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精品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847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7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精品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最新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精品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最新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精品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最新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精品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最新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精品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精品2.docx

《最新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精品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精品2.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精品2.docx

最新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精品2

最新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精品)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

( )(2015年卷二单选第1题)

  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B.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

  C.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罪刑法定同样以此为思想基础

  D.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当根据民意判决

  【答案】D

  【考点】罪刑法定原则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关系

  【解析】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该原则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

民主主义要求,什么是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必须由人民群众决定,具体表现为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立法机关来决定;尊重人权主义要求,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必须使得公民能够事先预测自己行为的性质与后果,故什么是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必须在事前明文规定。

  选项A理解正确。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国家对社会的治理是依照法律进行的,故法律必须明确,刑法是刑事领域对什么是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的具体规定。

因此,可以说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选项B理解正确。

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制权规范约束公权力,防止其滥用和扩张,保障人民利益。

罪刑法定原则产生的思想渊源是三权分立说与心理强制说。

三权分立说主张政府的行政、立法与司法职权范围要分明,以免滥用权力。

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因此,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

  选项C理解正确。

人民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和政治前提。

刑法是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立法机关制定的,其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

  选项D理解错误。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执法为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对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处罚。

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如果依照“网民的意见”判决,不但违反了罪刑法定的原则,也会降低法律的权威性。

  2.某孤儿院为谋取单位福利,分两次将38名孤儿交给国外从事孤儿收养的中介组织,共收取30余万美元的“中介费”、“劳务费”。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

()(2015年卷二单选第2题)

  A.因《刑法》未将此行为规定为犯罪,便不能由于本案社会影响重大,就以刑事案件查处

  B.本案可追究孤儿院及其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C.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核准后,本案可作为单位拐卖儿童犯罪处理,以利于进一步发挥法律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D.可追究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答案】D

  【考点】犯罪的概念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解析】《刑法》第二百四十条第一款第(八)规定,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

本题中,孤儿院将38名儿童交给国外从事孤儿收养的中介组织,收取所谓的“中介费”,实际上就是变相的买卖儿童,侵害了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因此,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该单位主管人员与其直接责任人员应受到刑罚处罚,以体现我国法治社会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目的。

  3.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5年卷二单选第3题)

  A.甲将被害人衣服点燃,被害人跳河灭火而溺亡。

甲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B.乙在被害人住宅放火,被害人为救婴儿冲入宅内被烧死。

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C.丙在高速路将被害人推下车,被害人被后面车辆轧死。

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D.丁毁坏被害人面容,被害人感觉无法见人而自杀。

丁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答案】D

  【考点】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解析】根据因果关系认定的条件说,当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着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条件关系时,前者就是后者的原因。

  选项A说法正确。

若甲没有将被害人的衣服点燃,被害人就不会为灭火而跳入河中溺水身亡。

因此,甲的行为与被害人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选项B说法正确。

倘若没有乙的放火行为,被害人就不会冒死冲入大火中,也就不会被烧死。

因此,乙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选项C说法正确。

丙在高速公路上将被害人推下车,才导致被害人被后面的车辆轧死。

因此,丙的行为与被害人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选项D说法错误。

虽然丁的行为给被害人的身体造成了伤害,但被害人的死亡是其自己的行为所致,并不是因为丁的伤害直接造成的。

因此,不能认定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甲患抑郁症欲自杀,但无自杀勇气。

某晚,甲用事前准备的刀猛刺路人乙胸部,致乙当场死亡。

随后,甲向司法机关自首,要求司法机关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

对于甲责任能力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5年卷二单选第4题)

  A.抑郁症属于严重精神病,甲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B.抑郁症不是严重精神病,但甲的想法表明其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C.甲虽患有抑郁症,但具有责任能力,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D.甲具有责任能力,但患有抑郁症,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C

  【考点】刑事责任能力

  【解析】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

辨认能力是指行为人认识自己特定行为的性质、结果与意义的能力,而控制能力是指行为人支配自己实施或者不实施特定行为的能力。

  选项A、B错误,选项C正确。

《刑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据此可知,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情况下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才不承担刑事责任。

本题中,甲能认识到自己杀人的行为是违法的,而且,其也知道杀人是要负刑事责任的,只是因为自己患抑郁症想自杀但没有勇气,因此希望通过杀人获刑达到死亡的目的,并将该行为付诸实施,不属于该条规定的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

因此,甲应对其故意杀人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选项D错误。

《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据此可知,甲存在自首情节,可以(而非“应当”)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

另外,可以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是因为其存在自首情节,而不是因为其患有抑郁症。

  5.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5年卷二单选第5题)

  A.成立故意犯罪,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

  B.成立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物品的淫秽性

  C.成立嫖宿幼女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卖淫的是幼女

  D.成立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对方是境外的机构、组织或者个人,没有认识到而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不成立任何犯罪

  【答案】D

  【考点】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

  【解析】《刑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犯罪故意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方面的内容。

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是对犯罪构成客观事实特征的认识,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对犯罪客体或犯罪对象情况的认识;

(2)对行为性质的认识;(3)对危害结果的认识。

  选项A说法正确。

对行为性质的认识包括对其行为的内容、作用的认识。

对行为性质的认识是否包括对违法性的认识?

这是一个理论上存在较大分歧的问题。

根据我国的实践情况,一般来讲,认识到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而具有社会危害性,自然也会知道这种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

所以没有必要把违法性认识作为犯罪故意的内容,以防止行为人借此逃避制裁。

因此,一般来讲,成立故意犯罪,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

  选项B、C说法正确。

认识某种犯罪客体的事实情况,是成立某种犯罪故意的条件之一。

如果行为人没有认识到其行为所侵犯的客体,就不可能具备该种犯罪故意。

因此,成立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要求行为人必须认识到自己贩卖的是淫秽的物品并且具有牟利的目的,否则不成立本罪。

成立嫖宿幼女罪,要求行为人明知与其发生性关系的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

  选项D说法错误。

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要求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所掌握的是国家秘密或情报,而故意为境外机构、组织、个人非法提供,但倘若不知道对方为境外机构、组织、个人而提供的,可能成立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而不是不成立任何犯罪。

  6.关于过失犯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5年卷二单选第6题)

  A.只有实际发生危害结果时,才成立过失犯

  B.认识到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意志的,成立过失犯

  C.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这里的“法律”不限于刑事法律

  D.过失犯的刑事责任一般轻于与之对应的故意犯的刑事责任

  【答案】C

  【考点】过失犯罪

  【解析】选项A说法正确。

《刑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因此,过失犯罪必须以犯罪结果的发生作为成立犯罪的条件,否则,仅有过失而没有危害结果的,不成立犯罪。

  选项B说法正确。

过失犯对结果的发生既不是希望的,也不是放任的,结果的发生一定是违背行为人意志的。

  选项C说法错误。

《刑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因刑事责任只有在刑法中才有规定,因此,这里的“法律”仅限于“刑事法律”,而不是泛指任何法律。

  选项D说法正确。

过失犯罪是因行为人的过失导致的,犯罪结果的发生不是行为人希望的结果,这与故意犯罪中行为人积极追求或放任不同。

根据刑法的主客观一致原则,法律对过失犯的处罚一般比与之对应的故意犯刑事责任较轻。

  7.乙基于强奸故意正在对妇女实施暴力,甲出于义愤对乙进行攻击,客观上阻止了乙的强奸行为。

  观点:

  ①正当防卫不需要有防卫认识

  ②正当防卫只需要防卫认识,即只要求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③正当防卫只需要防卫意志,即只要求防卫人具有保护合法权益的意图

  ④正当防卫既需要有防卫认识,也需要有防卫意志

  结论:

  A.甲成立正当防卫

  B.甲不成立正当防卫

  就上述案情,观点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哪一选项?

()(2015年卷二单选第7题)

  A.观点①观点②与a结论对应;观点③观点④与b结论对应

  B.观点①观点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观点④与b结论对应

  C.观点②观点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①观点④与b结论对应

  D.观点①观点④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观点③与b结论对应

  【答案】A

  【考点】正当防卫

  【解析】解题关键是弄清出题人的意图(所问为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