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7433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55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第五章 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第五章 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第五章 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第五章 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 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五章 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 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12L

注:

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

3.3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要求

3.3.1水准点的埋设

水准点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

墙水准点应选设在稳定的建筑物上,点位应位于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场区内及周围至少3个水准点,水准点间的距离控制在50m~100m。

3.3.2.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水准仪型号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较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基辅分划读数差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三级

DS3

75m

2m

5m

0.3m

2.0mm

3.0

4、地上楼层的轴线投测

为了保证轴线投测的精度,满足结构安装的精度要求,平面控制采用内控法。

4.1内控网的布设

4.1.1在±

0.000平面施测前,对原有地面控制桩位进行一次校测,以此确保轴线控制点的正确性。

4.1.2校测合格后,将控制主轴线投测到首层平面上,并对边、角值进行校测,边角的各项精度必须符合下表中的规定。

等级

测角中误差(″)

测距相对中误差

二级

20

1/5000

4.1.3±

0.000以上各层楼板面预留200mm×

200mm孔洞。

预留洞口严禁覆盖,并严防杂物从预留洞口坠落。

严禁在预留洞口1m2范围内堆放钢筋、模板、钢管等杂物。

4.2控制线投测方法

4.2.1在首层轴线控制点上安置激光铅垂仪,利用激光器底端(全反射棱镜端)所发射的激光束进行对中,通过调节基座整平螺旋,使管水准器气泡严格居中。

4.2.2在上层施工楼面预留孔处,放置接受靶。

4.2.3接通激光电源,启辉激光器发射铅直激光束,通过发射望远镜调焦,使激光束会聚成红色耀目光斑,投射到接受靶上。

4.2.4移动接受靶,使靶心与红色光斑重合,固定接受靶,并在预留孔四周作出标记,此时,靶心位置即为轴线控制点在该楼层面上的投测点。

4.2.5根据以上投测的控制线,测定其它各轴线。

5、结构施工中的楼层标高控制

5.1水准点的检测及要求

5.1.1对场内设的水准点,每间隔一定的时间须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检校。

仪器采用DS3精密水准仪,精度按三等水准技术指标执行。

5.1.2对检测后的数据须采用电算,电算成果须作一分析,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

5.2结构施工中楼层标高控制方法及测设要求

5.2.1在首层平面图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基本传递高程点,用DS3水准仪往返测,测设合格后,用红色油漆标记“”,并在旁边注建筑标高,以红“”上顶线为标高基准,同一层平面内红“”不得少于三个,间距分布均匀并要满足结构施工的需要,且红“”需设在同一水平高度,其误差控制在±

5mm以内则认为合格,在施测各层标高时,应后视其中的两个红“”上顶线以作校核。

5.2.2±

0.000以上各层的标高传递均利用首层红“”上顶线为标高基准,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引测,并在投测层标记红“”,检核合格后,方可在该层施测。

5.2.3标高传递

如下图所示:

利用水准仪、塔尺和一把50m钢尺,依次将3个标高基准点由线锤预留洞口传递至待测楼层,并用公式<

1>

进行计算,得该楼层的仪器的视线标高,同时依此制作本楼层统一的标高基准点,并对各点进行联测,高差满足2mm的精度要求后方能使用,用红三角标记。

这些点即为该楼层的标高基准点,从而依此进行各项测量工作。

竖向标高传递示意图

H2=H1+b1+a2-a1-b2公式<

其中:

H1——首层基准点标高值;

H2——待测楼层基准点标高值;

a1——S1水准仪在钢尺读数;

a2——S2水准仪在塔尺读数;

b1——S1水准仪在钢尺读数;

b2——S2水准仪在塔尺读数。

5.2.4在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应重新引测相应的结构标高,以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要求。

6、沉降观测

6.1沉降观测水准点的埋设

6.1.1为了准确反映本工程的实际沉降量及测量工作的整体性、必须在工程影响范围外埋设沉降观测水准点。

6.1.2沉降观测水准点应埋设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方,尽可能埋设在建筑物附近便于引测的地方,基准点宜不少于3个。

通视条件较好,埋设方法见附图(沉降观测水准点埋设图)。

6.2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设置

为高质量的完成本工程沉降观测工作,必须做到连续观测并达到规范要求的测量精度,观测标志在施工期间不被破坏是关键所在,为此,观测点标志采用内藏式典型沉降观测点的做法。

具体埋设方法见附图(典型沉降观测点的做法图)

6.3观测方案及技术要求

6.3.1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作业。

观测仪器采用DS3精密水准仪,配合塔尺作业。

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要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工作。

针对本工程的的实际情况,在地下室完工,观测点安装牢固之后,即进行第一次观测,第一次观测至少要复核一次,两次数据一致。

以后每层观测一次,经复核在允许误差内,做好记录,送交有关部门。

装修阶段每月测设一次,竣工前要测设一次。

交工之后由建设单位负责继续观测,直至沉降基本稳定。

6.3.2观测要求及测站观测限差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下表要求进行

前后视距差

视线高度

二等

0.5

3.0m

0.3m

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不超过下表的各项规定。

基辅分划读数差(mm)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mm)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的差(mm)

0.7

6.3.3观测成果提供沉降成果表、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典型沉降观测点的做法图(不使用时)

典型沉降观测点的做法图(使用时)

7、工程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7.1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7.2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进行。

7.3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7.4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7.5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7.6轴线放完后要求进行闭合检查。

7.7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7.8每一项测量工作都要进行自检—互检—交叉检。

第二节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1.1人工开挖桩孔,井壁支护应根据该地区的土质特点、地下水分布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进行井壁支护的计算和设计。

1.2开挖前场地应完成三通一平。

地上、地下的电缆、管线、旧建筑物等障碍物均已排除处理完毕。

各项临时设施,如照明、动力、通风、安全设施准备就绪。

1.3熟悉施工图纸及场地的地下土质、水文地质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1.4按基础平面图,设置桩位轴线、定位点,桩孔四周撒灰线。

测定高程水准点。

放线工序完成后,办理预检手续。

1.5按设计要求分段制作好钢筋笼。

1.6全面开挖之前,有选择地先挖两个试验桩孔,分析土质、水文等有关情况,以此修改原编施工方案。

1.7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区域,先降低地下水位至桩低以下0.5m左右。

1.8人工挖孔操作的安全至关重要,开挖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

操作前对吊具进行安全可靠的检查和试验,确保施工安全。

2、具体施工方法

2.1放线定桩位及高程

在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依据建筑物测量控制网的资料和基础平面布置图,测定桩位轴线方格控制网和高程基准许点,确定好桩位中心,以中点为圆心,以桩身半径加护壁厚度为半径画出上部(即第一步)的圆周。

撒石灰线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

孔位线定好之后,必须经有关部门进行复查,办好预检手续后开挖。

2.2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

开挖桩孔应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先挖中间部分的土方,然后扩及周边,有效地控制开挖孔的截面尺寸。

每节的高度应根据土质好坏、操作条件而定,一般以0.9~1.2m为宜。

2.3支护壁模板附加钢筋

2.3.1为防止桩孔壁坍方,确保安全施工,成孔应设置井圈,其种类有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两种。

以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圈为好,与土壁能紧密结合,稳定性和整体性能均佳,且受力均匀,可以优先选用。

护壁的厚度应根据井圈材料、性能、刚度、稳定性、操作方便、构造简单等要求,并按受力状况,以最下面一节所承受的土侧压力和地下水侧压力,通过计算来确定。

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重复周转使用。

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连接固定,也可以在每节模板的上下端各设一道圆弧形的、用槽钢或角钢做成的内钢圈作为内侧支撑,防止内模因受涨力而变形。

不设水平支撑,以方便操作。

2.3.2第一节护壁以高出地坪150~200mm为宜,便于挡土、挡水。

桩位轴线和高程均应标定在第一节护壁上口,护壁厚度一般取100~150mm。

2.4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

桩孔护壁混凝土每挖完一节以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

人工浇筑,人工捣实,混凝土强度一般为C20,坍落度控制在100mm,确保孔壁的稳定性。

2.5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

每节桩孔护壁做好以后,必须将桩位十字轴线和标高测设在护壁的上口,然后用十字线对中,吊线坠向井底投设,以半径尺杆检查孔壁的垂直平整度随之进行修整,井深必须以基准点为依据,逐根进行引测。

保证桩孔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2.6架设垂直运输架

第一节桩孔成孔以后,即着手在桩孔上口架设垂直运输支架。

支架有:

木搭、钢管吊架、木吊架或工字钢导轨支架几种形式;

要求搭设稳定、牢固。

2.7安装电动葫芦或卷扬机

在垂直运输架上安装滑轮组和电动或穿卷扬机的钢丝绳,选择适当位置安装卷扬机。

如果是试桩和小型桩孔,也可以用木吊架、木辘轳或人工直接借助粗麻绳作提升工具。

地面运土用手推车或翻斗车。

2.8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和通风机。

2.8.1在安装滑轮组及吊桶时,注意使吊桶与桩孔中心位置重合,作为挖土时直观上控制桩位中心和护壁支模的中心线。

2.8.2井底照明必须用低压电源(36V、100W)、防水带罩的安全灯具。

桩口上设围护栏。

2.8.3当桩孔深大于20m时,应向井下通风,加强空气对流。

必要时输送氧气,防止有毒气体的危害。

操作时上下人员轮换作业,桩孔上人员密切注视观察桩孔下人员的情况,互相响应,切实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8.4当地下水量不大时,随挖随将泥水用吊桶运出。

地下渗水量较大时,吊桶已满足不了排水,先在桩孔底挖集水坑,用高程水泵沉入抽水,边降水边挖土,水泵的规格按抽水量确定。

应日夜三班抽水,使水位保持稳定。

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先采用统一降水的措施,再进行开挖。

2.8.5桩孔口安装水平推移的活动安全盖板,当桩孔内有人挖土时,应掩好安全盖板,防止杂物掉下砸人。

无关人员不得靠近桩孔口边。

吊运土时,再打开安全盖板。

2.9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从第二节开始,利用提升设备运土,桩孔内人员应戴好安全帽,地面人员应拴好安全带。

吊桶离开孔口上方1.5m时,推动活动安全盖板,掩蔽孔口,防止卸土的土块、石块等杂物坠落孔内伤人。

吊桶在小推车内卸土后,再打开活动盖板,下放吊桶装土。

桩孔挖至规定的深度后,用支杆检查桩孔的直径及井壁圆弧度,上下应垂直平顺,修整孔壁。

2.10先拆除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依次周转使用。

如往下孔径缩小,应配备小块模板进行调整。

模板上口留出高度为100mm的混凝土浇筑口,接口处应捣固密实。

拆模后用混凝土或砌砖堵严,水泥砂浆抹平,拆模强度达到1MPa。

2.11浇筑第二节护壁混凝土:

混凝土用串桶送来,人工浇筑,人工插捣密实。

混凝土可由试验确定掺入早强剂,以加速混凝土的硬化。

2.12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

以桩孔口的定位线为依据,逐节校测。

2.13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将桩孔挖至设计深度,清除虚土,检查土质情况,桩底应支承在设计所规定的持力层上。

2.14开挖扩底部份:

桩底可分为扩底和不扩底两种情况。

挖扩底桩应先将扩底部位桩身的圆柱体挖好,再按扩底部位的尺寸、形状自上而下削土扩充成设计图纸的要求;

如设计无明确要求,扩底直径一般为1.5~3.0d。

扩底部位的变径尺寸为1∶4。

2.15检查验收:

成孔以后必须对桩身直径、扩头尺寸、孔底标高、桩位中线、井壁垂直、虚土厚度进行全面测定。

做好施工记录,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2.16吊放钢筋笼:

钢筋笼放入前应先绑好砂浆垫块,按设计要求一般为70mm(钢筋笼四周,在主筋上每隔3~4m左右设一个20耳环,作为定位垫块);

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直吊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

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

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应采用焊接(搭接焊或帮条焊),双面焊接,接头数按50%错开,以确保钢筋位置正确,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

2.16浇筑桩身混凝土:

桩身混凝土可使用粒径不大于50mm的石子,坍落度80~100mm,机械搅拌。

用溜槽加串桶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的落差大于2m,桩孔深度超过12m时,宜采用混凝土导管浇筑。

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分层振捣密实。

一般第一步宜浇筑到扩底部位的顶面,然后浇筑上部混凝土。

分层高度以捣固的工具而定,但不宜大于1.5m。

2.17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保证在剔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桩顶上的钢筋插铁一定要保持设计尺寸,垂直插入,并有足够的保护层。

3、质量保证措施

3.1砼制作必须按照砼配合比下料,严格控制用水量。

3.2灌注砼时,必须随灌随振,每次灌注高度不得大于800mm。

3.3钢筋笼的主筋搭接和焊接长度必须符合规范的规定。

焊接应互相错开,35d钢筋直径区段范围内的接头数不得超过钢筋总数的一半。

3.4钢筋笼加劲箍和箍筋、焊点必须密实牢固,漏焊点数不得超出规范的规定要求。

3.5孔圈中心和桩中心线应重合,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

同一水平面上的孔圈二正交直径的极差不得大于50mm。

3.6护壁砼厚度及配筋,应按设计规定厚度,连砼钢筋插入上下护壁内各不小于一半护壁高。

护壁直径(外、内)误差不大于50mm。

3.7允许偏差

人工挖孔桩允许偏差表

项目

桩径允许偏差(mm)

垂直度偏差

桩位允许偏差(mm)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钢筋笼主筋间距

10

尺量检验

钢筋笼箍筋间距

钢筋笼直径

钢筋笼长度

50

桩位中心轴线

拉线和尺量检验

桩孔垂直度

3‰L,且不大于50

桩身直径

桩底标高

护壁混凝土厚度

备注:

L为桩长。

4、施工注意事项

4.1已挖好的桩孔必须用木板或脚手板、钢筋网片盖好,防止土块、杂物、人员坠落。

严禁用草袋、塑料布虚掩。

4.2已挖好的桩孔及时放好钢筋笼,及时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h,以防塌方。

有地下水的桩孔应随挖、随检、随放钢筋笼、随时将混凝土灌好,避免地下水浸泡。

4.3桩孔上口外圈应做好挡土台,防止灌水及掉土。

4.4保护好已成形的钢筋笼,不得扭曲、松动变形。

吊入桩孔时,不要碰坏孔壁。

串桶应垂直放置,防止因混凝土斜向冲击孔壁,破坏护壁土层,造成夹土。

4.5钢筋笼不要被泥浆污染;

浇筑混凝土时,在钢筋笼顶部固定牢固,限制钢筋笼上浮。

4.6桩孔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复核桩位和桩顶标高。

将桩顶的主筋或插铁扶正,用塑料布或草帘围好,防止混凝土发生收缩、干裂。

4.7施工过程妥善保护好场地的轴线桩、水准点。

不得碾压桩头,弯折钢筋。

第三节地下室工程施工方法

本工程地下室以后浇带为界可以分成3个单体,地下室墙、梁、板采用内掺砼膨胀剂和聚丙烯纤维的补偿收缩抗渗砼,砼标号为C35,抗渗标号P6。

本工程地下室顶为绿化设施,工程竣工后,地下室顶将栽种树木等绿化设施,所以本工程地下室施工时应重点注意外墙及顶板的施工。

1、地下室外墙施工

1.1外墙自防水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

本工程地下室外墙混凝土为防水混凝土,为确保外墙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及防水性能,防止裂缝,在施工当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1.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提前进行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工作,同时制作试验构件通过检测设备检测混凝土的性能参数,特别是混凝土内部的温升情况和裂缝情况,以优化最佳混凝土配合比,将水泥用量降到最低,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止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如选用水化热较低水泥,细骨料用中粗砂,控制含泥量,粗骨料选用级配良好的石子等。

1.3外加剂

本工程拟采用HEA-D补偿收缩混凝土新技术,不仅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与抗渗性,同时在混凝土硬化阶段可以产生(2—4)×

10-4限制膨胀率,在混凝土中建立起的自应力值为0.2—0.7Mpa,用以抵消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收缩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大部分拉应力。

掺HEA-D混凝土膨胀剂的同时,掺适量的高效减水剂,改善混凝土的坍落度,以减少用水量,防止混凝土施工时泌水过多,产生大量的泌水孔隙,造成混凝土裂缝及防水缺陷。

1.4构造改进措施

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地下室外墙转角部位由于温度和收缩作用,特别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墙体开裂。

为防止此类裂缝产生的最好措施便是在转角处增加适量的抗裂钢筋承受集中应力,避免裂缝。

地下室外墙板水平钢筋配置在竖向钢筋外侧,同时建议设计将外墙水平钢筋配筋率适当提高到0.4—0.5%,提高墙板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1.5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浇筑顺序

外墙混凝土采用两台移动式混凝土输送泵从外围同一点开始输送浇筑混凝土,分两个方向合拢,内侧壁缝为施工段,不留任何施工缝。

1.6混凝土二次振捣工艺

1.6.1外墙混凝土尽量放在晚上浇筑,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外墙自防水混凝土全部采用二次振捣工艺。

1.6.2第一次振捣:

待混凝土入模后,用普通振捣器进行初次振捣至混凝土无沉落、无气泡、出现浮浆为止。

1.6.3第二次振捣:

待混凝土经第一次振捣坍落度消失并开始初凝时,再将高频振捣器二次插入混凝土中振捣,这一时间为初次振捣后的2—3小时左右,当缓慢拔出振捣棒,混凝土能够均匀闭合而不留下孔洞时进行二次振捣为最佳时间。

具体时间与操作可由现场试验决定。

1.7混凝土养护

拆除模板前,在模板上挂草袋保温养护,同时在外墙混凝土上口浇水养护;

待混凝土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挂一层草袋浇水养护至少14天。

1.8外墙面水平施工缝的防水处理

1.8.1外墙面水平施工缝通过在平缝加钢板止水带再附加橡胶止水条的方式延长和防止渗水途径,同时注意新旧混凝土的接缝处理,并加强混凝土的振捣。

1.8.2除按要求设置钢板止水带外,在混凝土浇筑前,施工缝表面均采用高压气水混合物冲洗湿润,使新旧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接槎。

1.8.3为避免墙体施工缝接槎处外边缘烂根和不平齐而导致渗水,在施工缝两外边缘处用砂轮切割机开设宽和深均为2—3cm的小槽,确保施工缝处施工质量。

1.9模板穿墙螺杆的防水处理

本工程所有地下室外墙板,其支模用的Φ14穿墙螺栓(里、中、外)均双面满焊3mm厚50×

50止水片,间距400×

400,并在外侧模上衬厚度20毫米的木块,拆模后除掉木垫块,割去此段螺栓,用防水水泥沙浆封口。

1.10地下室变形缝及伸缩缝的防水施工措施

1.10.1变形缝及伸缩缝处采用橡胶止水带,橡胶止水带的接头必须牢固、密实,形状复杂的接头由生产厂家事先连接。

1.10.2橡胶止水带采取木模挖槽的形式固定,以保证橡胶止水带的安装质量。

(见止水带的固定方法图)

(止水带的固定方法图)

1-水平或垂直方向止水带2-挖槽木模3-模板4-需浇筑的混凝土

5-浇筑水平止水带下混凝土时的检查孔

1.10.3变形缝止水带处加配固定止水带用的直径8mm或10mm加强筋,以增强止水带与结构层之间的整体性。

1.10.4变形缝间的填充材料选用窒息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嵌缝密封材料选用具有良好粘接力、耐热性、防水性、弹塑性,且兼具耐寒性、耐腐蚀性及抗老化性能等特点的聚氯乙烯胶泥。

1.11管道穿墙部位的防水处理

1.11.1严格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施工,如图纸未交待或交待不清时,在征得设计同意后,做到:

1.11.2所有穿墙管道孔均采用较穿墙管径大100mm的防水套管预留,防水套管中部焊接3mm厚,70mm宽钢板止水环,钢板止水环根部粘接15×

15mm膨胀橡胶止水条。

穿外墙的管道与防水套管之间的空隙用水泥石棉或防水砂浆嵌填。

1.11.3电缆穿透外墙部位与套管之间的空隙用石棉热沥青嵌填严实。

1.11.4外墙内的所有预埋线盒、配电箱等背面和侧面全部做防水处理。

1.12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

为确保地下室混凝土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地下室混凝土施工时,在做好外墙防水混凝土止水带的同时,还应注意地下室外墙水平施工缝的处理,本工程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1.12.1施工缝的设置

每层外墙水平施工缝均留设在底板及楼板面上200-300mm处。

1.12.2接缝形式

采用“凸”字缝加钢板止水带的方式,在墙体水平施工缝中间埋设厚3mm,宽450mm的钢板止水带,钢板搭接处用电弧焊双面焊接,钢板搭接长度不小于30mm,焊缝处敲掉焊渣后满涂硅胶做防水处理。

1.12.3施工缝的处理

外墙施工缝新旧混凝土接槎处,继续浇灌混凝土前,将施工缝表面凿毛,清除施工缝处的浮浆和杂物,使之露出石子,用水冲洗干净后,保持湿润,铺一层20—25mm厚的与墙体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高砂率混凝土,然后才能浇灌外墙混凝土。

2、地下室顶板施工

2.1地下室顶板钢筋施工

2.1.1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流程

电梯井、集水井,蓄水池等超深部分承台钢筋→其余承台钢筋→底板下皮钢筋→底板上皮钢筋→柱子钢筋、暗柱钢筋,墙板钢筋→框架梁、暗梁、连系梁等钢筋→顶板钢筋。

2.1.2钢筋连接方法

2.1.2.1底板水平钢筋现场操作接头,若设计有明确要求的,连接方式按设计要求做,若设计无明确要求的,Φ18以上的钢筋电渣压力焊连接,Φ18以下钢筋采用绑扎连接。

2.1.2.2地下室外墙、柱钢筋直径Φ14以上现场操作接头全部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Φ14以下钢筋采用绑扎连接。

地下室顶板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