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6159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Word格式.docx

《专题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Word格式.docx

王韬

郑观应

提出改良政治、实行_______制度的要求

学习制度层次

学习思想文化层次

列强瓜分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倡导_________,主张变革维新,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戊戌变法,昙花一现

辛亥革命

见后面的专题

孙中山

邹容

倡导___________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袁世凯的专制独裁、尊孔复古

1915-

1917年

的民主主义者

陈独秀

李大钊

提倡___________,

反对____________;

反对___________;

反对___________。

新文化运动冲破封建正统思想束缚

俄国十月革命

1919-

1921年

指导了中共的诞生

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_________的大旗

五四运动

无产阶级

毛泽东

《____________》;

马克思主义社团出现;

出版工人刊物

【真题回放】

1、(2012·

北京文综·

16)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

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

2.(2012·

山东文综·

28)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2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

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

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

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8分)

【自主学习】

1、地主阶级抵抗派:

林则徐——第一人、第一事;

魏源代表作及主张;

林魏开眼看世界评价

2、地主阶级洋务派:

兴起时间;

主张及实践;

与顽固派异同;

评价

3、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物、主张转变及其原因、转变影响

(2)19世纪90年代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兴起原因;

基本主张;

康有为思想特点、利用儒学(移花接木)原因、评价;

梁启超思想特点;

谭嗣同特点;

严复“”第一人”及思想特点

4、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论战内容、核心、实质、意义

5、西学东渐成因;

近代中国思想主流;

向西方学习的趋势、历程;

对西方态度的变化原因

6、前期新文化运动原因(政治、经济、思想;

内外)、领导、性质(侧重思想);

开始标志、指导思想、中心及成因、内容、意义、局限。

7、文艺复兴、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8、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民主派的思想主张、具体实践、最终结果及得出的启示;

上述各派思想的共同点(受西学东渐影响;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结合;

水平逐渐提高;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上述各派学习西方有所侧重的原因。

【重难突破】

(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37题)(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鸠(1689—1755)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遍游欧洲,考察各国制度,潜心著述。

他认为,专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权力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

专制君王依靠唯上是从的官吏做爪牙,借助庞大军队和严峻刑罚进行统治,可任意征收重税、没收个人财产。

在此制度下,“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与惩罚”。

——摘编自路易·

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

材料二

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

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

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

“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行、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

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

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

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

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斯鸠、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

(2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张在哪些方面与孟德斯鸠相同,有何主要差异。

(12分)

【自主构建】

【巩固练习】

1.(2013年重庆高考7题)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

“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

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演论》D.《资政新编》

2.(2013年天津高考5题)“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3.(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19题)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

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

4.(2013年四川高考4题)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5.(2013年江苏高考7题)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

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6.(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6题)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

“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7.(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5题)《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8.(2012年1月南阳市期末20题)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

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这表明鲁迅主张

A.弘扬国粹,捍卫传统B.吸收外来文化是自强自信的表现

C.对外来文化要保持高度警惕D.接受外国东西易为异族奴隶

9.(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4题)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

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10.(2012年1月三明市期末10题)《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

“林则徐说:

我销;

洪秀全说:

我反;

康有为说:

我变;

孙中山说:

看我的。

”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11、(2013年安徽高考37题)(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

“……姑侄与母子孰亲?

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

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

”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

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

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

后乃使王出,曰:

“还尔太子!

——《新唐书·

狄仁杰传》

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它们清楚地表明,妇女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象征……对风俗的描述,列女志的前言,甚至许多地方志的编纂体例都清楚地显示,女性贞节是向外部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综合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来自长江下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力,其中有如下描写:

“歙欲称闺门邹鲁(指文教兴盛之地),盖山川清淑之气所独钟,抑亦程朱之教泽。

——邓小南等《中国妇女史读本》

材料三

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体上的。

……我以为按照中国妇女地位,在决定“男女平等”这个问题之前,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

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

“我家里没有人。

”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

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才能够说到和别人同等权利。

——陈独秀《我的妇女解放观》(1921年3月8日)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何以对女性贞节作为地方道德标准产生影

响。

(9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末民初有关妇女解放的主要史实,并对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

(15分)

【专题自测】

1.(2014·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

15)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2.(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2题)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

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3.(2013年安徽高考13题)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

“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

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4.(2013年北京高考15题)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2013年福建高考18题)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

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

评论认为《劝学篇》

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6.(2014·

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5)陈旭麓先生说:

“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

‘庚申之变’……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体会到有一种不受欢迎,但又无法抗拒的变化正在发生。

”“庚申之变”后2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有()

①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②福州船政局的创办

③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7.新文化运动被誉为中国的“启蒙运动”。

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它们的共同点有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②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都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④都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17世纪上半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提出要“打倒孔家店”。

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A.是自相矛盾的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C.李贽的观点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D.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9.(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29题)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10.(2014·

四川乐山一模·

6)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

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

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

11、(2013年广东高考39题)(25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

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

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

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

(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

(4分)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

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10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分)

(临朐五中赵敏张伟)

专题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解读能力。

从材料内容看考点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具体内容是“中体西用”思想。

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分析,其中的①、③、⑥三处断句,使语意失去了完整性,是错误的。

2.答案: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

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

洋务运动前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

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

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本题以严复的从个人生活经历与国家发展相互关联的角度切入,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人面对民族危亡,寻求救亡图存道路不断探索这一历史进程的理解和把握。

(1)问需要根据各时间段严复的主要活动分析相关的时代背景,第

(2)问要读懂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第(3)问要分清主、客观原因的不同含义,通过对客观环境的分析找到严复主张没有实现的原因。

答案:

(1)孟:

欧洲启蒙运动兴起,英国已建立君主立宪制,法国专制制度日趋腐朽,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尖锐;

广泛的调查与比较研究,英国经验的参照,有政治法律实践经验。

(11分)

严:

西方入侵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制度没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清末改革,民主革命兴起;

受过系统西学教育,立志救国。

(2)相同:

将君主置法律之下;

自由、民主;

建立议会制度;

实行三权分立;

开启民智。

差异:

认为当时国家的独立自由高于个体自由。

1---5BDDDD6---10BABBC

11、答案:

(1)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

礼乐制度等。

(2)“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就是天理,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程朱理学在宋以后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并成为地方教化的工具;

女性贞节观是程朱理学的体现,受到地方推崇和不断强化,从而成为地方道德标准。

(3)废止缠足;

改革传统婚姻制度;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武则天虽有皇帝之尊,却受制于“家天下”政治制度;

妇女贞节虽被地方视为道德标准,但妇女身心却遭受摧残;

五四前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观念在实践层面有所体现,但女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

1---5BAABA6---10CCBBA

(1)中体西用。

(2分)“师夷长技以制夷”。

(2分)

(2)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

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

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

(5分)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

西方政教是“本”;

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

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

(5分)

(3)“文化大革命”时期,经阶级斗争为纲;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

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认识者的立场、思想观念、所处时代环境等。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