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附图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6408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附图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附图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附图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附图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附图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附图Word下载.docx

《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附图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附图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附图Word下载.docx

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

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

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二、曲池穴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凹陷处,掌心向内取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

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三、内关穴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少阴心包经络穴。

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相对)。

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

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

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

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四、合谷穴

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

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五、后溪穴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用力掐捏捻揉左手后溪50下;

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

2、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

六、环跳穴

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经验取穴:

侧卧屈股,术者以拇指掌指关节横纹压在大转子凸点上,指头指向脊椎,拇指尖之处是穴。

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1、脱去外衣留内衣,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

七、足三里穴

正坐屈膝垂足,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阳明胃经合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1、穿着内衣正坐,双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在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拢扶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用力按揉50下。

2、双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50下。

足三里是降虚火、定神志、强壮保健的要穴。

八、殷门穴

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连线上(臀横纹至膕横纹正中连线上),承扶下6寸。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1、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椅凳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

2、两手掌分别按两腿殷门,同时上下摩擦50下。

九、阳陵泉穴

在小腿外侧,当膝下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八会穴中的筋会穴。

1、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上,其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用力揉捻50下。

2、两手掌分按两膝外侧,同时用力拍打各50下。

十、昆仑穴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食指按住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内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时用力捏拿50下;

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

2、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穴同时揉捻50下。

人体八大基本穴位

长寿穴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长寿第一大穴,位于膝眼下4横指再向外旁开1横指。

它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而胃经多气多血,刺激胃经的合穴可以补益全身气血。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即用艾草熏灸足三里使之发泡,可以明显提升人体免疫力。

三阴交

在内踝尖上方3寸处,将自己的手指并拢放在内踝上,小指贴在内踝尖上,食指上贴近胫骨的位置就是三阴交穴。

三阴交顾名思义,就是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即肝经、肾经与脾经交会处,经常按摩三阴交穴,能够起到调节肝脾肾三脏的效果。

散热去痛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

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

  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

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

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

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

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

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

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

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

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

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转贴

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

申脉穴——体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内关穴——打开心结,养颜养心的美丽穴

外关穴——瞬间恢复听力的“聪耳神穴”

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的随身医师

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

公孙穴——摆平痛经和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

临泣穴——一生守护身体少阳之气的“小柴胡汤”

手神门穴:

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

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改善心悸。

内关穴:

位置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

帮助入眠,可调节自律神经,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治头晕目眩。

各手指指甲旁边:

手心拇指(肺经)、中指(心包经)小指(心经)手背食指(大肠经)、无名指(三焦经)、小指(小肠经):

抒压/解除疲劳。

谷穴:

先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或著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即是此穴:

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避免「中痧」,增进免疫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

曲池穴:

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抒压/解除疲劳,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可让肌肤循环改善,避免「中痧」。

劳宫穴:

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位置大约在握拳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

提神醒脑、清心安神。

手指的肺穴:

无名指第一指节中点:

解除掉发危机。

手指的肝穴:

无名指第二指节中点:

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以两边耳尖划直线与鼻子到后颈直线的交叉点:

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风池穴:

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接线各有一凹处:

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

承泣穴:

眼球正下方,眼框骨凹陷处:

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睛明穴:

眼头起点处:

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

攒竹穴:

约眉头附近,眉稜骨向眼眶凹陷之转折处:

鱼腰穴:

眉毛中点:

丝竹空穴:

眉尾处:

太阳穴:

眉梢与眼角之间,向后方约一指宽的地方:

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耳穴中的脾、胃两穴:

针对肠胃不适、控制食慾。

耳穴中的神门(位于耳上方三角窝处)、心区、内分泌及皮质下等穴:

针对疲倦且睡眠品质不好。

耳穴中的髋点、膝点及颈椎点等处:

针对腰痠背痛。

足三里穴:

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

消化器官疾病、头痛、牙痛、神经痛、鼻部疾病、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胀满、呕吐等一切胃肠、腹部不适之主穴。

此外,对更年期障碍、腰腿疲劳、皮肤粗糙也很有效

阴陵泉:

膝盖下方,拇指与食指由膝盖往下,扣住胫骨两侧缝隙可压到一凹陷处,小腿胫骨内侧缘,往上推到尽头的地方:

三阴交穴:

脚内踝最高点上方约四指幅:

改善失眠。

美容、增强免疫力!

经常在晚上9点左右,三焦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穴各20分钟健脾,因为三阴交穴位是脾经的大补穴哦。

阳陵泉穴:

小腿外侧,膝下1寸之凹陷,腓骨小头附近:

改善腿酸腿粗。

承山穴:

踮起脚尖,足跟轻提,在小腿肌肉正中出现凹窝处:

湧泉穴:

位于脚底人字中心,往下约1/3处的凹陷处:

(身体)

水分穴:

肚脐上2公分处,腹部中线上:

修饰曲线,恢复窈窕。

关元穴:

肚脐正下方4指宽处,腹部中线上:

膻中穴:

位于两侧乳头正中间与胸骨中线的交接点:

情绪郁闷、心悸、焦躁等有缓解作用。

肩井穴:

位于第七颈椎下与肩膀外高骨突起(即锁骨肩峰端)连线中点:

消除肩膀酸痛,帮助入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