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0261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C.胶东地区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调水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解析 第3题,由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可知,鲁中南低山丘陵在图示区域中降水量较丰富,该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胶东半岛经济发达,需水量大,加上水资源利用中存在污染、浪费等现象,导致水资源不足。

第4题,冬季调水能避开春秋季农业用水高峰,而且此时黄河水量小,含沙量较低,河水较清。

冬季并不是胶东地区缺水最为严重的季节。

答案 3.A 4.B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

据此完成5~6题。

5.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天然气丰富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D.水能资源丰富

6.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解析 第5题,川、渝地区多峡谷、急流,水能丰富。

第6题,“调水变调电”,可稳定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对黄河上游的生态破坏。

答案 5.D 6.A

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指交流1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技术。

2009年1月6日,中国第一条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

下图为目前我国已建和正在建设中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读图完成7~8题。

7.特高压输电工程属于(  )

A.西电东送B.北煤南送

C.能源的跨地区调配D.西气东输

8.有关该工程的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的线路跨越九省一市,其中有6个省区隶属我国的中部经济地带 ②有助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变输煤为高压输电 ③缓解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长期紧张的局面,改善了当地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④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改变东部地区能源少的问题 ⑤水火并济,调整了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②③⑤D.③④⑤

解析 第7题,由题干材料可知,特高压输电工程输送的是电能,属于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第8题,图中的线路跨越七省两市,超高压输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紧张局面,而不是彻底改变。

答案 7.C 8.C

根据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可以把产业分为开发期(a)、增长期(b)、成熟期(c)和衰退期(d)四个发展阶段(如图1)。

读图1和图2,回答9~10题。

9.根据图1所示规律,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是哪一阶段的产业(  )

A.aB.cC.dD.b

10.按图2所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产品的哪一环节(  )

A.设计B.加工C.营销D.设计+加工

解析 第9题,发达国家重点生产开发期(a)产品,这类产品附加值高。

第10题,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主要是中间环节,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环节,生产的附加值有限,而初始环节——设计的技术含量高和终端环节——销售产品多被经济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和经销商垄断。

答案 9.A 10.B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箭头①可能表示(  )

A.技术输出B.资金输出

C.劳动力输出D.土地输出

12.如果箭头②表示服装厂的迁移方向,则对迁入地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①改善生态环境 ②降低生产成本 ③促进城市化发展 ④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11题,我国沿海地区具有资金、技术的优势,内陆地区具有劳动力、土地的优势,因此箭头①表示劳动力的输出。

第12题,服装厂的迁移不会改善迁入地的生态环境;

降低生产成本不是对迁入地的影响。

答案 11.C 12.B

下表为甲、乙两城市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构成和市场平均价格表。

读表,完成13~14题。

城市

生产成本/元

市场平均

技术

原料

劳动力

其他

价格/元

1.2

6

11

3

30

20

13.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将会在两地之间发生转移,其转移的方向及影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从甲市向乙市转移——技术

B.从甲市向乙市转移——动力

C.从乙市向甲市转移——劳动力

D.从乙市向甲市转移——市场

14.该类企业转移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A.不利于乙地产业结构升级

B.促进甲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C.导致甲地大量工人失业

D.提高了乙地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

解析 第13题,与乙城市相比,甲城市具有明显成本优势,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优势,故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从乙市向甲市转移。

第14题,甲城市发展相对落后,引进产业可以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

乙城市迁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有利于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生产成本降低,乙地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不但不会提高,反而可能会降低。

答案 13.C 14.B

图甲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乙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图”,回答15~16题。

15.为降低生产成本,某棉纺织企业由A地带向C地带转移的因素可能是(  )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廉价劳动力

C.接近消费市场

D.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16.下列关于该类工业转移带来的主要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利于移入地产业结构调整

B.可能会给移入区带来环境污染

C.有利于移出地产业结构升级

D.促进移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解析 第15题,棉纺织企业属于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某棉纺织企业由A地带向C地带转移,其原因是接近廉价劳动力。

第16题,棉纺织企业由A地带向C地带转移,缩短了C地带产业升级的时间,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答案 15.B 16.A

读“1951~1994年间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比例变化图”,回答17~18题。

17.1951~1994年间,日本产业向外转移增加最多的地区是(  )

A.亚洲B.北美C.欧洲D.非洲

18.日本把产业转移到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接近原料地 ②劳动力廉价 ③科技发达 ④市场广阔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第17题,据图可判断出日本产业向外转移增加最多的地区是亚洲。

第18题,日本向亚洲进行产业转移是因为亚洲原料丰富、劳动力廉价、消费市场广阔。

答案 17.A 18.C

世界著名十大电脑公司之一的某公司总裁指出,若东莞通往深圳口岸的公路瘫痪,全球70%的电脑将加价。

目前,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其中港、澳、台同胞70万。

东莞约有3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南东莞”之说。

读“世界电脑产业空间发展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台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交通便捷,劳动力廉价

B.高校众多,技术先进

C.地形平坦,气候优越

D.资源丰富,农业发达

20.大量电脑生产企业在东莞投资建厂,不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

B.提升产业结构层次

C.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

D.吸引大量移民迁入

解析 第19题,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知,东莞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交通便利。

高校众多、技术先进不是东莞的优势;

地形平坦、气候优越、农业发达与电脑生产的关系不大。

第20题,大量电脑生产企业在东莞投资建厂所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加就业、提高产业结构的层次、吸引大量移民迁入等方面。

产业集中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答案 19.A 20.C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

下图示意其一般模式,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性转移速度较快。

据此完成21~23题。

21.在图示模式中(  )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22.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

A.普通服装制造B.汽车制造

C.金属冶炼D.甘蔗制糖

23.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材料价格B.交通条件

C.工人工资D.市场

解析 第21题,一般来说,发单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A错;

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分布着大量的接单企业,B错;

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制造外,还有其他工厂,C错;

利润随订单流向在逐级递减,D正确。

第22题,金属冶炼和甘蔗不需要采取跨国生产模式,C、D错;

汽车制造精密零部件跨国分工,技术含量较高;

一般在发达国家专门化生产,B错;

只有普通服装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符合图示模式,A正确。

第23题,通过分析,该企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由发达国家向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快速转移,C正确。

答案 21.D 22.A 23.C

下图表示当今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的一种趋势。

读图回答24~25题。

24.甲、乙、丙三地汽车产业向丁地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先进的技术B.廉价的劳动力

C.广阔的市场D.丰富的资源

25.汽车产业转移到丁地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  )

A.有利于提高甲地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

B.有利于优化乙地产业结构,缓解其就业压力

C.有利于促进丙地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快新兴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D.有利于加强丁地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解析 第24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美国、西欧、日本和中国。

三地区汽车产业向中国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有广阔的汽车消费市场。

第25题,甲、乙、丙三地区都是产业转移国,部分产业向外转移,为该国腾出空间发展其他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

有助于优化三地产业结构,但也可能使就业机会减少,增加其就业压力;

区域产业转移造成产业分散。

丁国是产业转移的对象国,汽车产业转入可能给该地带来环境污染。

答案 24.C 25.A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 图甲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于12月12号通水,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

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小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原因

⑤________

⑥________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解析 第

(1)题,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主要是南北气候类型不同,降水多少各异,导致了水资源的差异。

读图中的调水线路和图例中的高程表可知,我国南水北调中线是从地势较高处向地势较低处调水,可自流,所以单位调水量能耗少;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是从地势低的地方往地势高的地方调,需抽水,所以单位调水量耗能大。

(2)题,要注意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来回答。

第(3)题,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节水意识、调整产业结构等角度回答。

答案 

(1)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

差异的气候

原因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

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

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

(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

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调整产业结构;

适当提高水价;

提高节水意识等。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一 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 川气东送(图甲)被列为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新方案中的线路设有宜昌至濮阳支线,还有几条支线分别到达南京、重庆和四川的各城市。

截至2014年9月5日,川气东送管道累计外输天然气300.1亿立方米,实现持续安全无事故运行2023天。

材料三 图乙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目标图。

图乙 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目标图

(1)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中心城市,在长期的工业发展中已形成以汽车和摩托车制造为主的机械工业,简要分析其机械工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重庆市吸引IT产业转移会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3)依据图甲说明川气东送(普光—上海)与西气东输主干道(轮南—上海)相比有什么优点?

解析 第

(1)题,注意从图中获取信息,紧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机械工业的特点进行分析。

(2)题,应把握IT产业的特点,联系产业转移会带来的影响答题。

第(3)题,充分运用知识积累,结合图示信息作答。

答案 

(1)邻近钢铁工业基地,原材料丰富;

水陆交通便利;

市场需求量大;

工业基础条件好;

有较丰富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资源等。

(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有利于与发达国家IT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有利于对汽车、摩托车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

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等。

(3)沿线地区经济较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经过高原山区少,工程量小;

运输线路较短。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受金融风暴影响,珠三角地区产业纷纷向外转移,部分产业转移至我国西北地区。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宁蒙交界处形成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

(3)宁蒙交界处的工业园区因“高能耗、高污染”工业的大力发展,形成了中国西部的“百里污染带”。

试分析产业转移给该地区农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解析 第

(1)题,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珠三角地区的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因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而带来的压力,出现关闭、停产等现象,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困难重重。

(2)题,可以从水源、土地、能源、劳动力、交通、政策等方面综合分析。

第(3)题,产业转移带来了污染和环境的破坏。

从农业的角度分析,会带来如西部地区草场破坏、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下降等问题。

答案 

(1)对外开放范围逐步扩大,政策优势不明显;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

因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范围小。

(2)水源丰富;

廉价的土地;

煤炭等资源丰富;

劳动力丰富;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

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

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3)大面积草场、耕地被占用,草场、耕地面积缩小;

牲畜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严重;

农作物产量不断下降。

29.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之间的转移,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本题以制鞋业的转移为背景,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特点及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能对图示内容进行准确描述并能全面分析问题,解答该题需要明确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回答该题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简洁性,从图中信息很容易得出答案。

产业转移对于转出地(发达地区)多带来有利的影响,常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对于转入地,既能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又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的加重。

答案 

(1)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

(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

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

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景观)。

30.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8分)

材料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

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

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

解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深圳市的工业渐趋饱和,逐步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把污染较严重的化学、造纸等对环境压力较大的企业转移出来。

汕尾市发展较晚,水陆交通便利,环境承载力较大,适合接纳深圳市的产业转移。

答案 主要原因:

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较重等。

汕尾市。

理由:

化工、造纸工业污染性较强,且运输量较大;

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较大;

水运条件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