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硫酸亚铁的制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0245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硫酸亚铁的制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整理硫酸亚铁的制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整理硫酸亚铁的制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整理硫酸亚铁的制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整理硫酸亚铁的制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硫酸亚铁的制备文档格式.docx

《整理硫酸亚铁的制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硫酸亚铁的制备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硫酸亚铁的制备文档格式.docx

所以,只要将所制备的硫酸亚铁铵晶体与KSCN溶液在比色管中配制成待测溶液,将它所呈现的红色与含一定Fe3+量所配制成的标准Fe(SCN)]2+溶液的红色进行比较,根据红色深浅程度相仿情况,即可知待测溶液中杂质Fe3+的含量,从而可确定产品的等级。

三种盐的溶解度(单位为g/100g)数据如下:

温度

7H2O

(NH4)2SO4

(NH4)2SO4·

10℃

20.0

73.0

17.2

20℃

26.5

75.4

21.6

30℃

32.9

78.0

28.1

用眼睛观察,比较溶液颜色深度以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称为目视比色法。

常用的目视比色法采用的是标准系列法。

用一套由相同质料制成的、形状大小相同的比色管(容量有10、25、50及100mL等),将一系列不同量的标准溶液依次加入各比色管中,再加入等量的显色剂及其他试剂,并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最后稀释至同样的体积。

这样便配成一套颜色逐渐加深的标准色)。

 

将一定量被测试液放在另一比色管中,在同样的条件下显色。

从管口垂直向下或从比色管侧面观察,若试液与标准系列中某溶液的颜色深度相同,则这两比色管中的溶液浓度相同;

如果试液颜色深度介于相邻两个标准溶液之间,则试液浓度介于这两个标准溶液的浓度之间。

Ⅰ 

0.05mg

Ⅱ 

0.10mg

Ⅲ级

0.20mg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1.仪器:

锥形瓶(150mL,250mL各一个),蒸发皿 

,玻璃棒 

, 

吸滤瓶,布氏漏斗 

移液管(1mL,2mL各一根),比色管(25mL)烧杯,量筒

2.试剂:

铁屑,3mol·

L-1硫酸, 

(NH4)2SO4(S),3mol·

L-1HCl, 

250g·

L-1KSCN, 

Fe3+标准液

三、仪器与试剂

四、实验步骤

步骤

现象

思考题

注意事项

11g铁屑,加5mL3mol·

L-1硫酸于150ml锥形瓶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硫酸和铁哪一个过量,说明过量的原因,硫酸的浓度为什么选择3mol·

L-1?

2通风橱内,<

353K的水浴中加热至反应基本完成,保持总体积;

(瓶上盖一小烧杯大约补加2ml水)

2反应为什么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3反应温度为什么要低于353K,反应过程中为什么要不断的补充水?

4如因温度或水的量未控制好,析出了白色晶体,怎么办?

5在铁屑与硫酸反应期间,应做哪些事?

怎么办?

6如何判断反应已完成?

温度控制在70-75度,低了反应慢高了FeSO4析出

3趁热过滤;

7硫酸铵溶解慢,怎么办?

晶体未能完全溶解,怎么办?

8趁热过滤后,有的同学的滤液可能带黑色,或漏斗上有晶体,为什么,如何解决?

9过滤后得到的滤夜带黄色,而且有些混浊,如何处理?

4未反应的铁屑弃去;

滤液倒入蒸发皿,滤液中加入计算量(1.98g于2.7ml水)的(NH4)2SO4饱和溶液,调节pH=1~2(稀H2SO4);

10硫酸亚铁、硫酸铵混合溶液为什么要保持微酸性?

11从pH色阶板上如何判断pH=1~2?

12观看“pH试纸的使用”操作录像后,总结使用pH试纸的注意事项

剩余铁屑转到滤纸上,不能倒入水槽。

若滤液发黄倒回原锥形瓶,加点H2SO4重新热过滤

5水浴加热至出现结晶膜冷却、过滤;

13在水浴加热蒸发的过程中溶液发黄了,为什么?

如何处理?

6晶体称量;

母液弃去。

7不含氧水的准备在250mL锥形瓶中加热150mL纯水至沸,小火煮沸10~20分钟,冷却后备用

14如何准备无氧水?

烧水时不盖盖,冷却时盖盖

8样品液配制:

1g样品加2mL3mol·

L-1HCl,15mL无氧水,振荡,样品溶解后,加1mL250g·

L-1KSCN,加不含氧水至25mL刻度线,摇匀。

15如何将固体试样,如硫酸亚铁铵送入比色管中?

16在比色管中加2mL3mol·

L-1的HCl,1mL250g·

L-1KSCN用何种量器。

加15mL不含氧的纯水,需用量器吗?

17在比色管中,加水至25mL刻线的操作如何进行?

加样顺序不能变

9标准系列配制:

用吸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Fe3+标准液,加入到比色管使Fe3+量为:

级0.05mgⅡ 

级0.10mgⅢ级0.20mg

2mL3mol·

L-1HCl,15mL无氧水,1mL250g·

L-1KSCN,用无氧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

18要移取一定体积液体时可用哪些量器,如何选用?

19怎样选择吸管?

20怎样洗涤吸管?

21使用洗液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2荡洗吸管或移取溶液时,为什么都用小烧杯(50或100mL)来盛纯水或被量液体?

23荡洗用的纯水,被量的液体应取多少?

24荡洗吸管时,要求烧杯与吸管同时荡洗3次,能否先将烧杯荡洗3次后,取足量液体,在此液体中荡洗吸管3次?

25为什么用左手拿洗耳球,右手拿吸管,能否反之,为什么用食指紧按管口,而不能用拇指?

26为什么吸取溶液时,吸管末端要伸入液面下1cm?

27:

“调整液面下降至与标线相切”、“将移取溶液放入接受溶液的容器中”的操作均要求烧杯倾斜45度,吸管垂直,管尖靠在容器壁上,为什么?

28使用有分度移液管移取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从一个分度放到另一个分度,不用末端收缩部分?

29比色管要不要用溶液荡洗?

30配标准系列时,“与样品同体积、同样处理”的含义是什么

因为人眼睛误差,一个同学配标准液

在比色管架上进行比色,确定样品的等级。

31比色时,为什么要打开塞子?

如何比色?

比色时打开塞子,从镜子里观察颜色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制得的(NH4)2SO4·

6H2O实际产量:

4.05g

理论产量:

Fe 

—FeSO4 

— 

(NH4)2SO4·

56 

392

1.0g 

7.0g 

产率:

4.05/7.0*100%=57.9%

.产品等级:

<

I级

2.分析:

所得产品的量比较合适,等级也比较好,主要是温度控制的比较好,而且趁热过滤准备充分,做的比较快,水浴蒸干的火的大小控制的比较好。

六.问题及思考题

★.思考题

1.在反应过程中,铁和硫酸那一种应该过量,为什么?

反应为什么要在通风厨中进行?

答:

5mL3mol·

L-1硫酸所需铁的质量为0.8克,所以是铁过量。

铁过量可以防止Fe3+的产生.

由于铁屑中存在硫化物(FeS等)、磷化物(Fe2P、Fe3P等),以及少量固溶态的砷,在非氧化性的稀H2SO4溶液中,以H2S、PH3、AsH3的形式挥发出,它们都有毒性,所以在通风橱中进行。

2.混合液为什么要成微酸性?

Fe2+在空气中被氧化的速度随溶液酸度的增加而降低,

所以混合液保持微酸性的目的是防止Fe2+的氧化与水解。

3限量分析时,为什么要用不含氧的水?

写出限量分析的反应式。

防止水中溶有的氧把Fe2+氧化为Fe3+,影响产品等级的判定。

限量分析的反应方程式为:

Fe3++nSCN-=Fe(SCN)n(3-n)(红色)

4:

怎样才能得到较大的晶体?

溶液的浓度不能大,要缓慢冷却,静置不能搅拌。

★问题

1.硫酸亚铁与硫酸亚铁铵的性质有何不同

和其他复盐一样,硫酸亚铁铵的溶解度比硫酸亚铁要小。

七讨论

根据计算5mL3mol·

铁过量可以防止Fe3+的产生.(请计算理论上所需的铁质量,思考Fe3+如何产生)

由5mL3mol·

L-1硫酸生成的硫酸亚铁量

M(FeSO4) 

152g/mol

mFeSO4 

152/1000 

2.3(g)

生成FeSO4·

H2O所需的结晶水:

18/1000 

0.3(g)

溶解FeSO4所需的水:

由思考题3中的溶解度数据知.

343K的溶解度为56.0gFeSO4/100g水,溶解2.3gFeSO4需要水的质量:

100×

2.3/56.0 

4.1g

353K的溶解度为43.5gFeSO4/100g水,溶解2.3gFeSO4需要水的质量:

2.3/43.5 

5.3g

∴要使晶体不析出,体系中必须的水量:

343K为4.4g(4.1+0.3);

353K为5.6g(5.3+0.3)

现5mL3mol·

L-1H2SO4中含水:

3mol·

L-1H2SO4的质量分数为25%,相对密度为1.18

∴mH2O 

1.18×

0.75 

4.4(g)

根据以上计算,可知T 

343K,3mol·

L-1硫酸的浓度合适;

如T 

353K,则可适当加水。

由于铁屑中存在硫化物(FeS等)、磷化物(Fe2P、Fe3P等),以及少量固溶态的砷,在非氧化性的稀H2SO4溶液中,以H2S、PH3、AsH3的形式挥发出,它们都有毒性,所以在通风橱中进行。

尽管这些气体的量不多,但它们的特殊臭味很易觉察。

硫酸亚铁晶体有三种水合物:

7H2O、FeSO4·

4H2O、FeSO4·

H2O。

它们在水溶液中的转变温度为

温度/K

溶 

解 

w(FeSO4)/%

*FeSO4g/100g水

*FeSO4·

7H2Og/100g水

273

13.5

15.6

28.6

283

20.8

38.0

293

21.0

26.6

48.6

303

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4.8

33.0

①主体是人类;

60.4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313

(2)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标准或要求。

40.1

73.4

表四:

项目排污情况及环境措施简述。

323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内容。

32.7

D.环境影响研究报告48.6

(3)评价单元划分应考虑安全预评价的特点,以自然条件、基本工艺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便于实施评价为原则进行。

88.9

329.7

安全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定的区域范围。

35.1

54.1

99.0

333

35.5

55.0

100.7

337.1

35.7

55.5

101.6

343

35.9

56.0

102.5

353

30.3

43.5

79.6

363

27.2

37.4

68.4

*由以w(FeSO4)/%计的溶解度数据计算而得。

w(FeSO4)={m(FeSO4)/[m(FeSO4)+m(H2O)]}100%

根据以上数据作图,得如下溶解度曲线:

从溶解度数据可知,铁与稀硫酸的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当T>343K时,就有可能析出溶解度较小的白色晶体FeSO4·

H2O,因此反应温度不宜大于343K。

如从反应容器带有水,反应速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实验中控制温度不高于353K,建议不大于348K。

如水蒸发,会因溶剂少而析出白色晶体,故需补充水保持原体积。

为避免水的蒸发,可在锥形瓶口套一50mL小烧杯。

4如如因温度或水的量未控制好,析出了白色晶体,怎么办?

可加入适量水,一边加热(水浴温度小于343K),一边摇动,让其慢慢溶解,但时间较长。

反应开始时,由于酸的浓度大,反应剧烈,此时人不要离开,一旦反应剧烈,取出锥形瓶旋摇,一方面降温,一方面旋摇有利于气体的放出。

控制好水浴温度。

当温度达到343K时,调节火焰为小火,使环境的吸热与灯提供的热量大致平衡,控制温度在343~348K为宜。

当温度到348K时移去煤气灯。

一旦温度控制好,人可在短时间内离开,但不要忘了回到通风橱观察水浴温度、体系的总体积,旋摇锥形瓶。

水浴温度的测量。

测量用温度计,但注意保护好温度计。

使用时,温度计不能碰到任何硬物。

不测时,在实验桌上放稳,以防温度计滚落打破。

一旦打破,水银散落在地,一定要告诉指导教师,尽量收集起水银,并在地面洒上硫磺粉。

由于水浴温度可在一个温度区间内波动,因此可用“经验”来判断:

343~353K水浴水不沸腾,但冒水汽,手握杯壁感到烫,但能握住。

如无感性知识,可先用温度计测,待水浴温度达

343~353K,用手握杯壁,体验手的感觉后,以“经验”判断,不再用温度计。

注意:

锥形瓶内溶液的总体积,如体积小了,可适当补加水,但切勿多加!

以免反应速度减慢。

配制(NH4)2SO4饱和溶液;

剪滤纸,准备好过滤装置

反应中产生的氢气会附着在铁屑上,当气泡上升时,铁屑随同上升,一旦气泡逸出,铁屑下沉,因此反应中会看到铁屑上下浮沉。

当反应基本完成时,产生的氢气气泡很少,铁屑沉于瓶底,根据此现象可判断反应基本完成。

将小烧杯或蒸发皿盖上干净的表面皿后,用小火适当加热,加速其溶解,如小火加热后晶体仍未完全溶解,则可补加适量的水,小火适当加热。

滤液带黑色,说明铁屑未清除干净。

这是由于滤纸未贴紧有缝隙,或滤纸剪大了,使滤纸边缘不能与漏斗贴紧,造成铁屑穿过缝隙进入滤液造成的。

应重新剪大小合适的滤纸,而且使滤纸贴紧漏斗,除去缝隙,再过滤一次。

在反应过程中,如体积或温度未控制好,造成白色晶体FeSO4·

H2O析出,过滤时与铁屑一起除去而损失产品;

第二个原因是未趁热过滤,因溶液冷却,温度降低后有FeSO4·

7H2O析出。

第一种情况,可以先加少量的水,加热,旋摇锥形瓶,使其溶解后过滤;

第二种情况,在反应基本完成后,仍应将锥形瓶放在热水浴里,待过滤的准备工作做好后,再从水浴中取出锥形瓶立即趁热过滤。

如反应时间过长,硫酸基本反应完,造成pH大,Fe2+水解与氧化,使溶液混浊,而且发黄

处理方法:

过滤前加1~2滴酸,使溶液呈酸性,反应1~2分钟后再过滤。

Fe2+在空气中被氧化的速度随溶液酸度的增加而降低,有报道,当

[H+]=0.005mol·

L-1后,[Fe2+]基本不变。

[化学教育,1985,2,P38]

从色阶板上看,pH=1是红色,pH=2是红中带点黄。

注意,当[H+]≥0.1mol·

L-1时,试纸显紫红色,已无法区分溶液的酸度。

存放在广口瓶中,盖子盖严。

避免环境中的酸或碱气氛的影响。

节约起见,剪成小块使用。

用镊子取试纸。

如用手取,手上沾污的酸碱会使试纸变色。

放在干净、干燥的表面皿或滴板的凹穴内,不放在桌上,因桌上的脏物会使测定不准,不丢入溶液中,因溶液中不能引入其他杂物。

pH试纸显色半分钟内,需与标准色阶板比色,确定pH值。

用后的试纸不要丢入水槽,以免堵塞水槽。

溶液发黄,说明有Fe3+存在,可能的原因是:

⑴溶液的pH值未控制在1~2,pH值高,Fe2+易氧化与水解。

⑵火焰太大,已超过了石棉网的石棉芯,从而包住烧杯和蒸发皿,火焰的高温使水浴之外的蒸发皿部分的温度高于373K,温度高,则加快Fe2+氧化与水解的速度。

高温与高pH值使Fe2+氧化与水解,产生Fe[(OH)(H2O)5]2+,Fe[(OH)2(H2O)4]+以及聚合物,因此溶液发黄。

倘若有Fe(OH)3沉淀生成,溶液中还会出现棕色。

⑴调节火焰不超过石棉芯,火焰的大小以保持水浴水沸腾为准。

⑵在发黄的溶液中加几滴3mol·

L-1硫酸,再加入处理好的小铁钉(用砂皮除锈或稀硫酸清洗后,自来水冲洗,纯水荡洗),搅拌,使Fe3+转变为Fe2+。

因加热会减少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而除去氧。

此操作为两人合作。

Fe3+的限量分析是确定Fe3+的含量范围,属于定量分析的范围,所以不能引入杂质,需用纯水。

实验中两人合作配制标准系列共三份,再加每人各配制一份样品液,合计为五份,需用不含氧的水25×

125mL,考虑到加热时水的蒸发,所以加热150mL纯水。

沸后改为小火,如大火,水会从锥形瓶口冲出;

浪费能源。

冷却时,将洗净的小烧杯倒扣在锥形瓶上,减少氧的溶解。

由于冷却需要时间,请同学们先准备不含氧的水,再进行硫酸亚铁的制备。

将试样放在对折好的纸条上,慢慢送入纸条,竖起比色管,试样落入管底。

纸条的长度由比色管的长度定。

如用骨匙加,管口会沾上试样。

由于限量分析采用目视比色法,方法的相对误差约为5~20%;

同时加的酸量大,显色剂又是大大过量,因此可用量筒量取,也可以用1mL多少滴的液体估量的方法。

但要记住,标准系列和样品要在同样条件下显色,或者都用量筒,或者均用估量的方法。

不必用量器量取15mL无氧水,因体系的总体积由比色管的刻度线决定,与第一次加的水量准确与否无关。

加水时,可以参考25mL比色管上10mL处的刻度线。

由于总体积要准确,所以稀释时,先加无氧水至刻线下0.5cm处,后用滴管加。

滴管要伸进管内,伸向管壁滴加,直至弯月面的最低点与刻线相切(当整圈刻线的前后重叠,表示视线与刻线水平)。

如直接用烧杯等容器加,则很容易过刻线而失败。

可选用量筒(量杯)、吸管、滴定管;

粗略量取液体体积时用量筒,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用吸管,滴定管只在无合适体积的吸管时才用于移取准确体积的溶液,如取30.00mL溶液。

吸管有无分度吸管(又称移液管)和有分度吸管(又称吸量管)之分,如需吸取5mL、10mL、25mL等整数,用相应大小的无分度吸管;

量取小体积且不是整数时,一般用有分度吸管,如取1.60mL液体,可用有分度吸管。

有分度吸管又有1mL、2mL、5mL、10mL等,移取1.60mL液体时选用体积接近的2mL吸管,而不用5mL、10mL的,因体积越小管径越小,最小分度值小,移取准确。

依次用洗液、自来水洗后,再用纯水、被量液体各荡洗3次,洗液洗去脏物,自来水冲洗去洗液,纯水洗去自来水的杂质离子,被量液体荡洗3次后,使吸管内液体的浓度与试剂瓶中的浓度相同。

洗液由粗重铬酸钾溶于温热的浓硫酸中配制而成,洗液有强酸性、强氧化性,能把仪器洗净,使用时注意:

被洗涤的器皿不宜有水,以免洗液被冲稀而失效。

仪器洗涤时,如仪器内无还原性物质,可直接用洗液洗。

如有,则用水冲洗,尽量去水后再用洗液洗。

如洗液中引入水,会析出橙红色的物质;

洗液可以反复使用,用后请倒回原瓶;

当洗液的颜色由原来的深棕色变为绿色,即Cr(Ⅵ)被还原为Cr(Ⅲ)时,洗液已失效而不能使用;

盛洗液的瓶要塞紧瓶塞,以防洗液吸水而失效。

洗液用过后,立即倒回原瓶,以免吸水;

由于Cr(Ⅵ)是致癌物质,所以凡能不用洗液洗的仪器一定不用洗液;

洗液废水应回收,作处理后排放由于洗液的强酸性、强氧化性,它对衣服、皮肤、橡皮等的腐蚀性也很强,使用时请小心。

本实验中,称量瓶、容量瓶、吸管、滴定管、比色管可用洗液洗

避免纯水或被量液体的浪费,在荡洗或移取溶液的操作中,吸管末端需深入液面下1cm,也就是说,容器内应有一定量的液体,如容器的体积越大,如250mL,400mL烧杯,其内径也越大,达到同样液层厚度所需的液体量越多,会造成纯水或溶液的浪费。

按操作要求:

⑴荡洗时,无分度吸管内液面上升到球部,有分度吸管充满全部体积的1/5,因此可以估计进入吸管的液体量。

⑵烧杯内应留有一定量的溶液,避免吸管口脱离液体,空气吸入吸管,造成液体被吸入洗耳球而弄脏(此现象称为吸空)。

我们可以根据吸管的大小估计应取的液体量。

例如荡洗25mL无分度吸管,液面上升到球部,估计进入液体量为10mL。

再加烧杯中还应留有一定量的液体,避免吸空,则取20~30mL纯水或液体就足以荡洗一次。

若荡洗2mL有分度吸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