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笔记总结精品文档15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523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笔记总结精品文档1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笔记总结精品文档1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笔记总结精品文档1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笔记总结精品文档1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笔记总结精品文档1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笔记总结精品文档15页.docx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笔记总结精品文档1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笔记总结精品文档15页.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笔记总结精品文档15页.docx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笔记总结精品文档15页

 14季氏将伐颛臾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通假字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无乃尔是过与:

“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猜测(猜度)。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古今异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以为:

古义:

以之为的省略,可译为“把它作为”;今义:

认为)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

古义:

用兵;今义:

泛指有事情。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不能:

古义:

没有能力;今义:

办不到。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

古义:

邦国;今义:

国家;家:

古义:

诸侯的封地;今义:

家庭)

  词类活用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来:

使动用法,使┅┅来)

  既来之,则安之。

(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

使动用法,使┅┅来)

  无乃尔是过与。

(过:

名词作动词,责备)

  句式特点

  1、宾语前置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古汉语中以“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尔是过”“过尔”,责备你)

  何以伐为?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前置宾语句,“何以”即“以何”)

  2、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于颛臾”做动词“有事”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于柙”“于椟”做动词“出”、“毁”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于费”做动词“近”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邦内”做动词“谋动干戈”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3、固定句式

  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即“恐怕『该不会,莫不是』┅┅吧”;译为“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

  何以伐为?

(何┅┅为,表示反问语气,即“为什么┅┅呢?

”译为“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又如“何以见放为?

;夫子何命焉为?

”)

14寡人之于国也

通假字

  1: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

【无】通“勿”或“毋”,不要。

  2: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3: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4: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

  5:

【检】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敛”,收敛,积蓄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

(古义:

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

今义:

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

【河】:

(古义:

专指黄河。

今义:

泛指河流。

)【河内】:

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 【凶】:

(古义: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

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

(古义:

副词,更。

今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

【走】:

(古义:

逃跑。

今义:

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

【或】:

(古义:

有的人。

今义:

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

【走】:

(古义:

跑,逃跑。

今义:

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谷】:

(古义:

粮食的统称。

今义:

谷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胜shēng】:

(古义:

尽。

今义:

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

【斤】:

(古义:

斧头。

今义:

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

(古义:

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

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

【兵】:

(古义:

兵器。

今义:

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岁】:

(古义:

年成。

今义:

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

(古义:

那么。

今义:

这;于是)

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发射

  ②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指打开粮仓救济百姓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开放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发出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发出、抒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军队

  ④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淝水之战》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宏伟的

  •6.时

  ①不违农时《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季节

  ②无失其时《寡人之于国也》名词,时机,机会

  •7.王

  ①王无罪岁《寡人之于国也》大王,名词,读wáng

  ②然而不王者《寡人之于国也》称王,统一天下,度wàng

  •8.食

  ①谷不可胜食《寡人之于国也》动词,吃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寡人之于国也》前一个“食”为动词,吃;后一个“食”为名词,食物

  •9.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在

  ④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到

  •10.之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助词,衬音,无意义

  ③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

  ④五亩之宅《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代词,代百姓;助词,的

  11.以

  ①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用

  ②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按照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把

  12.胜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寡人之于国也》尽

  ②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能够承担或承受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胜过

  ④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美好的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

  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

打鼓,击鼓进军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

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

为王、称王、统一天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归顺

  【王无罪岁】:

  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

归罪、归咎

  【树之以桑】:

  树:

一般“树”是树木(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种树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一般“食”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

  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

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

死去的人

  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

认真从事

  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

使……迁移

特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