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角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9063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角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角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角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角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角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角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角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角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角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牛和鹅的图片)谁来说说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谁来读读这句话?

你相信这句话吗?

“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

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

(板书:

牛和鹅)

4.那谁对作者有了解?

来介绍一下儿。

任大霖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13个)那我就找13个人来读,在他们读的过程中,其他人要认真听,看谁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2.看课后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碗、塘的字型;

掐右半部分)

形近字:

碗、惋,扳、板,塘、唐,缚、博;

画词

3.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回忆概括的方法]

4.请大家自由朗读你觉得有意思的部分。

三、作业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完成生字、日积月累,读课文,抄词一词一遍。

第2课时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牛和鹅”,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在继续学习之前,谁先来回忆一下儿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1.作者一开始就点明了大家的一个认识,谁来读读?

(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

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2.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书旁写上你的感受。

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

欺负)

3.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4.请大家看大屏幕,谁来读读?

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

这使鹅追得更快了。

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

“鹅要吃我了!

鹅要咬死我了!

”)下面请大家从文中找出这段话,自由朗读,边读边画出描写鹅的词语,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

(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

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那你能读出鹅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

[感情读]

5.我们害怕鹅,可是金奎叔不怕啊!

请大家看大屏幕,谁来读读?

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

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

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下面请大家像刚才一样从文中找出这段话,自由朗读,边读边画出描写鹅的词语,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

(“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语生动地再现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你能读出鹅的害怕吗?

6.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11、12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书旁写上你的感受。

不欺负)

7.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

谁来读读金奎叔说的话?

那么作者把金奎叔说的话总结了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8.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

谁来说说?

(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板书:

角度不同)

9.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

你是怎样解决的?

10.(课件:

正如诗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孩子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完成练习册,读课文。

板书:

欺负不欺负角度不同

古诗二首

《登飞来峰》的作者是北宋时期大政治家、大诗人、散文大师王安石。

这首七言绝句是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时写的。

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

西林壁,即西林寺的墙壁,西林寺在庐山北麓。

这首七言绝句是苏轼于宋神宗元年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时写下的。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苏轼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精读《登飞来峰》

1.孩子们,你们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

飞来峰图片)

2.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

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

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登飞来峰)

3.我们上学期学过王安石的一首诗,谁还记得?

(《泊船瓜洲》)那谁对王安石有印象?

王安石的简介)

4.谁能把这首诗读一遍?

在他读的时候,其他人要认真听。

我们一起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5.现在请大家四人一组自由朗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逐句了解诗歌,读](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

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

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课件)

6.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

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

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7.《登飞来峰》前两句的侧重点是什么?

后两句呢?

8.“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

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9.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什么哲学道理?

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塔下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

从而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

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板书:

身在最高层)

10.我们再一起带着感情把这首诗读一遍,能背的尽量背。

二、精读《题西林壁》

1.下一首诗,题目是什么?

(题西林壁)(板书:

题西林壁)谁知道讲的是哪儿的景色?

(庐山)(课件:

庐山的图片)

2.作者是谁?

(苏轼)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一首诗,谁还记得?

(《饮湖上初晴后雨》)那谁对苏轼有印象?

苏轼的简介)

3.谁能把这首诗读一遍?

4.现在请大家四人一组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想一想: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逐句了解诗歌,读](课件)

5.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时阐明了一个什么哲学道理?

(说明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见庐山的一部分,不可能一眼看到庐山的全貌。

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课件)(板书:

身在此山中)

6.我们再一起带着感情把这首诗读一遍,能背的尽量背。

7.孩子们,学了这两首古诗后你有什么收获?

完成练习册,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登飞来峰题西林壁

身在最高层身在此山中

两个农夫

这篇课文写了两个农夫在秋收后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一个认为趁天冷之前卖牛可以从中获利,另一个认为天冷前买牛节省金钱。

买卖成交后,两个农夫却分别得到了不同的后果。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的道理。

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的道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两个农夫》。

两个农夫)

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8个)那我就找8个人来读,在他们读的过程中,其他人要认真听,看谁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三、精读课文

1.请大家看大屏幕,谁来读读?

金钥匙的内容)

2.下面就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这两个农夫最后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为什么?

他们还应该想到什么?

3.如果让你给这两个老农提建议,你会提些什么?

四、作业

完成练习册,读课文,抄词一词一遍。

丢失的骆驼

《丢失的骆驼》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人丢失了一头骆驼,到处寻找时碰到了四兄弟,四兄弟将这头骆驼的特点描述得十分准确,丢骆驼的人误认为是四兄弟偷了骆驼,后来在法官的帮助下四兄弟澄清了事实,并帮这个人找回了骆驼。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日里看待问题的角度要细致,要全面,要从客观出发。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一个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四兄弟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这个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读了《丢失的骆驼》这篇课文后,相信你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丢失的骆驼》。

丢失的骆驼)

(20个)那我们就“开火车”把课文读一遍,看谁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四兄弟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这些详细的情况四兄弟是怎么知道的?

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书旁写上你的感受。

(1)四兄弟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感情读,抓句子理解]

(2)因为老大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二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三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四看见,所以知道。

(课件)

2.那么为什么四兄弟能帮助主人找到丢失的骆驼呢?

3.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四兄弟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5.那谁想读读在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的人物?

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能感受到那个人的感情。

完成练习册,读课文,抄词一词一遍,复习第八单元词语,准备测验。

语文天地

本次语文天地共安排了三项内容,包括:

畅所欲言、初显身手和笔下生花。

这些练习内容比较灵活,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学过的字,而且锻炼了学生组词、用词造句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尽情畅谈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学校

(3)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写作

(4)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

2.过程与方法

(1)以谈话、演讲的形式来畅所欲言

(2)举办摄影展

(3)在写作中体现换位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的说、拍、写、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处理事情。

通过一系列的说、拍、写、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处理事情。

一、揭示教学内容:

完成“畅所欲言”和“初显身手”

二、组织谈话

1.出示谈话主题

(1)指名读。

(2)谈谈主题。

2.选择不同的话题,组成小组展开谈话

(1)举例容易产生分歧的几个问题,如:

评选班干部;

如何开展主题队会。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讨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有分歧该怎么办?

(2)畅谈。

(3)指名汇报。

3.小结:

今天的谈话让你有什么收获了?

围绕本单元“角度”这一主题谈谈。

三、初显身手

1.进行展示汇报

(1)按绘画,摄影分组或按静物、人物分组展示作品。

(2)点评作品。

2.请学生谈谈“我眼里的学校”

(1)根据照片谈内容。

(2)说说自己为什么选这个角度拍摄、绘画。

(3)相互学习,相互比较。

3.点评。

4.谈收获。

四、谈话引入:

平时,我们总想,如果我是班长,我要把班级管理的更好,我要带领大家全面发展,假如我是校长,我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春游活动……今天,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表达我们的见解吧。

五、出示作文要求

1.指名读。

2.谈谈要求。

六、投影《假如我是爸爸》

1.自由读。

2.齐读。

3.谈谈对诗的看法

(1)内容。

(2)语言文字。

(3)写作手法。

(4)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启发谈话,拓宽思路

1.你最喜欢成为什么人或什么物?

为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

3.请目标相似的人互相补充原因。

八、指导写作

1.把自己想象成某人或某物(只能一种)。

2.写写“自己”怎样避免发生某些不该出现的现象。

3.写“自己”要怎样把自己的新形象塑造的更好。

九、活动过程

1.学生写作,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学生写得好的片断,受到启发。

一十、启发谈话:

老师简单评点本次作文的好处与不足之处

十一、出示佳作欣赏

1.投影。

2.自由读。

3.评出佳作好在哪。

4.齐读佳作。

5.说说从佳作中学到什么。

十二、投影病文

2.提提意见和修改方案。

3.共同修改。

4.读读改后的片断,前后比较。

5.说说从修改中受到什么启发。

十三、小组交流

1.交流阅读。

2.点评,批改。

3.修改。

十四、作业

完成练习册,背诵本单元需要背的篇目,读本单元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周记:

(1)按照“笔下生花”的要求写一篇想象作文;

(2)题目:

假如我是;

(3)不少于500字,中心明确。

课后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