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924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学设计

课题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应用

科目

化学

教学对象

九年级

提供者

课时

1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复习固体物质溶解度涵义,会叙述溶解度的具体含义

2.复习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会判断物质结晶的基本方法

3.初步掌握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计算关系,重点掌握利用溶解度求算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

4.能运用溶解度曲线解释生产生活中常见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已基本完成新课程的学习,进入学考复习阶段;对学考考察的重点没有明确的认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不足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目标明确:

研究学考-针对学考为主旨。

教学策略实用为主,按照“研究学考-考点回顾(知识复习)-各个击破(针对练习)-针对学考(综合练习)”为主线设计实施教学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班级授课、ppt课件、复习导学案及检测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出示目标,明确本节复习重点

PPT展示本节目标

观看目标,明确复习要求

直接进入主题PPT

考题分析-研究学考

展示近三年学考相关试题,提出研究目的

分析试题,归纳学考“高频词”

研究学考,归纳考点PPT+导学案

知己知彼-考点回顾

引导回顾,复习重要考点相关知识

小组互动,回顾复习

紧贴教材,回归基础

PPT+导学案

针对练习-各个击破

引导分析各考点针对性习题,强调要点、关键

小组互动合作,通过针对性习题提高对考点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化整为零,针对性解决各考点PPT+导学案

综合练习-面相学考

通过综合习题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小组互动合作,回到学考,通过综合性练习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回归学考,提高综合运功用能力PPT+导学案

复习效果评测

设计针对性习题,及时了解检测复习效果

完成测试小卷

及时了解,反馈复习效果测试卷

六、教学评价设计

1.主观评测:

小组互评,按照参与程度和组内表现评出级别(A.B.C.D)

2.客观评测:

独立完成测试卷,按照分值确定等级(A.B.C.D)

《溶解度、溶解度曲线复习》学情分析

溶解度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但和溶解度有关有关的考题又在学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围绕溶解度问题,教材设置了溶液概念、饱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结晶等相关知识,可以是系统性比较强的一部分。

在新授课时期,这部分知识,分为两段叙述分别包含在第三单元、第八单元中。

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受学习阶段、掌握程度等因素制约还不能完全展现其相互间的联系,综合性习题不是很多,但在学考中,这一部分考点却是重点内容之一,综合性较强,对应分值较高,成为了重难点之一!

由于以上原因,多数学生在这部分知识学习上存在很多问题。

1.溶解度概念不清,把握不准基本的要素,导致这一概念的数学内涵不能很好地掌握应用;

2.结晶方法的选择没有掌握规律,对可溶性混合物利用溶解度差异分离的方法难以判断;

3.对溶解度曲线所体现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只停留在简单易记的阶段,不能利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灵活运用程度不高;

4.尤其对溶解度问题中涉及到溶质质量分数的问题束手无策,无从下手。

综上所述,有必要系统集中地把与溶解度相关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复习,引领学生,系统复习,深化理解各个知识点,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效果分析

溶解度的知识是初中化学重点的章节,也是难点。

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这部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更是涉及学考的各种题型和各个层次。

如在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化学推理、化学计算等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在生产生活中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知识信息量过大,多而杂乱,遇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有了如下变化:

1.进一步理解溶解度概念,对于概念所蕴含的数学关系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能进行简单的判断和计算;

2.明确了不同物质结晶分离的方法,知道了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不同选择相适应的结晶方法;

3.巩固了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不同状况,会根据溶解度曲线图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生产原理、工艺方法;

4.学会了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计算方法。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材分析

溶解度相关知识是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知识中的难度较大的一部分,与溶解度有关的记忆、理解、运用等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点都是考察的热点。

学考中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考查方式主要有:

考查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利用溶解度曲线解释结晶问题、利用溶解度曲线解释生活常识、生产工艺原理等,考察点基本在教材设计的范围内。

在新授课时期,这部分知识,分为两段叙述分别包含在第三单元、第八单元中。

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受学习阶段、掌握程度等因素制约还不能完全展现其相互间的联系,综合性习题不是很多,但在学考中,这一部分考点却是重点内容之一,综合性较强,对应分值较高,成为了重难点之一!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学案及测评练习

(一)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

1.巩固固体溶解度涵义,会叙述溶解度的具体含义

2.巩固常见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会判断物质结晶的基本方法

3.掌握利用溶解度求算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

4.能运用溶解度曲线解释生产生活中常见问题

(二)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通常用来定量的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固体物质溶解度是指在一定下,某固体物质在克溶剂(通常为)里达到时所溶解的。

3.一般将20℃时溶解度大于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为的物质称为可溶物质;溶解度为的物质称为微溶物质;溶解度为的物质称为难溶物质。

P38-39

4.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而,例如硝酸钾等。

这类物质适合结晶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例如食盐。

这类物质适合结晶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反而,例如熟石灰。

这类物质适合结晶

5.对饱和溶液,某温度下,其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对应关系是

2.溶解过程中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例如。

溶解过程中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例如。

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的物质,例如。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

 

6.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⑵曲线上P点的含义是。

⑶t2℃时,a、b、c三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⑷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⑸t2℃时30ga物质加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是否能得到80g溶液?

为什么?

⑹将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⑺大量的a物质中含少量的b物质,可用的方法提纯a物质。

【课堂教学】}

一、考题分析-研究学考

1.(2014·济南学考节选)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的“侯氏制碱法“,是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入NaCl粉末,析出可用作肥料的NH4Cl

(NH4Cl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①写出一条P点表示的意义 .

②将t2℃时NH4Cl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t1℃,溶液中NH4Cl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变小”“不变”之一).

③当NH4Cl固体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请说明提纯的原理 .

2.2015·济南学考节选)海水中除了蕴含大量的钠元素和镁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钾元素。

KCl和KN03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②已知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80℃时,KNO3的溶解度为169g。

在20℃时,向盛有200g水的烧杯中加入80gKNO3,充分溶解,得到该温度时KNO3的溶液。

(填“饱和”、不饱和“之一)

80℃,在该温度下,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

(填最简整数比)。

3.(2016·济南学考节选)小涛同学在进行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影响的实验时,

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①在t℃时,分别取3.62g硝酸钾固体和3.62g氯化钠固体分别放入A、B两支试管中,加水至固体都恰好完全溶解,此时B试管中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g(计算结果精确至0.01g).

②将A、B试管分别置于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两烧杯中(如图3所示),向甲烧杯的水中加入

3药匙硝酸铵固体,向乙烧杯的水中加入3药匙氢氧化钠固体,搅拌至烧杯中固体完全溶解时,A试管中  (填写“有”“无”之一)晶体析出,此时,A、B两试管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较为A  B(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二知彼知己-考点回顾

1.溶解度:

2.结晶方法

3.溶解度曲线

4.利用溶解度求算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

三针对练习-各个击破

1-1.判断正误:

A.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

B.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

C.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

D.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C.在一定温度下,搅拌不能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

D.2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24g硝酸钾,则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4g

2-1.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从B溶液中得到晶体宜采用的方法是

(2)分离B与C混合物采用的方法是

(3)除去A中混有的少量B的方法是

3-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4-1.下图表示M、N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据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A.M、N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将t1℃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在t1℃时,M、N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二者相等

D.将t2℃时M、N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中均析出晶体。

四综合练习-面向中考

完成一部分1.2.3年学考试题

【课后反思】

测评练习

1.下列对“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的解释正确的是()

A.20℃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水中

B.31.6g硝酸钾溶液在100g水中恰好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