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15《出师表》学案2无答案 冀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150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15《出师表》学案2无答案 冀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5《出师表》学案2无答案 冀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5《出师表》学案2无答案 冀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5《出师表》学案2无答案 冀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5《出师表》学案2无答案 冀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15《出师表》学案2无答案 冀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 15《出师表》学案2无答案 冀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15《出师表》学案2无答案 冀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 15《出师表》学案2无答案 冀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15《出师表》学案2无答案冀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5《出师表》学案

(2)(无答案)冀教版

【学习目标】

1、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

2、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自主预习】

1、介绍作者,文体及背景链接。

2、积累文言词汇。

【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翻译课文,注意直译做到:

字字落实。

2、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划分层次。

【当堂评价】

完成《精英》中基础部分。

【拓展提升】

1、写出和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歇后语。

2、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据,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六出:

七擒:

收二川:

排八阵:

东和;北拒:

取西蜀:

定南蛮:

【课后检测】

1、理解下列古今词义的区别:

①秋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②开张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③痛恨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④卑鄙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2、理解下列形容词的活用:

①优劣得所

②恢弘志士之气

③亲贤臣,远小人

④此皆良实

3、理解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

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②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先明。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自主预习】

积累本文的成语:

三顾茅庐危急存亡妄自菲薄作奸犯科

计日可待不毛之地临危受命亲贤远佞

【合作探究】

(一)文本探究:

1、分析第一段:

①当时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各是什么?

 

②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③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2、分析第二段: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具体内容是什么?

 

②如何具体执行?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3、分析第三、四段:

①诸葛亮举荐了哪些人?

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②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③亮认为举用向庞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4、分析第五段:

①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②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

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

 

③“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二)写作特色:

体会课文“寓情于议”的写法。

 

【当堂评价】

1—5段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为什么把第三条重点写?

 

【拓展提升】

如何看待文中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忠”?

请谈谈你的看法。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5《出师表》学案(3)(无答案)冀教版

【学习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掌握重点词句。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学习难点】

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 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2.关于“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p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叫匕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自主学习】

(一)对联引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

(二)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2、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

崩殂:

疲敝:

秋:

殊遇:

开张圣听:

光:

恢弘: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异同:

作奸犯科:

刑赏:

平明之理:

良实:

志虑忠纯:

简拔:

遗:

咨:

裨补阙漏:

淑均:

优劣得所:

猥自枉屈:

驱驰:

后值倾覆:

尔来:

夙夜忧叹:

不毛:

庶竭驽钝:

攘除:

斟酌损益:

慢:

彰其咎:

谘诹善道:

察纳雅言:

3、古今异义词:

(1)开张:

今义是,本文中的古义是。

(2)痛恨:

今义是,古义是。

(3)卑鄙:

今义是,古义是。

(4)感激:

今义是,古义是。

(5)谨慎:

今义是,古义是。

(6)涕:

今义是,古义是。

3、理解文言虚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之欲报之于陛下也()而可计日而待也()

先帝称之曰能()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以光先帝遗德()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以塞忠谏之路()欲报之于陛下()

是以先帝简拔()于叹息痛恨于桓、灵()

以愚以为宫中之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悉以咨之()受任于败军之际()

先帝不以臣卑鄙()还于旧都()

以伤先帝之明()

【合作探究】

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问题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2、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问题探究

(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2)如何具体执行?

       

(3)提出怎样的劝诫?

      

(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3、请同学翻译第三、四自然段,问题探究

(1) 举荐了哪些人?

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4、请同学翻译第五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

(正面):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

(反面):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6)3-5段提出了什么建议?

为什么要把这条重点写?

5、请同学翻译第六自然段,问题探究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

具本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6、请同学翻译第七段,问题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7、请同学翻译第八段。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精读精练】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亨误的一项是()

A.夙夜优叹(早晚)          B.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

3.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激              D.进尽/忠言

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汉,郭伋字细侯。

茂陵人,为并州守。

素结恩德。

后行部①至西河。

童儿数百。

各骑竹马②,迎拜于道。

问使君③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

既还。

先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

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

先归一日。

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

注释:

①行部:

巡视州郡。

  ②竹马:

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③使君:

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素结恩德(          )    ②后行部至西河(       )

6.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郭伋“遂止野亭,候期乃入”的原因是什么?

7.郭伋在汉代以贤良著称,数百儿童道旁迎之的雅事更被传为美谈。

阅读本文,说一说郭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拓展提升】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歇后语

成语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注解:

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2)运筹帷幄

注解:

指拟定作战策略。

引申为筹划、指挥。

出处:

《汉书·高帝纪》: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注解: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歇后语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门角里藏着诸葛亮——暗中盘算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金蝉脱壳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诸葛亮斩马谡——执法如山;不念旧情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