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Word格式.docx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强烈呼吁尽快调整研究生专业目录,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以利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发展。
为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今年教育部批准在部分院校试办电子商务专业,这给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延伸和发展,反过来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和前提。
也就是说,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是企业外部的信息系统,内部与外部信息系统的结合才构成现代企业完整的信息系统。
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和管理学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培养目标上是相通的,这是两个互相补充、互为因果的专业。
我们应研究这两个专业的内在联系,以深刻揭示它们的相通性、互补性和共享性,依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加速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利用电子商务专业促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
建设这样一个新学科,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
十几年来,许多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正确的方向与原则是学科健康发展的关键。
根据多年来的办学体会,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1)坚持以社会需求为驱动力量。
作为一个应用型的学科,必须紧密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上都要体现这一基本原则。
⑵以核心课程建设为中心。
这些年来。
许多问题的出现正是由于这方面工作不利,形成所谓的“拼盘式”的教学方案出现。
一定要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建设起教学大纲、教材、软件、实验指导相配套的骨干课程体系。
(3)加强实践环节,培养掌握先进技术的,具有管理和系统分析能力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人才。
必须通过课程内、外各种渠道,教育与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4)有步骤地,逐步推进学科建设,由于师资,设备等原因,学科建设必须分步骤地、逐步进行,而不能指望一刀切,或急于求成。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四大部分。
(1)课程建设
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即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计上看,现有的课程体系只是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的简单堆集,而没有达到融合的地步。
而且计算机技术内容也十分陈旧。
如现在的数据库技术已经从
80年代的关系数据库走向90年代的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但许多书籍到现在还在介绍文件系统。
根本没有现在流行的面对象数据库技术,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一门专业要走向成熟,必须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内容,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并影响其它专业的发展。
目前管理信息系统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容不多,一般是计算机经
济管理和数学知识的堆集。
像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类边缘性,综合性的学科专业,如果不从根本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王牌课程,很可能会在市场经济的无情的竞争中失败,被淘汰。
也许是许多人目前感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太容易的缘故,不管是什么专业毕业的学生,看了几本计算机方面的书,就去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长此下去,鱼目混珠,会砸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牌子。
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目前还有一个问题是有关行为科学,心理学方面的教育太
少,我们培养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的目标是高级系统分析员,他们的重要
工作是组织和协调,而不是程序员(程序员一般由计算机软件或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
系统分析员不仅要有广博的管理业务知识,计算机技术,还要有娴熟的人际关系艺术。
与人交往过程中,如何获取有益信息,说服对方走上正确道路显得尤为重要。
光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师来完成这项任务显然是有困难的,还要从外专业引进人才,并重新设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
众所周知,在企业和业务部门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搞信息技术的不太懂业务,而搞业务的又不太懂技术。
所以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时,信息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往往沟通困难,在对同一问题的描述上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效率不高,系统目标难以尽如人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人才就是要充当信息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在管理信
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维护过程中起着组织、协调、沟通等核心作用。
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在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上予以保证。
管理和技术,这当今企业发展的两大关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为现代企业培养高级信息管理人才(即CIO--ChiefInformation
Officer)这一基点上,即培养以管理为主、技术为辅的管理者。
一个专业的教学内容是为其培养目标服务的,在上述培养目标下,我们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结构应为:
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管理学。
具体说来,应开设这样六门左右的主干课程:
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可分为两门课开)、计算机网络、管理学原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除此之外,各校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以及办学特点开设其它相关课程。
应该说明的是,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很多,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应重点学习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就可以了,前者可以解决信息的存储、组织、处理等,后者可以解决信息的获取、传输等。
管理学原理和组织战略与行为学这两门课程则重点培养学生在组织、协调、人事、领导、行为等人文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两门课程则是将信息技术和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
这样一个课程体系基本上体现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色,从根本上改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混淆不清的现象。
在把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方面,除了上述课程外,还应考虑开设: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SQL、Oracle、Informix、Sybase、PowerBuilder、Delphi、VisualBASIC等,可根据实际需要只学习其中之一或一部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专题讨论(根据学校的性质和培养方向进行适当选择,如财经院校可结合相应专业如金融、证券、期货、保险、财政、税收、会计、统计等经济业务介绍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MIS)。
理工科院校可结合企业生产和管理中的信息系
统来阐述,如:
企业人机交互管理系统MRPll(Manufacturing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和(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
(2)师资建设
无论是承担专业骨干课,还是专业基础课,现有师资队伍中恐怕有不少人的认识与知识结构都难以适应。
因此,结合课程与实验室建设,有意识地努力培养师资队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目前,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来自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如自动化,计算数学等),他们不乏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所缺乏的是管理知识以及如何把计算机与管理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使之有别于计算机软件专业和
计算机应用专业。
因此,大部分教师在从事计算机技术课程教学时,往往就事论
事,没能把计算机同管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
讲授《数据库系统》,只讨论数据库系统的原理、实现方法,而没有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考虑数据库系统
到底对管理工作起到哪些作用,针对不同的环境如何发生作用,作用的程度如何
根据前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许多学校的若干课程
以前可能还没开设过,所以师资培养是当务之急。
建议有能力的重点大学承担起培养师资的任务来。
另外,原来经济信息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有各自的协作组,随着专业的调整,这两个原分属于工科和经济学科的协作组应合并,联合组织师资培训和其它学术活动,以做到全国一盘棋。
(3)教学大纲与教材建设
上述许多课程的教学大纲都需要编写或修改。
这是一个十分庞大,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全面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抓紧进行。
适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材很少,如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教材基本上都是采用计算机专业的。
(4)实验室建设
上述课程必须有相应的计算机条件。
学生应当在四年学习期间,不断地通过上机与实习,学习有关知识。
上机不应间断,而且不是一般地上机,而是学习、使用、开发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程序。
因此,按设想要求,需要大量的设备与软件。
没有相应的实验室建设,这个专业的健康发展是不可能的。
研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点,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编写符合专业要求的教材,办出专业特色,是摆在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的教师们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
我们必须依靠专业学会和全体同仁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尽早攻克这一难题,为办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信息管理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无论是企业、工厂,还是机关、学校,由于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所获得的信息量也会越来越多。
然而,如何从错综复杂的数据中获得最有效的信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重要的信息,这就需要信息管理人才大显神威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新名词,也是一个新的专业,目前国内有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开设了该专业。
本专业是计算机与管理相互结合的实用型专业,主要培养既懂经济管理,又懂通信技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她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信技术与生产组织管
理的基本知识、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计算机与信息处理原理,并具有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管理的能力。
管理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名词,包含有很多方面。
作为一名有志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考生,不能简单的认为管理就是单纯的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管理,或者是对一摞厚厚的卷宗埋头分类整理。
在科技发达的现在,计算机成了重要的管理工具,因为有效的管理软件和硬件相结合,可以减少数据收集和分类的时间,更加系统化地实现信息管理。
以前的企业管理,都是靠人力物力收集信息,过程既长又繁琐,缺少灵活性和永久性,不能适应突变的信息或适时的查询。
而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管理和记录的方式,她既具有及时性,又具有系统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的分类和编辑,还可以及时地反馈和方便地修改,彻底地实现了无纸管理和系统规划。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传统企业都开始向计算机化发展,这就势必需要越来越多的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技术人员。
他们工作看似轻
松,而又不可缺少,正是新一代管理人员的形象代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由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以及信息学专业发展合并而形成的。
这门专业的教育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
代中期产生的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当时国际上这门专
业学科在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
在专业教育
产生初期,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是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著名教授GordonB?
Davis,他认为这门学科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
这门专业教育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70年代中后期电子
计算机在管理领域的广泛运用开始的。
从解放前一直到90年代,这门专业的名
称并不叫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有的院校称之为经济信息管理专业。
20世纪初期上海财经学院、南开大学国际企业管理系、湖北财经学院等都曾开设这一专业。
还有的称之为信息学或者是信息科学专业,80年代初期的代表院校主要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以及山东海洋学院等等。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这门专业的教育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中,国家政策的调整突出表现在1998年7月国家教育部的专业设置调整规定,将各校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信息学专业合并到最新增设的管理类二级科目一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之中,专业学科名称正式定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
其中复旦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隶属于管理科学院系,是我国该专业学科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
其专业主要是培养既懂管理,又会计算机技术的系统分析高级专门人才。
在该专业的教学领域中另外一所著名学府是南开大学。
它于1999年1月成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该系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该门专业的前身是国际企业管理系中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系的信息学专业。
在专业领域内,知名的教授学者之一就是管理工程类学科专业带头人、清华大学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领导创建人之一的薛华成教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门专业的教育得到了各国政府,尤其是发达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
美国实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拟投资4000亿美元,建立的信息系统包括教育、卫生、娱乐、商业金融以及科学研究等等。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一方面,一体化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如果企业以及各经济组织不实行信息化管理,那么要实现与国际一体化的接轨是行不通的;
另一方面,企业不掌握充足的信息,或不加任何整理编排,那么,企业的高层决策者就无法正常进行指挥调度,无法实现企业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
步,该专业涉及的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它所研究的内容将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地应用。
在各行业中,它能提高其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减少经营活动的盲目性。
国外先进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和手段起到进一步的示范效应。
这门专业所涉及的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不再局限于企业决策,经营分
析等内容。
而是把它作为一条纽带,成为连结家庭与社会,个人与组织,成为商贸金融、娱乐、教育、科研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很广,它具体涉及管理、信息处理、计算机及办公网络应用、电子商务、通信交流等不同的行业门类,包括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以及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工作的单位。
目前,人才市场上对这一专业领域的毕业生人才需求量很大。
现在无论政府部门,还是公司企业都处在信息化时代,都需要一大批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从事相关的信息数据收集、传送、储存、
加工以及综合运用,来完善内部组织的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涉及的行业领域工作性质是:
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
办公手段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送、储存、加工以及使用,具备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状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
并且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制定规化的目标。
国家相关就业政策是引导大学毕业生逐步走向市场,将所学的科学技术知识应用到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工作之中,转化为生产力。
在人才市场招纳竞争中,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竞争。
谁的知识功底深,应用能力强,谁就是一次次就业政策调整当中的赢家。
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应注意树立市场意识。
因为,无论你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如何扎实精深,设
计开发出来的管理系统有多么先进,如果缺乏市场意识,不能转化成受社会欢迎的商品,仍然不能成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动力,那么你所做的工作甚至你本人都不会不被社会所接受,导致就业过程中受到挫折。
从工作性质以及专业工作领域内容来看,近几年该专业的就业状况比较乐观,特别是这两年企业对管理信息工作重要性比较重视。
同时,这门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收入状况也呈现出明显递增的趋势。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领域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维护使
用,信息系统的分析、评价与具体应用操作等。
这些工作的发展趋势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融会大、中型企业、机构和组织的政府管理信息平台、公众信息服务平台、企业经营信息平台、行业管理与交易平台等综合服务分支,逐步实现商业、贸易、政府信息方面的系统化与综合化。
据国家人事部以及有关方面的调查分析数据表明,今后10年我国对人才需求将有较大的变化。
其中急需的专业人才就有信息技术管理人才;
因此可看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会更广,与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密切。
毕业后主要是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工作,还有一些信息管理的工作。
这实际上是一个适应面相当广的专业。
就业的机会很多,近年来主要是:
软件开发人员一一帮助企业和组织开发管理应用软件;
网络或系统管理员——企业或组织高效运行的保障;
企业信息管理员一一在企业中从事信息收集、管理工作。
专业培养人才定位
以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为主.
本专业要培养善于沟通起桥梁作用的人才众所周知,在企业和业务部门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人才就是要充当信息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维护过程中起着组织、协调、沟通等核心作用。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所培养的既非计算机软件人员,也不是纯粹的管理人才,它不同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有别于工商管理等管理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目的是培养既懂经济管理知识,具有管理思维,又掌握计算机
和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可从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进行信息管理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具体地讲,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既掌握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建设技术,又熟悉信息资源管理知识。
毕业后可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IT部门、金融保险
部门以及工商企业等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本
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
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于一身,是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
以ERP
为核心构建专业教学体系的想法基于以下两点:
1综合性。
ERP是综合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管理理论、计算机技术
等相关知识。
它要求学生要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还要学习相关的计算机技术。
这一要求也是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的。
2实践性。
ERP对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非常强。
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ERP
的原理,还要通过具体的ERP平台掌握企业运作的全流程,进一步学生通过接受ERP培训更深人地理解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因此,以ERP为核心的教学体系非常适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并和行业有准确的对应关系,彻底地解决前述信息管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尚未准确对应的问题。
本专业信息系统工程方向的可选职业
毕业生可从事以下职业:
信息系统分析员、信息系统设计员、网络系统维护员、程序设计员、数据库管理员、信息部门主管、信息系统管理员、IT项目管理员、
电子商务项目的技术员和管理员以及信息产业的其他工作。
本专业企业信息化方向的职业要求
我们发现,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是:
单项的运用,已经具备一定基础。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对企业信息化各单项应用的集成与融合太少,还无法实现物流与资金流管理的结合,缺乏在客户关系、供应链、人力资源等管理及决策层上
的应用。
同时,引进ERP软件,由于对其管理思想的消化不足以及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等原因,成功的案例极少。
——方面,由于我国从事企业管理的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不足、不了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巨大潜能;
另一方面,从事软件开发的厂商,缺乏通晓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人员,从事单项开发还可以,而要能够将作业层、管理层及决策层的单项应用进行有机地融合,就存在困难。
因此,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实现信息化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层次:
1•系统集成和开发人员,该类人员应具备管理科学知识,能领会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熟练掌握和运用前沿信息技术,从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集成工作。
2.系统维护及二次开发人员,应具备管理科学知识,领会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对所在组织的信息流、信息管理策略及组织的目标与需求、组织内各用户的信息需求等了如指掌,掌握前沿信息科学技术,能维护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以及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
以上两类人员虽然都必须具备管理学和信息技术的知识与能力,但相对来说
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更大。
3.系统分析员,主要从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