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全解全析专题1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378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全解全析专题1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全解全析专题1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全解全析专题1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全解全析专题1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全解全析专题1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全解全析专题1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学案.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全解全析专题1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全解全析专题1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全解全析专题1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学案.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全解全析专题1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学案

专题1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学习目标】

1.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伟大意义。

2.认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重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

难点:

国民革命的兴起与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趣味导引

1.毛泽东思想被称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为何被称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又为何能赢得中国为何能赢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2.阅读材料:

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

“……哎!

一九二七年,老蒋够厉害啦!

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

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请思考“孵出小鸡”是指什么?

【知识梳理】

第一阶段党的初创时期(1919—1924)

一、五四运动: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1)阶级: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发展

(2)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南陈北李”)

(3)组织:

党的早期组织(陈独秀、1920、上海)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一大”(1921、7;上海)

(1)内容:

①确立了党的名称、性质、奋斗目标、中心工作(开展工人运动)

②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张、李)

(2)意义:

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三、中共“二大”(1922、7;上海)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建、反军阀)

重难点解析:

在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改?

中共“二大”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分析了国际形势的特点和国内的经济政治状况以及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进而阐明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对象是国际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重大理论问题。

(注意:

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情况的初步结合,为以后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奠定了基础。

中共成立后,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四、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1922、1——1922、3)

1、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领导

2、机构: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邓中夏)

3、运动:

开始:

香港海员罢工结束: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二七惨案)

4、教训:

1922年6月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

必须联合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五、中共“三大”(1923、7;广州)

正式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第二阶段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原因:

必要性:

•国共两党各自失败的教训;

•国民党: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相继失败,

•共产党:

二七大罢工的教训,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可能性:

(1)共同的社会背景——打倒列强,除军阀;

(2)中共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战线;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合作方针

•(3)孙中山继续坚持民主革命立场。

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4)共产国际的支持(马林)

2、形式:

党内合作(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3、标志:

国民党“一大”(1924、1;广州)

重难点解析: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政党,两党为什么能够合作?

(合作基础)

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它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它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提示:

国共合作的形成反映了中共为国家和民族利益采取的务实精神。

国民党一大召开后,其性质就从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转变为国内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党,正是因为这一点,国民大革命实现了国内各革命力量的空前团结,也取得了巨大胜利。

东北易帜标志着在形式上国民政府统一了全国

3、“九一八”事变(1931、9、18)

由于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战而退,东北三个月沦陷

4、“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1)九一八后,民族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2)“攘外必先安内”的实质是以“安内”为借口,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三、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王明和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2、经过:

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金沙江——渡大渡河、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

3、遵义会议(1935、1)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1)原因:

长征初期,“左”倾错误继续控制中央,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

(2)内容:

①纠正了“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确立了以毛泽东、周恩来、邓稼祥的三人领导小组,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

(3)意义:

①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重难点解析: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①党的领导从根本上说是对思想路线的领导,遵义会议在军事上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在组织上改组党中央的领导,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就是从思想上路线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②当时的中心任务是军事斗争,中央把军事指挥权交给毛泽东,就在事实上确立了他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思考: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次严重挫折是什么?

回答其原因、挽救措施和教训。

4、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6年10月,甘肃会宁地区。

(注意:

中央红军(即红一)在1935年10月首先到达吴起镇,在1936年10月南下与红二、红四军在会宁会师)

5、长征胜利的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经过长征保存下来的是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主干。

③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长征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不足3万人的红军队伍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

构成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主力红军转移到西北,在接近抗日前线的西北建立新的革命大本营,有利于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日本加剧侵略

(1)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的一系列事件。

(2)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华北五省是指:

河北、山东、山西、绥(虽)远、察哈尔。

日本企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中共统一战线主张

(1)《八一宣言》(即《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年8月1日,中共号召: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2)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召开的。

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西安事变(1936、12、12)“双十二事变”

(1)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2)和平解决:

中共派周恩来等赴西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3)结果: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4)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基础

重难点解析: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哪些变化?

原因是什么?

(1)大革命失败后,南京国民政府坚持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中共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2)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但这一时期日本的侵略还没有触及到美英和四大家族的根本利益,国民政府仍积极“围剿”红军。

所以,阶级矛盾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3)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已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

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压倒一切的矛盾,阶级矛盾退为次要和服从地位。

意义:

第一,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

第二,策应了正面战场作战,抑制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逆流。

第三,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诬蔑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谎言,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三)反攻阶段(1944-1945)

1、局部反攻:

1944年,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共作战两万多次,毙伤日伪军26万余人,俘日伪军6万多人,解放人口1200多万。

2、全面反攻:

(1)美国投掷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8月9日分别向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2)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8月8日,根据雅尔塔协定,苏联政府对日宣战。

8月8日夜,苏军越过国境向关东军进攻。

当时苏军出动了80个陆军师团,5000余架飞机,500余艘军舰,5500余辆坦克及各种战车,26000多门火炮,陆海空总兵力共150多万人。

经6天作战,至8月14日,西线集团已越过大兴安岭,进入东北平原;东线集团已进入牡丹江平原;北线集团达到佳木斯附近。

(3)最后一战:

芷江保卫战.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

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作战”。

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

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

3、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订投降书

三、抗战胜利

1、胜利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

(2)中共始终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抗战胜利

(3)中国军民不怕牺牲,奋勇抗击日军

(4)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援与配合

2、伟大意义:

①这是中国人民在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

②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重难点解析:

.中国在两次战争中胜败的因素

 

甲午战争

抗日战争

组织领导

清政府腐败无能,消极避

战,妥协退让,贻误战机

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

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

民众因素

清政府不敢发动民众进行

反侵略战争,仅有清军孤

立作战

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

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

的人民战争

战略战术

清朝陆军先定守局,坐

失良机;北洋舰队避战

自保,放弃制海权,导

致全军覆灭

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

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

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

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

国际因素

日本侵华得到西方列强

的默许

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正

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

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2.影响

(1)两次战争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历史灾难。

但是

甲午战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2)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壮大了人民的力量,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中国七大的召开(1945、4;延安)

(1)毛泽东指出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号召废除国民党一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