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3395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如P4、S8、As4等,通常为液态或固态。

均为分子晶体,但熔、沸点因范德华力较大而比①高,Br2、I2也属此类,一般易挥发或升华。

③原子晶体类单质。

如金刚石、晶体硅和硼等,是非金属单质中高熔点“三角区”,通常为难挥发的固体。

(3)导电性:

非金属一般属于非导体,金属是良导体,而锗、硅、砷、硒等属于半导体。

但半导体与导体不同之处是导电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4)化学活性及反应:

 

③非金属一般为成酸元素,难以与稀酸反应。

固体非金属能被氧化性酸氧化。

2、氢化物:

(1)气态氢

化物性质比较

(2)由于氢键的存在,使得第ⅤA、ⅥA、ⅦA氢化物的熔沸点出现了反常。

第ⅤA中:

SbH3>NH3>AsH3>PH3;

第ⅥA中:

H2O>H2Te>H2Se>H2S;

第ⅦA中HF>HI>HBr>HCl。

(3)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碱性及与水作用的情况。

①HCl、HBr、HI溶于水成酸且都是强酸。

②HF、H2S、H2Se、H2Te溶于水成酸且都是弱酸。

③NH3溶于水成碱,氨水是弱碱。

④PH3、AsH3、CH4与水不反应。

⑤SiH4、B2H6与水作用时分解并放出H2。

3、非金属氧化物的通性:

(1)许多非金属低价氧化物有毒,如SO2、NO、NO2、CO等,注意不能随便排放于大气中。

(2)非金属氧化物(除SiO2外)大都是分子晶体,熔沸点相差不大。

(3)非金属氧化物大都为酸酐,相应的酸易溶于水,则氧化物易与水化合,反之水化反应难以进行。

(4)不成盐氧化物(如CO、NO)不溶于水,也不与碱反应。

虽然N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但NO2不属于酸酐。

4、含氧酸

(1)同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从左到右酸性增强。

(2)氧化性:

同种元素低价强于高价含氧酸.

HClO>HClO3>HClO4(稀)

H2SO3>H2SO4(稀)

HNO2>HNO3(稀)

(3)对于同种非金属形成的不同含氧酸,价态越高,酸性越强。

其顺序如:

HClO4>HClO3>HClO2>HClO,H2SO4>H2SO3。

(4)难挥发的H2SO4、H3PO4受热难分解;

强氧化性的HNO3、HNO2、HClO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非氧化性的H2CO3、H2SO3易分解。

强酸可制弱酸,难挥发性酸制挥发性酸。

(5)常见含氧酸的一般性质:

①H2SO4:

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强酸,沸点高,不挥发,稳定。

浓硫酸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②H2SO3:

仅存在于溶液中,中强酸,不稳定。

③HClO4:

在水溶液中相当稳定,最强无机酸,有强氧化性。

④HClO:

仅存在于溶液中,是一种弱酸,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极不稳定,遇光分解。

⑤HNO3:

无色液体,强酸,沸点低,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有强氧化性。

⑥H3PO4:

无色晶体,中强酸,难挥发,有吸水性,稳定,属于非氧化性酸。

⑦H2CO3:

仅存在于溶液中,弱酸,不稳定。

⑧H2SiO3:

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弱酸,不挥发,加热时可分解。

⑨常见酸的酸性强弱。

强酸:

HCl、HNO3、H2SO4;

中强酸:

H2SO3>H3PO4(H3PO4中强偏弱);

弱酸:

HF>CH3COOH>H2CO3>H2S>HClO>H2SiO3。

四、11种无机化学气体的制取和性质(O2、H2、Cl2、CO、NO、SO2、NO2、CO2、H2S、HCl、NH3)。

(1)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制取的气体有:

O2、H2、Cl2、NO、NO2等。

(2)利用复分解制取的气体有:

SO2、CO2、H2S、HCl、NH3等。

(3)可用启普发生器制取的气体有:

H2、CO2、H2S等。

(4)只能用排气法收集的是:

Cl2、SO2、NO2、CO2、H2S、HCl、NH3等。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

NO、CO。

(5)使红色石蕊变蓝的气体是NH3;

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SO2和CO2;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是SO2和Cl2;

使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的气体有H2S和SO2。

(6)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是H2S;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

Cl2、SO2、NO2、HCl、NH3等;

毒性气体有:

Cl2、CO、NO、SO2、NO2、H2S等。

(7)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

H2S、CO、H2等。

【典型例题】

例1:

现取用一个容量为200mL的大注射器(A),在注射器的套筒内预先盛放0.2414g漂粉精,然后吸入足量的盐酸,反应充分后,将注射器内的液体小心地推出,这时注射器内的黄绿色的气体折合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40.32mL。

(1)然后用B注射器在A注射器的橡皮管上抽取折合为标准状况下的黄绿色气体5.00mL,再吸入水若干,当B注射器内气体恰好全部溶入水中时,形成的氯水约为多少体积(20℃时,氯气的溶解度0.72939/100g水,假设该氯水的密度为1g/cm3)?

漂粉精是NaClO和NaCl的混合物,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在制漂粉精时,难免有极少量的烧碱多余,你能否计算出这种漂粉精中除NaClO和NaCl之外的杂质含量为多少?

B

(2)将二滴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反映了氯水具有什么性质?

(3)将该氯水放置一段时间,B注射器内会出现气体,且将注射器剧烈振荡也不能使气体消失,相反地,气体数量还略有增加,这是为什么?

(4)若将该氯水长时期放置,你估计B注射器内出现气体的体积约是多少?

你可用怎样的化学方法确定这种气体是什么?

具体的操作步骤怎样?

(5)你还可以利用A注射器内的氯气做哪些氯气性质的试验?

当实验结束时,A注射器内多余的氯气应如何处理?

解析:

(1)NaClOCl2,向右的反应是产生氯气;

向左的反应是吸收氯气。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NaClO+2HCl→NaCl+H2O+Cl2↑

74.522400

x40.32

NaClO理论质量x=0.1341g;

0.2414×

y%×

74.5/(74.5+58.5)=0.1341;

y%=0.9917

杂质含量1-99.17%=0.83%。

5.00rnL氯气的质量为:

71×

5.00/22400=0.01585g

设z克水能吸收0.1585g氯气。

0.01585/0.7294=z/100,解得z=2.173g,由于氯水的密度为1g/cm3,故能形成2.173mL氯水。

(2)氯水中含有以下多种微粒,存在下列平衡:

Cl2+H2O

H++Cl-+HClO,石蕊试纸由蓝变红,是盐酸和次氯酸的酸性(H+)所致。

石蕊试纸又由红变白,是次氯酸的漂白性所致。

(3)2HClO

2HCl+O2↑,剧烈振荡增加分子间碰撞的机会,促进HClO的分解。

(4)由于2Cl2→2HClO→O2;

2Cl2→O2;

若HClO全部分解可产生O2约2.5mL。

2.5mL的氧气,要能检验出来,最好能找1个略大于2.5mL的小试管粗细的容器,用注射器将氧气推入小容器中,立即将带余烬的卫生香插入,用这种方法检验氧气的存在成功率比较高。

(5)可利用注射器内的Cl2试验卤素的活动性。

如果是用来做氯氢爆鸣、氯气跟金属的反应,请注意反应具体步骤的可行性,并防止氯气的逸出。

实验结束,将多余的氯气通入石灰水中(或NaOH溶液)中。

答案:

(1)2.173mL0.83%

(2)石蕊试纸由红变白,说明氯水中的次氯酸分子具有强氧化性(3)次氯酸分解产生O2(4)(5)见分析。

例2:

工业制纯碱时,第一步是通过饱和食盐水、氨和二氧化碳反应,获得碳酸氢钠晶体,它的反应原理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

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饱和)=NaHCO3↓+NH4Cl

以上反应的总结果是放热反应。

请设计一个实验:

用最简单的实验装置模拟实现这一过程,获得碳酸氢钠晶体。

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有:

6mol·

L-1盐酸,6mol·

L-1硫酸,浓氨水,氢氧化钠、消石灰、石灰石、氯化铵、食盐、蒸馏水和冰,以及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⑴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包括反应时容器中的物质),并在图中玻璃容器旁自左至右分别用A、B、C……符号标明(请见题后说明)

⑵请写出在图上用A、B、C……各玻璃容器中盛放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A:

 

B:

C:

D:

E:

⑶利用在本题所提供的实验用品,如何判断得到的产品是碳酸氢钠的结晶,而不是碳酸氢铵或食盐结晶。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①本题装置示意图中的仪器可以用下面的方式表示。

敞口玻璃容器 

有塞玻璃容器 

玻璃漏斗 

分液漏斗 

玻璃导管(但应标示出在液面上或液面下) 

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玻璃导管之间的联接胶管等,在示意图中不必画出。

如需加热,在需加热的仪器下方,标以“△”表示。

本题是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设计一个最简单实验方案,评价不同实验方案优劣的新情境实验题。

题目要求用限定的仪器装置和药品,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装置,来获得碳酸氢钠的晶体。

主要考查学生接受题给信息和排除干扰信息的能力。

题中没有给予出仪器的图示和名称,要求考生自己用示意图画出实验装置,增加了题目的难度。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氨在反应中的作用。

从题中得到的信息是:

(1)反应原理:

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饱和)=NaHCO3↓+NH4Cl

(2)反应的总结果是放热反应。

合并以上二式,得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NH3+CO2+H2O+NaCl(饱和)=NaHCO3↓+NH4Cl;

ΔH=-Q(Q>0)。

根据这个反应式又提供了两点信息:

一是如果向饱和食盐溶液中同时通入CO2和NH3,可以获得NaHCO3晶体;

二是降低温度,将有利于NaHCO3晶体的生成。

如果直接这样设计实验方案,在整个实验装置中至少有CO2和NH3的两个气体发生装置。

为了确定最简单的实验方案,就必须设计出不止一个方案,然后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简单的实验方案。

从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知识来分析,CO2溶于水,发生反应:

CO2+H2O

H2CO3

H++HCO3—,因为碳酸是弱酸,所以HCO3—的浓度很小;

但是当通入NH3后,NH3在水中也发生如下反应:

NH3+H2O

NH3•H2O

NH4++OH—,氨水电离产生的OH—和CO2溶于水产生的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H2O,从而使碳酸和氨水的电离平衡都向右移动,可以使溶液中的HCO3—的浓度增大。

由此不难想到,只要在通入CO2的同时,食盐饱和的浓氨溶液中已有足够的NH3•H2O,就能起到与通入氨同样的效果。

从题目提供的信息来看,可以联想到配制用食盐饱和的浓氨溶液作为反应液,也可以达到上述结果。

这样在实验装置中就可以减少氨气的发生装置。

还有不少学生认为整个设计装置只用三个装置就够了,这不更简单吗?

第一个装置是CO2气体的发生装置,第二个装置就是生成NaHCO3晶体的装置,第三个装置就是尾气吸收装置。

因为反应液使用了浓氨水,为了减少逸出的NH3对环境的污染,应用6mol/LH2SO4吸收NH3。

表面看来三个装置确实最简单,但这些学生们又没有考虑到石灰石和6mol/L盐酸反应产生CO2时,一定要使CO2通过装有水的洗气装置,除去CO2中带出的HCl酸雾,否则HCl会和NH3反应生成NH4Cl,使③式平衡向左移动,从而大大地减少了NaHCO3的生成。

还有的学生没有考虑到反应是放热的,在生成NaHCO3晶体的反应器外一定要有一个冷却装置,否则③式平衡也会向左移动,也会减少NaHCO3的生成。

综合以上分析,设计最简单的实验装置应有5个部分组成,见答案。

⑵A.CaCO3,并由漏斗加入6mol·

L-1HCl;

B.蒸馏水(或答水);

C.冰水(或答冷水);

D.被氯化钠饱和的浓氨溶液;

6mol·

L-1H2SO4。

⑶取少量产品放在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时,停止加热。

试管中如有白色剩余物质,则得到的产品不是碳酸氢铵。

试管冷却后,向其中加入适量盐酸,反应激烈,冒大量气泡,最后剩余物全部溶解,说明得到的结晶是碳酸氢钠。

如果加入盐酸后,晶体全部溶解,但没有气泡产生,则得到的结晶可能是食盐。

【能力强化】

1.喷泉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

在实验室中,利用气体和溶剂的某种性质,在一特定装置中,例如如右图装置,也能模拟这种现象。

要能看到喷泉现象,则烧瓶和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为

A.HCl(H2O)B.CO2(H2O)

C.SO2(4mol/LNaOH溶液)D.NH3(汽油)

2.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A.NaClNa2SO4B.NaClNaBrNa2SO4

C.NaClNa2SO4I2D.NaClNaINa2SO4

3.(03年上海)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合的是

A.NaHSO3粉末加入HNO3溶液中B.H2S气体通入氯水中

C.NaOH溶液滴入Ba(HCO3)2溶液中D.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

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V1>V2>V3B.V1>V3>V2C.V2>V3>V1D.V3>V1>V2

5.一定条件下,将含有等体积H2、CO、CO2的混合气体,分别通过装有足量还原铁粉、四氧化三铁和过氧化钠的3个反应管。

假设气体通过每个反应管都能充分反应,且3个反应管以任意顺序排列。

问:

(1)混合气体是否有可能被完全吸收?

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

(2)尾气中是否可能有单一气体?

_________。

若有可能,该气体是______。

(3)原混合气体中哪一种成分不可能在尾气中出现?

________。

6.有一无色气体(可能由O2、N2、CO2、HCl、NH3、H2、NO、N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如图示通过洗气瓶,发现气体减少一部分体积;

通过干燥管后气体呈红棕色,再将该气体适量地通入盛满水倒立于水槽的试管内,发现倒立于水槽的试管内的水位下降后又缓慢上升,最后试管内全部充满液体,由此判断:

(1)干燥管内的固体是

(2)原气体中一定有

(3)原气体中一定没有

(4)从最终结果可知原气体中气体的体积比为。

【热身冲刺】

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火柴在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火柴头和火柴盒两侧面都附有化学物质,火柴头上的化学物质主要是氯酸钾、硫磺、二氧化锰等混合物;

火柴盒两侧面附着的物质是红磷、玻璃粉等混合物;

火柴杆是可燃木条,其主要成分是碳。

划过火柴,就可燃着生火,常常会闻到一种火药味,伴有一股白烟。

试写出火柴生火过程中可能有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有关的现象。

8.将红热的2.4g木炭投入盛有足量12mol/L的浓硝酸试管a中,立即塞好塞子,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事先已检查过装置的气密性)。

(1)试管b中最终_______(填“有”或“无”)沉淀,原因是_______。

(2)试管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集气瓶e中最后收集到的气体名称为_________。

理论上该气体的总体积为______L(标准状况),实际上比理论值______(填“大”或“小”)。

9.下图是实验室制取Cl2并以Cl2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实验:

(1)A为氯气发生装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打开旋塞K,让Cl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处的酒精灯。

Cl2通过C瓶后进入D,D装置内盛有碳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和HCl(气),试写出D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处石蕊试液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E处溶液改为石灰水,反应过程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A.有白色沉淀生成B.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C.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消失

(5)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少量Cl2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SO2和CO2气体,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a、b、c为止水夹,B是用于储气的气囊,D中放有用I2和淀粉的蓝色溶液浸湿的脱脂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欲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2)此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不能过快,由此设计了虚框部分的装置,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操作编号填写);

①向A装置中加入浓硫酸,加热,使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B,当气囊中充人一定量气体时,停止加热;

②待装置A冷却,且气囊B的体积不再变化后,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慢慢挤压气囊,使气囊B中气体慢慢进入装置C中,待达到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b;

③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止水夹b

(3)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为;

(4)当D中产生(多选不得分)__________现象时,可以说明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是CO2,而不是SO2;

A.进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变浅,出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不变

B.脱脂棉上蓝色均变浅

C.脱脂棉上蓝色褪去

则装置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学生要用浓硝酸法(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量)测定某铜银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资料表明:

①反应中除生成NO2气体外,还会有少量NO生成;

②常温下NO2与N2O4混合存在,在低于0℃时几乎只有无色的N2O4液体(或晶体)存在。

为完成测定并验证确有NO生成,该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试回答:

(1)实验前要先打开A装置的活塞K1,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后再关闭K1其目的和原因是。

(2)装置B的作用是。

(3)实验时A中反应停止后,打开D装置导管的活塞K2并通入氧气,若反应确有NO产生,D中的现象是;

实验时发现通入氧气温度的高低对实验有较大的影响,为便于观察应通入(填“冷”或“热”)的氧气,其原因是(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解释)。

(4)为减小测量误差,在A中反应完成和D中出现现象后,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5)若设反应中硝酸无挥发也无分解,且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实验已测得以下数据:

铜银合金的质量、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及体积(过量)、E装置反应生成物中氮元素的质量;

为确定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还需测定的数据是。

(6)若实验只测定Cu的质量分数,不检验NO的产生,则在铜银合金与浓硝酸反应后,只需简单实验操作(不使用B~E连续装置)就可达目的,简述实验过程。

12.现有KCl,NaCl和Na2CO3混合物,其中Cl元素含量27.08%,Na元素含量为31.5%。

求混合物中Na2CO3的含量。

13.白色粉末A由Na2S、Na2SO3、Na2S2O3、Na2SO4、NaCl等物质中的三种混合而成。

取一定量A样品投入100mL2.2mol·

L-1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最终得到100mLH+浓度为1mol·

L-1的溶液。

若将此溶液蒸干,只得到8.19g纯净物B。

已知反应2H2S+SO2=3S+2H2O在常温下即可发生。

(1)B的化学式为。

(2)A中是否含有NaCl?

(填有或没有)

(3)若反应中还生成V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且该气体不会使品红溶液褪色),则取出的A样品中含有Na2Smol(用含V的代数式表示)。

(4)A中各组成的物质的量比不同时,所产生的沉淀物的量亦不同。

上述A样品与盐酸反应可生成的况淀物的质量最大值为g。

1.AC2.AB3.D4.B5.

(1)可能

(2)可能;

O2(3)CO

6.

(1)Na2O2

(2)NH3CO2NO(3)O2HClNO2H2N2

(4)CO2、NO3︰2

7.P(红)

P(白)4P(白)+5O2

2P2O5(放热)

2KClO3

2KCl+3O2S+O2

SO2C+O2

CO2

火药味是硫磺燃烧生成SO2的气味,白烟是磷和碳燃烧生成P2O5与CO2的混合物。

8.

(1)无沉淀,通过计算可知反应生成的NO2、CO2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时NO2与水反应生成的HNO3过量,试管b中最终无沉淀,得Ca(OH)2、HNO3的混合溶液。

(2)先有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3)NO、6.0L、小。

9.

(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2Cl2+C+2H2O

4HCl+CO2提供D处所需的水蒸气

(3)先变红,后变无色未反应完的氯气与水作用产生HClO,HClO的漂白作用使红色消失

(4)B(5)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