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吉林省长春市实验高中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9687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吉林省长春市实验高中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吉林省长春市实验高中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吉林省长春市实验高中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吉林省长春市实验高中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吉林省长春市实验高中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吉林省长春市实验高中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届吉林省长春市实验高中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吉林省长春市实验高中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吉林省长春市实验高中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后晋】刘昀《旧唐书•文宗本纪》

“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

【后唐】冯贽《云仙散录》

“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

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民国】王修《版本述》

 

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B.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

C.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D.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

【答案】B

“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说明雕版印刷在市场出现,“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说明需要众多,出现雕版印刷,三则史料足以证明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B正确;

只有材料二可以证明A结论,C和D表格材料难以证明,排除。

4.1782年,广州确立公行制度。

公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在清政府与外商交涉中起中间人作用。

它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

初为牙行性质,后也自营买卖。

公行制度

A.体现了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

B.具有自由资本主义色彩

C.阻断了古代中外经济贸易

D.是一种官营手工业形式

【详解】题干反映的是清朝广州的公行这一组织。

由“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可知公行有替政府管理规范洋人在华商业活动的义务,由“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可知它的存在限制了国人和外商间的自由贸易,带有官方垄断的性质,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A项正确;

公行不利于国内外自由贸易,B项错误;

公行对中外贸易有所限制,“阻断了”说法欠妥,C项错误;

公行管理商业活动,并不从事手工业活动,D项错误。

5.19世纪前期,《澳门新闻报》载:

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

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

此项银两,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

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

据此可知当时

A.中国传统商品大量出口西方

B.虎门销烟是近代化的先声

C.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已改变

D.鸦片走私与吏治腐败相关

【答案】D

【详解】由“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此项银两,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可知,鸦片在走私过程中,外商要向关口和相关部门的官员分派议定的银两,即贿赂相关官员,可见鸦片能顺利走私与官员腐败有关,D项正确;

题干没有体现瓷器丝绸等中国传统商品大量出口西方,A项错误;

题干没有体现出林则徐虎门销烟,且中国近代化的先声为洋务运动,B项错误;

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尚未发生明显改变,且题干并未体现这一观念,C项错误。

6.如表为1912年初中华民国政治事件的记录。

这体现出

1月1日

2月14日

2月15日

3月10日

3月11日

孙中山正式就职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提出有条件的辞职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举行就职典礼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资产阶级力量迅速成长起来

B.革命党试图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普通民众接受民主共和观念

D.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详解】根据题干“孙中山提出有条件的辞职”并结合所学《临时约法》中限制临时大总统权力的规定,可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与袁世凯议和的过程中试图限制其权力,B项正确;

题干中孙中山与袁世凯妥协,让其担任临时大总统,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比较弱小,A项错误;

题干没有体现普通民众对中华民国的态度,C项错误;

题干反映了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且不能体现社会生活的变化,D项错误。

7.1936年,国民政府计划在5年内投资2.7亿法币兴建30余座大中型重工业厂矿,还签订了中德信贷合同,所借资金全部用于购买德国军火、兵工和重工业设备。

国民政府推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B.引导实业救国思想的发展

C.建立备战的物资基础

D.改善民生以实现三民主义

【详解】题干反映的是日本全面侵华爆发前夕,国民政府“兴建30余座大中型重工业厂矿、购买德国军火、兵工和重工业设备”,由此可知,国民政府在为战争做准备,C项正确;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面向市场的工商业经济,题干中的措施与其关系不大,A项错误;

实业救国指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错误;

题干中的措施并不能改善民生,D项错误。

8.1992年初,邓小平说:

“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这说明

A.改革在经验总结中不断前行

B.政府措施得到人民支持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详解】题干是1992年邓小平的一段话,结合所学并根据“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可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革使制度逐渐走向完善,A项正确;

题干未体现“得到人民支持”,B项错误;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0世纪初,C项错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在1988年明确提出,且题干未体现通过科技发展我国的生产力,D项错误。

9.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总是喜欢写人跟命运的抗争,在他的作品《俄狄浦斯王》中,人的意志与神的意志就进行了激烈的角逐。

这说明

A.知识来自人内心的美德

B.希腊人文主义源远流长

C.宗教的权威受到普遍质疑

D.西方民主政治初步发展

【详解】题干中,古希腊戏剧作品《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古老的神话传说,描述了人的意志与神的意志进行激烈的角逐,体现了人不屈服于神的意志,发现自我价值,而这种人类自我意识在更早的时期便有所显现,说明希腊人文主义源远流长,B项正确;

题干反映了人与神的抗争,没有体现人的知识与美德间关系,A项错误;

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不能说明当时希腊人普遍质疑其信仰的宗教,C项错误;

人与神的抗争并非体现民众获取民主权利,故不能体现民主政治发展,D项错误。

10.如图为非洲语言分布图。

造成这样分布的历史原因是

A.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扩张

B.非洲的教育基础薄弱

C.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

D.代议制适合非洲

【详解】由图片可知,非洲部分地区讲法语、英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这是由于这些地区经历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语言逐渐被同化,因此历史原因是西方殖民者在非洲的侵略扩张,A项正确;

非洲部分地区讲英法等外来语言而不再讲传统语言,与该地区教育基础是否薄弱无关,B项错误;

工业革命并未带给非洲经济迅速发展,且不同地区讲不同语言与经济发展程度关系不大,C项错误;

不同地区讲不同语言与是否实行代议制无关,D项错误。

11.有俄罗斯学者认为:

“(十月)革命是由于国家必须实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现代化’要求决定的。

在城市和乡村、在‘上层’和‘下层’正日益尖锐的矛盾就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B.十月革命是俄国近代化的要求

C.十月革命完成了国家富强任务

D.反沙皇专制是十月革命的目的

“革命是由于国家必须实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现代化’要求决定的”说明十月革命是俄国近代化发展到要求,B正确;

A属于十月革命意义;

C中国家富强不符合事实;

D是二月革命要求。

12.如表

表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部分国家工业增加值的变化情况(单位:

亿美元)。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受益于全球化

B.新兴国家超越了发达国家

C.各国工业发展不平衡

D.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明显

【详解】由图片信息可知,从1970年到2010年,美国、日本、中国的工业增加值明显多于英国、法国、印度等国的,所述各国工业增加值差距较大,可见各国的工业发展不平衡,C项正确;

图片中英法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增长与中印发展中国家相比没有明显优势,且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把握住机遇也能受益,A项错误;

由图片中数据比较,中印新兴国家并未超越美日等发达国家,B项错误;

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体现为通过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发挥区域优势,而题干并未体现,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答关键在于对各国工业增加值进行横向比较,发现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同时需要对所述国家简单区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但自(美国1783年与英国)缔结和约以后,最初立法的缺点便立即暴露出来:

国家好像一下子就解体了。

每个殖民地都成了一个独立共和国,都要求享有完全的主权。

邦联政府被它的宪法弄得软弱无力,不再有共同的危险感作为它的支柱,眼看着船舶上悬挂的国旗被欧洲大国凌辱而毫无办法,而且当时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对付印第安人和支付独立战争时期所举债款的利息。

在邦联政府就要毁灭时,它正式声明自己无能为力,并向宪制权呼吁。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以后中国当大分裂,大糜烂,武人更横行,政治更腐败。

然有这当中必定要发生一种新现象。

什么新现象呢?

就是由武人、官僚的割据垄断,变为各省人民的各省自治。

各省人民,因受武人、官僚专制垄断之毒,奋起而争自由,从湘人自决、粤人自决、川人自决以至直(隶)人自决、奉(天)人自决,这是必至之势。

如此者十年乃至二十年后,再有异军苍头特起,乃是澈(彻)底的总革命。

湖南人啊!

我们的使命实在重大,我们的机会实在佳胜。

我们应该努力,先以湖南共和国为目标,实施新理想,创造新生活,在潇湘片土开辟一个新天地,为二十七个小中国的首倡。

——1920年毛泽东《湖南受中国之累以历史及现状证明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对美国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0年毛泽东倡导的各省“自决”设想与1787年宪法颁布之前美国社会现实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二者的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经济根源。

【答案】

(1)作用:

把美国从由十三州组成的松散的邦联,改建为各州紧密联系的联邦;

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通过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千对内稳定社会,对外维护美国的利益;

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2)相同之处:

都是地方政府拥有很大的权力。

不同之处:

美国是北美的13块殖民地宣布独立,经过独立战争之后13个州共同决议组成一个邦联,13个州各自保留了诸多权利。

中国毛泽东的各省“自决”设想是通过反各地军阀割据斗争建立各省的民主自治权,将来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性的民主政府。

经济根源: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资产阶级力量较为雄厚,民主力量比较强大。

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较晚,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封建专制势力较为强大,民主发展需要逐步推进。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对美国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松散的邦联变成了紧密联系的联邦、中央政府的权力得以加强、利于政局稳定、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

(2)1787年宪法颁布之前美国的地方拥有很多的权力,而毛泽东倡导的各省“自决”也是强调地方拥有很多的权力,所以二者相同之处主要突出地方政府拥有权力之类的答案均可。

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突出二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的角度分析。

产生的经济根源要从两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

此类材料解析题在解题时要注意紧扣试题设问去阅读理解材料,然后获取材料中利于解题的有效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时特别需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

时间

中国

欧洲

公元前5世纪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君礼、臣忠、父慈、子孝、弟悌乃理想社会之秩序,尊卑、贵贱、亲疏、长幼乃爱人社会之规则

古希腊的普罗泰格拉和高尔吉亚等人,以人类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16世纪

王畿强调知识与良知的区别,如认“知识”为“良知”,则“知识”有害于“良知”

拉斐尔所绘画的圣母画像都强调母性的温柔以及青春健美,这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18世纪

戴震反对宋儒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人的正常欲望的合理性,肯定了“正确理解的个人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伏尔泰是自然法学说的拥护者。

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

如表是自古代到18世纪中国和欧洲思想家的思想对比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论题:

从古代到18世纪,东西方社会的思想发展有很大不同。

阐述:

从古代到18世纪,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加强个人的修养,主张统治者以德治国,并将道德和人的内心的自我反省置千很高的地位。

而同一时期的欧州社会,人文思想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其强调以人的眼光来考察和认识社会,欲摆脱包括宗教在内的各种束缚,发展人的个性,人们的思想逐渐得到解放,并且欧州通过一系列反宗教和封建专制的活动,逐渐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基础。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可以进行开放性回答,但要紧紧围绕着中国和欧洲思想家的思想的不同点进行对比分析,中国思想主要突出儒家思想为主流、德治、道德等,而欧洲思想家的思想主要突出人文主义为主、强调人的个性为主等。

15.【历史选修l: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荚钱(重3铢)。

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钱,也就是一些人将秦半两钱剪下钱上的一圈青铜,七到八个半两钱就可剪下12铢青铜,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

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

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

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

汉代五铢钱重量准确,钱文秀丽,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铜钱。

——整理自《汉武帝的六次货币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货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货币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1)背景:

货币制度混乱;

私铸钱现象十分严重;

通货膨胀影响民生;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2)内容:

从重立法,私铸钱者死罪;

收回地方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影响:

统一了货币发行;

有利于稳定社会金融秩序;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增加中央政府的收人。

(1)依据材料中“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英钱(重3铢)。

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钱,也就是一些人将秦半两钱剪下钱上的一圈青铜,七到八个半两钱就可剪下12铢青铜,市场混乱物价飞涨”的信息归纳回答。

(2)第一小问内容依据材料“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归纳回答;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

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铜钱”的信息归纳回答。

背景类非选择题解题技巧:

此类材料题只要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背景或者原因角度思考作答即可。

1.读题:

对题目要全读、细读,领会题意。

2.审题:

审准与课本知识的关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

问答题的内容大多数依托课文,因此课本上有关的“蛛丝马迹”往往会是解题的重要依据。

考生应尽可能把题目与课本知识对照,找出内在联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知识定位准确,审题定位这一步方告结束。

3.答题:

要求语言准确”“逻辑严谨”以体现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

此外,在文字表述的形式上,要做到“三化”即:

序号化、要点化、段落化。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他的“十四点”计划中,就提到了军备控制——国家之间团结起来共同限制他们的军备。

但是这项政策在巴黎和会上很难得到采纳。

英国反对这项提案,美国自身并不想裁减自己的海军。

巴黎和会之后,英国比美国更不情愿商讨裁军问题。

但是劳合·

乔治遭到了国会大量工党反战议员的反对。

同时,国内民众厌战情绪高涨,要求裁军的声音此起彼伏。

劳合·

乔治只得放弃自己原来的意愿。

在所有兵种中,海军是最为花费一个国家国力的兵种。

对裁军持消极态度的美国民主党总统威尔逊在1920年的大选中失利。

1921年,新总统哈定采纳了参议员威廉·

波拉提出的让美国政府主持裁军会议的建议。

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各国政要在海军顾问的协同下展开了对海军军备控制的讨论。

各国都同意将吨位作为海军军备的单位,并确定了英、美、日、法、意的主力舰吨位比例为5:

5:

3:

1.75:

1.75,并重新明确了各国之间在远东地区的势力分配。

作为世界现代史上第一个裁军协定,它的签订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周种《英国与1930年伦敦海军会议》

(1)根据材料,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两国对军备控制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军军备控制协议达成的影响。

(1)变化:

美国由持消极态度到持支持态度,英国由反对到被迫接受。

原因: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浩劫,控制军备思想在欧美深人人心;

英国T党反战议员及国内民众对扩大军备的坚决反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国力大为削弱,难以承担海军巨额的花销;

美国政府执政党发生变更。

(2)影响:

英国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美国海军取得了和英国同等的地位,走上了争夺海上霸权的道路;

对远东地区的安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又加剧了美日矛盾,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1)由材料“英国反对这项提案,美国自身并不想裁减自己的海军。

”“劳合•乔治只得放弃自己原来的意愿……1921年,新总统哈定采纳了参议员威廉•波拉提出的让美国政府主持裁军会议的建议。

”,可以答为:

第二小问,可以从国家实力变化、英美国内政局变动、人民群众斗争和一战的影响等方面归纳。

(2)由“各国都同意将吨位作为海军军备的单位,并确定了英、美、日、法、意的主力舰吨位比例为5:

”,结合所学,通过华盛顿会议,英国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史量才,近代著名的爱国报人,祖籍南京,出生于上海一个商人家庭。

早年读过私塾,考中过晚清的秀才。

此外,史量才还主动接受新式教育,毕业于杭州蚕学馆,创办了上海“女子蚕业学校”,对新知识、新思想抱有开放和接受的态度。

1912年,《申报》主持人席子佩因经营不善,准备出让《申报》。

张謇等人闻讯,立即与史量才等五人商议合作,向席购进《申报》全部产权。

五人均为股东,推史量才为总经理。

1912年10月,史量才正式接办《申报》。

其对《申报》改革,比肩《泰晤士报》的做法,使《申报》的社会影响迅速扩大,在反对独裁、帝制、复辟的斗争中,在宣传新文化的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932年2月,史量才等电请政府向十九路军增援:

“无上海即无全国,置十九路军而不援,岂特弃我300万市民?

”史量才的这些社会活动,始终站在国家与民族的立场上,对国民政府及某些官员的妥协退让与腐败行为进行不留情的揭露与批评。

由于国民党方面的嫉恨,1934年11月,史量才被暗杀于杭州到上海的路上。

——摘编自《从社会学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冲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史量才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并分析其社会角色复杂性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史量才的历史贡献。

(1)社会角色:

知名的报人、商人;

重要的民主斗士,活跃的社会活动家。

因素:

史量才的出身背景、教育经历和各阶段的特殊人生经历;

国际和国内环境复杂,必然导致史量才社会角色的复杂性。

(2)贡献:

引领了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推动了近代进步的政治运动;

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

有利千推动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兴起。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史量才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要从他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进行分析,例如,史量才正式接办《申报》体现的是知名的报人这个社会角色。

造成其社会角色复杂性的因素要从自身的经历、国家的情况、国际上的情况等进行多方面分析。

(2)史量才的历史贡献也要从他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进行分析,例如,史量才正式接办《申报》并对其进行改革必然会产生引领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的贡献,“反对独裁、帝制、复辟的斗争”则会产生推动近代进步政治运动的贡献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