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6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440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6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6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6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6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6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64.docx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6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6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64.docx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64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64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视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题:

《国家中长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包括()。

①优先发展②育人为本③改革创新④促进公平⑤提高质量⑥均衡发展

A.①②⑧⑤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故选D。

第3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美国学者克雷默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是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的苏美尔学校

B.一般认为,在夏朝的时候,我国就出现了学校

C.有文字记载同时又有考古出土的实物证实的学校出现在商朝

D.近代洋务运动以来,正式改称“学堂”为学校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近代洋务运动以来,称学校为“学堂”;维新变法时期,才正式改称“学堂”为“学校”。

第4题:

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重点内容圈点批注的方法帮助记忆。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这是画线的一种变式,属于复述策略。

第5题:

(  )是教师成长的主要场所。

A.学校图书室

B.办公室

C.课堂

D.家庭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师成长的主要场所”。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成长的场所自然是课堂。

教师是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反思和教育教学研究而逐步成长的。

第6题:

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是(  )。

A.自我评价能力

B.自我激励能力

C.自我调控能力

D.自我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第7题:

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题干中属于逆向正迁移。

第8题: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个体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  )。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态度的行为成分指个体准备对人、对事、对物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第9题:

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  )。

A.社会自我

B.生理自我

C.心理自我

D.精神自我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社会自我是介于生理自我与心理自我之间的第二层次。

第10题:

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是(  )。

A.校长

B.教导主任

C.科任教师

D.班主任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完成,而只有三者形成合力,才能顺利进行,班主任是协调三者的关系最有力的人。

第11题:

共同要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布鲁纳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共同要素理论是桑代克等人在对知觉、注意、记忆和动作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12题:

一般情况下,问卷时间的长度应控制在(  )。

A.30分钟之内

B.30~40分钟

C.40~50分钟

D.50~60分钟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3题:

难以充分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能力分组制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级授课制的内涵”。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它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班级授课制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14题:

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阶段是(  )。

A.感知知识

B.理解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习是一个理解、掌握、积累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阶段是理解知识。

第15题:

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

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的内驱力

B.附属的内驱力

C.生理的内驱力

D.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小红认真学习语文的原因是出于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兴趣,属于认知内驱力。

第16题:

原型定向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  )。

A.活动定向阶段

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C.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D.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原型定向与加里培林的“活动定向阶段”是一致的,都是要使主体明确活动的方向。

第17题: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被他人赞许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认同,即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并试图与之保持一致。

第18题:

“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而服务的”,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A.教学科目

B.社会改造

C.经验获得

D.预期学习效果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定义。

在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这种观点认为课程不应该指向活动、而应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即要把重点从手段转向目的。

这要求课程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

第19题:

下面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名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其余项都属于本能。

第20题:

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  )。

A.明朝

B.中华民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清朝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定初等小学,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简答题

第21题:

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参考答案:

(1)教学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

(2)教学评价的鉴定功能。

(3)教学评价的改进提高功能。

(4)教学评价的管理功能。

(5)教学评价的研究功能。

详细解答:

第22题:

简述组织班级活动的原则。

 

参考答案:

组织班级活动通常要遵循目的性、针对性、多样性、易操作性、创造性、整体性六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

开展班级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于促进班集体奋斗目标的实现。

因此,组织和指导班级活动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要寓教育于活动中,寓学习于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活动的作用,不能盲目地为搞活动而活动。

(2)针对性原则。

班级活动的开展要有针对性,针对性越强,收效越大。

这种针对一是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

二是要针对班级里实际存在的问题。

三是要针对社会上对学生有影响的现象开展班级活动。

(3)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是指在开展班级活动时内容、形式、组织方式要多种多样。

坚持多样性的原则,一是为了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4)易操作性原则。

班级活动与社会中开展的大型活动不同,它受班级学生的精力、经验以及现有条件的限制,因此要注意易操作性,根据本班、本校、本地现有的条件开发活动资源,规模、频率要适当。

(5)创造性原则。

创新的时代要求教育必须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而班级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要搞好班级活动,必须不断地创新,坚持创造性原则。

(6)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指班级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全过程、活动的教育力量都要成为一个系统,用整体的教育思想指导整体的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实现的整体性和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性的最高境界。

详细解答:

第23题: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特点,这种特点区别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学习,也是学生区别于其他人的特点。

学生的主要职能是学习,就是赋予了他们认真接受教育的社会义务。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是学生与从事学习活动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区别之一。

教师的指导不仅使学习更具成效。

也是在一定情况下使学习活动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

相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知识较少。

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加上传统的教师权威的文化影响,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这种天然的权威性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因此,教师能否珍惜和巧妙地运用其权威性,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发展,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

教师只有在尊重和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权威,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果教师不珍惜甚至是滥用权威,将阻碍学生的发展。

(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它是遵循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

详细解答:

材料分析题

第24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小刚是我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每堂语文课,我都要提醒他几次。

自然,他没少挨批评,家长方面也很重视。

可是,他还是老样子。

一堂课上要溜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知识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

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

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教师应如何吸引小学生听课。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指导小学生学习的方法”。

由于学生不听课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采取措施之前必须进行成因分析,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1)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课时可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

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来激发学习动机。

(3)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

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

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

在听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