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观察叶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6165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观察叶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观察叶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观察叶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观察叶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观察叶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观察叶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观察叶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观察叶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观察叶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

每小组银杏叶(2片)、槭树叶(1片)、核桃树叶(1片)、李树叶(1片)、大小不同的绿萝叶(3片)、彩笔(若干),每个学生一本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

课件、板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植物的结构,课下很多同学都到校园中观察了植物。

(课件出示观察照片)

二、聚焦:

不同植物叶的特点

活动一:

观察银杏叶。

1.教师出示一片银杏叶,提问:

这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

追问:

你用看的方法,还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扇形、绿色、有硬梗、边缘起伏……

2.教师继续提问:

除了用眼睛,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用身体的什么部位观察植物?

耳、鼻、手。

3.教师给学生分发银杏叶,并进行活动安排。

你可以用鼻子闻叶的气味,可以用手感受它的质地、薄厚,还可以更仔细地用眼观察。

叶很娇嫩,用手去触摸它的时候一定要轻柔。

4.学生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提问:

你用了什么方法,发现了银杏叶的什么特点?

叶片上有小绒毛、颜色有深有浅、有清香味等。

5.讨论:

每个组都仔细观察了自己的叶,你们想不想看看其他组的叶?

观察投影上的几片叶子,它们是什么叶?

都是同一种叶,你又发现了它们的什么特点呢?

学生发现同一种植物的叶也有不同点。

6.小结:

仅仅一片银杏叶,你们就通过眼看、鼻闻、手摸的方法发现了这么多特点,太棒了!

今天我们就像这样观察叶。

(板贴课题)

活动二:

观察4种叶。

1.教师展示观察对象: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4种叶,分别是:

槭树叶、核桃树叶、李树叶、绿萝叶。

2.提问:

这4种叶分别有什么特点?

为了获得更多信息,你打算用哪些感觉器官观察?

眼、鼻、手。

你想了解叶哪些方面的特点?

大小、颜色、气味、摸上去的感觉……

3.教师分发活动器材,并提出活动要求:

你还可以像这样图文并茂地把你的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记录表上,分享的时候跟大家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观察叶,发现了叶的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活动,观察4种叶,并进行记录。

4.活动完成后教师提问:

你用什么方法,发现了叶的什么特点?

用看、摸、闻的方法,发现了叶的特点,如:

槭树叶——红红的,像五角星一样,叶片分了几个叉,叶边缘是锯齿样的……

核桃树叶——有香气,叶片大,水滴形……

李树叶——红色,水滴形,比较小,很薄,叶脉是平行的……

绿箩叶——绿色,摸起来光滑,很厚(有水分),纹路是分叉的……

刚才你们都发现了叶上有纹路,纹路是怎样长的?

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引出科学词汇——叶脉。

5.小结:

每种植物的叶各有特点,但是都有叶脉。

活动三:

讨论叶的共同特点。

教师提问:

这些植物各式各样,它们的叶各有特点。

既然它们都叫叶,都是植物的一部分,那么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所有的叶都有叶脉、叶片和叶柄三部分结构。

你有没有在其他叶上见过这些部分?

小结:

叶有很多不同的特点,也有相同的结构。

活动四:

讨论同一棵植物的叶。

1.提出问题:

用各种方法观察和比较,你们已经发现不同种类植物的叶各有特点。

同一棵植物上的叶会一样吗?

2.老师这里还有两片叶,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不着急回答,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两片叶,你们就用刚才的方法获取信息,再来说说理由。

教师分发叶片,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

3.活动结束,全班讨论:

它们是不是同一棵植物的叶?

你有什么理由。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发现两片叶子是同一棵植物的叶。

4.教师出示一根绿萝枝条:

它们的确是一棵绿萝上面的叶,那为什么会有大、有小?

为什么这棵植物上还有这么小的一片叶呢。

你预测这片叶将来还会怎样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颜色浅且比较小的是“小时候”的叶。

(嫩叶、老叶)

(2)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即使是同一棵植物上的叶子,也会因为光照、水分、营养、周围环境等差异而有所不同。

(3)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的叶也是有生命的,会不断生长、发育、衰老、死亡。

(4)随着季节变化叶子都会经历由嫩叶、老叶、黄叶到落叶的变化。

三、画一片叶

就像你们说的,每片叶都是有生命的,不能摘下来带回家。

大自然中还有更多有特点的叶子,我们可以用前几课的记录方法,把叶画下来。

接下来,我们玩一个小游戏:

猜叶子。

每位同学从今天观察的几片叶中选一片画,不写它的名称,让全班同学猜一猜你画的是什么叶。

如果你想让大家能猜出来,你觉得画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要画出叶的特点。

限时3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画叶,完成猜叶子的活动。

我们能猜对叶子,是因为不同植物的叶各有特点。

  

四、做叶画

今天我们观察了这些叶,你觉得还有没有其他样子的叶?

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叶也各有特点。

秋天植物的叶纷纷凋落,我们可以捡一些掉下来的叶,把它们压平晾干,根据不同叶的特点做成叶画。

工具:

叶子、白纸、剪刀、胶水。

(1)在白纸上画出自己想要制作的图形。

(2)在叶子背面抹上胶水并粘贴在图形的相应位置。

(3)等胶干后即可欣赏美丽的叶画了。

欣赏:

教师课件展示叶画,并鼓励学生课后完成叶画。

《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三课。

前面的两课中,学生已经对物体的外部形态进行了比较。

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的高度,完成从比较活动到测量活动的转变,认识到测量时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种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

在本课中,学生将体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即使用拇指和中指的距离(拃)来测量。

在这一课中,学生会用到纸带替代桌子的高度进行测量,并且第一次对学生提出“预测”的要求,让学生测量前对桌子高度进行预测有“几拃”。

同时教师向学生指明,预测不是猜,而是依靠经验和实在观察所作出的判断。

通过活动,学生将认识到,“拃”作为一种非标准测量单位,测量结果具有多样性,即每个人手的差异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同,这将为下一课的学习做铺垫。

【学情分析】

【教学特色】

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重探究,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兴趣;

重兴趣,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表演,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5)班学生进入小学学习不久,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全部保持精神集中,所以我加大在活动时间所占比例,力求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手测量物体。

该班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本次课中布置的任务要求细致和准确,保证学生在活动前能准确获取要求信息,活动时能按照要求探讨。

科学概念目标: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STEM理念,通过用手来测量桌子高度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S(科学)通过实践操作认识用手有相对准确的长度,能作为测量的工具。

T(技术)学会用手测量物体是一种便利的方法。

E(工程)了解在测量工作的基本步骤。

M(数学)通过测量活动,学会利用数字进行统计和比较大小

【教学思路】

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剪刀、油性笔、三角尺、向每组学生提供一条纸带。

学生准备:

科学活动手册、剪刀、油性笔。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参与

1.利用一年级小朋友喜欢的谜语引入。

2.学习手指引出手也是一种测量工具。

1.猜谜语

2.认识手指。

先利用手的谜语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再引出引出手也是一种测量工具。

二、探究

1.生活中经常用手来测量的例子,今天教大家其中一个用手来测量的方法。

2.引出“一拃”的定义:

把手张开后,大拇指到中指的最大距离是一拃。

并让学生摆出一拃的手势,巡视,纠正学生错误手势。

3.设计三个游戏。

游戏一:

测量科学教材的长度;

游戏二:

预测三角尺的长度,先提出要求学生观察自己一拃多长,再观察三角尺多长,估计一下有几拃。

4.引出预测定义,提出更高要求的游戏三:

将桌子摆在另一张桌子上,让学生收起自己的手,预测桌子的高度是几拃,把预测结果记在活动手册上。

5.预测完后验证我们的预测是否正确,因此我们进行测量桌子的高度,先示范直接用手的不方便,因此借助纸带测量。

让学生上台和老师在黑板合作演示,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步骤。

演示后提问学生:

这条纸带是不是用同一个人的一拃去测量两次?

6.匹配给学生一条测量纸带。

向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们要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

注意提醒学生确定起点和终点,桌子的高度要一致。

7.当学生测量纸带的长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

①用相同的手指测量;

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

③测量一遍后同一个人的手进行第二遍测量,测量后把结果统计好写在活动手册相应位置上;

④在纸带上贴上两人名字。

8.展示:

学生根据自己测量结果贴在相应位置。

1.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2.学习“一拃”的定义,并摆出手势。

3.学生按要求观察后,说出三角尺长度相当于多少拃的预测。

4.预测桌子的高度,并记录结果

5.学生观看演示实验,回答所提问题。

6.按照老师的要求测量纸带的长度。

7.统计后在展示台展示。

8.观察不同纸带的差异。

先教学生学习本次测量的长度单位,是本节课的基础。

设计三个游戏,有浅到深。

先掌握测量的方法,再引出“预测”的定义,让学生学会预测。

先演示实验,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习惯,以及合作意识。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三、解释

1.提问:

“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你是如何知道的?

2.提问:

导致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4.截取部分同学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解释不同

人手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一般都是以拃作为测量单位。

但由于人为的原因,存在一定的误差。

举手回答。

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

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

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

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

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

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培养学生学会找出差异性,体会利用证据和想象推理解决问题

四、迁移

提问:

大家还想不想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去测量其他东西?

举例用手测量电视机和床等电器家具。

用脚测量自己家的房间宽度。

学生说出测量的对象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用手来测量

一拃:

大拇指到中指的最大距离是一拃测量结果:

预测

2017.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