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8762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解析】根据材料反映出,秦朝统一了全国货币样板,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D正确;

ABC不是最重大意义,排除。

3.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

皇帝

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

汉武帝

“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

督察郡国,巡视吏治。

汉昭帝、宣帝

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

汉平帝

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

 

据此可知

A.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

B.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

C.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

D.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刺史权力由督察郡国到“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表明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刺史的权力不断扩大,A正确;

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刺史权力的不断扩大,无法体现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排除C;

材料反映的是刺史的权力在监察郡国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权力,D错误。

4.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

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

【解析】根据“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可知,明清的思想批判继承了孟子传统的民本思想,B正确;

“君为臣纲”体现君主专制思想,不符合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排除A;

材料与经世致用的学风无关,排除C;

明清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的思想束缚,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结合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实质分析解答。

5.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

这表明

A.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

C.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

D.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解析】根据“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正确;

材料知识反映种植棉花的地区增多了,无法体现“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排除B;

材料与封建土地制度无关,排除C。

抓住关键信息“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结合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知识分析解答。

6.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下列对下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解析】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都属于民主革命,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特征,D正确;

国民革命没有建立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排除A;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无法体现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排除B;

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统一战线,排除C。

7.英国记者詹姆斯·

贝特兰认为:

“到1940年,华北乡间的无数农民第一次被组织起来受革命观念的教导,达到某种程度的政治和经济解放。

他们现在为中国抗战构成了一个比绵廷的堡垒和堑壕还要机警和有伸缩性得多的活的屏障……他们是中国动员起来抵抗法西斯恶性病侵略的健康的细胞。

”这体现出敌后抗战的

A.正义性

B.艰巨性

C.持久性

D.群众性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华北乡间的无数农民第一次被组织起来受革命观念的教导”,结合中国的全民族抗战的史实分析解答。

8.1978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将“农民战争史”和“儒法斗争史”改回中国古代史,“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改回中国现代史,“国际共运史”改回世界史。

上述课程调整体现了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成果

B.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影响

D.“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解析】根据“1978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改回中国现代史,‘国际共运史’改回世界史”,结合所学,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拨乱反正,此前,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已经开始,B正确,C时间不符合题意;

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不属于学术争论,与“双百方针”无关,排除D。

9.格罗特《希腊史》指出:

“执政官不仅主持行政,而且执行司法权,判断曲直、解决纠纷、审讯罪案……五百人大会也是如此。

”这表明雅典民主政治

A.实现分权制衡

B.背离民主原则

C.存在权力集中

D.具有法治保障

【答案】C

紧扣材料“执政官不仅主持行政,而且执行司法权,判断曲直、解决纠纷、审讯罪案……五百人大会也是如此”,分析解答,排除与材料信息无关选项即可。

10.1860年,法国政府克服多方阻挠,与英国签订《法英商约》,实行自由贸易。

此后,欧洲大陆掀起降低关税的风湖。

A.工业革命不断扩展

B.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C.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D.欧洲实现自由贸易

【解析】根据法国与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此后,“欧洲大陆掀起降低关税的风潮”,说明欧洲大陆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并向自由贸易的方向发展,反映出世界市场走向成熟,B正确;

A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D不符合史实,排除。

11.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

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

A.苏联人民为二战做出巨大贡献

B.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比例失调

C.计划体制有利于集中生产能力

D.卫国战争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

【解析】根据“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结合所学,苏德战争前,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集中生产能力,在二战中对于战胜德国发挥了重要作用,C正确;

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在卫国战争即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工业化已经实现,D错误。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结合苏联的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作用分析解答。

12.读下图,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科技革命的推动

B.世界市场的扩大

C.跨国公司的发展

D.国际秩序的稳定

【解析】二战后,跨国公司之间和内部的分工使得制成品贸易中工业制成品比重持续上升,C正确;

国际分工决定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ABD与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无关,排除。

二、非选择题:

第41题25分,第42题12分,第45、46、47题三选一,15分,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政治哲学和文化地理观念,它是中国传统世界观的核心。

在这种天下模式中,中国无疑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构成天下观的核心与内涵,而周边民族和国家则仅是中国的外缘……唐代李淳风《乙巳占》称“华夏者,道德、礼乐忠信之秀气也,故圣人处焉,君子生焉。

彼四夷者……莫不航海梯山,远方致贡,人畜纳首,殊类宅心,以此而言,四夷宗中国之验也。

故孔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摘自邱靖嘉《“普天之下”:

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

材料二以《职方外纪》(外国传教士艾儒略著,1610年来华)考之,大地如球,周九万里,分为五大州,幅员甚广,岂止中土之九州哉?

——清朝经学家江永《周礼疑义举要》

天朝残剩的自满自得心理,在甲午战争败绩后,已荡然无存。

它所产生的危机感促使康有为及其追随者在一个扩大了的世界重新放置中国。

——美国学者孙隆基《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天下观的特点,分析其成因。

(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天下观的变化之处,并说明其影响。

【答案】

(1)特点:

中国处于世界中心;

文化自信力和民族优越感强。

成因:

国家管理体制完备,农耕经济发达;

科技、文化领先周边地区;

中国山海环绕的独特地理环境。

(2)变化: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

民族危机感强烈。

影响:

改变国人自大心态,向西方学习成为潮流;

推动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促进社会制度的变革(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解析】

根据“中国无疑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构成天下观的核心与内涵,而周边民族和国家则仅是中国的外缘”分析得出中国处于世界中心;

根据“华夏者,道德、礼乐忠信之秀气也,故圣人处焉,君子生焉”分析得出文化自信力和民族优越感强。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从国家管理体制完备,农耕经济发达,科技、文化领先,中国山海环绕的独特地理环境等方面分析回答。

根据“大地如球,周九万里,分为五大州,幅员甚广,岂止中土之九州哉?

”得出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

根据“它所产生的危机感促使康有为及其追随者在一个扩大了的世界重新放置中国”得出民族危机感强烈。

结合材料和所学,可从促进向西方学习成为潮流、推动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制度的变革等角度分析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初,普鲁士首相施泰因称:

“我们无需去摧毁所有的老传统,而是必须对它们作合乎时代精神的改造。

我们不仅反对那些民主的空想家,而且也反对那些诸候专横权利的捍卫者。

从现状中,我们能发展起这样一种局势,它既不会砸毁一切,又能超出原有结构的气氛不断上演新的剧目。

——摘编自丁平《探析普鲁士面临危亡而改革强国的促成因》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传承与变革”自行报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一:

论题: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制度传承与变革相结合的典范。

论述:

英国是一个传统的君主制国家。

《大宪章》签订后,英国议会雏形产生。

此时,王权明显凌驾于议会之上。

光荣革命后,国王和议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等法律,限制王权;

随着内阁制度的完善,国王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确立。

君主制、议会制等传统得以继承,但国王与议会权力对比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因此,可以说,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制度传承与变革相结合的典范。

示例二:

罗斯福新政兼有传承与变革的双重色彩。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为化解美国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

新政期间,罗斯福通过议会立法,出台一系列法律,以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民主制度,属于原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范畴;

新政期间颁布的系列法律和推行的措施,开启了国家对经济大规模干预的先河,这是应对危机的重大变革。

因此,罗斯福新政体现了”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兼有传承与变革的双重色彩。

示例三: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是对洛克思想的传承与变革。

洛克是英国启蒙思想家,他认为国家权力由行政权、外交权、立法权等构成,其中前两种权力属于国王,后一种权力属于立法机关,形成了早期的三权分立思想。

孟德斯鸠在继承洛克思想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三权分立思想。

由此可见,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是对洛克分权思想的传承与变革。

【解析】根据“我们不仅反对那些民主的空想家,而且也反对那些诸候专横权利的捍卫者”,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拟出论题:

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内容、特点阐述说明。

根据“我们无需去摧毁所有的老传统,而是必须对它们作合乎时代精神的改造”“它既不会砸毁一切,又能超出原有结构的气氛不断上演新的剧目”,结合美国罗斯福新政,拟出论题:

然后结合罗斯福新政在原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前提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进行阐述说明。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尼克松就任时,通货膨胀上升到极为令人不安的程度,国际竞争局面的加剧化和轻易获取第三世界原材料机会的丧失等都在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

尼克松当选后,积极寻求与北越等国谈判实现“荣誉的和平”;

在外交上,推动对华、对苏外交新战略。

提出“尼克松主义”即美国希望“朋友国”要承担其未来发展的“基本职责”,特别是在财政经费、贸易等经济方面。

尼克松进行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出现了新问题,如支持第三世界建立独载政权以实现对抗民众反抗与国际市场的独占,导致地区动荡;

“盟国”离心迹象更为明显。

——摘编自布林克利《美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克松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尼克松改革的作用。

【答案】【历史——选修1:

(1)通货彰胀严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深陷越战泥潭;

全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相对下降;

第三世界兴起。

(2)促成外交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缓和世界紧张局面;

客观上推进世界多极化趋势;

造成了第三界的动荡。

(1)原因:

根据“通货膨胀上升到极为令人不安的程度”得出通货彰胀严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根据“北越等国谈判”得出深陷越战泥潭;

根据“国际竞争局面的加剧化和轻易获取第三世界原材料机会的丧失等都在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得出”全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相对下降;

根据“支持第三世界建立独裁政权以实现对抗民众反抗与国际市场的独占,导致地区动荡”得出第三世界兴起。

(2)作用:

根据“积极寻求与北越等国谈判实现‘荣誉的和平’;

在外交上,推动对华、对苏外交新战略”得出促成外交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缓和世界紧张局面;

根据“‘盟国’离心迹象更为明显”得出客观上推进世界多极化趋势;

根据“支持第三世界建立独载政权以实现对抗民众反抗与国际市场的独占,导致地区动荡”得出造成了第三界的动荡。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一战前,欧洲各大国在哲学和历史学中把战争神圣化的理论盛行的同时,与大众联系更多的教育和文学在散播着“战争文化”。

如:

向青少年灌输大国沙文民族主义,宣扬光辉的历史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

浪漫的超现实的小说大量涌现,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战争被普遍描绘成一种英雄事业和积极的力量。

向非洲、美洲的殖民扩张冒险活动、丛林战争,被描绘成传播文明和基督教教义的豪迈事业。

将适者生存的原理广泛运用到人类社会中,激发人们的情感,动员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军事训练,鼓吹军人的荣誉、极度丑化敌人,打击敌国的光辉观念:

只有战争是人们纯洁灵魂、发扬英雄精神与豪迈气概的机会。

——摘编自于沛等主编《世界历史·

战争与和平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战争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文化”的影响。

【答案】【历史——选修3:

(1)战争神圣化;

突出英雄主义色彩;

与文明传播和宗教教义相结合;

以本民族利益为中心(具有狭隘民主主义色彩)。

(2)美化战争,增加战争风险;

促进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发展,加深了民族仇恨;

成为一战爆发的推动因素之一。

根据“把战争神圣化的理论盛行”得出战争神圣化;

根据“宣扬光辉的历史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得出突出英雄主义色彩;

根据“被描绘成传播文明和基督教教义的豪迈事业”得出与文明传播和宗教教义相结合;

根据“宣扬光辉的历史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得出以本民族利益为中心。

(2)影响:

根据“战争被普遍描绘成一种英雄事业和积极的力量”得出美化战争,增加战争风险;

根据“宣扬光辉的历史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分析得出促进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发展,加深了民族仇恨;

根据“一战前,欧洲各大国在哲学和历史学中把战争神圣化的理论盛行”分析得出成为一战爆发的推动因素之一。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杜亚泉(1873-1933年),近代著名科普出版家、翻译家。

早年醉心于西方文化,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被战争触目惊心的现实所震惊,思想发生重大变化,意识到不能再盲目崇拜西洋,并反过来重新审视中国国有文化,觉得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足以弥补西方文化之不足者。

1920年,杜亚泉与余云岫就中医问题展开争论。

余云岫认为,中医的“阴阳五行十二经脉等都是说谎,是绝对不合事实”。

杜亚泉撰文《中国医学的研究方法》予以反驳:

“中医的阴阳五行六气三候之类,决不能说它全无道理,只是它们没能用科学的名词和术语来解释。

若是有科学知识的人,肯把中国医学的理论细心研究,必定有许多地方,与西洋医学结合”。

他还用西医关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出发点——血、气二字,进行科学的阐述,用中西医对照参考各种疾病不同的看法与称谓,逐一分析对比,找出内在联系。

——摘编自《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杜亚泉卷》

(1)根据材料,概括杜亚泉对中医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杜亚泉中医主张形成的历史因素。

【答案】【历史——选修4:

(1)肯定中医价值(反对全盘否定中医);

用科学的方法解释、研究中医,中西医相结合。

(2)西方先进科技传入中国,中医等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新文化运动兴起,俱导科学精神;

杜亚泉一战后反思中西文化,主张调和中西文化。

(1)主张:

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六气三候之类,决不能说它全无道理”“若是有科学知识的人,肯把中国医学的理论细心研究,必定有许多地方,与西洋医学结合”得出肯定中医价值,主张用科学的方法解释、研究中医,中西医相结合。

(2)历史因素:

根据“早年醉心于西方文化”结合所学分析得出西方先进科技传入中国,中医等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根据“1920年”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新文化运动兴起,倡导科学精神;

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被战争触目惊心的现实所震惊,思想发生重大变化,意识到不能再盲目崇拜西洋,并反过来重新审视中国国有文化,觉得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足以弥补西方文化之不足者”得出杜亚泉一战后反思中西文化,主张调和中西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