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217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常规.docx

《中医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常规.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护理常规.docx

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科常见疾病

护理常规

 

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1病区

中医一般护理

中医的一般护理,其内容包括生活起居的护理,饮食的调护,情志的调护和二便的调护等。

第一节生活起居的护理

一、顺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

二、生活起居有常

三、劳逸适度

四、锻炼身体

五、戒不良习惯

第二节情志护理

一、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

(一)诚挚体贴

(二)因人施护

(三)避免刺激

二、情志护理的一般方法

(一)劝说开导:

就是通过正面说理,让患者认识到“喜怒不节”的情节失调,是“生乃不固”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开导和引导病人自觉地戒除恼怒,调和情志。

(二)交心谈心:

通过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询查清楚患者真正致病的原因。

(三)移情相制:

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转移。

相制,即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

(四)顺情从欲:

顺从病人的意志、情绪,满足其心身的需要,这就是“顺情从欲”。

(五)顺应四时:

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四时季节气候不同而调摄精神情志亦应随之而不同。

(六)气功调神

第三节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进行营养膳食方面的护理。

一、食物的性味与功效

二、膳食分类与作用

(一)一般性饮食

1、普食2、半流3、流食

(二)治疗性饮食

1、低蛋白饮食

2、高蛋白饮食

3、高热量饮食

4、低热量饮食

5、低脂饮食

6、低盐、无盐饮食

三、中医饮食调护的原则

中医饮食调护的原则,应以清淡、有节、杂食(不偏嗜)、辩证施食等为宜。

(一)清淡:

是指主食以五谷杂粮为主,副食以蔬菜、豆类、植物油为辅调配的饮食称为清淡饮食。

(二)有节:

是指饮食要有节制,合理饮食。

饮食的冷热、软硬相宜,定时用,食量适度。

(三)杂食:

是指饮食要多样化,不能偏嗜。

(四)辩证选食:

根据病人体质和病证的性质给以合理饮食,如寒证应以温热性质类饮食;热证应以寒凉性质类饮食;虚寒应以温补类饮食;实证应宣散消导类的饮食等等。

四、饮食宜忌

(一)食药配伍:

就是指食物和药物相配伍后来调护疾病的一种方法。

(二)食物禁忌:

饮食调护,一定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病证的性质,选择不同属性的食物,以达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配合治疗目的。

五、膳食管理

第四节病人的二便护理

(一)大便的观察及护理

(二)排尿的观察及护理

感冒

感冒是常见的外感病,以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全身不适等为主证。

多由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病位在肺卫。

临床分为风寒、风热、暑湿及体虚感冒等类型。

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等,均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风寒、气虚感冒,室温可稍高,注意保暖防寒;风热、阴虚感冒,室内宜凉爽湿润;暑湿感冒宜凉爽通气。

三、重伤风宜卧床休息,热退后适当下床活动。

四、汗出热退时,宜用温水毛巾擦身后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五、密切观察体温、寒热、汗出、咳嗽、咯痰、痰色、舌苔、脉象及服药后反应,汗出过多时注意血压变化及并发症。

如见下列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医护协作处理:

1、服解热药后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冷汗出。

2、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咳嗽、胸痛、咯血,或热盛动风抽搐。

3、恶寒重者,或寒热往来,病邪深入半表半里之证时。

六、临证(症)施护:

1、风寒感冒无汗,可行背部捏脊直至背部发热。

鼻塞、流涕用热毛巾敷鼻额部,或按摩迎香穴、印堂穴;头痛可按揉加百会、太阳、印堂穴等。

2、风热感冒口渴,可给温开水或清凉饮料如西瓜汁等,或给鲜芦根煎汤代饮。

3、便秘可用番泻叶泡茶。

4、暑湿感冒头身疼痛,可采用刮痞疗法;或用鲜霍香、鲜佩兰、薄荷洗净泡水代茶。

5、体虚感冒可艾灸大椎、肺俞、关元、足三里等穴;或耳穴埋籽,取肾上腺、内分泌、肾、肺等穴增强免疫功能。

七、解表药宜轻煎,风寒感冒汤药宜热服,服后盖被取暖,或饮热稀粥,以助汗出;风热感冒药宜温服。

八、饮食宜清淡,多饮开水,忌辛辣、油腻厚味食品。

风寒感冒宜热食,忌生冷;风热感冒多食水果;气虚感冒宜选温补、易消化的食品,如山药粥、黄茂大枣粥、牛奶等,以健脾补气。

九、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1、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2、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天暑地热之时,切忌坐卧湿地,汗出勿当风。

3、加强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自我穴位按摩,坚持每日凉水洗脸等。

咳嗽

咳嗽是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肺系疾病。

多由外感六淫之邪所致,或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病位在肺,涉及脾、肾。

临床分为外感咳嗽及内伤咳嗽。

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疾病,有咳嗽证候者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脾胃肺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避免灰尘及异味刺激,禁止吸烟。

风寒咳嗽室温宜暖;风热咳嗽室温宜凉爽。

三、咳嗽严重者应卧床休息,痰多者侧卧位以利排痰。

经常变换体位,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咳嗽兼喘者取半卧位。

四、痰色黄绿时,及时送检。

五、肺结核咳嗽,及时执行呼吸道隔离,并尽快联系专科医院。

六、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痰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并做好记录。

如观察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医护协作处理:

1、消瘦、胸痛气促、午后发热、面潮红、久咳、痰中带血。

2、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

3、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的厥脱证。

七、临证(症)施护:

1、风寒束肺咳甚者,可于大椎、肺俞、风门穴拔火罐。

2、干咳少痰、粘稠难咯,可给雾化吸入。

3、痰热壅肺咳嗽,可遵医嘱服竹沥水、川贝粉等清热化痰;痰中带血,可遵医嘱给予三七粉,或用白茅根、藕节水煎汤送服。

八、汤剂一般宜温服;风寒、阳虚者应热服。

九、饮食宜给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风寒咳嗽可服姜糖水,忌生冷饮食及瓜果,宜热饮食;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梨粥、藕粥;肺肾阴虚咳嗽可给麦冬煎水代茶。

十、保持精神愉快,做好情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让患者了解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学会自我调节。

十一、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1、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2、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冷暖,预防感冒

3、鼓励户外活动,平时注意身体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呼吸操以增强体质及肺功能。

胸痹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证的一种疾病。

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多由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弱所致。

病位在心,与脾肾关系密切。

现代医学中的心脏病、心肌病等,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心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重症患者应入监护室,绝对卧床休息,停止一切活动,轻者可适当活动。

病室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三、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及缓解方法,并详细记录。

如发现下列情况立即报告医师,医护协作处理:

1、心痛剧烈、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表情淡漠、或谵语、昏迷。

2、咳嗽、气喘、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

3、伴有上腹部及肩背痛、呕吐、寒战、发热等症状。

四、临证(症)施护:

1、心痛发作时,遵医嘱给予急救药物,如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硝酸甘油等舌下含服;或针灸心俞、内关、足三里等穴。

2、心痛剧烈并喘促不得卧时应立即吸氧,半卧位。

3、心脏骤停,应协助采取急救措施并立刻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五、饮食宜清淡、细软,少量多餐,忌食生冷、油腻、烟酒之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心衰者宜低盐饮食。

六、避免情绪紧张及不良刺激。

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情绪与本病的关系,教会患者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七、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1、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2、畅情志,防止七情内伤。

3、注意劳逸结合,康复期适当进行康复锻炼。

4、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急救药物的服用方法及简单的应急措施。

心悸

心悸是由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所致的心跳异常、自觉心慌悸动不安的疾病。

多由于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或失血过多,或思虑过度,情志所伤而致。

常遇情志不遂、劳倦或饮酒过多而诱发。

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有上述表现者,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心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光线宜偏暗。

阴虚火旺者室内宜凉爽湿润;心阳不振者,居室宜温暖干燥。

三、病重者需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活动。

心慌气促不能平卧者取半卧位,并予以氧气吸入。

四、便秘者可给润肠通便之品,如香蕉、蜂蜜等,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必要时可给缓泻剂。

切忌排便时因用力过度而发生意外。

五、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的变化,观察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的关系及发作时间,做好记录。

如见下列情况,应立即通知医师,医护协作处理:

1、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口唇青紫,心前区剧烈疼痛等。

2、呼吸表浅、频率、节律发生改变,脉微欲绝,心脏骤停等。

六、临证(症)施护:

1、心阳虚弱、水气凌心,喘促不能平卧者,给予吸氧、半卧位。

2、心血瘀阻、心阳虚弱,脉结代,脉搏低于60次/分者,应卧床休息。

3、心虚胆怯、心脾气虚,阵发性心悸而无脉结代者,可采用憋气法、引吐法、压迫眼球法、压迫一侧颈动脉窦法等,缓解心悸。

4、心悸发作时遵医嘱针刺神门、三阴交等穴,也可耳穴埋籽。

5、心跳骤停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抢救,并立即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6、水气凌心伴水肿者,做好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损伤,遵医嘱准确记录出入量及体重。

七、中药汤剂宜温服并观察记录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八、饮食注意营养、水分和钠盐的摄入量,尤其对水气凌心水肿者要限制水及钠盐的摄入。

饮食要有节制,宜清淡可口,忌辛辣、醇酒、咖啡等。

宜进食莲子、桂圆、大枣、山药等。

九、重视心理护理:

心悸发作时有恐惧感者,要有人在旁陪伴,予以心理安慰。

平时多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教会患者进行自我排解的方法,如转移法、音乐疗法等。

十、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1、积极治疗原发病,并教会患者自测脉搏和听心率的方法。

2、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控制食盐入量,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5、适当增加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活动量以无不适为宜。

6、遵医嘱坚持服药,感觉不适时及时就诊。

 

中风

中风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为主证。

多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加之饮食、情志、劳倦等所致。

病位在心、脑、肝、肾。

现代医学中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面神经麻痹等病,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心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室宜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声、强光等一切不良刺激。

三、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减少搬动。

半身不遂者,保持患肢功能位,早期给予功能锻炼。

四、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呼吸、血压、体温、脉搏、舌苔、二便、四肢活动等情况,详细记录。

对烦躁不安者应加用床栏。

五、加强口腔护理,用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每日二次,保持口腔清洁。

眼睑不能闭合者,用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双眼。

做好防褥护理,保持床单元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

尿失禁者遵医嘱给予留置导尿,定期进行膀胱冲洗。

六、临证(症)施护:

1、阳闭证: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高热者,予头部冰袋冷敷,并将头部垫高约2一3cm。

遵医嘱针刺人中、涌泉、内关等穴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