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基础40诗歌鉴赏题狂练word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3506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基础40诗歌鉴赏题狂练word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基础40诗歌鉴赏题狂练word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基础40诗歌鉴赏题狂练word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基础40诗歌鉴赏题狂练word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基础40诗歌鉴赏题狂练word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基础40诗歌鉴赏题狂练word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基础40诗歌鉴赏题狂练word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基础40诗歌鉴赏题狂练word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基础40诗歌鉴赏题狂练word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

“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C.尾联运用典故,后主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竟然也享受祭祀,在成都锦官门外,有后主祠;

《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在此有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意。

D.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

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其二)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B.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C.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之情。

D.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E.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但悲是主调,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中蕴含的悲情。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唐代: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释)①刘长卿遭际坎坷,一生中两次遭贬。

这首诗是他第二次贬往潘州南巴尉(今广东省茂名市)经过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与两位友人话别时所写。

②沧洲:

滨海之地,古代常指隐士居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明明是遭受贬谪,却说是“承优诏”,这是正话反说,抒发诗人胸中不平之气。

B.诗人感慨自己徒然通晓世间万事而不受赏识,只能学那醉饮狂歌的古人浇愁遣愤。

C.颔联写江月明朗,胡雁飞过,淮南叶落山多,渲染雄浑壮阔之景反衬内心忧郁之情。

D.尾联写友人与自己都已老态龙钟,还殷勤叮嘱自己留意风波险恶,让自己惭愧感动。

2)“寄身且喜沧洲近”中的“喜”如何理解,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开封府后署

王恽①

拂拭残碑②览德辉,

千年包范见留题。

惊乌绕匝中庭柏,

犹畏霜威不敢栖。

(注)①王恽:

元朝诗人,为人刚正,著名谏臣。

②碑:

包公祠内刻有北宋历任开封知府如包拯、范仲淹等人名字的石碑,人称“知府碑”。

A.首句连用“拂“拭”“览”三个动词。

写出诗人面对“知府碑”时的谨恭之态;

一个“残”字突出历经风雨的沧桑之感。

B.第二句中“包”“范”分别指包拯和范仲淹,写出诗人在许多知府名字中找出两人的虔诚,用以照应首句中的“德辉”。

C.第三句写抬头所见:

一只受到惊吓的乌鸟围绕着府衙院落中的一株柏树飞而不止,一个“匝”字突出乌鸟被惊吓的程度。

D.第四句“犹”字紧扣“绕”字,“畏”紧扣“惊”字,用“不敢”重申“霜威”对乌鸟的震慑作用,又回扣了“德辉”。

2)请结合全诗分析“乌”的形象。

6.阅读下面这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从军行

王昌龄

(其一)(其四)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下列对这组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层层深人,反复渲染,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

B.(其一)中,成守边关的战士黄昏时分独上高楼,传来了阵阵鸣呜咽咽的“羌笛”声,就像亲人在呼唤,又像是游子在叹息。

C.(其四)前两句,选取青海湖、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意象,在悲壮开阔的景色里渗透了戍边生活的孤寂、担负任务的自豪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D.((其四)中“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展现。

2)(其一)中的“无那金闺万里愁”与(其四)中的“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诗,分别运用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

7.2)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小题。

客发苕溪.

清·

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七个字包含着两个比喻,而且行文上衔接紧密自然,极具凝练之美。

B.“趁”字写出行驶的船速度很快,像是追着急流赛跑一样,描写形象生动。

C.第三句原为“忽讶推篷吴语是”,相比之下,现句中“意外”的意味更浓厚。

D.尾句以视觉写月景,“山月”近挂“船头”,以夸张手法表明“客”已经到家。

2.本诗所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变化?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上作(其二)

陆游

伛偻溪头白头翁,暮年心事一枝筇①。

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

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

东山七月②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

(注)①筇(qió

ng),竹杖,②东山七月,指《诗经·

豳风》中的《东山》《七月》两篇,《东山》写周公东征后战士归途思乡的情绪及凯旋的喜悦,《七月》写西周时期农夫们一年的劳作活动。

A.首联描写老翁手拄竹杖伛偻临溪,此场景看似寻常,实则意蕴深沉。

B.颔联以山衔落日、鸦起蔽空之景,着青黑二色,渲染黯淡萧索氛围。

C.“白头翁”流露出垂暮之年的沉重,而“书生”则暗指壮年的豪迈。

D.人生暮年,诗人仍然不愿沉浮酒盏,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爱国情怀。

2)这首诗用多种抒情手法巧妙地传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9.(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尽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

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

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B.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C.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D.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E.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2)(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

黄州临皋亭作①

苏轼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

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②涨渌醅。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

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注)①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诗人因揭露新法弊端被贬至黄州。

②蒲萄:

即“葡

萄”,喻江水澄澈碧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琼杯,玉制的酒杯,亦用以美称酒杯。

B.“岷峨”指四川岷山、峨眉山,苏轼常常在诗词中用“岷峨”代指家乡。

C.下阕前两句“暗”和“乱”两字写山上春雨忽至,营造了悲凉清冷的氛围。

D.下阕后三句描写骤雨复晴的景色,东风吹散云雨,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

E.本词描写的自然景观阴晴不定、神奇瑰丽,直接抒发了词人对身世际遇的感慨。

2)本词上阕写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恨别杜甫

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③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④,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⑤急为破幽燕。

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②洛城:

洛阳。

③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④剑外:

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⑤司徒:

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四千里”,恨离家之远;

“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

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

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边了。

“老江边”的“边”字,悲凉沉郁。

C.颈联中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

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

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D.尾联回应次句,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倩。

感情由欢快转为悲凉。

E.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包含着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

2)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2.阅读苏轼的《浣溪沙》,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①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

②清洛,今安徽洛河。

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

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

④蓼茸:

蓼菜的嫩芽。

蒿笋,莴苣笋。

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冬尽春萌,早上,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雾朦胧,河边阳光明媚,豁然开朗;

从洛涧流出的清浅河水,进入淮河后逐渐变得浑黄迷漫,迤逦向前。

B.“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写尽了淡烟和疏柳在河滩上的妩媚神态,似乎淡烟和疏柳也懂得献媚晴滩似的,表达了对谄媚小人的不满之情。

C.词作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品茗、野餐的情味,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D.词作第一句写风雨后,天朗气晴,作者置身其中,物我两忘,这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叟”同为隐逸者形象。

E.作者以“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形象鲜明,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妙的写作技艺和艺术审美。

2)“人间有味是清欢”被称作词眼,结合全词分析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

②连山:

就着山势。

③北庭:

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两句都是实写,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

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

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

C.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

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

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E.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

2)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小题。

江城子病起春尽

陈子龙

一帘病枕五更钟。

晓云空,卷残红。

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

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

恋芳丛,绕游蜂。

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

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陈子龙:

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2)“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

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

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中的“春流岸岸深”。

C.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①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②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

①塞上长城,南朝刘宋的名将檀道济,曾自许为“万里长城”。

②出师,诸葛亮伐魏,临行时上表后主刘禅,后人称为《出师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期盼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

B.颔联集中描写宋军在镇江、南郑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C.颈联抒情悲愤,感叹生平抱负未得施展,却早生华发。

D.尾联饱含诗人对诸葛亮的失望之情,并表达了再次出征的决心。

2)诗歌用典恰到好处,请结合诗句内容作简要赏析。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①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

野碓②无人夜自舂。

[注]①陆游在1170年游历庐山,住宿东林寺。

宦游8年后,1178年宋孝宗召他东归,途经九江庐山麓,再次住宿东林寺。

②野碓(duÌ

):

此处指田野用水力舂米的水碓。

A.诗歌首联叙事,对于一个“看尽江湖千万峰”的人来说,一个云梦泽哪里会芥蒂在胸中。

B.颔联写诗人留宿东林寺,想邀明月一起来听寺里的钟声,表现了对幽静的东林寺的喜爱。

C.颈联中“远客”是诗人自谓,他没想到今日又旧地重游,而且老僧还记得昔日相逢的情景。

D.“谁惊觉”的“谁”字不仅指人,也包括各种声音。

意思是,究竟是谁把我从熟睡中惊起的呢?

2)本诗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18.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左锡璇①

三月过西窗凉似水,人在天涯,秋在虫声里。

一院湿烟飞不起,临风咽尽相思味。

珠楯玉栏闲徙倚,良夜迢迢,欲遣愁无计。

卜得灯花②私自喜,无言悄把银筝理。

(注)①左锡璇:

字芙江,阳湖人,清代女词人。

②灯花:

蜡烛或者油灯中,灯芯烧过后,灰烬仍旧在灯芯上,红热状态下的灰烬在火焰中如同花朵。

古以灯花为古兆;

寓征人将归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上片首句从夜景写起,月光清凉如水,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不免令人触景生情。

B.第三句点明时令,秋虫鸣叫之声反衬了夜之幽静,远在天涯之人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C.第四句中的“湿”“飞不起”写出了烟雾的浓重,借此烘托出主人公深深的相思之情。

D.下片“珠楯玉栏闲徙倚”点明了人物行迹,一个“闲”字,写出了主人公的百无聊赖。

2)简要赏析“卜得灯花私自喜,无言悄把银筝理”两句。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①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都城长安。

长安多杏树。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途中偶见一枝杏花,这触动了他满怀的复杂心绪,让他写下这首笔法委婉细腻,情感动人的诗歌。

B.颈联写天色渐暗,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黄莺和蝴蝶飞到林中与杏花相伴。

C.尾联虚写,诗人从眼前的鲜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

D.“帝乡千万树”浮现于诗人脑海中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山坡羊·

西湖杂咏春①

薛昂夫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②面。

扣逋仙,访坡仙,拣西湖好处都游遍。

管甚月明归路远。

船,休放转;

杯,休放浅。

(注)①“山坡羊”是曲牌名,“西湖杂咏”是题目,“春”表示这是“杂咏”中咏“春”的一篇。

②生绡:

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可以作画。

1)下列关于这首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三句使用比喻手法写春日的西湖,赞美了西湖的一步一景、风光如画。

B.“逋仙”是林逋,“坡仙”指苏东坡,作者将两人称为“仙”,表现了对二人的崇拜。

C.“扣逋仙,访坡仙”写作者想要游遍西湖的迫切心情,也体现了西湖丰富的文化底蕴。

D.该曲表达了作者贪恋西湖美景,不想返回却又担心天晚、归路遥远的矛盾心情。

2)请从情感的角度分析曲中“船,休放转;

杯,休放浅”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尾联的异同。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

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B.“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C.“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

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

D.芭蕉的绿叶展不开丁香的花蕾,指丁香花尚未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2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杨万里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

②社:

社日。

古时祭灶神(土地神)之日,有春、秋二社,春社是向社神祈请丰年之祭,秋社是收获后报谢社神之祭。

③无那:

无奈。

A.“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

诗人眼前的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使他联想到故园的春日。

B.“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

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C.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并以生机勃勃的春景正衬自己的衰飒老气。

D.第三联“似青似白”句写空中浮云,时多时少,故天色像青像白,或浓或淡,正是初晴景象,照应题目“晴”字。

E.最后一联说,无奈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把他招引到翡翠琼瑶做的酒杯中来吧。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2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河北民(王安石)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注)二边:

指北宋与契丹、西夏接壤的地区。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曾对侍臣谈到自己有二喜:

“比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一喜也;

北虏久服,边鄙无虎,二喜也。

”(《资治通鉴》卷一九六)

A.王安石早年的诗歌创作有取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关心政治、同情百姓疾苦,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

B.“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两句,开门见山地点明了黄河以北地方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而边民“长苦辛”只是因为北宋与契丹、西夏两族连年的战乱。

C.诗歌的最后两句,诗人用感叹的口吻颂扬“贞观之治”的美好,表达了对北宋时政的批判和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D.黄河以北的边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南逃荒求生;

河南虽然丰收,老百姓也是缺粮断餐,从而暗示出“长苦辛”不是河北之民所独有,河南之民以及其他内地之民无不如此。

2)为了表现河北民的“苦辛”,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恨别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