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转台涂装要求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5299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包转台涂装要求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包转台涂装要求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包转台涂装要求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包转台涂装要求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包转台涂装要求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包转台涂装要求Word格式.docx

《大包转台涂装要求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包转台涂装要求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包转台涂装要求Word格式.docx

深灰(B01)

风机设备

电机:

深绿(G05)风机:

中绿灰(BG01)

破碎设备

浅灰(B03)

2

非标设备

输送设备

普通设备

平台

中黄(Y07)

3

仪器仪表

操作系统

控制系统

4

工艺管道

国际通用标准

1.6对某些设备及构件特殊部位或部件,尚须着其它色彩以装饰、警戒、转向、安全等标志(如操作手轮、阀门、联轴器、行轮轮廓和安全罩栏杆等)详见表2:

表2

产品特殊部位的名称

面漆色别(按GSBG51001)

油箱、减速机内表面及在其内零件的涂漆面

奶油色(Y03)

栏杆、扶手

黄色(Y06、Y07、Y08)

操纵室的顶插及内壁

半光浅色漆

操纵室地板

铁红色(R01)

盖板、走台板、辅板、楼梯板

与主机同色

外露的快速回转件,如飞轮、皮带轮、联轴器、人齿轮等

大红色(R03)

1.7涂装质量的验收标准

(1)所用涂料类别符合设计要求;

(2)表面处理、涂层结构、工艺符合JB/T5000.12-1998标准;

(3)面漆色彩符合色标;

(4)表面漆膜均匀、平整、光亮、无针孔、气泡、裂纹、脱落、流挂、漏涂等缺陷。

1.8本合同中所要求的漆膜颜色以GB3181-1995为准(详见该标准中的第4条)。

1.9在本文1.4中,对标准设备的涂装标明了面漆色彩的要求。

其涂层结构遵照表3中Ⅰ、Ⅱ、Ⅲ类标准。

表3

涂层

结构

涂料品种

底漆

中间漆

面漆

涂层厚度

微米/道数

氯磺化聚

乙烯涂料

铁红

50-60/2

棕褐色

40/1

各色

40-60/2-3

耐化工

大气

40-80/2

60-80/3

耐酸、

碱、盐

60/3

耐水、

耐油

60-80/2

一般

设备

保温

兰陵牌W61-901

有机硅

高温防腐

E06-901

灰色

无机硅

酸锌漆

W91-9

高温

防腐漆

40/2

耐高温

设备400℃

热喷涂铝

表面处理:

喷砂,喷涂材料:

铝丝,涂层厚度:

0.15~0.18

喷涂方式:

火焰线材喷涂,喷涂后用封孔技术封孔

氯化橡胶

涂料

100-150/2

管道及金

属结构

注:

(1)表中涂层厚度为总厚度。

(2)兰陵牌氯磺化聚乙烯涂料型号:

底漆:

J52-81中间漆:

J52面漆J52-61。

(3)氯化橡胶涂料型号:

LJ06-1面漆:

LJB04-2。

2涂装技术要求

2.1涂装前物体表面处理

2.1.1各设备应采用喷砂除锈,处理质量不低于Sa2级或SSPC-SP6级。

2.1.2各管道及金属结构件不论采用何种除锈方式,处理质量不低于St3级要求。

2.1.3凡与高温直接接触的钢铁制件表面,表面不进行涂装或镀覆保护层时,处理质量必须达到St2级(详见附录A)。

2.1.4与混凝土接触或埋入其中的钢铁部件不必进行涂装。

2.1.5尺寸与重量较大的零件,可进行手工除锈,并达到St3级。

2.1.6进行酸洗处理的钢铁制件表面,除锈质量要求应达到Sa3级。

2.1.7铸、锻件需涂装的表面平度在任意方向600mm长度上,不得大于3mm,不允许有明显的凸起、飞边、毛刺、浇冒口等缺陷。

2.1.8焊接结构件需涂装的表面不允许有焊渣、药皮、飞溅、电弧烟尘及机械加工残存加的飞边、毛刺等。

2.2涂层厚度要求

2.2.1除锈后的金属表面与涂底漆的间隔时间不得大于6小时,酸洗处理表面经钝化与后与第一次涂底漆时间不少于48小时。

但无论间隔时间多少,涂漆前表面不得有锈蚀或污染。

2.2.2铆接件相互接触的表面,在联接前必须涂厚度30~40防锈漆。

由于加工或焊接损坏的底漆,要重新涂装。

2.2.3不封闭的箱形结构内表面,在组焊前必须涂厚度60~80防锈漆。

封闭箱形结构表面不涂漆。

2.2.4溜槽、漏斗、裙板内表面、安全罩内表面,封闭箱且在运输过程中是敞开的内表面等必须涂厚度60~80防锈漆。

2.3一般情况下,不进行涂装的产品部位及部件

2.3.1与混凝土接触或埋入其中的部件,设备安装的加工面、阀和钢管的内表面、法兰内表面、不锈钢衬板、钢轨及钢丝绳、镀锌板及镀锌件、镀铬件、衬套等及图样注明不涂漆的件,不需进行涂装。

2.3.2铸件及焊接件表面局部凹陷,需用配套性良好的常温固化型腻子进行填补。

2.3.3木制品表面不涂防锈漆,按要求涂清漆或色漆即可。

2.3.4涂装时必须严格遵守各种涂料对温度、湿度、重涂间隔时间、调配方法、注意事项等各项规定。

2.4成套设备面漆颜色必须一致。

2.5设备最后一层面漆应在总装试车合格后进行。

2.6损坏的漆膜应进行修补,修补的面应进行表面处理,与周围涂层的搭接宽度不少于50mm(或破坏面积较小时,修补的面积应比被破坏的面积大一倍以上)。

修补应按规定层次进行,补涂部位的颜色、涂层厚度与周围涂层厚度一致。

2.7喷涂前对产品不涂装的部位进行遮盖,以防漆雾污染。

2.8涂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化工部或有关标准的规定。

3检查项目及方法

3.1表面处理质量按本附件附录A的彩色照片对照检验.

3.2涂层的检验

3.2.1外观检查:

底漆、中间层漆涂层不允许有针孔、气泡、裂纹、脱落、流挂、漏涂等缺陷。

检查方法可用肉眼或五倍放大镜观察。

而漆涂层允许存在少量的气泡和流挂,但主要大面上不允许出现上述缺陷。

检查方法同前。

3.2.2涂层厚度的检查,每涂完一层漆,待涂层彻底干透后,测量一次厚度,全部涂层涂装完毕后再测总厚度。

检查方法是:

用电磁式膜厚计测量。

每10m2测一个点,管路等细长体每3~4m长测一个点,三点平均值应超过标准总涂层厚度的90%;

但三点平均的最小值不应小于标准涂层总厚度的70%。

测得的涂层厚度分配标准误差(三点平均值)应小于标准涂层总厚度的20%。

3.2.3涂层附着力的检查:

准备六块规格为200mm×

200mm的试片。

试片经表面处理后,与产品涂装方式一样涂上一层,待彻底干透后,用锋利的专用刀片或保险刀片,在试片表面划一个夹角为60℃的叉,刀痕要划至钢板。

然后贴在专用胶带,使胶带贴紧漆膜,接着用手迅速将胶带扯起,如刀痕两边涂层被贴下的总宽度最大不超过2mm即为合格。

4其他

4.1供图制造设备中的操作台及钢梯、栏杆等部件,设备制造厂家涂装;

其要求如下:

·

涂料品种选用氯磺化聚烯涂料。

涂层结构采用铁红底漆两遍;

棕褐色中间漆一遍,面漆二遍。

栏杆、扶手为黄、黑相间的安全色环。

炼钢项目组

附录A:

涂装前钢材表面除锈质量等级

A.1钢材表面的原始锈蚀程度分等见表A1

表A1

锈蚀等级

说明

A

钢材表面几乎没有锈蚀,完全被氧化皮所覆盖。

B

钢材表面已开始生锈蚀,并且氧化皮已开始脱落。

C

钢材表面已因生锈蚀面剥离、或可被刮除,但几乎没有用肉眼能见的蚀孔。

D

钢材表面已因生锈蚀面剥离、并且有相当多的用肉眼能见的蚀孔。

A.2钢材表面的除锈方法与其质量等级。

A.2.1手工除锈

手工除锈(包括使用铲刀、钢丝刷,机械钢丝刷,砂轮等工具进行除锈)。

按其除锈质量要求分为St2与St3两级。

St2:

采用铲刀刮,用钢丝刷、机械钢丝刷擦刷和用砂打磨等方法,彻底地除去疏松的氧化皮、锈和污物。

最后用吸尘器、清洁干燥的压缩空气或干净的刷子清理表面。

清理后的表面应呈现淡淡的金属光泽。

其外观应相当于标示St2的照片。

St3:

采用的方法和表面除锈要求与St2相当,但更为彻底,清理后的表面应具有明显的金属光泽,其外观应相当于标示St3的照片。

A.2.2表面喷射除锈

表面经喷射各种磨料除锈,按其除锈质量要求分为Sa1、Sa2、Sa21/2、Sa3等四级。

Sa1:

轻度喷射除锈。

应除去疏松的氧化皮、锈及污物。

其外观应相当于标示Sa1的照片。

Sa2:

彻底地喷射除锈。

应除去几乎所有的氧化皮、锈及污物。

最后,用吸尘器、清洁干燥的压缩空气或干净的刷子清理表面,这时,该表面应稍呈灰色,并且外观应相当于标示Sa2的照片。

Sa21/2:

非常彻底地喷射除锈。

氧化皮、锈及污物应清除到仅有轻微的点状或条纹状痕迹的程度。

最后,表面用吸尘器、清洁干燥的压缩空气或干净的刷子清理。

其外观应相当于标示Sa21/2的照片。

Sa3:

喷射除锈到出白。

应完全除去氧化皮、锈及污物。

该表面应呈现均匀一致的金属色泽。

其外观要相当于标示Sa3的照片。

Bc:

彻底清除氧化铁皮和铁锈及残留的复盖层(相当于Sa3)。

A.3标记与评定

A.3.1标记

例如:

原始锈蚀程度是B等的钢材表面,经手工除锈到2级,则该表面的除锈质量等级标记为BSt2:

原始锈蚀程度是B等的钢材表面,经喷射除锈到21/2级,则该表面的除锈质量等级标记为BSa21/2。

A.3.2评定

a.评定原始锈蚀程度与除锈质量等级按A2.1、A2.2条规定。

附录B:

表面预处理规范

B.1金属表面除锈质量等级

SSPC表面预处理规范对金属表面订有十个除锈质量等级,这些等级的符号、名称和简明要求列示如下:

SSPC-SP.1溶剂清洗、用溶剂、蒸汽、碱或乳剂清洗,除去油脂、灰尘、泥土、盐和污物。

SSPC-SP.2手工工具除锈:

用手工铲刀铲、刮、用砂布打磨和用钢丝刷子刷,除去松动的氧化皮,疏松的锈和涂层,达到规定的要求。

SSPC-SP.3动力工具除锈:

用动力工具铲、刮,用动力钢丝刷子刷和用砂轮磨,除去松动的氧化皮、疏松的锈和涂层,达到规定的要求。

SSPC-SP.4新钢材火焰除锈:

先用火焰喷射,而后用钢丝刷子刷,脱去水分并除去锈、松动的氧化皮以及某些牢固的氧化皮。

SSPC-SP.5出白级喷射除锈:

通过抛射或喷射(干的或湿的)石英砂、棱角砂或者铁丸,除去所有可见的锈、氧化皮、涂层和污物(用于应付出高昴的除锈费用的,有严重腐蚀性的环境中)。

SSPC-SP.10接近出白级喷射除锈:

喷射除锈到接近出白,每单位表面积上,至少有95%的面积无任何可见的残留物(用于高湿、化学气氛、海洋或其他腐蚀性环境中)。

SSPC-SP.6工业级喷射除锈:

喷射除锈到每单位表面积上至少有2/3的面积无任何可见的残留物(用于相当恶劣的暴露条件下)。

SSPC-SP.7清扫级喷射除锈:

除了牢固附着的氧化皮、锈和涂层的残留物以外,喷射除去所有其他的污物,露出大量的、均匀散布的基底金属的斑点。

SSPC-SP.8酸洗:

通过酸洗、复式酸洗或电解酸洗,完全除去锈和氧化皮。

也可以使表面通过酸液。

SSPC-SP.9风蚀继以喷射除锈:

风蚀,以除去所有的或部分的氧化皮。

继之以喷射除锈达到上述标准的某一等级。

B.2喷射除锈的方法

SSPC规范列举了用以达到相应等级的,可供选择的喷射除锈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有:

a.干喷砂

用压缩空气、通过喷嘴喷射,采用干燥的石英砂作磨料,磨料最大粒度不大于美国筛网系列的16号筛眼。

b.湿喷砂或水蒸汽喷砂

用压缩空气、通过喷嘴喷射,采用掺有水的石英砂作磨料,磨料最大粒度不大于美国筛网系列的16号筛眼。

c.喷棱角砂

用压缩空气、通过喷嘴喷射,采用除了石英砂之外的,由铸铁、锻铁、钢或合成材料制造的,捣碎的棱角砂(grit)作磨料,磨料最大粒度不大于美国筛网系列的16号筛眼。

该规范允许使用的工业级的金属棱角砂是SAENOG-25磨料。

d.喷丸

用压缩空气、通过喷嘴喷射,采用铸铁的、锻铁的钢的或合成材料的丸粒作磨料,其最大粒度不大于美国筛网系列的16号筛眼。

该规范允许使用的工业等级是SAENOS-330。

e.封闭的循环式的喷射

采用压缩空气喷射、真空回收的方式。

所用喷射工质可以是上述任何一种类型的磨料。

f.抛丸棱角砂

用离心式叶轮抛射,采用铸铁的、锻铁、钢或合成材料制造的,捣碎了棱角砂作磨料,磨料最大粒度不大于美国筛网系列的16号筛眼。

该规范允许使用的工业等级的SAZNOG-25。

g.抛丸

用离心式叶轮抛射,采用铸铁的、锻铁的、钢的或合同材料的丸粒作磨料,其最大粒度不大于美国筛网系列的16号筛眼。

这个规范允许使用的工业等级是SAENOS-330。

B.3施工注意事项

为进一步保证除锈和涂装的质量,SSPC规范对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作了详细的说明。

a.必要的保护措施

喷射除锈所使用的压缩空气应当不含冷凝水或油,必须设置适当的分离器和凝汽器。

喷射除锈作业对已部分或全部完了工作应当没有任何的损害。

对于在喷射除锈之后,涂装之前会弄湿的表面,或者在涂装之前,周围的条件会使表面产生明显的锈蚀时,干喷砂除锈作业应当停止。

如果喷射除锈之后,表面又重新生锈,则在涂装之前,该表面应重新进行喷射除锈。

必须检查已喷射除锈过的表面是否有油迹或污迹,如果有,则应按SSPC-SP1,“溶剂清洗”一节所提出的要求,将其清除掉。

在温度低于周围空气露点的表面上,就会产生凝露。

因此建议,当钢材表面温度低于露点以上3℃时,干燥砂除锈就不应进行。

b.喷射除锈和涂装之间的时间间隔

在表面可能发生化学污染的地方,钢材在喷射除锈之后应尽快涂装。

喷射除锈过的表面在生锈之前必须涂上底漆,否则就失去喷射除锈的意义。

刚刚喷射除锈过的裸露金属,在高湿条件下,或者被弄湿了时,或者处于腐蚀性气氛之中,会很快生锈。

在正常的、适中的大气条件下,最好的喷射除锈以后24小时之内就涂上底漆或进行化学处理。

不管间隔时间多少,涂装之前钢材表面无论如何也不容许锈蚀。

喷射除锈和涂底漆之间允许的时间间隔随环境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别(从几分钟到几周)。

c.喷射除锈以后的清理作业

如果是干喷过的表面,为了清除掉从该表面上喷落下来的锈灰,同时也为了从低凹的地方或者从角落里清除掉磨料,必须用毛发、猪鬃或纤维材料制成的、干净的刷子清扫,用压缩空气(已除去其中有害的油和水)吹净,或用叭尘器吸净。

如果是湿喷过的表面,则必须用加有足够的缓蚀剂的淡水冲洗,或者先用淡水冲洗,继之以蚀化处理。

必要的时候,还要用刷子进行补充处理,以消除去任何残渣。

d.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在一定程度上是随喷射磨料颗粒的角度和速度,表面的硬度,循环使用的磨料混合比(丸粒和棱角砂),以及喷射除锈的彻底程度不同而变化的。

在表面上形成的波纹的高度必须有所限制的,其最大高度应不会对涂膜有所伤害。

磨料的最大允许粒度取决于所允许表面粗糙度,而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又取决于将要涂装的涂层的厚度。

为使表面能得到理想的保护,在波纹的波峰之上,干燥涂膜的厚度应等于通常我们所了解的光滑表面上需要的厚度。

如果不能用小粒度的磨料喷射,以产生合乎要求的表面粗糙度的话,那么就应该增加干燥涂膜的厚度,以使在波峰之上还有足够厚度的涂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