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第3节水的分布与组成密度讲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458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第3节水的分布与组成密度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第3节水的分布与组成密度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第3节水的分布与组成密度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第3节水的分布与组成密度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第3节水的分布与组成密度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第3节水的分布与组成密度讲解.docx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第3节水的分布与组成密度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第3节水的分布与组成密度讲解.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第3节水的分布与组成密度讲解.docx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第3节水的分布与组成密度讲解

课题

水的分布、组成、密度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了解并熟悉掌握水的分子组成,与元素组成。

4、熟练掌握氧气,氢气的相关特性。

5、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6、了解水的密度的相关知识。

7、养成学生由浅及深,从本质分析的方法与思维。

教学内容

一、课前检测:

(新学期课,无课前梳理)

 

二、知识梳理

水的分布:

一、水:

1.海洋水,96.53%

2.湖泊咸水与地下咸水,0.94%

3.陆地淡水2.53%:

i,冰川水68.69%

ii,地下淡水30.06%

iii,其它水体:

永冻土底冰0.86%土壤水0.05%湖泊淡水0.26%沼泽水0.03%河流水0.006%生物水0.003%大气水0.04%

4.水主要以液态与固态的形式存在,同时在空气中以气态存在。

5.人的体重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水分,儿童达到了4/5,水母达到了98%。

二、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见P4表实验:

黄瓜放盐)

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举例:

绿色植物A.光合作用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C.蒸腾调温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举例:

气根、叶刺、骆驼、沙拐枣)

三、水的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

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

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

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

(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

陆地-大气

2海上内循环:

海洋-大气

(2)大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

海洋-陆地-大气

 

2、水循环的重要性: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课堂练习:

1.地球上存在着水且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被水覆盖,可以说地球是一个巨大的___水___球。

2.地球上的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内,海洋水是地球水的最主要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陆地淡水尽管只占3.47%,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

在陆地淡水中冰川水占68.69%。

可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全部淡水的0.3%为人类提供了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3.地球上的水的存在形式:

固体、液体、气体

4.当今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地球上淡水资源总量的0.3%,主要(A)

A.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B.江河水、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C.江河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

D.海洋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

5.下列水体更新周期最短的是(A)

A.大气水B.地下水C.海洋水D.冰川

6.人们不能直接饮用海水,其主要原因是(C)

A.海水比较浑浊B.海水常受各种污染C.海水的盐度高D.海水温度低

7.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B)

A.无机盐B.水C.蛋白质D.纤维素

8.地球上水含量最多的是(D)

A.地下水B.冰川水C.河流水D.海洋水

9.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B)

A.海上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陆地内循环D.大洋循环

10.仙人掌的下列结构中与缺少水分无关的是(D)

A.发达的根系B.叶转变成叶刺C.植株高大D.肉质茎

11.根据课本“水的循环”图,我们可以知道:

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合海洋水会以___蒸发_的形式,转化为气体。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释放出来。

固态的冰川会直接升华为气体或融化成液体补给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空气中的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回重新液化成为液态的水或凝固成固态的水,并以各种形式降落到地表或海洋。

12.在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水,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冰川、地下淡水和河流湖泊。

其中海洋水是地球水的最主要部分,它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很小一部分,但水体的种类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饮用用水。

水的组成:

电解水:

水→氢气+氧气(通直流电)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

两种气体的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木条复燃→氧气

可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

水的基本性质:

颜色

无色

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在标压下)

0℃

状态

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氧气的基本性质:

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能支持燃烧、呼吸

氢气的基本性质:

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可以燃烧

水由水分子组成

例1:

已知水电解后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

1,氢气的密度为0.08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氢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计算:

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

2:

1

二、课堂练习。

1、电解水实验:

负极产生的是  氢气   ,正极产生的是    氧气   ,负极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2:

1    ,质量比为   1:

8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    氢   和    氧    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中由     2  个氢原子

和     1      氧原子构成,水是(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纯净物   。

2、根据水的分解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两电极上都有   气体   冒出,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氢气  ,连接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   ,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连接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的   2:

1  倍。

实验结论:

水电解生成

 氢气  和   氧气  。

水是由   氢  和     氧  组成的。

(1)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D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说明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B.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海水、湖水是混合物,氢气燃烧生成的水是纯净物

D.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5、下列关于水在通电情况下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B )

A.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可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

B.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

D.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8

6、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A )

A.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而且体积比约为2∶1

C.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

D.水发生分解反应,在插入正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

7、有人说由氢气+氧气水可以知道,水应该具有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这句话对吗?

为什么?

错。

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8、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

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

  图Ⅰ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

  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

  三位同学分别向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点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1)实验中发现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任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

    说明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呈   碱 性,管②附近的溶液呈     酸   (选填“酸”、“碱”或“中”)性。

(2)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Ⅱ所示倒入烧杯中,

发现红色立刻消失。

    乙同学、丙同学将试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Ⅲ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

    经讨论与分析,乙、丙同学的试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酸         量过多    。

(3)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碳棒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

    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   不消失  。

(4)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

    甲同学用   酚酞试液  来测定溶液,原因是 酚酞遇碱变红     。

    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   盐酸  ,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

因为造成(3)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   生成的是碱性较强的氢氧化钠        。

水的密度

一、

1.分别用量筒量出40、80、100毫升的水,用天平在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

将有关数据填入表格中,并计算出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体积/毫升

质量/克

质量/体积克/毫升

1

40

40

1

2

80

80

1

3

100

100

1

思考和讨论你能对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后归纳出结论吗?

结论;水的质量跟体积正比,而且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1克/毫升,即1毫升的水的质量为1克。

2.把上述活动中的水改为酒精进行实验得到出相关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

体积/毫升

质量/克

质量/体积克/毫升

1

40

36

0.8

2

80

64

0.8

3

100

80

0.8

结论酒精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且1毫升的酒精的质量为0.8克。

推广进一步实验可测得:

1立方厘米的铁的质量为7.9克,1立方厘米的铜的质量为8.9克。

结论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相同。

即:

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物质的特性叫密度。

1.密度的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

3.密度的单位:

千克/立方米、克/立方厘米

二、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能相互区分辨认的一种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力学性质。

它表示相同的体积情况下,不同的物质质量不同;或者说要相同质量情况下,不同的物质的体积不同的性质。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

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大小、质量的多少无关。

密度公式是定义密度大小的公式。

但不能决定某种物质密度的大小,所以说,密度不跟它的质量成正比,也不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在学习密度公式时,要明确它的物理意义,这一点十分重要。

例如纯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

1m3的纯水质量是1.0×103kg。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的单位还有g/cm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g/c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