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综合模拟题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综合模拟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综合模拟题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
中华民族能有今天这样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鲁迅作品入选中学教材最多,如《祝福》《记念刘和珍君》《阿Q正传》……等等。
B、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C、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
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D、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
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日前,我国“煤变石油”的产业化进程正在有序进行之中。
也许有人会问,煤和石油,一个是黑乎乎的固体,一个是油亮亮的液体,两者从形态上看似乎并无相同之处。
为什么要将煤转化为石油?
转化又是怎样实现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能源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
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较大,所以国际油价上涨、中东政局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石油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危险。
同时由于石油具有流动性好,便于开采、输送和使用的特点,近年来国内石油销量的增幅大大超过了石油产量的增幅。
而煤作为能源,与石油同属化石能源,只是由于古植物和地质条件的不同,最后生成的形态才与石油大不相同。
从现有数据看,煤在我国的可开采量及供应年限远远大于石油,于是有人考虑将煤转化为石油,以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
虽然“煤变石油”需要有足够的投入,但是从经济效益来看,这种考虑还是可行的。
基于这样一些认识,人们开始研究各种转化方式,间接液化技术就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煤的间接液化过程可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制取原料气。
把经过适当处理的煤送入反应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气化剂使煤不完全燃烧,这样就能以一定的流动方式将煤转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的原料气,灰分形成残渣排出。
第二步进行催化反应。
将制取的原料气净化,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让其发生化合反应。
合成类似石油的碳氢化合物。
在这个过程中,催化剂起着关键的作用。
早些时候,国外有一家公司曾经研制出一种成分为铁、硅、钾、铜的产效比较高的催化剂,其所得化合物的组成为:
汽油32%、柴油21%、石蜡烃47%。
第三步对催化反应的产物进行进一步的提质加工。
就如刚开采出来的石油一样,经过催化反应出来的油也有很多指标不合格,如十六烷值含量、硫含量、水分以及粘度、酸度等,所以还需要对它进行处理,使它达到合格标准,满足市场需要。
目前,我国的这种“煤变石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约每四吨煤可产出一吨油。
6.下列关于我国“煤变石油”工程实施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需求量不断增大,导致石油能源供给出现危机。
B.煤与石油一样,都属于化石能源,但在我国煤的储量要比石油丰富得多。
C.尽管成本相对比较高,但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煤变石油还是可行的。
D.“间接液化”等技术的出现,为实现“煤变石油”的目标提供了技术保证。
7.下列对煤的“间接液化技术”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适当处理的煤,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反应器,以及气化剂,是制成原料气的几大条件。
B.催化反应中的化合过程,能够使原料气实现液化,是间接液化技术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C.使用国外某公司研制的催化剂,那么可以得到32%的汽油、21%的柴油、47%的石蜡烃。
D.“间接液化”是一个将煤加以气化,经净化后再借催化剂进行化合反应,最终生成油的过程。
8.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由于煤在我国的可开采量及供应年限远远大于石油,因此有人认为如果将煤转化为石油,就能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
B.目前,人们开始研究各种“煤变石油”的转化方式,现在间接液化技术就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
C.煤的间接液化过程第二步是催化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催化剂起着关键作用。
目前国内使用的催化剂其成分为铁、硅、钾和铜。
D.目前,我国“煤变石油”的产业化进程正在有序进行之中,我国的“煤变石油”间接液化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9.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石油能源消费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应用煤的“间接液化技术”就是要彻底改变石油进口的局面。
B.人们更加偏好使用石油,所以国内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量的增幅,远远小于国内煤炭生产量的增幅。
C.那些刚从地底下开采出来的石油,要达到合格标准,还有一些成分需要进行必要的提质加工处理。
D.在目前我国的技术条件下,煤在变成石油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损耗实际上大约有四分之三。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2题。
公(范仲淹)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其所有为,必尽其方。
曰:
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
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
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
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
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疆母后之渐,其事遂已。
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
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
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始终十年,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其大德。
初,太后有遗命,立杨太妃代为太后。
公谏曰:
太后,母号也,自古无代立者。
由是罢其册命。
是岁大旱蝗,奉使安抚东南。
使还,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阁争,不能得,贬知睦州,又徙苏州。
岁余,即拜礼部员外郎。
天章阁待制,召还。
益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
居数月。
以公知开封府。
开封府素号难治,公治有声。
暇则益取古今治乱安危,为上开说。
又为百官图以献,曰:
任人各以其材而百职修,尧、舜之治,不过此也。
因指其迁进迟速次序,曰:
如此而可以为公,可以为私,亦不可以不察。
由是吕丞相怒,至交论上前,公求对辨,语切,坐落职知饶州。
明年,吕公亦罢。
(节选自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戚:
忧愁、悲伤
B.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治:
治理
C.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居:
经过
D.坐落职知饶州坐:
因犯……罪或错误
11.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范仲淹“不择利害为趋舍”的一项是
①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②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
③是岁大旱蝗,奉使安抚东南④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阁争
⑤暇则益取古今治乱安危,为上开说⑥又为百官图以献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年轻时就有高风亮节,以天下为己任,办事坚决果敢,务求尽力办好。
B.范仲淹反对章献太后执掌朝政,直言上书,义正词严,使章献太后不得不退出政坛。
C.章献太后有遗嘱,要皇上在她死后立杨太妃代为太后,范仲淹据理力争,代立之事最终未成。
D.范仲淹在提拔官员的问题上与吕丞相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最后被降职。
四、(24分)
13.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
(3分)
译文:
(2)暇则益取古今治乱安危,为上开说。
(3)保佑圣躬,始终十年,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渔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1)这首诗的颔联是传诵的名句,有人认为“翻疑梦”三字十分传神。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具体说说理由。
(4分)
答:
(2)在颈联中,诗人借哪些意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答:
15.填空。
(6分)
(1)诗歌到了唐代体制最完备。
有古体诗,如自居易的《琵琶行》;
有律诗,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其尾联是“戎马关山北,。
”
(2)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中用“,又岂在朝朝暮暮!
”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
(3)古代许多诗人在诗歌中抒发了“愁”的情绪,例如李白在《将进酒》中就写道,“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煜在《虞美人》中就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
”。
(4)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形象,他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
(5)曹操,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文学流派)的开创者之一,《观沧海》《短歌行》等诗是他的代表作。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一19题。
心中的芦苇
张弛
①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
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
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诗人。
②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
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
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做凝重的墨色。
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
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远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松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画上生命的句号。
③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
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
洄流中,弄篙荡舟的少年水手,采兰撷芷;
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④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头镇尾浪漫的故事。
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⑤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飏。
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
佞臣专权,楚王昏庸。
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
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
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
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⑥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
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
流苏似的芦花,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散。
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子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
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
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
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⑦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⑧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16.从全文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心中的芦苇”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7.第①段中“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酵倒了诗人。
”这句话表达上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
18.第⑤段中,作者说屈原“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请简要说说你对“大寂寞”和“湿湿”的理解。
19.结合本文,说说“心中的芦苇”具有哪些丰富的意蕴。
六、(12分)
20.阅读下面一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1)用简洁的文字,对漫画《毕业了》的画面做一描绘,使没有看过漫画的人,知道漫画的内容。
(2)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
(不超过20个字)
21.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以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清丽、美妙多姿的风景图,描绘了一幢令人心驰神往的山间小屋。
假如真有这么一个地方,请你用对偶的句子为它设计一段旅游广告词。
要求:
语言简洁,文字优美,不少于30字。
22.在学校的管理中,有时候一声适时的提示,一句温馨的话语,可以给人送来浓浓的暖意,让校园变得更加和谐。
学校现在开展校园广播“温馨提示语”征集活动,在起床、晨读、午餐、放学等时段,用富有学生特色的话语,配上动听的音乐播放,让校园时时充满关爱和温情。
请任选一个时段拟一段温馨提示语。
注意亲切生动,符合时段特点和校园环境氛围。
40字左右(4分)
起床晨读午餐放学
时段:
提示语: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1:
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令。
——康德
材料2:
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黑格尔
材料3: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温家宝在同济大学的即席演讲。
以“仰望天空”为题目作文,不少于800字。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含意的范围作文。
参考答案:
l、D(A“悄”读“qiǎo”B“阁”读“gé
”C“剜”读“wān”)
2、A
3、A
4、B(A成分残缺,应在“动物测试”后加上“阶段”C搭配不当,应把“处理得好不好”改为“处理得不好”D句式杂糅,后一句去掉“所取得的”或“是……所取得的”)
5、C
【或5、答案:
D(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且为水墨画法,只有黑白色调,用在这里,和“色彩斑斓”不协调。
A项用“‘晴转多云’‘多云有雨’的剧变气候”来比喻政治气候的多变;
“下笔如有绳”一句化用了古诗句,利用谐音双关,表达了作家们在创作中受到束缚的感觉。
B项把农民比喻成贴着地面的庄稼,新颖得当。
C项“坦率”运用了移就的修辞手法,“铆接”运用了拟物的手法,恰当。
)】
6、A(“我国石油消费依赖进口”表达欠妥,原文“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较大”;
“导致石油能源供给出现危机”明显有误,原文为“国际油价上涨……都会对我国石油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危险。
”)
7、C(偷换概念,原文第三段中说“其所得化合物的组成为……”并非最终“可以得到32%的汽油、21%的柴油、47%的石蜡烃。
8、D(A中“就能满足”与原文中“以满足”语意不同;
B中“最为有效”与原文中“较为有效”不符;
C中“目前国内使用的催化剂主要成分为铁、硅、钾和铜”错误,属无中生有。
9、C(见原文第三段“就如刚开采出来的石油一样,经过催化剂反应出来的油也有很多指标不合格”。
A中“彻底改变”错误。
B中“远远小于国内煤炭生产量的增幅”于文无据。
D对原文末句的理解有偏差,“大约每四吨可产出一吨油”不等于“资深的损耗实际上大约有四分之三”,因为在“煤变石油”过程中还可获得石蜡烃等。
10.B(这里“治”应解释为“惩治”。
)
11.A(③⑤两项都未涉及现实中的利害关系。
12.B(章献太后始终掌握朝政,范仲淹的上疏仅阻止了皇上率百官为寿一事)
13、(10分)
(1)即使圣贤(来做)也不一定成功,我怎么能马虎呢?
虽,1分;
必,1分;
苟,1分。
(2)空闲时就更多地摘取从古到今国家治理混乱安定危急的事例,为皇上陈说。
暇,1分;
益,1分;
说,1分。
(3)保佑圣上,自始至终达十年-未见过失,应该掩盖她的小错,保全她的大德。
始终,1分;
宜,1分;
全,1分。
14、(8分)
(1)同意。
因为诗人与韩绅久别重逢,突然相见,反疑为梦境,正说明了上次别后的相思心切和此次相见的不易。
“翻疑梦”不仅情真意切,而且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4分)
(2)相逢已难,又要离别,纵有千言万语,也片时无法说完。
诗人借孤灯、寒雨、湿竹、浮烟等凄凉意象,渲染伤别的气氛,表达悲凉暗淡的心情,也用以象征人事的浮游不定。
15、
(1)凭轩涕泗流
(2)两情若是久长时(3)与尔同销万古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别里科夫(5)建安文学(6分,每句1分)
16、作者写了记忆中的芦苇、文学作品中的芦苇、历史上的芦苇、自己真正拥有的芦苇。
(答对3点得满分,每一点1分)。
这样写熔现实与历史于一炉,写尽了芦苇的品性与气节;
有利于抒写由芦苇所引发的独特情感;
使文章更加丰厚,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
(答对3点得满分,每一点1分)
17、这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2分)写出了芦苇的纤细和坚韧,芦花的洁白光泽,突出了芦苇的诗意美。
(1分)给人以丰富联想,富有感染力。
(1分)
18、“大寂寞”写出了屈原在自己主张无法获得当权者采纳和时人理解后的孤独。
“湿湿”写出了屈原在污浊黑暗社会中的悲凉(或沉重)的心情。
19、这是一道探究题,评分时注意扣住以下几个要点:
优美而富有诗意;
富有传统文化气息;
具有历史意蕴;
能引发人们丰富联想;
坚韧而有思想;
文中的芦苇是人格化了的,寄寓了作者的情感。
(每点1分,答四点得满分)如有新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应正常给分。
20、答案参考:
(1)漫画《毕业了》的画面中,从左到右依次排着从小到大三个紧密相连的鸟笼子,上面分别写着“小学”“初中”“大学”的字样,写着“小学”和“大学”字样的笼子门开着,一只像天鹅一样的鸟摔倒在鸟笼旁边。
(2)可以从下面角度概括:
揭露教育制度的弊端。
(大致意思正确即可)
21、示例:
答案参考聚天地之灵气,揽日月之精华。
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请到“空中楼阁来”。
(4分)
22、答案示例:
①起床:
度过了漆黑的夜晚,迎来了又一个美丽的早晨,同学们快快起床吧,让我们伴着初升的阳光,展开笑颜迎接新的一天!
②晨读:
阳光、清风、鸟语、花香,早晨的风光是美丽的,早晨的记忆是清新的,同学们,捧起书本读书吧,让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
③午餐:
同学们,就餐时间到了,饥肠辘辘的你一定焦虑难耐。
请礼让小同学,珍惜盘中餐,以美好的心情享用那可口的饭菜吧!
④放学: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让我们带上老师的叮咛,伴随同学的祝福,想着父母的期盼,踏上熟悉的回家之路吧!
注意安全,一路顺风……(4分)
23、作文见高考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范仲淹年轻时就有高尚的节操,对富贵贫贱,诋毁赞誉欢乐悲伤,一概不能摇动其心,而慷慨激昂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
常常自己吟诵道:
“士应该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就忧虑,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事奉皇上,接待他人,一概相信自己,不选择利害作取舍。
他要做什么事,必定用尽各种办法。
说:
“由我来处理这件事应该像这样做,至于它能否做成,有我能力以外的因素,即使圣贤(来做)也不一定成功,我怎么能马虎呢?
天圣年间,丞相晏殊推荐范仲淹为文学,以大理寺丞的身份任秘阁校理,因为议论政事违逆了章献太后的意旨,(降职)作河中府通判。
过了很久,皇上惦念他的忠心,召见他授予右司谏之职。
在太后临朝听政时,在冬至那天(群臣)在前殿大规模聚会。
皇上将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主持官员己作好了准备。
范仲淹上奏本说天子没有面孔朝北的,况且会开后世削弱人主强化母后势力的坏风气。
那事就作罢。
又上书请求(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天子,没有批复。
等到太后去世,谏官迎合皇上的意旨,多追问太后时的事,想要严厉地惩处。
只有范仲淹说太后受先帝的嘱托,保佑圣上,自始至终达十年,未见过失。
应该掩饰她的小错,来保全她的大德。
一开始,太后有遗命,立杨太妃代为太后。
范仲淹劝谏说;
“太后,是母号.自古没有代立者。
”因此取消了册封。
这一年大旱.又发生蝗灾,奉皇上命令安抚东南地区。
出使回京,恰好遇上郭皇后被废黜,(范仲淹)率领谏官御史伏在阁门前力争,不能如愿。
贬官做睦州知州,又调任苏州。
一年有余,就授予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的官衔,召回京城。
更加(无所顾忌地)议论时政的弊病,而大臣权贵多忌讳讨厌他。
过了几个月,以范仲淹掌管开封府。
开封府一向号称难以管理,而范仲淹治理有好的政声,政务愈加清简。
空闲时就更多地摘取从古到今国家治理混乱安定危急的事例,为皇上陈说,又制订百官(升迁)的图表来进献皇上,说,任用人员(应)各凭其材质而各种职责修立,尧、舜的治理,也不过这样。
于是指那提拔早晚的次序,说,这样做可以为公,可以为私,不可以不仔细辨察。
为此吕丞相发怒,以至接连在皇上面前交相奏论。
范仲淹要求对辩,言语激烈,(但)因获罪而降职任饶州知州。
第二年,吕丞相也被罢免了丞相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