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96733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PPT 页数:524 大小:10.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4页
《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4页
《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4页
《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4页
《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ppt

《《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ppt(5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ppt

政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HIGHEREDUCATIONPRESS,导论第一章阶级与国家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政治民主第五章政党和政党制度第六章政治参与第七章政治文化第八章政治发展第九章民族与宗教第十章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导论,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第三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丰富发展第四节学习政治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政治的涵义,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政治的涵义,政治的涵义斗争政治观,政治的涵义管理政治观,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政治的涵义利益政治观,政治的涵义道德政治观,政治的涵义权谋政治观,政治的涵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政治的本质,并为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治的涵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政治的涵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政治的涵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政治的涵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政治的涵义,“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

政治的涵义,政治的涵义:

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的集中表现,是以一定的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围绕着国家政权及其职能而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在一般意义上,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各种问题,是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核心的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对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的研究,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围绕国家现象形成和发展的政治关系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性,创立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科学的政治思想理论,用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4)行政管理(5)公共政策(6)国际政治,政治学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就是把政治现象放在它所产生的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加以分析和研究,政治学的研究方法,2.阶级分析方法,在考察阶级社会中的政治现象时,要重点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阶级利益、阶级基础和阶级关系,从而揭示政治现象背后的阶级本质,政治学的研究方法,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经济-政治分析方法,是从经济关系入手来分析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的一种具体方法社会经济的性质决定和制约着社会政治的性质,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政治学的研究方法,4.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深入观察各种政治现象,正确认识存在于政治关系和政治体系中的矛盾,进而科学分析矛盾,把握矛盾的本质及发展方向,弄清政治运行的规律性,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5.调查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是力求在对客观事物切实认识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多种方法综合的研究方法,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政治学在古代的发展,二、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政治学在古代的发展,1.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政治思想,2.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政治思想,苏格拉底自知己之无知,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政治学说,开创了西方政治学研究之先河,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政治思想,开启了以国家问题为中心的政治学研究,古罗马的政治学研究把古希腊的政治理论推进到一个应用阶段,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学、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的科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神学政治理论,君权神授,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是“仁”和“礼”,从道德教化、修身养性的角度阐发政治统治的手段和形式,构成了中国古代正统政治思想的基本框架,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法家政治思想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权术驾驭民众,厉行“法治”和“霸道”,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理论体系“法”、“术”、“势”相结合,是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政治影响的君主专制政治学说的基础内容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

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强调以法治国是法家学说的核心绝对尊君,强化独裁人性好利与以法治民历史进化与变化图强,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1.历史进化论2.人性好利论,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道家政治思想以“法自然”为核心,在统治方法上主张“无为而治”,主张道法自然,以天道统摄人道,达到一个人人处于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的理想社会境界,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经过汉朝董仲舒对孔孟儒家学说的改造,宋朝程朱理学的完善,最终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体,糅合其他各家的政治思想和治国方法的统治学说理论,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长期处于统治地位,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1.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2.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使政治学研究逐渐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开始从人、人性、人的历史和经验出发观察、解释社会政治问题,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割据、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利益要求,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5、16世纪,反对封建割剧,要求统一国家,主张加强王权,削弱教会的统治。

从政治学的形式上看,已经开始打破神学的束缚,文艺复兴是思想解放运动,恢复了人在社会生活中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人是“中心”。

同时,人们也开始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和看待社会,用人性取代神性。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研究主要围绕资产阶级的政治目标而展开,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分权制衡论宪政民主论,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西方政治学逐渐失去了资产阶级早期的革命锋芒,日趋保守和庸俗化,空想社会主义政治学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早期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期望通过诸如建立社会公有、共同劳动的共和国等社会变革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和谐,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政治学进入了作为独立学科发展的时期,在政治立场和学术取向上为资产阶级政权辩护,或主张阶级调和、阶级合作,竭力维护垄断资本主义统治地位,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学发生了“行为主义革命”与“后行为主义革命”,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排除了国家这一最重要的政治学研究对象,对所处的现实政治制度基本上采取维护态度,过分依赖技术方法和手段的经验研究,缺乏对政治现象的本质揭示,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通过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传入中国,天演论等西方政治学著作对近代中国政治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1898年12月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开设“政治科”,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邓初民的新政治学大纲是一部较早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比较系统地阐述政治学性质、概念和研究方法的政治学著作,出现了儒家政治学说、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相激相争的格局,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孙中山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三民主义”的政治学说民族、民权、民生,“五权宪法”是“三民主义”政治学说中的重要内容,其内容和意义包括两个方面,即“国家之构成法”和“人民权利之保障书”,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在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1919年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政治理论,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把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政治学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80年12月,中国政治学会正式成立,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有纲领意义的重要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思想开始形成,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完成了以剩余价值学说为核心内容的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奠定了完备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的基本内容:

(1)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2)关于国家的理论(3)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4)关于政治民主的理论(5)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第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发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第四,提出了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第五,提出了改革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学理论,并把它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在指导中国政治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理论,第三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丰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的成果,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争取、团结、联合各个民主党派,建立最广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