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化史复习提纲16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0413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文化史复习提纲1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必修三文化史复习提纲1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必修三文化史复习提纲1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必修三文化史复习提纲1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必修三文化史复习提纲1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文化史复习提纲16Word文档格式.docx

《必修三文化史复习提纲16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文化史复习提纲16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文化史复习提纲16Word文档格式.docx

3、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发展的需要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

1、新儒学的特点:

糅合道、法、阴阳五行思想

继承先秦儒学“仁”、民本思想,新增“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2、主要内容:

⑴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⑵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新儒学基础)

⑶针对为人处世的标准,提出“三纲五常”

3、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西汉)

1、汉武帝尊儒措施:

(1)政治上: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2)教育上:

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教科书;

兴办太学;

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结果:

儒学独尊;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3课宋明理学

一、社会背景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出现儒、佛、道三教合一趋势。

二、程朱理学(宋)

1、特点:

儒学为本,融合佛、道思想;

儒学更加理性化、思辨化(哲理化)

2、代表:

(1)北宋——程颢、程颐弟兄

(2)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3、主张:

①天理是万物本原(理学核心思想);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天理:

三纲五常);

③“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4、地位:

成为南宋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维护了封建专政统治。

三、陆王心学(宋明)

1、地位:

理学新发展

(1)陆九渊(南宋)

(2)王阳明(明、心学的集大成者)

3、特点:

更多的吸收佛教禅宗的思想

4、主张:

⑴“心即理”,是万物本原(主观唯心)

⑵认识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强调内心修养)

▲理学和心学的比较

同:

宣扬天理和加强封建道德规范;

不同:

理学提出“格物致知”认识天理,心学主张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思想批判的产生背景

1、政治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阶级矛盾激化

2、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

二、代表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1、“异端”思想:

⑴挑战孔子及儒家经典的绝对权威

⑵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正常的私欲

2、思想特点:

具有鲜明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一定程度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1、进步思想主张:

(1)黄宗羲:

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2)顾炎武:

倡导经世致用

(3)王夫之:

唯物思想

批判(程朱理学)继承(民本、唯物)传统儒学,促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单元小结:

儒家思想的主要发展进程

春秋:

创立→战国:

蔚然大宗→西汉:

正统思想→南宋后:

官方哲学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

一、智者学派

1、背景:

⑴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人的地位提高

2、探索主题:

人和人类社会

3、代表人物:

普罗泰格拉

4、基本主张:

⑴人是万物的尺度;

⑵强调个人自由,反迷信

5、评价:

⑴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

⑵强调人的价值;

⑶但忽视道德

二、苏格拉底

1、背景:

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基本主张:

⑴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3)美德由教育而来

3、意义:

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

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

关注人类社会;

著作《理想国》;

根据智慧品德分工,各司其责;

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基础

四、亚里士多德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强调人类是最高级的;

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最早意大利)

1、根源:

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意大利

2、实质:

资产阶级借古代文化之名反封建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代表:

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

但丁《神曲》;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美术三杰(达芬奇等)

5、意义:

⑴解放思想(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

(2)推动近代科学发展(3)天主教权威受挑战,促宗教改革

二、宗教改革(16世纪、最早德意志))

1、原因:

⑴文艺复兴影响⑵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2、导火线:

罗马教皇派人来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3、序幕:

马丁.路德公布《九十五条论纲》

4、马丁.路德主张

⑴信仰上帝,灵魂可获得拯救⑵简化宗教仪式(3)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5、实质:

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政治运动(改造封建教会,适应资产阶级需要)

5、结果:

形成不受罗马教皇管辖的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等新教

6、意义:

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

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教权)

第7课启蒙运动的兴起(17、18世纪、高潮法国)

一、启蒙运动

1、性质:

继文艺复兴后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制度(封建的全部)的思想解放运动

2、核心:

理性:

即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3、内容

(1)呼唤理性阳光

(2)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3)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和个人自由(4)构建未来社会

二、代表及主张

1、伏尔泰

主张:

①猛烈抨击天主教会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③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孟德斯鸠

(1)主张: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2)意义:

否定封建奠定专制的合理性;

奠定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3)代表作:

《论法的精神》

3、卢梭

①人民主权论和社会契约论②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制

(2)代表作:

《社会契约论》

(3)意义: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合理依据

4、康德(德意志)

⑴代表作:

《纯粹理性批判》

⑵内容:

总结启蒙思想;

人非工具;

人要自律。

三、影响

⑴解放思想⑵思想武器(法国大革命反封、亚非拉民族独立)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起源——古希腊文明(智者运动等),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

复兴发展——文艺复兴,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从封建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反神权)

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把人从封建教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反教权)

成熟——启蒙运动提倡理性思考和判断,宣扬自由平等,反对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把人从封建专制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反君权)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

⑴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2)作用:

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

⑴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广泛使用

使封建堡垒不堪一击,封建骑士阶层衰落

3、指南针:

⑴宋代用于航海(罗盘针)

促进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

4、印刷术:

⑴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总之:

对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二、数学

1、十进位值制:

“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中国首创十进位值计数法

2、《九章算术》:

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3、计算工具:

算盘

三|、天文学:

1、天象观测记录(最悠久最系统、最早日、月、黑子、彗星)

2、赤道坐标(首创):

3、《石氏星表》(最古老星表);

4、浑仪与简仪(最先进天文观测仪器)

四、农学

1、历法:

《授时历》

地位:

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比它的颁布早300年

2、四大农书

《齐民要术》(北朝、黄河流域))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古代中国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

五、古代中国医学

1、《黄帝内经》:

中医学奠基之作

2、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中国古代医药学,一定程度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诗经》

1、时间:

西周到春秋中期。

2、意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代表北方)文学基础;

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二、屈原和楚辞(骚体)

战国时期《离骚》浪漫主义抒情长诗(代表南方)

三、汉赋

特点:

楚辞为基础,一种半文半诗的综合文体;

表现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代表(略)

四、唐诗

原因:

政治开放;

经济繁荣;

科举——诗歌黄金时期(唐)

五、宋词

经济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政治市民数量不断增加

六、元曲

组成:

散曲与元杂剧合称元曲

代表人物:

关汉卿、马致远

七、明清小说

专制中央集权强化;

资本主义萌芽;

市民阶层扩大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汉字的演变发展

1、汉字的演变脉络: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商朝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2、总趋势:

由繁到简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1、阶段:

⑴自发阶段:

魏晋以前;

⑵自觉阶段:

魏晋开始

2、几种主要书体(懂得判断)及代表(略)

楷书(实用价值)、草书(审美价值)、行书(既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

三、中国画的发展(书画同源;

注重写意传神;

重点魏晋开始,代表略)

1、魏晋时期总结绘画理论;

2、隋唐时期吸收外来美术风格;

3、两宋的风俗画和宫廷画;

4、元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写意画。

四、清代京剧的崛起

1、形成:

地方戏徽剧和汉剧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艺表演方式等形成的新剧种

2、代表:

同光十三绝

中国古代科技灿烂辉煌,领先世界原因:

政治——统一对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经济——封建农耕经济的繁荣;

人——勤劳智慧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特征:

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经典力学(17世纪)

1、奠基——伽利略

贡献:

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近代科学之父)

2、建立——牛顿

(1)标志:

牛顿提出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2)特征:

①注重实验②数学化③适用宏观世界低速运动

①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②改变了自古代中世纪以来人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相对论(20世纪初)

意义:

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新高度。

三、量子论(20世纪)

1、过程:

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诞生;

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

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一、进化论诞生前生物学研究的重大成果

1、细胞学说:

为生命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2、拉马克的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19世纪中期)

1、诞生标志: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

2、内容:

①生物是不断进化的②进化机制: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核心)

①打破神学的禁锢②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蒸汽时代(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英最早18世纪60年代—1840年)

1、直接原因:

工业革命中,纺织业对动力的需要

2、标志:

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⑴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动力、交通工具发明、“蒸汽时代”)

⑵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略,见必修二)

   ⑶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变

二、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后)

科学家们对电的不懈研究

2、过程:

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运用于工业(动力)、新发明→工业发展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新能源、新动力、新发明、电气时代)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

↓↓

垄断组织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3)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三、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互联网)——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战后)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一台);

美国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直接)

20世纪60年代产生互联网;

90年代全球信息网。

3、影响:

积极

(1)生产力极大提高

(2)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3)学习、教育的革命

消极——垃圾信息、网络犯罪、虚拟社会

近代科学发展历程:

文艺复兴,思想解放→科学理论,勃兴辉煌(物理学、生物学)→转化生产,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

科学技术发展成为推动社会变革重要动力。

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进步,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人类社会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向西方学习、西学东渐、顺乎世界之潮流)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器物)

国内(封建统治没落);

世界(资本主义上升);

一件事(鸦片战争)

2、代表

(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广东设.译馆、编译世界政史地书籍《四洲志》第一部)

(2)魏源:

①代表作:

《海国图志》(最详实)

②核心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长技:

近代军事技术)

启迪思想(关注世界);

爱国立场(反侵略)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

2、含义:

“中学为体”指以中国封建的纲常名教作为立国根本;

“西学为用”指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长技),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3、代表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4、实践:

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建立近代海军、开设新式学堂)

5、结果及意义:

以甲午战争失败而宣告破灭;

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第一步(经、军、文)

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学制度:

资本主义君主立宪)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1)代表人物:

王韬、郑观应

(2)评价:

为康梁维新思想作了思想准备;

没有完整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2、康梁维新变法思想(19世纪90年代)

⑴背景:

政——甲午中日战争,民族危机;

经——民资初步发展;

思——早期维新思想基础

⑵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⑶主张:

康有为—借助孔子经学外衣;

梁启超——变法才能图存;

严复——用民权否定君权

共同:

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用改良手段,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⑷实践与结果:

戊戌变法,被封建顽固派扼杀。

⑸影响:

爱国(救亡图存)、进步(发展资本主义)、思想启蒙(反专制、兴民权、倡新学)

最重要(第一次近代思想解放)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科学——学思想)

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

资产阶级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救中国,建共和,先要启迪民智

2、兴起:

①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②代表人物:

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

③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3、口号:

民主和科学(核心内容)

4、内容:

前期: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5、作用:

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最彻底);

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先进中国人找到救国救民真理

1、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首举社会主义大旗)

2、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特点:

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

(1)马克思主义者

(2)中国共产党成立(思想条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向西方学习。

历程: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③君主立宪(维新变法)④民主共和(辛亥革命)⑤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⑥马克思主义

(1)经历从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2)以救亡图存为主题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社会状况:

民族危机加深,不同的救国主张失败

(2)阶级基础:

19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个人因素:

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2、提出:

⑴时间:

1905年中国同盟会纲领⑵《民报发刊词》进一步阐发

3、内容:

⑴民族主义:

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⑵民权主义:

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心)

⑶民生主义:

即:

“平均地权”核定全国地价,国民共享革命成果

4、评价:

⑴积极性:

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

⑵局限:

①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辛亥革命(成果:

推翻…建立…结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对反对封建专制有进步意义

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

孙中山思想转变;

中共和共产国际帮助

2、标志:

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年)

3、内容:

⑴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明确提出反帝);

⑵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扩大民权范围,第一次反帝与民权结合)

(3)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扶助农工)

4、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5、影响:

新三民主义反帝反封思想成为国共合作政治基础;

推动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一、发展历程

(一)萌芽:

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大革命时期(1921-1927):

1、著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2、内容——提出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武装斗争

(二)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内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三)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2、内容——中国革命分两步:

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中共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四)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和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

工作重心转移;

革命胜利方针、胜利后政策和任务等

(五)继续发展:

建国后

1、过渡时期(1949-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

2、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66年)

(1)著作: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2)内容: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二、内容:

中国革命和建设(两阶段)各时期的各个领域

三、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四、地位:

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共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一)背景1、文革结束,中国面临何去何从,但“两个凡是”严重禁锢人们思想

2、真理标准的讨论、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冲破两个“凡是”禁锢

(二)形成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

酝酿(转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十二大

最早提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三大

系统概括

初级阶段,

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南巡讲话:

成熟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判断工作的是非标准三个有利于

十四大

完整体系

改革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十五大

写入党章

(三)内容1、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述(见表格)

2、祖国统一问题——一国两制

3、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四)历史地位

1、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2、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中共面临怎样完善、与时俱进问题

2、内容:

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⑵中国共产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⑶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地位:

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

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如何独立并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革命)

邓小平理论:

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建设)

三个代表思想:

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党建)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