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资格考试考前复习资料三西药士西药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8239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师资格考试考前复习资料三西药士西药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药师资格考试考前复习资料三西药士西药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药师资格考试考前复习资料三西药士西药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药师资格考试考前复习资料三西药士西药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药师资格考试考前复习资料三西药士西药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师资格考试考前复习资料三西药士西药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

《药师资格考试考前复习资料三西药士西药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师资格考试考前复习资料三西药士西药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师资格考试考前复习资料三西药士西药师用Word文档格式.docx

④具备较高的交流沟通能力、药历书写能力和技巧;

⑤具备一定的投诉应对能力和技巧;

⑥具备一定信息沟通能力.

●沟通沟通是人类社会中信息的传递、接收、交流和分享.

●药历书写

1、药历是客观记录患者用药史和药师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所采取的措施,是药师以药物治疗为中心,发现、分析和解决药物相关问题的技术档案,也是开展个体化药物治疗的重要依据.

2、药历的作用(易出多选题)

药历是药师为参与药物治疗和实施药学服务而为患者建立的用药档案其源于病历,但又有别于病历;

②药历由药师填写,作为动态、连续、客观、全程掌握用药情况的记录;

③内容包括其监护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用药方案、用药经过、用药指导、药学监护计划、药效表现、不良反应、治疗药物监测(TDM)、各种实验室检查数据、对药物治疗的建设性意见和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忠告,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便于药师开展药学服务.

3、药历的主要内容和格式

SOAP简历模式是指患者主诉(subjective)信息,体检(objective),评价(assessment)和提出治疗方案(plan)模式.

TITES简历模式指主题(title),治疗的介绍(introduction),正文部分(text),提出建议(recommendation)和签字(signature)模式.

投诉应对

投诉类型可分为:

服务态度与质量、药品数量、药品质量、退药、用药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价格异议六种.

患者投诉的处理需要:

选择合适的地点、选择合适的人员、接待时的举止行为要点、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证据原则(强调有形证据).

第二节药学服务的内涵(了解)

一、药学服务的具体内容

药学服务的具体内容包括:

处方制剂、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药物利用研究和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药学信息服务、参与健康教育.

二、药学服务的效果

药学服务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①改善病情或症状;

②减少和降低发病率、复发率、并发症、死亡率;

③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急诊次数和住院次数;

④提高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按时、按量、按疗程使用药物;

⑤指导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⑥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

⑦节约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益/费用比值,减少医药资源的浪费;

⑧帮助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普及康复的方法.

第三节用药咨询服务

一、医师用药咨询

药师可从新药信息、合理用药信息、治疗药物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禁忌症几个方面向医师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第二章处方制剂

第一节处方概述

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一、处方的性质

处方具有法律性、技术性和经济性.

●法律性医师具有诊断权和开具处方权,但无调配处方权,药师具

有审核、调配处方权,但无诊断权和开具处方权.

●技术性开具或调配处方者都必须经过由经过医院校系专业学习,并经资格认定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担任.

●经济性处方是药品消耗及药品经济收入结帐的凭证和原始依据.

二、处方的分类

处方按其性质分为:

法定处方、医师处方和协定处方三类.

●每个医院的协定处方仅限于在本单位使用.

三、处方的组成

处方由处方前记、处方正文、处方后记三部分组成.

四、处方书写

●熟悉处方中常见的外文缩写

a.c--餐前(服)a.m--上午,午前Co--复方的、符合的

iv--静注O.D.--右眼O.S.(O.L)—左眼

P.C—餐后P.O—口服q.i.d—每日4次

q.o.d—隔日1次t.i.d—每日3次Sig.—标记(标明用法)

第二节处方调剂

●处方调配一般程序:

审核处方—处方调剂—核查与发药

●处方调配注意事项(易出多选题)

1、仔细阅读处方,按照药品的顺序逐一调配

2、对贵重药品、麻醉药品等分别登记账卡

3、调配药品时应检查药品的批准文号,并注意药品的有效期,以确保使用安全.

4、药品调配齐全后,与处方逐条核对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和用法,准确、规范地书写标签.

5、对需特殊保存条件的药品应加贴醒目标签提示患者注意,如“置2~8℃保存”.

6、在每种药品外包装上分别贴上用法、用量、储存条件等标签.

7、调配好一张处方的所有药品后再调配下一张处方,以免发生差错.

8、核对后签名或盖名章.

●核查与发药

1、核对患者姓名、最好询问患者所就诊的科室,以帮助确认患者身份;

2、逐一核对药品与处方的相符性,检查药品剂型、规格、剂量、数量,并签字

3、发现配方有错误时,应将药品退回配方人,并及时更正.

4、向患者交代每种药品的服用方法和特殊注意事项,同一种药品两盒以上时,要特别说明.

5、发药时应注意尊重患者隐私;

6、尽量做好门诊用药咨询工作.

第三节用药指导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机体方面年龄、性别、个体差异、病理状态、心理精神.

2、药物方面药物的化学结构、剂量与制剂.

3、给药方法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次数、药物相互作用.

●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常用药品适宜的服用时间

服用时间药品类别药品名称

清晨利尿药呋塞米、螺内酯

餐前降糖药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酮、罗格列酮

餐中助消化药酵母、胰酶、淀粉酶

餐中降糖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

餐后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

餐后利尿药氢氯噻嗪

餐后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贝诺酯、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尼美舒利

餐后组胺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

睡前钙剂碳酸钙

睡前抗过敏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赛庚啶

睡前平喘药沙丁胺醇、

●服用药品的特殊提示

服用药物宜多喝水;

饮食与吸烟对药品疗效均有影响

第四节处方调配差错的防范

●处方差错的表现

处方差错的内容包括:

处方名称;

药品调剂或剂量;

药品与其适应症;

剂型或给药途径;

给药时间;

疗效;

药物配伍;

药品标识有差错.

●差错的防范和处理

为减少和预防差错的发生,需遵循药品储存;

调配处方;

发药及制定明确的差错防范措施中的原则.

●药品调配出现差错应填写“药品调配差错报告表”

第五节常用药学计算

●60岁以上老年人用药剂量一般给予成人剂量的3/4

●儿童剂量按成人剂量的折算如细表所示:

年龄相当成人剂量折算表

初生~1个月1/18~1/14

1个月~6个月1/14~1/7

6个月~1岁1/7~1/5

1岁~2岁1/5~1/4

2岁~4岁1/4~1/3

4岁~6岁1/3~2/5

第三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9%,总量为5000—6000ml,血液的PH为7.35—7.45;

血浆中除去91%—92%的水分外,还包含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

而血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

血液常规检查主要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检查.

●白细胞计数(WBC)

1﹑白细胞数值的参考范围:

成人末梢血(4.0—10.0)×

109/L﹑成人静脉血(3.5—10.0)×

109/L﹑新生儿(15.0—20.0)×

109/L

2﹑临床意义

白细胞↓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偶见革兰阴性菌(伤寒﹑副伤寒)﹑结合分枝杆菌﹑病毒(风疹﹑肝炎)﹑寄生虫等特殊感染.

白细胞↑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

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尤其是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等化脓菌感染)﹑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的急性中度.

白细胞总数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为异常现象.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1﹑白细胞分为有粒和无粒两种,有粒细胞根据嗜好性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三种;

无粒细胞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2﹑白细胞各分类数值的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0.50—0.7(50%—70%)﹑嗜酸性粒细胞0.01—0.05(1%—5%)﹑嗜碱性粒细胞0—0.01(0%—1%)﹑淋巴细胞0.20—0.40(20%—40%)﹑单核细胞0.03—0.08(3%—8%).

3﹑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主要见于伤寒﹑副伤寒﹑疟疾﹑布氏杆菌病﹑某些病毒感染﹑血液感染﹑过敏性休克﹑再生障碍性贫血﹑高度恶病质﹑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由重金属或有机物中度﹑放射性损伤引起或抗肿瘤药﹑苯二氮卓类﹑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药;

抗癫痫药;

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等引起.

中性粒细胞↑主要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引起;

可由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铅中毒或催眠药﹑有机磷中毒引起;

临床上多出现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嗜酸性粒细胞↓主要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等;

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皮质激素﹑坎地沙坦﹑甲基多巴等药物引起.

嗜酸性粒细胞↑主要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与寄生虫病﹑血液病;

可由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哌酮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

嗜碱性粒细胞↓主要见于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由促皮质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引起.

嗜碱性粒细胞↑主要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脾切除术后,铅中毒﹑铋中毒以及注射疫苗后引起.

淋巴细胞↓主要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

也可由中性粒细胞增多引起.

淋巴细胞↑主要见于传染病﹑血液病;

可由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引起.

单核细胞↑主要见于传染病或寄生虫病﹑血液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相对性增多见于连线性呕吐﹑反复腹泻﹑排汗过多﹑休克﹑多汗﹑大面积烧伤;

绝对性增多见于生理性↑,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据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山病和肿瘤患者),真性红细胞↑(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

红细胞↓主要由造血物质缺乏﹑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继发性贫血引起.

●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常称为“血色素”,其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基本相同,但血红蛋白量减少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

血红蛋白↓多见于大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急﹑慢性肾炎所致的出血;

另外缺铁性贫血﹑慢性和反复性出血﹑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均可引起;

血红蛋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和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等;

可因大量失水﹑严重烧伤引起;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的主要作用:

①对毛细血管的营养和支持作用;

②通过黏附﹑聚集与释放反应,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而止血;

③产生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进而止血;

④释放血小板收缩蛋白使纤维蛋白网发生退缩,促进血液凝固.

血小板↓可由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过多﹑血小板分布异常﹑其他疾病及药物中毒或过敏引起.

血小板↑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恶性肿瘤早期等;

另外,急性失血性贫血,脾摘除术后﹑骨折﹑出血后均可见血小板增多.

●红细胞沉降率(ESR)

一般除一些生理性因素外,凡体内有感染或坏死组织的情况,血沉可加快,表明有病变存在.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生理性增快见于女性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至分娩后3周内);

病理性增快见于:

①风湿病﹑结核病﹑急性细菌性感染所致的炎症;

②组织损伤及坏死;

③恶性肿瘤;

④各种原因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

第二节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的十四项指标是:

尿液酸碱度﹑尿比重﹑尿蛋白﹑尿葡萄糖﹑尿胆红素﹑尿胆原﹑尿液隐血﹑尿沉渣白细胞﹑尿沉渣管型﹑尿沉渣结晶﹑尿酮体﹑尿肌酐﹑尿尿酸﹑尿淀粉酶.

●尿液酸碱度检查临床意义

尿酸碱度增高多见于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感染性膀胱炎﹑长期呕吐﹑草酸盐和磷酸盐结合症﹑肾小管性酸中毒;

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乳酸钠﹑氨丁三醇等,提高尿液PH.

尿液碱度降低多见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尿酸盐和胱氨酸结石﹑尿路结核﹑肾炎﹑失钾性的代谢性碱中毒﹑严重腹泻及饥饿状态;

应用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氯化铵等,降低尿液PH.

●尿比重检查临床意义

尿比重增高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糖尿病﹑蛋白尿﹑高热﹑休克﹑腹水﹑周围循环衰竭﹑泌尿系统梗阻﹑妊娠中毒症或脱水.

尿比重降低多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盂肾炎﹑尿毒症﹑恶性高血压﹑低钙血症,以及肾小管功能异常者.

●尿蛋白检查临床意义

生理性蛋白尿由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导致,或妊娠期妇女也会有轻微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多见于肾小球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药物肾毒性蛋白尿引起.

●尿葡萄糖检查临床意义

尿胆原增多多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或其他疾病.

尿胆原减少多见于阻塞性黄疸和其他疾病.

●尿液隐血检查的临床意义

尿血红蛋白阳性多见于引起创伤﹑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及引起血尿的疾病﹑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应用阿司匹林﹑磺胺药等.

尿肌红蛋白阳性多见于创伤﹑原发性肌肉疾病﹑局部缺血性肌红蛋白尿﹑代谢性疾病

●尿沉渣白细胞检查临床意义

尿中白细胞增多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前列腺炎等,另外,由药品所指的过敏反应尿中也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

●尿沉渣管型检查临床意义

尿沉渣管型异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急慢性肾盂肾炎;

也可见于应用多粘菌素﹑磺胺嘧啶﹑顺铂等药物所致.

●尿沉渣结晶检查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结晶异常常见于:

磷酸盐结晶常见于PH碱性的感染尿液;

大量的尿酸和尿酸盐结晶提示核蛋白更新增加;

尿酸盐结晶常见于痛风;

大量的草酸盐结晶提示严重的肾病;

脱氨酸结晶可见于脱氨酸尿的患者;

铬氨酸和亮氨酸结晶常见于有严重肝病的患者尿液中;

胆红素结晶见于黄疸、急性肝萎缩等患者尿液中;

服用磺胺类、氨苄西林等药,可出现结晶尿。

●尿酮体检查的临床意义

尿酮体增高见于非糖尿病酮体和糖尿病酮体

●尿肌酐临床检查的意义

尿肌酐病理性增加可引发内分泌与代谢性系统疾病及消耗性疾病

尿肌酐病理性减少可见于严重进行性肌萎缩、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及碱中毒、肾衰竭等。

●尿尿酸临床检查的意义

尿酸增高可引起痛风、核蛋白代谢增强、生理性不正常及用药不当;

尿酸减少可见于肾功能不全、痛风发作期及高糖、高脂肪饮食。

●尿淀粉酶临床检查的意义

尿淀粉酶增高可见于急性膜腺炎发作期、胰头癌、流行性腮腺炎、胃溃疡穿孔等。

尿淀粉酶减少可见于重症肝病、严重烧伤、糖尿病等。

第三节粪便检查

1、粪外观

●影响粪便色泽的主要因素:

饮食和药物

●临床医院上常见:

稀糊状或水样粪便、米泔水样粪便、粘液便、冻状便、脓血便、乳凝块便、鲜血便、柏油便、白陶土便、细条便。

2、粪隐血

●在病理情况下,肺隐血可见于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及其他疾病。

3、粪胆原

●粪胆原增加在溶血性黄疸时明显增加;

也可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粪胆原减少在阻塞性黄疸明显减少,在肝细胞性黄疸时可增加或减少.

4、粪便的显微镜检查

显微检查中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吞噬细胞、上皮细胞、真菌

第四节肝功能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

●丙谷转氨酶(GPT)的增高程度与肝细胞被破坏的程度呈正比

●ALT的测定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其升高可见于:

肝胆疾病、其他疾病、用药与接触化学品.

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P)

AST的测定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其升高可见于:

心肌梗死、肝脏疾病、其他疾病及用药不当.

3、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

γ-GT以肾脏中最高,抗惊厥药苯妥英钠、镇静药苯巴比妥常致γ-GT升高。

4、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

肝胆疾病、骨髓疾病、HMC-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的不良反应,可致ALP升高.

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血清总蛋白增高可见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血清蛋白合成增加;

血清总蛋白降低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丢失和摄入不足、血清水分增加、疾病;

●白蛋白浓度增加见于严重失水所致的血浆浓缩;

血蛋白浓度降低见于营养不良、消耗增加及合成障碍.

●球蛋白增高见于炎症或慢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瘤和淋巴瘤.

6、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俗称″澳抗″

7、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见于:

乙型肝炎恢复期、接种乙肝疫苗所产生的效果.

8、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

●提示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为活动性。

●乙型肝炎加重之前,HbgAg即有升高,有助于预测肝炎病情。

9、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HBeAh)

10、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对应抗体,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后的一项指标.

●“大三阳”指乙型肝炎者血液中检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同为阳性.

●“小三阳”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同为阳性.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

1、血清血尿素

●通过测定血尿素,可了解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临床意义:

血清尿素氮增高可见于肾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其他;

血清尿素氮降低可见于急性肝萎缩、中毒性肝炎、类脂性肾病等.

2、血肌酐

●血肌酐的浓度取决于人体的产生和摄入与肾脏的排泄能力,血肌酐基本不受饮食、高分子代谢等肾外因素的影响.

●血肌酐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

第六节血液生化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的六个指标:

淀粉酶、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淀粉酶↑血清淀粉酶活性测定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淀粉酶降↓肝癌、肝硬化、糖尿病等

●血清胆固醇↑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其他疾病、用药

●血清胆固醇↓疾病、贫血

●血清三酰甘油酯↑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其他疾病、生理性、用药

●血清三酰甘油酯↓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功能严重障碍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子,其临床表现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极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胆固醇增多主要见于冠心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再肝脏合成,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见于生理性、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及其他疾病.

第四章常见病症的自我治疗

自我医疗其核心是个人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其三大支柱为自我护理、自我保健、自我治疗.

第一节常见病症的自我药疗

●发热①直肠温度>37.6℃、口腔温度>37.3℃、腋下温度>37.0℃,昼夜体温波动超过1℃时即为发热。

②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脉搏加快,持续热为3~6天.③非处方药: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布洛芬、贝诺酯.④注意事项:

纯属对症治疗;

用药个体有差异掌握好用量;

避免刺激宜在餐后服用;

对可透过胎盘屏障的应考虑到对胎儿的影响;

对解热镇痛药有过敏史的人不宜在联用其他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用于解热一般不超过3日;

不宜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解热镇痛药;

使用解热镇痛药时不宜饮酒或引用含有酒精的饮料;

发热时注意补充能量、蛋白质和电解质.

●头痛①主要用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②注意事项:

人体缺乏维生素B1可引起头痛;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仅对疼痛又缓解作用,并不能治因,故不宜长期服用;

明确病因;

解热镇痛药在餐后服用且不宜饮酒和酒精性饮料;

注意休息,保持能量平衡;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布洛芬.

●咳嗽①咳嗽分为:

感冒所伴随咳嗽、百日咳、支气管病变所伴随咳嗽、肺结核、肺炎所伴随咳嗽;

②干咳、剧咳或阵咳首选苯丙哌林;

百日咳宜用苯丙哌林,夜间咳嗽选用右美沙芬;

感冒所引起的咳嗽常选用右美沙芬复方制剂;

●消化不良①导致消化不良的原因有:

慢性持续性消化不良;

偶然的消化不良;

服用药物影响食欲;

精神因素;

胃动力不足;

全身性疾病在胃肠方面的表现.②消化不良所用处方药:

维生素B1、维生素B6;

胰酶片;

乳酶生、胃蛋白酶合剂;

大山楂丸;

胃动力药.③注意事项:

助消化药服用不宜用热水;

抗菌药合用应间隔2~3小时;

干酵母和乳酶生应适量合理服用;

根据药物特性选择用药;

多潘立酮使用时应注意其禁忌人群及禁忌事项.

●腹泻①腹泻可分为急、慢性两种类型;

②《国家非处方药目录》收载的止泻药活性成分和制剂有:

药用炭、鞣酸蛋白、黄连素、口服补液盐、乳酸菌素等.

●便秘①便秘常见的原因:

不良的饮食习惯;

饮水不足或肠蠕动过缓;

缺少运动;

不能形成排便反射;

结肠低张力、肠运行不正常;

长期滥用泻药、抗酸药及胶体果胶铋;

生活不规律和不规律的排便习惯;

以便秘为主要症状的肠宜激综合征;

②便秘可分为:

意识性便秘、功能性便秘、痉挛性便秘、低张力性便秘、药物性便秘.

●痛经①痛经是青春期至绝经期年龄段妇女在月经期出现的一种症状,多见于20-25岁以下未婚女性.②《国家非处方药目录》收载的解热镇痛药活性成分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贝诺酯;

解痉药的活性成分和制剂有氢溴酸山莨菪碱、颠茄浸膏片;

对伴有精神紧张患者可口服谷维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