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1Word下载.docx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1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
右图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
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
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7.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
“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8.《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
“干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
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
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
C.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D.削弱了地方割据了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
9.《明太祖实录》载:
“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
A.解除地方割据B.要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C.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D.改革官制
10.伯利克里说:
“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
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
”这段话表明古代雅典()
A.保护雅典人合法权利B.尊重雅典公民个人意志
C.遵循法律至上原则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11.在全部罗马法的内容中,“私法”部分是精华,其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
“私法”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人人都能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B.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C.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D.促进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12.罗马法第一条规定:
“假如法院需要你到场时,你有义务要去,假如你不去,
传唤你的人有义务在两名证人的协助下强迫你去;
假如你犹豫或企图逃走,传唤者有权将你抓去。
假如被告因年老或生病无法移动,传唤者有义务为他准备交通工具。
假如原告及被告已
到场,诉讼必须在日落前完结。
”材料说明()
A.罗马法是人类第一部成文法典
B.罗马法的规定详细琐碎、不实用
C.罗马法是比较完备系统的法律
D.罗马法主张轻罪重罚,显示法律尊严
13.希腊古典时期,“雅典的全部人口中,公民约为16万人,外邦人大概不超过10万人,奴隶至多不超过14万人。
”就此蕴
含的信息,有人归纳出如下几点:
当时雅典有小国寡民的特点;
当时雅典处于奴隶社会时期;
公民等级最高,外邦人等级最低;
这三类人在当时的雅典三足鼎立。
其中解读有误的有()
A.一点
B.两点C.三点D.四点
14.“经过20多年的起义、军事专政等风风雨雨之后,到了(17世纪)60到80年代,英国中下层人民既没有自己的组织,贵族、资产阶级也对暴力流血深感畏惧。
”材料主要说明了英国()
A.“光荣革命”发生的必然性B.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C.选择君主立宪制的必然性D.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的必然性
15.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责任内阁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是()
A.决策机构\咨询机构
B.咨询机构\决策机构
C.首辅有决策权\内阁大臣拥有建议权
D.皇帝的内侍机构\行政机构
16.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
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
这段材料()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17.2011年7月19日,美国众议院以234:
190票通过削减6万亿美元的财政开支法案,该法案旨在针对目前及未来的开支采取限制性措施。
不过,这一法案在很大程度上仅具有象征性意义,因为它根本不可能在参议院获得通过。
总统奥巴马更明确表示,他将否决这一法案。
从中获取的有关美国政治的信息不包括()
A.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
B.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C.参众两院可各自反对对方的法案
D.总统拥有最高的立法权和行政权
18.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
三国宪法所确立政体的相同点主要有()
①政权组织实行责任内阁
制②标志着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
③议会一般实行两院制④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③④D.①③④
19.《西方民主史》一书指出”(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共同合作。
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提出了70多个议案,对此,国会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态度,使“新政”得以顺利实行。
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
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
”上述史实表明,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制衡与合作,取决于()
A.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
B.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C.统治集团和民族国家的利益
D.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不断调整
20.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的第一次较好贯彻,对美国政治体制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的分权制衡机制体现在()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
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
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④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垒与交替执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英国的漫画家为某一历史事件创作
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
于挑好帽子了》漫画。
图中的房间里衣物
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
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
这幅漫画的
含义是()
A.法国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
想斗争激烈
B.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D.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最终在法国确立
22.《自由引导人民》于1831年在卢森堡宫展出数月后即被收起,官方理由是它“太革命了”。
从1874年起它才被送入卢浮宫,并被永久性展出。
这体现了法国政局的变化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B.普法战争法国的战败
C.共和政体的确立D.保王势力的消失
23.近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
代议制的核心是()
A.实行民主共和政体B.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
C.议会掌握国家权力D.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24.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
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更为合理的是()
A.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发生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实行君主专制很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要求,实现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要共同争取的权利
25.在代议制度下,议会是重要的政治机构,各国大多实行两院制。
下列对近代各国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需上院支持成为惯例
B.根据美国1
787年宪法,众议员由每州2名组成
C.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D.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26.近代中国人慨叹:
“泰曲公法,于平等之国开设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己不完整
27.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28.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
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
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29.
鲁迅说:
“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
他们活动,我偏静坐;
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
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
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
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D.新文化运动中
30.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
“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文中的“他们”是()
A.洋务派B.顽固派C.维新派D.革命派
31.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
清朝代表力拒:
“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
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④
32.“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此言论针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33.某次战争后,英国外交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发表演说:
“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制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该小心谨慎,团睡之事即可取以为鉴。
”该战争应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4.下列几组通商口岸,按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上海、南京、天津、苏州B.宁波、天津、重庆、汉口
C.厦门、福州、沙市、镇江D.南京、上海、苏州、杭州
35.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36.某校高一年级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后
,有五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
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甲:
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
乙:
辛亥革命沉重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丙: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丁: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戊: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A.
乙丙丁戊B.甲乙丙戊C.甲乙丙丁D.甲乙丁戊
37.《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这里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
A.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
B.辛亥革命迈出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
C.辛亥革命将传统文化彻底的击败
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
38.《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
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39.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①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
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
④出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趋势
A.①②B.③
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0.右图是马星驰创作于1919年的时政漫画,题为
《民气一致之效果》。
结合当时形势,分析该漫
画,以下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工人阶级在运动中显示出伟大力量
B.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被罢免
C.北洋政府被民众推翻
D.五四运动群众基础广泛
二问答题(3小题共40分,请认真阅读材料并依据提示答题)。
41.中国古代的疆域发展经历不断发展变化过程,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21分)
材料一:
西周分封示意图
材料二:
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
元朝行省图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2分)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
(4分)
(2)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对地方管辖的措施、特点;
(2分)
(3)由以上几幅地图可见,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
42.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
夫生法者,君也;
守法者,臣也;
法于法者,民也。
”
——《管子·
任法》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
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
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
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材料二《拿破仑法典》第8条规定: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44条所有
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
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
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材料三严复在译著《法意》(今译作《论法的精神》)中论述:
“如孟氏(孟德斯鸠)所说,则专制云者,无法之君主也。
”“秦固有法,而自今观之,若专制之尤者”,严复认为“法”字是有歧义的。
“孟氏之所谓法,治国之经制也。
……上下所为皆有
所束”。
秦所谓的法,“直刑而已矣。
所以驱迫束缚其民,而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
材料四 孙中山在1912年的《中华民国建设之基础》中说:
“三权分立为立宪政体之精义。
……吾于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更令监察、考试二权亦得独立,合为五权。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
(1)依据材料一,比较《管子》和西塞罗在法的问题上的认识有何不同?
(2)《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指出上述条款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
并说明其立法思想的渊源。
(3)概要指出严复论述中西方法律制度差异的意图。
(4)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与近代欧美国家相比有何创新之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五权宪法”的主要原因。
(6分)
4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接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清政府也认识到遣
使驻外的迫切性。
李鸿章说:
“自来备边驭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
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
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
材料二1896年,盛宣怀承旨兴办铁路,募集资金非常困难,他说:
“钦政奉旨招商,逾年无效,推原其故,华商无银行,商民之财无所依附,散而难聚”。
他还认为,如不设立中国自己的银行,就“无以通华商之气脉(资金流通),杜(杜
绝)洋商之挟持”。
此后盛宣怀筹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近代金融事业逐渐发展起来。
材料三1901年,张之洞说:
“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
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
”(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1)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必要性有什么认识?
(3分)你如何评价?
(3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
国近代银行出现的背景和作用。
(5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
莆田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科历史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B
C
A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