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617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docx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docx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年级:

三学科:

科学备课时间:

年月日教案号:

1

课题

小车的运动

课型

实验

学习目标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于什么有关;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教学难点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教具或学具准备

小车、斜面、砝码、软尺。

教学课时

1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骑过车吗?

你们喜欢骑平地、上坡还是下坡?

为什么?

2、你能用实验揭开其中的奥秘吗?

学生动手玩小车

3、交流汇报,指名演示

(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1、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还发现了什么问题没有?

2、学生提出问题

为什么小车放在斜面上就能够自己滑出去?

小车滑行的距离为什么有的时候长,有的时候短?

小车滑行的距离远近与什么有关系?

3、选择研究的问题:

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长短与什么有关?

4、提出假设:

提出了问题,我们可以对问题进行一定的假设,你认为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冲出去的距离长短与什么有关呢?

可以先讨论一下,然后大胆说出你的假设,即使错了也没有什么,毕竟这只是一个假设!

5、讨论汇报:

与风向有关、与坡度有关、与自重有关、与外型有关、与摆放的位置有关、与车轮大小有关等各种假设。

6、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假设,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

这些条件都有可能对小车滑行的距离产生影响。

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接下来需要干什么?

7、指名发言

8、如果这些假设都要我们现在全部证明的话,可能时间来不及,怎么办?

9、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是几个假设进行研究

我们就来看看同学们都对哪些假设比较感兴趣,同时又要能够便于我们今天在课堂上进行研究。

你们小组愿意研究哪一个问题可以先商量一下,然后把你们的意见告诉我!

10、学生汇报并选择

(三)设计计划,实验验证

1、我们的假设究竟成立不成立?

需要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

二次备课

个假设。

小组讨论:

(1)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3)你们小组准备怎样进行实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的计划。

2、小组汇报,教师提出注意点

实验必须要多做几次,一次实验可能还不能说明问题。

在实验的过程中分工要明确。

谁记录,谁测量、谁实验。

在测量小车滑出去的距离的时候,要有一个标准,斜面的下端到小车尾部的距离才是小车滑出去的距离。

小车要让它自己停下来,不能用手去阻挡小车的运动。

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的时候不能用力去推,应该让它自由滑下来。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完成各自实验记录单。

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5、汇报结果、及时点评

6、师生小结

(四)运用方法,自主实验

1、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的距离我们已经知道与坡度有关以外,还可能与什么有关,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们感兴趣的假设条件讨论你们小组的实验计划。

2、汇报计划

3、下次课领取材料继续进行自主实验

(五)总结科学探究方法

 

板书设计

教后小记

领导

审阅

审阅时间

执教人

上课

时间

班级

课题

玩滑梯的启示

课型

实验

学习目标

学生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做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探究。

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示问题,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知道摩擦力是生活、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力;

教学难点

了解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教具或学具准备

1.双面木板(一面光滑、一面粗糙)、木块、白纸、木条、砝码、测力器、沙纸、餐巾纸等实验材料。

2.摩擦力与生活的相关图片。

3.实验记录表格。

(附表格)

教学课时

1

一、教学引入:

1.提出问题:

大家课前都去玩滑梯了吗?

玩滑梯时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简单总结,然后提问:

你从滑梯上滑下来时,身体与滑梯接触的地方有什么感觉?

提问:

请大家用两只手掌互相摩一摩,有什么感觉?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

两只手掌相互接触、相互运动,叫做摩擦。

两只手掌接触到的地方叫做接触面。

二、探究活动:

1.体会摩擦力的存在

☆活动一:

手在桌面上摩擦

(1)教师谈话:

让我们做个小游戏,请大家用手在桌面上摩擦,你有什么感觉?

(2)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

请你在手上垫上白纸,再来在桌面上摩擦,你又有什么感觉?

(4)学生实验并汇报。

(5)教师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双手在桌面摩擦与垫张白纸后摩擦,感觉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来做一组实验,探究

二次备课

一下。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

拉动蹲在地上的同学、拉动蹲在木板上的同学等活动指向)注意观察,填写好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

我做的游戏

我的感受

我的发现

(6)学生活动、交流汇报活动情况。

 

板书设计

教后小记

领导

审阅

审阅时间

执教人

上课

时间

班级

年级:

三学科:

课题

跷跷板

课型

探究实验

学习目标

1.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

2.能通过观察、体验和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作假设性解释;

3.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原理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

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教学难点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教具或学具准备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等

教学课时

1

一、激趣导入

交流经验:

师:

玩过跷跷板吗?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你玩跷跷板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玩跷跷板时,我们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

师:

既然同学们都有过玩跷跷板的经历,那你们有没有这样的发现?

(出示书中的图片)

师:

看了书中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想想这是为什么?

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不知道原因的可以猜一猜。

(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

教师谈话:

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介绍给大家?

(学生发言)

小结:

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保持平衡的秘密。

活动二:

探究跷跷板平衡的方法

1、师:

提出活动指向: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

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可以让学生写出来,也可以让学生画出来)

2、学生讨论后汇报。

如:

两端东西一样多时、两端放相等的重物、两端的距离一样时、支撑点放在中间时。

3、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你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师:

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方法,谁先来说一说?

(学生发言)

5、进行探究试验

师:

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

谁纪录的详细。

6、交流实验情况及发现

师:

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记录,同学们像小科学家一样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已经获得了许多有利的数据,谁能说一说你用了那些方法?

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交流)

师:

现在咱们再从杠杆尺所挂钩码的数量和钩码到支点处的距离来说说。

(找学生上台展示)

师:

你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关于杠杆尺平衡的规律,发现当杠杆尺两端所挂重物不一样多时,左右的距离不一样时也能平衡,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活动三:

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师:

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幅图(杂技演员走钢丝)

师生交流:

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三、拓展

师:

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干什么?

(学生交流)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后小记

领导

审阅

审阅时间

执教人

上课

时间

班级

年级:

三学科:

科学

课题

弹簧的学问

课型

探究实验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探究活动感知到物体的弹性和弹力;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能够设计、制作与弹性、弹力有关的小玩具。

2.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体验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乐趣。

3.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教学难点

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体验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乐趣,

教具或学具准备

弹簧拉力器、握力器、各种弹簧、夹子、泡沫塑料、气球、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等

教学课时

1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出示弹簧)见过这种物体吗?

玩过它吗?

对弹簧有什么了解?

2、讲述: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如橡皮、皮肤、尺子等等都具有像弹簧一样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边玩它们边研究它们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1、提问:

要进行研究我们需要先做什么?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探究计划、准备探究需要的材料、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等等]

2、学生汇报,共享知识和经验。

3、小结:

为了让探究更顺利,别忘了需要做一个探究的计划,好吗?

4、学生分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教师参与其中,适当的引导。

[学生是探究的主体,但也不要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5、分组探究。

(学生制作中,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关注那些思维没有跟上的学生。

同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张探究记录表,如下图:

弹簧玩具我的玩法我的发现

 

材料名称

玩法

受力后现象

材料名称

玩法

受力后现象

弹簧拉力器

 

 

气球

 

 

握力器

 

 

夹子

 

 

泡沫塑料

 

 

 

 

 

[表格中的行尽可能的多一些,让学生观察的物体多一些,这样有利于探究中发现的归纳和总结]

6、提问:

哪一个小组把你们的发现给大家介绍一下?

7、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教师可以让一个小组的同学一起到讲台上进行讲解,让他们边讲解边演示。

在学生讲述完成后,可以让下面的同学把自己没有听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小组的同学给以补充介绍,或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补充介绍。

结合学生的讲解教师可以利用投影进行展示,使一个小组的发现成为全班共有的。

学生的探究结果是各不相同的,教师不要求完全的方法统一,要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8、小结:

同学们利用这些简单的材料,发现了很多的秘密,如它们会弹起物体、会把小球弹跑、落在地上会弹起来等等,这说明它们都可以产生一种力量——弹力。

9、提问:

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也可以产生弹力呢?

学生汇报交流。

10、小结。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边展示边补充。

三、自由活动。

1、讲述:

我们已经认识了弹力,并且知道了弹力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弹力玩具?

比一比,哪个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新颖?

2、小组同学进行设计活动。

学生可以自由设计制作,可以随时观看别人的制作,以供借鉴。

学生之间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

3、讲述:

下面请大家根据你们小组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给每一位同学打一个合适的成绩,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