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套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书文档格式.docx
《七套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套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书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区农业科技和其他社会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现有农机、农技、水利技术人员8名,农机总动力0.5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2台,小型拖拉机29台,弥雾机42台,机防面积占35%,机耕面积60%。
农业生产状况较好。
(2)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区交通便利,308省道、县道沿项目区穿过,并与沿海高速相邻;
区内电网及通讯设备基本齐全,运行良好,10KV高压线路能够适应项目开发需要;
从而为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该地方基础设施较好,具备建立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条件。
(3)组织条件
响水县委、县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作一直非常重视,主要领导经常关心此项工作,分管领导亲自抓。
随着县财政的不断好转,近几年县级配套资金基本配套到位,乡镇领导也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把开发工作当作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头戏来抓,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项目区干群也提高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认识,对这项强农、惠农、富农工程给他们带来的实惠有了切身体会,因而对进一步改造中低产田非常迫切,积极性空前高涨。
(4)科技协作条件
近年来,省市县科技推广单位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紧密配合,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高度重视科技投入,加快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省市农科所等单位的科技推广工作,使项目区成为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的示范基地,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另项目区农民的科技素质较好,接受科技服务的能力较强,通过培训可进一步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三)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七套中心社区南临中山河,与滨海县界牌镇、隔河相望,东与大有镇接壤,西与六套中心社区毗邻,北与南河镇相连。
总面积5886公顷,海七路和308省道纵贯境内。
下辖1个居委会,7个行政村,129个村民小组,全镇居民7172户,总人口27578人。
地区生产总值25213万元,全年粮食产量31429吨,油料产量945吨,财政收入256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100元。
社区工委、政府全面实施“以工强镇、农业富镇、三产活镇、文化兴镇”四大战略,其中培育特色农业有:
梅湾村种植大棚蔬菜15公顷,中心村种植浅水藕20公顷;
成立水稻、浅水藕、杂粮、蔬菜等专业合作社4个;
国家级科技户36户,省级示范户150户。
二、项目总体规划布局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规划标准
对于项目区的水利设施进行全面的完善和提高,首先理顺大的排灌体系,清除骨干排灌河道的明坝暗埂,使项目区内现有建筑物及设备运行自如,达到引得进、排得出、降得下;
其次是全面治理中沟级以下排灌渠系,乡镇水务站技术人员测绘合理科学的地形图,在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建筑物的基础上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统一规划,以适应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要求,达到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桥、涵、闸、站、电全面配套。
建设标准:
中沟级以下水利工程按《江苏省农田水利建设八条标准》设计,从项目区的实际出发按照开发一片、成功一片的原则,对水土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提高排涝标准:
日降雨150毫米雨后1天排出积水。
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在90%以上。
灌溉:
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90%。
防渍降渍:
控制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2米。
建筑物设计标准:
中沟以上建筑物按4类标准设计。
渠系及田间建筑物配套率100%。
农田:
条田面积200亩以上,耕层厚度达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达每公斤20克,旱作区16克。
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土壤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要求。
田间道路:
机耕路与乡村公路相连接,路面净宽不少于3米,高出田面0.3-0.5米;
生产道净宽不少于2.5米,高出田面0.2-0.4米。
农田林网:
沟渠路设置防护林带,干支渠和机耕道两侧配置2行绿化带,农渠配置1行林带,达到一级农田林网(每格200亩)建设标准。
生产方式:
农业机械综合作业率不低于80%,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基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产出效益:
种植粮食田块年亩产1000公斤。
(二)项目规划布局
(1)水利规划布局
支渠、大沟维持现状,疏浚骨干河道、清除明坝暗埂,达到引得进、排得出、降得下。
电灌站引支渠水,两级渠道,即斗、农两级渠道灌溉;
两级排水,即小沟、中沟分级排水。
斗渠、中沟按单非式布局设计,间距400—600米。
农渠、小沟按双非式布局设计,小沟到小沟间距120—160米。
(2)农业结构调整布局
项目区通过改造治理,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桥涵站渠配套齐全,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标准。
实现田园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到1.8%,土壤肥力上升一个等级,实行合理轮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高产丰产的要求,农作物复种指数由1.95提高到2.0,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优质水稻育种制种、优质小麦、农业标准化等。
规划在项目区建设配套全面的示范区,区内水利及道路全部标准化,配套必要的防渗、交通、绿化等管理设施。
具体产业布局为在项目区建设5000亩稻、麦两季标准粮田。
主要通过推广优质品种、提高科技含量、改善基础设施等综合措施实现农作物稳产和高产。
(三)、主要建设内容
1、水利措施
(1)土方工程,共动土20.84万方,其中:
计划疏竣大中沟3条,5.2公里,动土12.4万方;
疏竣田间排水沟13条,4.5公里,动土8.42万方;
(2)建筑物工程:
泵站工程:
新建350QSZ泵站1座
变电器50KVA1台
线路1KM
防渗渠工程
衬砌B=1.3m防渗斗渠3.56km,衬砌B=0.8m防渗农渠14.48km。
农桥工程
拆建30×
5.5M1座,拆建18×
4.5M4座,维修18×
4.5M1座
涵洞工程
新建Φ0.8×
8m涵洞14座、Φ0.6×
6m涵洞73座、Φ0.4×
4m农门49座,出水口Φ0.2×
2m970个,防渗渠便桥2×
4m28座。
2、农业措施
道路工程:
B=3.0m混凝土路面3.49公里
3、林业措施
栽植易杨20200株,女贞及高杆红叶石楠5600株。
4、科技措施
示范推广人员培训500人次。
5、其他措施
工程管护及项目管理。
三、项目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依据
本项目的投资概算是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年度滚动计划编制管理试行办法》(国农办【2014】13号),《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年度滚动计划编制管理试行办法》(苏农规【2014】2号)的规定进行编制;
据省开发局、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6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滚动计划项目选项入库工作的通知》,苏农开土函〔2014〕25号、苏财农发函〔2014〕33号文件精神,本县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任务,投资规模和建设标准,并结合本县及周边地区的物价水平,特别是主要大宗材料和设备价格进行计算。
使用定额版本为2007年《江苏省大中型灌区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江苏省大中型灌区安装工程定额》、《江苏省大中型灌区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
2、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根据省市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总体规划所确定的项目建设标准,以及其它组织实施管理,项目所发生的各项支出估算的,包括前期工作、工程施工、质量监管、竣工验收和其它管理等各项费用,估算项目计划总投资82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750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及劳务折资75万元。
用于水利项目投资644.75万元,农业项目投资115.5万元,林业项目投资32.5万元,科技推广项目投资5万元,工程管护费7.5万元,项目管理费19.75万元。
1、水利项目,投资644.75万元
(1)土方20.84万方,投资120.87万元;
其中:
疏竣大中沟3条,5.2公里,动土12.4万方;
投资523.88万元;
新建350QSZ泵站1座投资13万元
变电器50KVA1台投资2.5万元
线路1KM投资23.5万元
衬砌B=1.3m防渗斗渠3.56km,投资70.13万元
衬砌B=0.8m防渗农渠14.48km投资212.85万元
新建渡槽U0.8×
24m2座,投资19万元
5.5M1座,投资54万元
拆建18×
4.5M1座,投资12.5万元
4.5M1座,投资12.5万元
维修18×
4.5M1座投资4万元
8m涵洞14座、投资14万元
新建Φ0.6×
6m涵洞73座、投资36.5万元
新建Φ0.4×
4m农门49座,投资4.9万元
新建出水口Φ0.2×
2m970个,投资9.7万元
新建防渗渠便桥2×
投资9.8万元
2、农业项目,投资115.5万元
铺设B=3.0m水泥路3.5公里,投资115.5万元
3、林业项目,投资32.5万元
栽植易杨20200株,投资10.1万元,女贞及高杆红叶石楠5600株,投资22.4万元。
4、科技推广项目,投资5万元
示范推广500亩,投资5万元。
5、其他项目,投资27.25万元
工程管护费7.5万元
项目管理费19.75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825万元。
其中财政投资750万元,中央财政投资为375万元,省财政投资为337.5万元,县级财政配套为37.5万元,占财政资金5%;
项目区农民筹资及投劳75万元,约占财政资金10%。
本项目在实施上,坚持“农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数量控制”和“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筹集,并纳入村内“一事一议”范畴,实行专项管理,项目共需群众投劳1.5万工日,折合75万元。
四、预期效益
(一)经济效益
1、固定资产增加。
通过项目投资,项目区内新增田间设施固定资产现值400万元左右,使单位面积的田间设施投入达到较高水平,具备了较强的抗灾能力。
2.农作物投入产出增加。
项目实施后,由于采用了土壤改良、病虫害控制等措施,以及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农田基本条件有较大改善,农田灌溉率及技术水平有明显提高,项目区粮食产量明显增加,与无项目相比,优势粮食作物每亩产量大幅增加。
3、农作物生产成本下降。
项目区通过开发和进行科技示范推广、人员培训等措施,使农民运用科技手段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机械化作业,使粮食作物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农民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社会效益
1、对当地社会、经济、农业生产的作用意义。
项目区的建设促进了水稻和小麦生产优势更优,推进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形成;
粮食产量稳步提高,为社会提供更多商品粮,推进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粮食的需求关系;
粮食产品的丰富,有利于促进粮食加工业、养殖业及其它各业的健康发展,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为农业生产创造宽松环境,使农业生产步入良性循环。
项目区的建设可以使土地和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劳动密集程度及技术含量提高,可以使项目区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示范和推广,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了农民对农产品的质量意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项目受益人群、受益面、农民增收或改善生活质量的具体情况。
项目区内农民3468人,人均增加收入500多元/年。
该区生产稻谷450万公斤、小麦290万公斤、不仅供应本区需求,同时对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用明显。
3、提供社会就业机会。
水稻生产区域化的形成,高产稳产粮田的建立,不仅促进水稻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也推动稻米加工业、流通业、养殖业的发展,拓宽了农业增效的渠道,增加了农民新的就业空间,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4、可能产生的其他社会效益。
项目区内农田基本建设水平的提高,地力建设措施的推广应用以及监测站地力和墒情信息的发布将带动全县标准粮田建设的发展,促进大面积生产水平的提高。
项目区粮食播种面积0.5万亩,以每亩增加粮食150公斤计算,可增粮食75万公斤;
增加就业、提升效益等方面作用明显。
(三)生态效益
深耕深松技术的应用,不但加厚土壤耕作层,而且抑制了杂草的生长;
沟边、路边农田林网的完善,防风防旱,改善了农田小气候;
秸草还田技术的推广,不仅有效地遏制了秸草焚烧、下河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培肥了地力;
防渗渠的修建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
平衡施肥技术的普及,克服了盲目施肥,节省了成本,减少了过量用肥造成的水土污染,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项目区的建设,可新增灌溉面积0.3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1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15万亩,同时项目区按网络设计进行林网配套,可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壤退化,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自然灾害,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五、带动农民增收的措施与指标
(一)增收措施
1.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社区工委、政府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把握区域特色,谋划发展方向,确定发展思路,听取农民的建议,找准故道地区农民增收着落点,发挥区域优势,鼓励和引导农民增收。
2.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5000亩,重点对电灌站、农桥、防渗渠、涵洞、机耕路建设,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特殊经济为优势,主攻浅水藕、水生芡实、蔬菜等强势产业,依托农村专业大户在生产、经营、购销等方面优势,培育农业合作社,激发农民发家致富的积极性。
4.实施农民素质工程。
通过与科研单位的联合,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使农民思想更开阔、学到新技术、掌握新本领。
抓好新品种和良种的繁育、引进、推广工作,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强农民发家致富的信心。
(二)农民增收指标
1、产量效益增加。
项目区内水稻单产630公斤,比项目实施前平均单产530公斤增加100公斤;
小麦单产430公斤,比项目实施前单产360公斤增加70公斤,项目区年可生产稻谷320万公斤、小麦220万公斤、粮食生产能力每亩达1060公斤,加上节水省肥每亩节支约35元,每年亩平增收500元,项目区内农民每年可增收3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2000元。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按照综合治理,集中投入的原则,坚持以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沟河开挖疏浚、排灌工程配套、土地平整,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生产道路修复、硬化,项目区生产条件得以恢复,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3、高效农业发展显著加快,农民增收成效明显。
在黄河故道项目的支持下,充分利用中山河沿线的农业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优势,坚持把项目建设与促进高效农业相结合,通过工程配套、科技示范等措施,有效地促进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项目区亩均增收500元左右;
带动农户700户左右;
另道路的硬化,大幅改善村民的生活、生产和交通条件。
附件:
1.投资内容估算表
2.附表
2.1江苏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概要表
2.2江苏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种植业情况表
2.3江苏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表
2.4江苏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预期效益表
3.基本情况表
4.附图:
项目区位置图、原状图、规划图(1:
10000)
表1响水县2016年度生态综合治理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及
投资计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单价
投资(万元)
小计
财政资金
其中自筹
合计
825
750
75
一
水利项目
644.75
587.25
57.5
1
新建泵站
350QSZ
座
13
2
变电器
50KVA
台
2.5
3
线路
km
23.5
4
新建防渗渠
B=1.3m
3.56
19.7
70.13
5
B=0.8m
14.48
14.7
212.85
6
新建渡槽
∪0.8×
24M
9.5
7
8
拆建农桥
30×
5.5m
54
9
18×
4.5m
12.5
10
11
12
维修农桥
14
涵洞
Φ0.8×
8m
15
Φ0.6×
6m
73
0.5
36.5
16
农门
Φ0.4×
4m
49
0.1
4.9
17
出水口
Φ0.2×
2m
个
970
0.01
9.7
18
防渗渠便桥
2×
28
0.35
9.8
19
土方
万方
20.84
5.8
120.87
63.37
二
农业项目
115.5
98
17.5
水泥路
B=3.0M
KM
3.5
33
三
林业项目
32.5
杨树
万棵
2.02
10.1
常绿树
0.56
40
22.4
四
科技推广
示范推广
万亩
0.05
五
其它项目
27.25
工程管护
7.5
项目管理
19.75
表2.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概要表
单位:
(万元)
名称
数量
备注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1、行政辖区属乡(镇)
1
2、行政村
3、涉及总人口
万人
0.35
4、涉及农业人口
0.3
5、涉及农业劳动力
0.2
6、涉及农户数
户
920
7、土地总面积
0.61
8、耕地面积
0.55
9、现有中低产田面积
0.5
(1):
瘠薄型
(2)干旱缺水型
0.2
(3).渍涝型
0.15
(4)盐碱型
(5)其他
0.05
10、粮食总产
万公斤
500
11、农业总产值
万元
1580
12、人均年纯收入
元
6200
二、项目区现状
1、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
%
50
包括干渠、干渠建筑物工程的完好配套率
2、田间工程配套率
45
包括支渠及以下固定渠道和建筑物工程的完好配套率
3、灌溉保证率
40
4、渠系水利用系数
5、有效灌溉面积
0.1
6、泵站数及排灌动力
座/千瓦
7/250
7、防渗渠长度
公里
2
8、农机动力
千瓦
1640
三、项目所在乡镇情况
1、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2.4530
2、财政收入
2568
3、农业总产值
8925
4、农民人均纯收入
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