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7003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当前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当前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当前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当前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Word下载.docx

《当前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Word下载.docx

2010年中国经济比上年增长10.3%,而当前的物价上涨也是近几年连续超过10%的经济增长所累积的收入效应的正常释放。

(2)货币超发导致的流动性过剩。

由于我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和发达国家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原因,导致国际货币市场对人民币有一个强烈的升值预期,使得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涌入中国,这样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必然增加。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表明,外汇占款从2010年1月份的196094.14亿元上涨到12月份225795.14亿元,涨幅达15.14%。

截止2010年12月份,M2的发行已达725851.

79亿元,比5月底的663351.37亿元增长了9.42%,同时根据人民银行的初步统计,2010年全年全部金融机构本位币各项贷款新增8.36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7.95万亿元,充裕的资金最终将形成购买力,促进物价水平的上涨。

图1 

(3)生产要素价格的提高导致的物价上涨。

首先,受到国际粮食储备下降、国际价格传导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粮荒”,粮食价格普遍上涨,而粮食又是食品产业链的源头,能在较大程度上决定食品价格的走向;

其次,由于国际市场上美元持续走软,导致石油、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急剧攀升,给我国带来了很大的价格上涨压力;

再次,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可能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首先,劳动力成本增加可能成为推动今年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今年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民工荒”凸显了农民工用工成本上升的压力。

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部分上涨的劳动力工资成本最终将会转移到相关产品的价格中。

总之,影响中国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单一的。

而另一方面,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十分迅速的传导性,任何一部分的商品的涨价,将会很快地通过各种渠道推动其他商品的涨价。

物价上涨对当前中国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少有三大危害,首先是它将使得中国已经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人们都知道物价上涨会降低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但是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物价上涨对低收入民众的生活的冲击最大;

其次,物价上涨的第二个危害是它给投资和消费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将使得中国本来已经扭曲的经济结构更加扭曲;

再次,物价上涨将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

所以政府不论是出于保障民生还是维护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增长,都要统筹兼顾,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化解市场自身缺陷无法调节和解决的物价上涨问题。

2 抑制物价上涨的对策措施2.1 传统的货币政策为了防止物价进一步上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1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

2011年货币政策是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这也是我国在当前国际国内大环境下的正确选择。

传统的货币政策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由于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和存款准备金率“杀伤力”,被广泛运用。

(1)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办法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过程,是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工具。

当中央银行认为经济社会发展过快,投资消费过旺,资金过多时,便卖出债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资金;

相反,则央行买入债券,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的分析监测,按照货币调控的要求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全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2万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2.1万亿元,同时灵活安排短期正回购操作期限品种,通过长、短期操作工具的合理搭配,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

(2)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就要增加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减少贷款的发放,全社会货币供应量就会相应下降。

由于公开市场对冲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商业银行购买意愿的制约。

因此,为加强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引导货币信贷增长回归正常水平,抑制物价上涨,在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使用了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发挥其深度冻结流动性的作用。

2010年全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6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累计上调幅度达3个百分点。

搭配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的需要,是货币政策灵活性、针对性的体现,有效地回笼了大量基础货币。

2.2 利率政策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其高低直接决定了金融市场上资金的成本。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工具的运用。

利率调控方式灵活,调控机制日益完善。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2010年前三季度,利率政策保持稳定。

第四季度,为稳定物价,中国人民银行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其中,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

25%上调至2.75%,上调0.5个百分点;

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31%上调至5.81%,上调0.5个百分点。

2.3 斟酌使用财政政策

为了维持经济持续增长,防止经济回落,中央经济会议决定在201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等措施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实质上仍然是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在物价上涨压力和通货膨胀预期强烈的情况下,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看上去好像是火上浇油,其实不然,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认为西方财政制度本身有一种自动抑制经济波动的作用,即自动稳定器。

但由于我国市场化程度不高,财政制度不合理,使得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发挥得到了很大的限制。

所以,我国政府在制定财政政策时,要审时度势,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

根据IS-LM模型我们可以知道,利用积极的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利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消除经济增长带来的物价上升。

2.4 增加有效供给

物价上涨从根本上来说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要调控物价不能靠单纯的抑制总需求,增加有效的总供给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从长期和根本上来说,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稳定价格,促进经济增长,使社会经济处于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状态,就必须强化供给方面的管理。

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时,必须在强调需求管理的同时,逐步地将着力点转向供给管理方面,或者说逐步地向总供给倾斜。

总之,抑制物价上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仅造成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其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其治理的过程也必然会牵扯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各个产业部门,各个企业,社会各阶层和个人的既得利益,因此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治理对策。

尤其是我国物价上涨问题的治理,必须从我国是一个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特殊的国情出发,认真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同时也要注意各方面政策措施的有效协调。

既要从宏观经济的整体出发,保持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和总供给的不断增长,又要适度控制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和总需求,防止物价上涨进一步演化为更严重的通货膨胀,这样才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2010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R].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10-01-26.

[2]叶为金.关注影响全年CPI上涨的新涨价因素[J].中国财政,2010,(10).

[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国务院总理:

我们有信心2011年可以控制住物价上涨

2011-6-2414:

8 财经网 【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内容提要:

近日,中国国内的物价上涨及通货膨胀压力引起了市场的广泛担忧。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时间6月23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表明了他对于战胜物价上涨的信心。

他认为,中国整体价格水平处于可控范围内,并预计将稳步回落。

  近日,中国国内的物价上涨及通货膨胀压力引起了市场的广泛担忧。

  温家宝在文章中称,“对于中国能否控制住通胀并保持快速发展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国家统计局本月公布的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5%,涨幅比4月份上涨0.1个百分点,创34个月以来新高。

而2011年1到5月份期间,CPI同比上涨了5.2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的走势,国家发改委在6月22日,预计2011年6月份CPI同比涨幅将高于5月份的5.5%,此前多数机构预测,6月份CPI可能会达到6.4-6.5%。

  温家宝在文章中称,中国物价总水平于可控范围内,并预计将稳步下降。

他说,中国已将限制价格上涨放在宏观经济调控的首位,并推出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政策。

而这些政策已经奏效。

  温家宝称,中国应对危机的方式是扩大国内需求,刺激实体经济发展,并称中国将继续寻求经济结构调整。

人民大学:

通胀严峻或危害社会稳定

  (联合早报网讯)2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称,当前通胀高企对中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的影响较为严重,而目前脆弱的社会结构可能难以承受进一步加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其重要性并不亚于经济增长问题。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在报告发布论坛上表示,1978年以来,中国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容忍度一度是比较高的,但如今,“广大人民群众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度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陈彦斌教授在分析原因时表示,第一,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仍然偏高,经常发生的以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为特征通胀会对居民实际生活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居民的食品支出比例相对偏高,因而所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

  第二,中国家庭财产中存款所占比重较大,特别是穷人和中间阶层往往持有更高比例的存款,因而会在通胀期间遭受更大的损失。

  第三,相比穷人和中间阶层而言,资产持有结构更为多元化的富人不仅更容易规避通胀风险,甚至在通胀期间还可能通过房产、收藏品等实际资产而获得财富保值甚至增值的能力,加剧贫富差距。

  刘树成表示,鉴于通胀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很大,对通胀的容忍度降低,应把群众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度和出于经济发展需要的通胀容忍度两个概念区分对待。

  对于CPI权重的调整,刘树成表示,食品类应当提高而不是降低权重,住房的权重则应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以更加符合群众的消费支出。

  “应该说,我们的物价指数比现在感受到的3%-4%要高一些,比如到5%、6%,这才更接近于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的物价。

”刘树成说,应该形成一个物价综合指标体系,包括好几种物价指数,以看出物价上涨对各市场主体的不同影响,便于决策层综合判断物价动态,并决定社会保障如何与物价挂钩,这样才有利于解决物价既作为经济问题又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所承担的矛盾。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来源:

《财经网》)

附文:

  人大经济学院院长助理陈彦斌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2011年第一季度)》

   人大宏观经济形势报告:

2011年物价上涨有流动性基础

  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主办的“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于2011年2月26日举行。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陈彦斌教授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2011年第一季度)》。

报告认为,流动性存量较大、信贷惯性较大和外汇占款比重较高等因素使得2011年的物价上升仍有较为充足的流动性基础。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陈彦斌:

大家上午好,我代表课题组向大家报告我们的报告的主要内容。

  按照我们的惯例,一、三季度是专题性的研究,二、四季度是发布研究报告,这次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主题——经济增长与民生目标冲突下的中国通货膨胀。

  我们的报告分为五个问题:

一、单纯的通胀形势是否严峻、是否会加重贫富分化?

二、当前的通胀形势有哪些新的变化?

我们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这是报告的主框架。

  报告的第一部分讲述当前严峻的通胀形势会加剧贫富差距。

我们对通胀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在经历了2009年的下跌之后,我国的价格水平在2010年开始回升,并呈现逐季上涨态势,2010年CPI涨幅达到3.3%。

CPI不是很高,但是人民不满意,我们想是由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CPI并不足以反映当前的通胀形势。

二是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中国,通胀并不是主要问题,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的通胀往往是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的结构性通胀,在中国产业过剩的大背景下,不会影响物价。

我们认为,如果从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视角来看,通胀很重要,在过去30年,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并迈向小康社会,是全国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到今天,这个任务也只是逐步完成了一部分,现在我们有了新的任务、新的目标。

在高速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社会冲突,尤其是目前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所以当前的社会稳定问题是大家感觉到比较突出的问题。

  具体从两个方面论述以上观点:

  一、如果考虑到房价没有充分计入CPI、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物价是在2007-2008年高位基础上的继续上涨以及行政干预等因素,当前的通胀水平会更高,甚至接近2007-2008年的水平。

  1.我国居住类占CPI一篮子商品的权重太低,尤其是自有住房占有居住类和CPI中的权重过低,这使得我国的CPI低估了生活在房价普遍高企的城市中的居民所承担的压力。

  2.食品价格的全面上涨,尤其是蔬菜和粮食等价格的大幅上涨对居民生活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食品涨价里面,比较明显的是蔬菜、鲜果和粮食的涨价。

  3.当前的物价水平是在2007-2008年物价上涨至高位后的继续上涨,当前价格最高水平相比于2006年已经有了相当幅度的提升。

虽然2009年出现过物价下跌,但是幅度非常小,2007年至2010年这段时期依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物价上涨最快的时期,尤其突出体现在食品,4年涨了38%,而我们的收入肯定没有38%的涨幅。

  4.如果没有政府行政管制等非经济手段对价格上涨的干预,当前的物价水平可能会更高。

  2010年各级政府出台了一些行政干预物价和房价的措施,这些不得已而为之的行政干预手段反映出政府缺乏经济方面的良策来应对当前的物价和房价快速上涨。

虽然通过行政手段来打压物价和房价在短期内有助于避免价格的过快上涨,但是这扭曲了市场价格的信号作用,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混乱,甚至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市场的价格波动。

如果排除行政干预措施,那么物价水平很可能会出现报复性反弹。

  二、我国通胀对中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的影响较为严重,会进一步恶化本已严重的贫富差距,而目前脆弱的社会结构可能难以承受这种进一步加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我们的社会结构比较稳健的情况下,我们承受一定的通胀、承受更高的贫富差距可能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恰恰出现在我们不能说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有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就要有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在社会结构欠发达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个问题。

  1.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仍然偏高,经常发生的以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为特征通胀会对居民实际生活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居民的食品支出比例相对偏高,因而所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

  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一直在下降,但目前仍然高达40%。

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只有15%左右,这说明食品支出仍然是我国居民家庭支出的主要部分,而农村居民整体高于城镇居民。

  在低收入群体的恩格尔系数偏高的情况下,食品涨价对人民生活的损害非常明显,而且他们受到损害的时候,缺乏利益诉求的对象。

在欧美,生活维持不下去,可以找政府、找社会救助,甚至找教会,而我们没有钱吃饭了,找谁?

  我们把2004-2008年不同人群的CPI放大发现,特别是农村低收入群体受到价格涨幅的影响非常大。

  2.我国家庭财产中存款所占比重较大,而长期较低的存款利率使得储蓄存款很可能在通胀期间出现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从而造成家庭财产受损,特别是我国的穷人和中间阶层往往持有更高比例的存款,因而会在通胀期间遭受更大的损失。

  我国利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存款的实际利率为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存款在我国家庭财产中占了很大比重,特别是穷人和中间阶层的存款占其资产的比重更高。

我们分为三组数据来分析:

第一组是财产最低的人群,他的存款利率达到56%;

财产最高的这部分人,存款比重比较少,因为他有更多的投资手段。

高通胀、低存款利率对穷人是最不利的。

  3.我国工资形成机制缺乏集体谈判等成熟、有效的市场化措施,工资调整往往滞后于通胀,导致通胀时期实际工资下降,从而对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中低收入家庭造成更大的损害。

  4.相比穷人和中间阶层而言,富人抵御通胀的能力更强,能够通过资产持有结构的多元化来规避通胀风险。

他们可以通过资产持有结构多元化来规避风险,财产最高的10%的人群的资产结构比较多元化,而低收入者的资产结构比较单一,这是非常明显的,而我们知道,资产的多元化是抵御风险的最好的办法。

  5.房产、收藏品等实际资产具有保值甚至增值的能力,通胀期间价格往往倾向于上升,这些实际资产因其价格较高,大部分为富人所持有,因此通胀期间房产等实际资产的价格上涨会通过财富效应而显著扩大贫富差距。

投资房产所需要的资金远大于其他投资品种,是一种只适宜富裕人群的防通胀投资工具。

购买住房可以使用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但即使通过银行贷款途径筹集资金,高额的首付对于低收入者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因此房价上涨所带来的财产保值增值收益严重偏向于富人。

富人持有的房产总量高,所以房价的上涨对其财富增加的效应非常明显。

  报告的第二部分,我国当前通胀形成机制的新变化。

  前面的分析表明,通胀对中低收入者生活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主要根源是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那么,以食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为主要特征的通胀是否出现了新的形成机制?

具体而言,我们将考察三种机制:

  在农资本化、房地产深刻影响宏观经济的背景下,过剩的流动性如何导致了物价和房价上涨?

在刘易斯拐点逐渐到来的背景下,不断攀升的低端劳动力工资如何推动了农产品和低端服务业价格上涨?

在国内外价格联动性逐渐加强的背景下,持续上的国际农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如何带动了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

  一、充裕的流动性在农产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寻找出口,直接造成了物价和房价的迅速上升。

外资的涌入和高通胀预期下的高货币流通速度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过程。

  1.过多的流动性主要来自于2009年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年超计划的货币投放和不断攀升的外汇占款等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2009年,我国政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投放了大量的货币。

  第二是2010年货币政策虽然逐步调整为适度宽松,但是货币仍然出现了超计划投放,流动性在2010年仍然保持宽松状态。

一是货币供应增速虽然小幅回落到19.7%,但是仍然超过了去年年初政府制定的17%的目标值。

二是2010年的信贷总额高大7.95万亿,超过7.5万亿的信贷目标。

三是在2010年下半年通胀苗头较为明显时,货币政策的紧缩性力度不足。

在2010年5月中旬至10月中旬长达5个月的时间内,央行没有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而事实上CPI涨幅从5月起就已经连续5个月超过2.9%。

  第三是2009年及2010年贸易顺差和国际资本流入进一步增加推高了外汇占款。

外汇占款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我国外交形势出现了改善,顺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二是为了应对此轮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新一轮央行货币宽松政策制造了大量的流动性,这些流动性带来了大量的热钱。

  2.我国流动性虽然充裕,但是无法充分注入到实体经济。

  从熊比特的技术创新理论视角来看,次贷危机表面上是金融危机和房地产危机,而本质上是技术创新处于低谷。

以IT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目前处于衰落阶段,但新的技术浪潮还没有形成。

最有可能形成下一技术创新源泉的低碳技术专利发明数量和投资也没有出现本质的飞跃。

因此,世界经济的新一轮长期增长路径还缺乏信技术的有力支撑。

而中国的“投资—出口联动机制”和“外需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决定了我国实体经济高速增长的恢复有赖于世界经济增长特别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彻底恢复。

因此,我国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法将流动性充分注入到实体经济。

  3.在实体经济发展不足和金融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充裕的流动性在农产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寻找出口,直接造成了物价和房价的迅速上升。

  第一是农产品市场处于“紧平衡”状态,需求价格弹性低,短期内供给难以大幅增加,流通体制相对分散,因而具有充足的炒作获利空间。

农产品资本化倾向在炒作资金大规模涌入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剧,改变了以往的单纯消费品属性;

部分农产品价格开始脱离供求层面,出现猛烈上涨。

  第二是充裕的流动性为房地产市场注入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并推动了近期房价的快速上涨。

  历史数据表明,房价对货币的依赖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而房价对利率是负相关性,我们的低利率、高流动性是导致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第三是外资的涌入具有鲜明的投机特征,虽然不具有主导性,但仍然加速带动了资金向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的涌入。

  第四是通胀预期强化了“泛滥的流动性→强烈的通胀预期→更快的货币流通速度→更多的流动性”的正反馈机制,带来了更大的通胀压力。

  二、刘易斯拐点的逐渐到来带动了低端劳动力工资的持续上涨,造成了低端服务业和农产品价格上涨。

  中高端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幅度不大,当前我国低端劳动力市场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