)盖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前言

一、任务的由来

为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避免和减少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使矿山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矿区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采矿许可证、矿业权人转让、变更、延续矿权,实施保证金制度,监督、管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实施情况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江西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办法(暂行)》和《江西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江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受景德镇陶源矿业有限公司的委托,编制《景德镇陶源矿业有限公司三宝瓷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接受委托后,我站组成了技术小组,在充分搜集、分析与评估区有关的自然地理、地质、工程等资料的基础上,于2012年11月28日--29日进行了现场调查,野外工作期间采用矿区1:

2000地形地质图和评估区1:

2000地形图为底图,以GPS与罗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点,对矿山及周边区域进行详细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有: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特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地貌景观、植被现状、地质灾害及隐患点、采矿废弃物、生活设施建设等占用和破坏土地、植被资源现状等。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详见表0-1。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表0-1

序号

工作项目

计量单位

完成工作量

01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调查

Km2

0.9

02

观测点

7

03

拍摄照片

4

04

水样测试

1

05

填写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

本次完成工作量满足方案编制要求,全部工作质量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本次工作的程序详见图0-1。

图0-1工作程序框图

二、方案编制的依据

(一)法律法规及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

4、《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

5、《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61号)。

6、委托书。

(二)技术规范和标准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

2、《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1991);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04]69号);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6、《区域地质图图例》(GBT958-1989);

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8、《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国土资发[2004]208号);

9、《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10、《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11、《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1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13、《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

14、《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

15、《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1994);

(三)技术资料

1、《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九江地质工程勘察院2003.11);

2、《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竟成三宝瓷石矿资源∕储量地质报告》(景德镇市地质队,2007.03);

3、《江西省景德镇市原料总厂三宝瓷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设计》(景德镇市瓷都矿业开发技术咨询服务部,2008.04).

三、方案适用年限

根据2008年《江西省景德镇市原料总厂三宝瓷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设计》,本矿山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设计开采能力为3×

104吨/年,实际开采量为1×

104吨/年左右。

由于矿山一直处于开采状态,根据《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竟成三宝瓷石矿资源∕储量地质报告》矿区范围保有可采储量24.79万吨,设计服务年限为6.2年。

考虑闭坑后采空引起的地面变形达到稳定一般需2-3年时间,确定矿山服务年限为9年(基准年为2013年)。

矿山闭坑后需进一步监测与治理,根据国土资发[2009]61号文件,确定该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适用期为9年。

建议5年后修编方案。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三宝瓷石矿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南东133°

方向,直线距离约8公里处。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径117°

15′09.7″;

北纬29°

13′16″。

开采许可证范围由10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0.1308km2,开采深度+143——+83m标高。

行政隶属于景德镇市昌江区竟成镇管辖(见图1-1)。

矿区开采许可许范围坐标为:

(1)X:

3234858Y:

(2)X:

3234786Y:

(3)X:

3234550Y:

(4)X:

3234140Y:

(5)X:

3234206Y:

(6)X:

3234323Y:

(7)X:

3234432Y:

(8)X:

3234533Y:

(9)X:

3234492Y:

(10)X:

3234615Y:

图1-1江西省昌江区竟成三宝瓷石矿交通位置图

区内植被发育,林木茂密,以松、杉、阔叶灌木林等植物群为主,次有竹、樟等经济林木及坡谷草地。

竟成镇地处丘陵地带,环绕穿插景德镇市区,区内经济工业以乡镇企业和与陶瓷生产相关的手工作坊为主;

林业为杉、松、毛竹;

农业以蔬菜、副食品为主,在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小。

此外还有旅游业。

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三宝瓷石矿的开采始于解放前,是景德镇陶瓷生产传统原料之一。

该矿建于1964年,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原料总厂经营,属于国有矿山;

矿山在解放以前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一直由手工业开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家对矿山进行全面技术升级,具有一定规模生产能力,产出矿山视市场情况而定,年生产规模在一万吨以上。

三宝瓷石矿主要是景德镇陶瓷生产传统原料之一,在制作陶瓷中所占的比例不大。

矿山采用斜井开拓、水平分层干式充填法,垂直方向上矿块采用下行式回采,水平方向上采用前进式回采。

目前矿山主要开采113米标高矿体。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现有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坡度为30°

,井口标高+162米,井底标高+113米,矿井分两个中段开拓,第一中段标高为+113米,第二中段+113米以下采用主斜井延深至83米;

由+143米平硐作为回风井。

根据矿体赋存情况及矿区多年实践经验,选择水平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方法。

当矿体厚度在6米以下时,采场沿走向布置;

当矿体厚度大于6米时,采场垂直走向布置。

该矿山采出瓷石,稍经手选,即可加工粉碎。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一、自然地理

(一)交通

三宝瓷石矿位于景德镇市南东133°

,直距约8公里,为景德镇陶源矿业有限公司所辖,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

117°

15′09.7″,北纬:

29°

13′16″,属昌江区竟成镇管辖,矿区有约8公里简易公路接景德镇市东一路,交通便利。

(二)气象

三宝瓷石矿区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总体气候温暖潮湿,四季分明,历年高温期7—9月间,气温34℃—39℃,极温41℃—43℃,冬季气温相对较低,一般气温4℃—-4℃,极温-5℃—-7℃,偶有冰冻,深度10—20mm,均发生在10月至翌年2月间,全年无霜期大于8个月,除部分山涧深谷外,日照充足,雨水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

根据景德镇市气象部门资料,区内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700——1900mm,最大日降雨量271mm,最大小时降雨量91.9mm,最大年降雨量2673.6mm,最小年降雨量1126.4mm。

(三)水文

矿区地表水系不发育,主要为山涧水,矿区篮球场西20米处有一条自西南向北流的小溪。

本区年温差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雨季降水集中,并有暴雨发生,对矿坑充水有一定影响。

二、地形地貌

三宝瓷石矿所处地貌为低山丘陵区,地形切割中等,沟谷发育,山势较缓,起伏不大,属剥蚀地形。

区域内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35米,最高海拔275.2米,最低海拔146米,绝对高差为129.2米。

三、地层岩性、岩浆岩与地质构造

(一)地层

出露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和中元古界双桥山群童坊组上段。

1.第四系(Q):

残坡积层:

多分布于山坡地形较陡和低洼的地带,呈土黄色﹑褐黑色主,由粉砂土、粉质粘土、腐植土组成,厚度2—15米±

冲积层:

分布于水沟附近,由千枚岩、变质砂岩碎块和泥砂等组成。

2.中元古界双桥山群童坊组上段(Jxt3):

由变中—细粒岩屑杂砂岩﹑变粉砂岩﹑千枚岩等组成,呈互层状产出。

(二)岩浆岩

矿区岩浆岩不发育,主要为微晶花岗岩(瓷石矿体),灰绿色、微晶质结构,块状结构。

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和石英,含量分别为30%—40%和40%—50%;

次为白云母﹑绢云母﹑绿泥石等,含量为10%—20%。

并见有1—3mm的石英细脉沿裂隙充填。

(三)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萍(乡)—乐(平)台陷东段丰城—乐平凹断束北缘,北临九岭—高台山拱东段的高台山穹断束,宜丰—景德镇深断裂在区域北侧通过。

矿区有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1.褶皱

区域中总的构造形态是一单斜构造。

岩层产状为走向北东—南西,岩层倾向南东,倾角52°

±

.矿区内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童坊组变质岩,组成褶皱基底。

2.断裂

矿区内断裂有纵向断裂与斜断裂,分别叙述如下:

一、纵向断裂

最大纵向断裂为微晶花岗岩(瓷石矿体)充填的控矿断裂,这一断裂沿走向断续延伸长度为数公里,沿走向和倾向均呈舒缓波状。

总体走向为北东—南西,倾向南东,应归属于华夏系构造体系。

断裂带内及矿体两侧围岩挤压破碎明显,裂隙发育,局部可见角砾岩及破碎带,角砾呈次棱角状。

二、斜断裂

矿区内有两条平移断层,分别为F1、F2,描述如下:

F1断层:

走向近似南东,倾向南西,倾角为77°

,为平移断层;

上、下盘移动不大,上盘矿体往南移,下盘矿体往北移,错距约5米。

F2断层:

走向为北西—南东,倾向北东,倾角为80°

,为平移断层;

上盘矿体往北移,下盘矿体往南移,错距约4米。

以上两条平移断层,在+143米坑道揭露明显。

四、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为一倾向南东的单斜岩层,山脉受构造控制,山势陡峻,地形起伏较大。

矿区附近地表水系不发育,主要为山涧水,溪流均为间歇性水系,流量受大气降水控制,其对矿区的影响较小。

矿区以坚硬、半坚硬基岩裂隙水为主的矿床,根据地下水的性质及地下水动力特征,将矿区各含水岩石层划分为以下两个层:

1.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含水层:

主要分布于河谷、小水沟、沟谷低洼地段冲积层,残破积层。

该地层主要由粘土、粉质粘土、砂砾石、基岩碎石等组成,厚度为1—8米,具有一定的含水性。

2.基岩裂隙含水性:

主要含水层为变质岩与瓷石矿体,由于裂隙受岩性、风化程度、构造运动的强弱不同,含水层分三个含水段。

一是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为本含水层的主要含水段。

二是变质岩裂隙含水段,由于岩石渗水性较弱,含水性差。

三是瓷石裂隙含水段,其渗水性能较弱。

3.地下水补给和排泄条件:

地下水以裂隙水为主,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由于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的影响,基岩上部裂隙多被粘土质充填,而使渗水性减弱。

大气降水易于形成地表径流流失。

根据矿山生产记录:

汛期矿坑涌水量为240吨∕天,正常情况为80吨∕天。

随着开采深度增加,预测矿坑涌水量可能还会增大。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型。

五、工程地质条件

矿体走向为北东—南西向的较规则脉状,厚度约4米。

矿体顶、底板岩石较平整,局部岩石较破碎。

矿体顶、底板以变质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

前者硬度为6—7级,后者硬度为5—6级,瓷石矿硬度7级。

矿体顶、底岩岩层稳定、完整,各组岩层和矿体变身的平均挤压强度在269—1145kg∕cm2,普氏系数为2.69—11.45,为坚硬、半坚硬岩石。

综上,工程地质条件为简单型。

六、矿层地质特征

矿体呈脉状,产于区内的纵向断裂带中,矿体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南东,倾角63°

—73°

矿体沿走向较稳定,呈舒缓波状;

矿体沿倾向亦较稳定,在+143米坑道中矿体厚度4.0米—4.8米,+113米坑道中矿体厚度为3.1米—4.8米,矿体变化不大,其矿石质量也较稳定。

通过开采坑道进行采样分析,矿体走向和倾向上都比较稳定。

矿区与围岩的接触界线清晰,顶板与矿体接触面平整,地板接触面较平整,但矿体与围岩片理一致,局部稍有弯曲,底板接触带普遍有断层角砾,角砾成分为千枚岩、变砂岩岩碎屑;

胶结物为硅质断层泥及微晶花岗岩。

七、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评估区内未发生崩滑流地质灾害及采空区明显塌陷迹象,未造成人员和财物损失。

矿区内以林地为主,地表植被比较茂盛。

矿区附近无采矿权设置,范围内无村庄分布。

矿区人为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有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表土剥离、植被破坏造成局部地段水土流失,废石、废渣压占破坏林地。

除矿山采矿工程活动外,矿区及周边主要为林业、农业活动,人为工程活动一般。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一、评估范围和级别

(一)评估面积的确定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评估区的区域范围包括矿山开采区及其矿业活动的影响区,本矿山评估范围为矿区建设周围外延一定范围,由此确定评估区面积约为0.90km2。

(二)评估级别的确定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级别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等综合确定。

评估级别确定标准见表3-1。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表表3-1

评估区重要程度

矿山建设规模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复杂

中等

简单

重要区

大型

一级

中型

二级

小型

较重要区

三级

一般区

评估区重要程度根据区内居民集中居住情况、重要工程设施、耕地面积以及自然保护区分布情况等确定;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别按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归类,根据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矿山地形地貌、开采情况等划分;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按矿种和年生产量划分。

评估要素的具体内容根据规范(DZ/T0223-2011)附录B、C1(地下开采)、D中的规定予以确定,详见表3-2。

三宝瓷石矿矿山地质环境分级评估对照表表3-2

评估要素

矿山具体情况

规范分级

矿山要素级别

评估区内有生产区、生活区和居民居住,评估区内存在矿山职工和居民约20人。

有县道贯穿整个矿区。

破坏林地、草地。

矿山地质环境

复杂程度

1.采场矿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岩石风化带厚度大于3m;

2.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大气降水是其主要补给来源;

3.区域地质构造较复杂;

4.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5.地形条件较复杂。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

1.矿山属瓷石矿用地下开采矿床,设计年生产能力3万吨

根据上表评估要素综合判定,三宝瓷石矿矿山环境评估级别确定为二级。

二、现状评估

(一)矿山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

1、崩塌、滑坡

根据《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评估区地处地质灾害易发区。

通过本次野外实地调查和访问,评估区内未见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2、自然斜坡稳定性

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矿山周边自然斜坡多为岩土混合斜坡,评估区本次共调查2个自然斜坡,自然斜坡坡高25~28m,坡度19°

~30°

,局部大于40°

,岩性主要为变粉砂岩﹑千枚岩。

依据自然斜坡稳定性评估标准(见表3-3),对其稳定性现状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见表3-4。

XP1、XP2评估分值分别为18.8和17.7,XP1和XP2自然斜坡稳定性均为较差,XP1、XP2在强降雨条件下产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较大。

自然斜坡稳定性量化评价标准表(岩土混合边坡)表3-3

评价因子

权重

因子量级划分

得分

斜坡坡度(°

0.16

>

50

4.8

30~50

3.2

<

30

1.6

斜坡高度(m)

0.10

3.0

20~50

2.0

20

1.0

斜坡结构类型

0.15

顺向坡

4.5

斜向坡

逆向坡、块状坡

1.5

裂隙发育程度及

岩体结构类型

0.14

发育、

散碎块

4.2

较发育、层状

2.8

不发育、

块状、块体状

1.4

软弱夹层

0.17

5.1

不连续

3.4

1.7

强风化带厚(m)

0.13

10

3.9

5-10

2.6

5

1.3

残坡积厚度(m)

6

3-6

3

备注

边坡稳定性按总K值(各项评价因子所得分值的累加值)大小进行分级:

K≥23.4稳定性差;

16.7≤K<

23.4稳定性较差;

K<

16.7稳定性好。

自然斜坡稳定性评估量化结果表表3-4

编号

位置

段长

(m)

地层

裂隙发育程度及岩体结构类型

强风化带厚度(m)

残坡积层厚度

斜坡

稳定性

代号

岩性

产状(°

坡高

坡度

(°

坡向

结构

类型

分值

级别

XP1

废石堆FS2

西侧

51

Jxt3

千枚岩、变粉砂岩等

160∠68

较发育

2.5

28

19

228

顺向

18.8

较差

XP2

厂房北侧

49

160∠65

2

25

334

斜向

17.7

3、矿山已有人工切坡稳定性

本次调查的人工切坡为工业建筑处1个切坡,依据人工切坡稳定性评估标准(见表3-5),对其稳定性现状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见表3-6。

控电室北侧QP1:

岩性为变粉砂岩﹑千枚岩,地层产状160°

∠61°

,节理裂隙较发育。

强风化层厚度2-3m。

基岩表层残积土层厚度1-3m,主要为碎石质粘性土。

自然斜坡坡高70m,坡度19°

,坡向184°

切坡高度4-5m,长55m,切坡坡度60°

,切坡面岩性主要为强--中等风化千枚岩。

综合评判分值为16.8(见表3-6),故可判定QP1切坡段稳定性较差,在降雨等因素影响下产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较大。

人工边坡稳定性量化评估标准表(岩土混合边坡)表3-5

斜坡坡度(度)

30—50

20—50

切坡高度(m)

0.11

3.3

5—10

2.2

1.1

切坡坡度(度)

60

45—60

45

0.12

3.6

2.4

1.2

发育、散碎块

较发育、块状、层状

不发育、层状、块状、块体状

0.09

2.7

1.8

3—6

边坡稳定性分级:

总分D>

23.4,稳定性差;

16.7≤D≤23.4,稳定性较差;

D<

16.7,稳定性好。

人工切坡稳定性评估表(岩土混合边坡)表3-6

强风化

厚度(m)

软弱

夹层

残坡积

层厚度(m)

切坡

产状

QP1

控电室南侧

55

Jx

L3

变粉砂

岩﹑

千枚岩

160∠61

2.3

70

184

4-5

1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