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铁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5579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铁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蒙古包铁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蒙古包铁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蒙古包铁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内蒙古包铁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包铁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内蒙古包铁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铁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包铁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左传》曾谈到军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

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

”于此可见,“兵”只是昭示“文德”的手段。

“厚往薄来”也是儒家治理天下的一条原则。

孔子所总结的周朝治理天下的九条纲领中就有“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关于“厚往薄来”,据唐朝孔颖达解释:

“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

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

”“君子”(统治者、有德者)应当以“义”作为自己最高的行为准则。

不过,孔子并不否定“利”。

孔子所否定的是不义之利。

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孔子将“义”置于“利”之上,提倡“以义制利”。

而孟子主张,“君子”应持“义”而忘“利”。

后来的中国封建帝王,为了表现“天子有德”的风度,对于“四夷来朝”的行为也就一概施行“厚往薄来”的方针。

譬如,十分节俭的明太祖就曾指示:

“诸蛮夷酋长来朝,涉履山海,动经数万里,彼既慕义来归,则赍予之物宜厚,以示怀柔之意。

儒家文明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强的普遍价值,如上所述的这些涉外理念,今天对于我们也有十分宝贵的理论价值。

(摘编自陈尚胜《中国古代的涉外理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研究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既要关注古代的朝贡制度、中国中心主义和儒家的天下观,还要考虑与之配合的涉外理念。

B.儒家认为,“和”是构建理想“天下”秩序的思想准则,是国家之间理想的交往方式,应以此实现“协和万邦”,使各国和平相处。

C.外交上,儒家主张既要有“王道”,又要有“霸道”,但是要“以力辅仁”,即以“王道”为主,以“霸道”为辅。

D.儒家的义利观批判见利忘义,主张“以义制利”,表现在外交上就是“厚往薄来”,尽其所能来回报对方的深情厚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左传》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重要的是要友善地与邻国相处,以达到“亲仁”的理想境界,这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法宝。

B.儒家认为求同存异才能和谐共处,故其所倡导的“和”是建立在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差异的基础上的。

C.明朝郑和率领水军巡游诸国时,对“夷狄之邦”奉行“以不治治之”的理念,体现了与邻国相处“和为贵”的思想。

D.明太祖十分节俭,但是在赏赐来朝使节时却非常大方,这是为了表现“天子有德”的风度,以显示对蛮夷之邦的怀柔之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协和万邦”“天下一家”“厚往薄来”等涉外理念,是建立理想世界秩序的重要保证,这对解决当今国际问题的困局有借鉴价值。

B.后世儒者提出的“王者不治夷狄”的主张,虽然与儒家所持的天下观并不完全相同,但同样显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

C.一个国家要赢得别国的尊重,除了施行仁爱、道义之外,还需要拥有显示国家威力的军队,因此“弱国无外交”是有道理的。

D.儒家的重义轻利的思想,告诉我们不要计较眼前的利益,而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大局,这样才有助于推进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菜大爷刘奇叶

菜大爷是居住在城郊西村的一位退休工人。

菜大爷姓蔡,“菜大爷”不是他的真名,而是邻里送给他的一个雅号。

菜大爷的住房是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砖瓦民房,后面有个小菜园子。

退休后,他把下地种菜当作一种乐趣。

菜园子一年四季都能产菜,除了供给他与老伴儿老两口平常生活吃菜外,总是还剩余不少菜。

于是,菜大爷在闲余之际也挑着自己种的菜到菜市场上去卖。

菜市场离菜大爷的家很近,穿过一条街道就到了。

买菜的很有眼光,尝过菜大爷的菜后,下一次哪怕菜大爷卖得比其他的摊位贵,也会被一扫而光。

人们知道,菜大爷种的菜用有机肥料施肥,吃起来好吃又健康,属于真正绿色环保的蔬菜。

菜大爷除了平常注意累积肥料,还经常去附近的养猪场挑猪粪施肥。

渐渐地,前来买菜的人们都知道了菜大爷的菜好,亲切地称他为“菜大爷”。

知道大伙儿对他种的菜十分钟爱,每次上市场卖菜归来,菜大爷心里头总是乐滋滋的。

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但菜大爷觉得现在的生活很不错,他喜欢这种自娱自乐卖菜的滋润生活,所以一直没有答应儿子离开这个城市,他也打心里舍不得这个菜园子。

隔壁的邻居老李头也卖菜,但他的菜是从外地贩来的蔬菜,属于无机肥料种植的那一种,味觉营养都没法跟菜大爷的菜比,人们一般不喜欢买他的菜,所以老李头每天卖菜总是早上出去,很晚才归来,有时候还要剩余些许残菜回来。

偶尔,老李头会同菜大爷一块去市场卖菜,两人年龄相仿,又是邻居,还算谈得来。

一天,老李头天没亮就贩回满满一担的蔬菜,在家里照常分拣为几元一把的小份后,刚要挑市场上去卖,突然感到肚子一阵绞痛,顿时瘫倒在地上。

这一切正好被菜大爷瞧见了,他赶紧叫车把老李头送进了医院急救,接诊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切除手术。

手术后的第二天,菜大爷去医院看望老李头时,老李头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老伴儿正在给他喂粥,一见菜大爷来了,老李头两口子一个劲地道谢。

见老李头手术很成功,菜大爷也为他高兴。

聊天中,一贯热心肠的菜大爷问老李头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有,如果有就尽管说,邻里邻居的互相照应嘛。

老李头听了,却欲言又止的样子,菜大爷便追问他是什么事情。

原来,他是心痛前日贩回的一担蔬菜还放在家里没有卖掉,担心自己住院几天后,那一担蔬菜会白白地烂掉,怪可惜的。

菜大爷听了,未加思索地答应帮老李头把菜挑去市场上卖了。

回去后,菜大爷二话没说,到了老李头家便把那担蔬菜挑去了市场。

才到菜市场口,买菜的人们就一窝蜂围拢上来,容不得菜大爷说明一下这菜的来源情况,那担菜又被一扫而光了,哪有菜大爷陈情解释的空隙?

望着一副空空的担什和一堆零零碎碎的钱币,菜大爷愣在那里好一阵,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

当天下午,菜大爷把卖菜的钱如数交给了老李头,说了一声家里有事就走了。

老李头高兴地接过钱一点,居然比平常赚的钱要高出一倍多。

他心里对菜大爷钦佩得五体投地!

半个月之后,老李头出院了,特地买了两瓶好酒去敲隔壁菜大爷家的门,结果敲了半天没有人应。

老李头问其他邻居,邻居说,菜大爷老两口搬儿子那儿去了。

菜大爷为什么突然搬走了呢?

好久好久,老李头仍没有想明白。

 

(选自2016年第4期《小说月刊》)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写菜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这是插叙手法,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B.小说中两次写到菜大爷的菜“被一扫而光”,突出了顾客对菜大爷的信任,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

C.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内心,比如菜大爷替老李头卖完菜后,“望”的动作,“愣”的神情,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他的愧疚。

D.小说语言质朴,笔调从容,在淡定的叙述中,展现了当前社会的世态人情,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慨和敬意,富有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

5.小说设置老李头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6.小说以菜大爷突然搬走为结尾有什么好处?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

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

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

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

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

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

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

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

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9版)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

”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

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加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19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图粉。

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

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人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

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5分)

A.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E.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致,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9.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

有隽材,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见而异之。

以父崧卿荫,补番禺县尉。

韩侂胄举恢复之谋,诸将偾军,边衅不已。

朝廷寻悔,金人亦厌兵,乃遣韩元靓来使,而都督府亦再遣壮士遗敌书,然皆莫能得其要领。

近臣荐信孺可使,自萧山丞召赴都,命以使事。

信孺曰:

“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

”侂胄矍然。

至濠州,金帅纥石烈子仁止于狱中,露刃环守之,绝其薪水,要以五事。

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至汴,见金左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宗浩叱之曰:

“前日兴兵,今日求和,何也?

”信孺曰:

“前日兴兵复仇,为社稷也。

今日屈己求和,为生灵也。

”宗浩不能诘,授以报书曰:

“和与战,俟再至决之。

”信孺还,诏侍从、两省、台谏官议所以复命。

众议还俘获,罪首谋,增岁币五万,遣信孺再往。

金人见信孺忠恳,乃曰:

“割地之议姑寝,但称藩不从,当以叔为伯,岁币外,别犒师可也。

”信孺固执不许。

复命,再差抵汴。

宗浩变前说,别出事目。

“岁币不可再增,故代以通谢钱。

今得此求彼,吾有陨首而已。

”信孺还,言:

“敌所欲者五事:

割两淮一,增岁币二,犒军三,索归正等人四,其五不敢言。

”侂胄再三问,至厉声诘之,信孺徐曰:

“欲得太师头耳。

”侂胄大怒,夺三秩。

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

信孺使北时,年财三十。

既龃龉归,营居室岩窦,自放于诗酒。

后赀用竭,宾客益落,信孺寻亦死矣。

(节选自《宋史·

方信孺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B.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C.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D.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年,称“弱冠”,未成年称“未冠”。

B.荫:

古代一种制度,子孙因先辈有勋劳或官职而依照往例受到封赏或免罪。

C.社稷:

社,谷神;

稷,土神。

古代帝王祭祀它们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

后用作国家的代称。

D.三秩:

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引申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三秩,即三级或三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信孺才能出众。

曾得到周必大和杨万里的赞赏。

与金国交涉时,都督府派去的人不能领会敌方要领,而方信孺出使时能从容地与金国周旋。

B.方信孺临危不乱。

他首次出使金国,遭到囚禁,被断绝柴火、饮用水,还受到威胁,但仍沉着冷静,坚决不答应金国提出的五个停战条件。

C.方信孺坚守气节。

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同意金国提出的交出主谋的无理要求,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朝廷尊严。

D.方信孺勇于维护朝廷利益。

他三次出使金国,先后拒绝了金国提出的增加岁币等有损国家利益的要求,使敌方的贪欲无法轻易得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5分,共10分)

(1)信孺曰:

(2)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小题。

浪淘沙邓剡①

疏雨洗天清。

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

月淡潮平。

便须携酒访新亭②。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

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追随文天祥抗元。

南宋灭亡,与文天祥一道被俘押赴北上,本词为因病羁留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②新亭:

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士大夫们经常相邀到此哀叹相慰。

14.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词以“疏雨洗天清”简淡起笔,通过描写秋雨疏落、一洗天地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清新爽朗的情感基调。

B.“枕簟凉生”是写此时已从夏季转入秋季,暑退寒来本是自然节序,但一个“生”字却写出了词人是从枕簟渐生凉意的触感中感知到秋的到来。

C.“井桐一叶做秋声”一句,既是报秋,又勾起了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将景物的萧条与心境的衰颓熔铸一体。

D.“千里飘零”不仅写出了词人被押赴北上时远离故土的凄凉,更表达了独自羁留建康的孤苦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之感。

15.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的?

请从艺术手法角度,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

(2)《氓》中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是,。

(3)《归园田居》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和对仗句式集中描写作者做官时的心情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鸟巢的产生,远比人类住屋的产生为早。

远古时代的人类,()。

鸟类筑巢的技术是异常高明的。

有人说,如果把自然界中奇特建筑排一个名次,那么鸟巢的奇特多样和精美灵巧,一定能。

一般的鸟巢,都是,用树枝、树叶和泥土做成。

造巢技术最高明的是那些建造的悬巢的“艺术家”。

北美绿鹏的巢象一个小篮,挂在横空的树丫上,黄鹂的袋形深巢,险悬在细枝的末梢;

动物学家认为,鸟巢的始创,显然与鸟类繁殖后代的需要。

比如燕鸥在开始求爱对,雌鸟会以胸部为轴心擦着地面旋转,雄鸟则双翼下垂,绕着雌鸟不停地奔走。

这样浅碟形的一个沙窝很快就在沙地上出现,成为它们的新居,在其中产卵孵化。

鸟造巢,人们总以为是生而知之的,是天生的本领。

但是,英国生物学家华莱士做过~个试验,他把一只小野鹪鸟捉来进行人工喂养,与亲鸟完全隔离。

等它长大后,由予没有看到过亲鸟筑巢,因此,给它一些枯草,它只会胡乱堆在一起,筑不成巢。

看来,鸟类也并非完全是天生就会筑巢的,有的也需要一个后天的学习过程。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就是在鸟巢的启示下,才开始从山洞和荒野移到树林高处栖身

B、鸟巢给了他们启示,他们才开始从山洞和荒野移到树林高处栖身

C、才开始从山洞和荒野移到树林高处栖身,是受了鸟巢的启示

D、鸟巢启示了他们,他们才开始从山洞和荒野移到树林高处栖身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屈一指因地制宜别开生面休戚相关

B、名列前茅就地取材别具一格息息相关

C、首屈一指就地取材别开生面休戚相关

D、名列前茅因地制宜别具一格息息相关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样浅碟形的一个沙窝很快就在沙地上出现,成为它们的新居,在其中产卵孵化。

B、这样一个浅碟形的沙窝很快就在沙地上出现,成为它们的新居,在其中产卵孵化。

C、这样一个浅碟形的沙窝很快就在沙地上出现,成为它们的新居,雌鸟在其中产卵孵化。

D、这样雌鸟很快就在沙地上挤出一个浅碟形的沙窝,成为它们的新居,在其中产卵孵化。

20、在各种推理形式中,最常见的是“三段论”,这种推理形式是通过两个前提(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出一个结论,而且两个前提包含共同的词项。

仿照下面的示例,进行“三段论”形式的推理。

要求:

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5分)

示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推理:

圣贤是不会有过错的,我们不是圣贤,所以,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误。

他已经年满18岁了,拥有选举权了。

推理:

21、包铁一中高一①班班委商定,要组织全班同学在周六去包头市博物馆参观。

现信息如下:

①将租一辆客车集体前往和返回,单程车程约30分钟;

②博物馆开放时间为8:

30---17:

00,10:

30和15:

30各有一场15分钟的古乐表演;

③拟参观时限为3个小时。

假如你是班长,请规划此次活动,写一则短信息发在班级群中通知大家,字数不超过100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上海16岁女生武亦姝成为《中国诗词大会》比赛第二季冠军,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少女“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在实际的学习中,武亦姝不但能背诵两千首古诗词,而且文理均衡。

成功登顶后,她淡定地表达:

“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享受诗词带给我的快乐,就够了。

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只占6分。

不少学生甚至家长一直以来存在这样的质疑:

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背诵吗?

针对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触?

请从你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经历出发,阐述你的理由。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选D(3分)解析:

原文中“厚往薄来”的意思是指“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

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

“则赍予之物宜厚,以示怀柔之意”。

本项“尽其所能来回报对方的深情厚谊”的转述不正确。

2、选A(3分)解析:

原文“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中的“亲仁”不是一种理想境界,而是处理好国家关系的方式。

本项“以达到‘亲仁’的理想境界”成为了“友善地与邻国相处”的结果,故理解不正确。

3、选A(3分)解析:

原文中论述的“涉外理念”并不包括“天下一家”,也没有说“天下一家”是建立理想世界秩序的重要保证,本项的分析不正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