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范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563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范文.docx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范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范文.docx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范文

宽城疾控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

标准操作程序--------SOP 文件

 

● 细菌室工作守则(微生物室 SOP 之一)

● 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微生物室 SOP 之二)

●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与防护(微生物室 SOP 之三)

● 细菌室内质控制度(微生物室 SOP 之四)

● 细菌室操作技术规范(微生物室 SOP 之五)

● 无菌间规章制度(微生物室 SOP 之六)

● 菌(毒种)管理办法(微生物室 SOP 之七)

● 细菌室仪器维护保养及质控措施(微生物室 SOP 之八)

 

● 标准菌株保存及使用(微生物室 SOP 之九)

● 细菌室内务管理规定(微生物室 SOP 之十)

● 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 (微生物室 SOP 之十一)

● 酶标仪(微生物室 SOP 之十二)

● 细菌鉴定室内质控处理程序(微生物室 SOP 之十三)

● 标本拒收标准(微生物室 SOP 之十四)

● 温度失控处理措施 (微生物室 SOP 之十五)

● 超净工作台(微生物室 SOP 之十六)

● 标本的接种和移种法(微生物室 SOP 之十七)

 

细菌室工作守则

(微生物室 SOP 之一)

 

1. 每日工作前用紫外线照射实验室半小时以上。

2. 入室前应穿工作服,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 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准吸烟、吃东西及用手触摸面部。

尽量

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无关人员禁入。

4. 非必要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

作台。

5. 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及试验记录。

未发出报告前,请勿丢弃标

本。

6. 标本处理及各项试验应在操作间进行,接种环用完后应立即火焰

灭菌,沾菌吸管、玻片等用后应浸泡在消毒液内。

7. 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过氧乙酸消毒或浸于 3%来苏儿溶液

中 5----10 分钟,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

8. 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 1:

1000 高锰酸钾溶液或 3%双

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9. 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应用 3%来苏儿覆盖其上

半小时,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10. 若出现着火情况,应沉着处理,切勿慌张,立即关闭电闸,积极

灭火。

易燃物品(如酒精、二甲苯、乙醚和丙酮等)必须远离火

源,妥善保存。

11. 工作结束时检查电器、酒精灯等是否关闭,观察记录培养箱、冰

箱温度及工作情况,用浸有消毒液的抹布将操作台擦拭干净,并

将试剂、用具等放回原处,清理台面,未污染的废弃物扔进污物

桶,有菌废弃物应送高压灭菌后处理。

12. 离室前工作人员应将双手用消毒液消毒,并用肥皂和清水洗净。

13. 爱护仪器设备,经常清洁,注意防尘和防潮。

 

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

(微生物室 SOP 之二)

 

1. 每天工作前用消毒液消毒工作台,上班前、下班后开紫外灯(最

少半小时)进行空气消毒。

2. 非必要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

台。

3. 使用后的载玻片、盖片、平皿、试管等用消毒液浸泡,经煮沸后

清洗或丢弃。

4. 试验后的血液标本用消毒液浸泡后煮沸消毒,所有用于试验的反

应板、吸头等用消毒液浸泡(至少 24 小时以上)后清洗或丢弃。

 

5. 所有微生物培养物(细菌、支原体、真菌等培养物),不管标本

阳性或阴性均用消毒液浸泡后,经煮沸消毒,才能清洗或丢弃。

6. 取材、最好采用一次性工具,不能采用一次性工具者,每次取材

前均应彻底消毒。

7. 用于浸泡各种器械如刮菌刀、持物钳、镊子等的消毒液要定期更

换。

8. 不慎发生临床标本或培养物污染工作台,不要立即用水冲洗,应

先用纸巾、布等敷料加上消毒液(如 5%石炭酸、 3%来苏儿等)

消毒 30 分钟以上,然后再清洗。

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

高压灭菌。

9. 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再外用消毒药

水,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 1:

1000 高锰酸钾溶液或 3%双

氧水漱口,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与防护

(微生物室 SOP 之三)

 

1. 在工作区内禁止饮食,吸烟和存放食物及使用化妆品。

2. 实验室里应保持整洁,不存放与工作无关的杂物。

3. 工作台每天至少用消毒剂清洁一次,在溢渗传染物后要立即消毒、

清洗;

4. 进入无菌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5. 在各种操作进程中均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气溶胶产生。

6. 实验工作区禁止无关人员出入,尤其要严禁儿童进入。

7. 工作人员在处理传染性物质或动物之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时要

洗手。

8. 凡发生溢漏事故或接触传染性物质后,均应立即报告实验室监督

员或实验室主任,并做好书面记录及采取相应措施。

结核杆菌的

培养及标本涂片务必在生物安全柜里操作。

9. 有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如结核杆菌培

养、感染性组织等。

10. 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专用的更衣室(或缓冲间)

穿着背开式工作服或其它防护服。

工作完毕后必须脱下工作服,

不得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

可再次使用的工作服必须先消毒后清

洗。

11. 工作时必须戴手套(两副为宜)。

一次性手套必须先消毒后丢弃。

 

12. 在实验室中必须配备有效的消毒剂、眼部清洗剂或生理盐水,且

易于取用。

可配备应急药品。

 

细菌室内质控制度

(微生物室 SOP 之四)

 

1. 每位工作人员必须加强质控意识,以质量控制工作为核心,认真

做好各项质控试验和记录。

2. 加强质量控制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规范操作,正确分析处理

结果。

3. 一旦发现失控,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失控结果。

4. 每批自配或购置的培养基、生化鉴定等试剂必须用标准菌株

(ATCC25922…….)质控。

合格方可使用,并作好记录。

5. 对每批微量药敏板、培养基、药敏纸片必须用(

ATCC27853、ATCC25923、ATCC25922 )菌株进行质控,并做好

记录,出现问题及时分析,采用相应措施。

6. 每天观察培养箱、CO2 培养箱、冰箱的温度,并做好记录。

7. 无菌间每周监测一次,紫外线消毒灭菌情况,并做好记录。

8. 认真讨论、分析每次参加疾控系统室间质控。

总结经验教训。

 

细菌室操作技术规范

(微生物室 SOP 之五)

 

细菌鉴定\操作按 GB 检验操作规程:

 

1. 负责鉴定及签发报告的主管技术人员应通晓细菌学的全面知识。

2. 从事细菌专业技术人员,应了解检测知识,掌握其检测方法,定

期统计分析细菌分布,耐药变迁,并将其结果进行分析。

3. 细菌室工作人员均应具备细菌传染、消毒、灭菌知识。

4. 细菌专业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了解细菌学检验新进展。

5. 定期或随时市级疾控实验室联系,主动参与讨论了解科技发展情

况,达到细菌检验与防病的密切联系。

6. 每天发出的微生物报告应认真复审,分析报告、评价报告。

7. 工作人员加强有菌观念,无菌操作。

8. 当工作环境被细菌污染,必须立即消毒处理,报告主管人员,采

取必要措施。

9. 工作人员被细菌培养物污染应消毒处理,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并向主管负责人报告,采取特殊措施。

 

无菌间规章制度

(微生物室 SOP 之六)

 

每一个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1. 在无菌室内必须戴帽子、口罩,进行无菌操作。

 

2. 每天早上 8:

00—8:

30 用紫外线消毒,每月检查一次紫外灯的

无菌效果。

 

3. 无菌室内各种废弃物品必须煮沸消毒。

 

4. 实验完毕后,用含氯制剂 1000mg/L 消毒桌面、地面。

 

菌(毒种)管理办法

(微生物室 SOP 之七)

 

1. 菌种保管应有专人负责,保存于冰箱中,房门专人加锁,确保菌

种安全。

保管人员变动时,必须严格交接手续。

 

2. 菌种应有严格的登记,包括形态,分离日期,鉴定日期,签发者,

主要鉴定性能(包括形态、染色、抗原结构、动物致病力等),

并注明使用、转移、销毁情况及原因。

 

3. 各种菌种应按规定时间接种,一般在接种三次后作一次全面的鉴

定,注意菌种有无污染及变异,如发现变异时,应及时更换。

 

4. 菌种保存范围及向外单位转移,应按国家卫生部规定执行。

5. 所有存在菌种应具备清单。

 

细菌室仪器维护保养及质控措施

(微生物室 SOP 之八)

 

我室主要仪器为美国热电 MK3 酶标仪、旋转仪、离心机、生物

安全柜、水浴箱、洗板机,为了使仪器能够高质量的运行,使仪器

报告的结果准确可靠,特制定以下仪器维护、保养和质控措施。

1. 每次开始工作前和离开前要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仪器

培养箱温度的报告里外是否一致。

 

2. 每次用中性的清洁液将仪器表面擦拭干净。

3. 每次先做质控。

4. 一个月至少做一次全程定标。

5. 仪器检测数据每月月底做备份。

6. 仪器每一个月做一次彻底的清洁保养,包括清洁外壳、瓶孔、滤

网等 。

 

7. 仪器每年请工程师做一次检定工作。

 

标准菌株保存及使用

(微生物室 SOP 之九)

 

概述:

标准菌株是细菌室室内质控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生物资

源,我室的标准菌株主要来自国家菌种保存中心购买所得, 为了让

标准菌株能够得到合理的应用,特制定以下规定。

 

1. 对每批购买的标准菌株要做好登记,包括菌种的菌名、编号、购

买时间、保存地点、记录人等。

 

2. 每次使用标准品都应作好使用记录,包括标准品的名称、编号、

使用时间等。

 

3. 购买的标准品初次使用时,应大量增殖,然后分装在含 10----15%甘

油的胰蛋白胨肉汤中,20℃以下保存。

4. 新的标准菌株复苏最多不得超过三次,如超过三次将不在视为标

准菌株使用。

 

5. 标准菌株保存管一经溶化使用后,不得再次冻存。

 

细菌室内务管理规定

(微生物室 SOP 之十)

 

1、细菌室岗位分工与职责管理规定

1.1 概述

鉴于细菌室工作琐碎烦杂且千头万绪,为了使细菌室的工作能

够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特将细菌室暂定为两个岗位,以明确工作

范围、增强责任心、便于日常工作的完成。

当然由于细菌室不同岗

位工作量的随机性较大,故我室要求大家发扬既分工,又协作的精

神,共同完成细菌室工作。

1.2 岗位职责

各岗位工作人员要求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高质量的

完成本岗位工作,如遇到问题须提出经讨论解决。

1.3 岗位分工

岗位Ⅰ:

完成细菌培养标本的结果观察处理及报告发放。

岗位Ⅱ:

完成仪器的维护、保养和质控工作等。

 

2、细菌室记录内容明细

2.1 环境条件

室内温度、湿度,使用前每次记录。

2.2 恒温设备 2.3

孵箱、普通冰箱,每次记录。

2.3 分析仪器

常规每月保养一次,发现问题随时详细记录;质控按要求测试

完毕后,及时手工记录,

2.4 标本与结果

不合格标本记录、危急值报告记录、结果记录。

3、细菌室室内环境条件控制范围

温度 18~28℃,湿度 40~80%。

 

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

(微生物室 SOP 之十一)

 

1、总则

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在收集时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和及时送检,

检测后标本应妥善保存。

 

2、临床标本的采集

2.1 下呼吸道分泌物(痰液)

塑料痰盒中,及时送检。

2.2 尿液(中段尿)

采样人员协助采取中段尿约 3ml 入无菌试管中,及时送检。

2.3 粪便

取有粘液、脓血部分的粪便置玻璃大便专用管中,如为稀水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