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584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广东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广东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广东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广东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docx

《广东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docx

广东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

广东中考必背文言文及词汇(24篇)

注:

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为常考默写句,黑体字为易写错或易混淆的字。

其中加*号的篇目为新增篇目。

1.孔子语录 《论语》

【经典背诵段落】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2.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3.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4.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6.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7.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8.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

9.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10.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11.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12.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13.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14.子贡问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

15.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颜渊》)

16.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里仁》)

17.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述而》)

1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述而》)

19.(点)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先进》)

【词汇清单】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②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③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④莫春者(“莫”通“暮”,尽,晚)

2.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古义:

两个词,“可”,可以,“以”,凭、靠;今义:

能够,许可)

3.一词多义

词语

义项

例句

成语

①行

行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日行千里

行云流水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岳阳楼记》)

实行,施行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卫灵公》)

行之有效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出师表》)

品行,品德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出师表》)

才高行洁

军队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出师表》)

/

运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

②善

好,好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惩恶扬善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公输》)

善于,擅长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多谋善断

③知

知道,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

知己知彼

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

通“智”,聪明

是知也(《论语·为政》)

/

感觉,觉得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

4.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时间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时间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故”指旧知识,“新”指新知识)

④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2.伤仲永* 王安石

【经典背诵段落】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词汇清单】

1.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2.一词多义

词语

义项

例句

成语

①闻

听到,听说

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闻风而动

名声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

②就

完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功成名就

从事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

③卒

最终

卒之为众人(《伤仲永》)

/

士兵

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

④然

这样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知其然,不知

其所以然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的样子

泯然众人矣(《伤仲永》)

戛然而止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满井游记》)

表转折,但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满井游记》)

/

3.古今异义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

文采和道理;今义:

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4.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惊奇)

②父异焉(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诧异)

③稍稍宾客其父(名词用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也(名词用作动词,认为……有利可图)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状语,每天)

3.孙权劝学* 司马光

【经典背诵段落】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词汇清单】

1.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2.一词多义

词语

义项

例句

成语

①略

谋略

卿今者才略(《孙权劝学》)

雄才大略

丝毫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

②见

了解

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

认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

表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

/

出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看见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见异思迁

拜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

引见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

召见,会见

于是见公输盘(《公输》)

/

③当

应当

但当涉猎(《孙权劝学》)

/

掌管

卿今当涂掌事(《孙权劝学》)

/

当是时(《口技》)

/

对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当头棒喝

3.古今异义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

一种学位)

②见往事耳(古义:

指历史;今义:

过去的事)

③但当涉猎(古义:

只;今义: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④即更刮目相待(古义:

重新;今义:

更加,越发)

4.口 技 林嗣环

【经典背诵段落】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词汇清单】

1.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2.一词多义

词语

义项

例句

成语

①妙

妙处

众妙毕备(《口技》)

/

奇妙

以为妙绝(《口技》)

妙笔生花

②乳

喂奶

妇抚儿乳(《口技》)

/

乳头

儿含乳啼(《口技》)

/

③是

当是时(《口技》)

是可忍,

孰不可忍

是亦不可以已乎?

(《鱼我所欲也》)

判断动词,是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

④指

手指

手有百指(《口技》)

首屈一指

指出

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

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

指向

争高直指(《与朱元思书》)

指桑骂槐

3.古今异义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

只;今义:

表转折,然而)

4.词类活用

①妇抚儿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②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③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④抚尺一下(方位名词作动词,落,拍)

5.桃花源记 陶渊明

【经典背诵段落】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词汇清单】

1.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一词多义

词语

义项

例句

成语

①足

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微不足道

充足,充分的

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丰衣足食

借指坐骑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诗》)

/

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手舞足蹈

满足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②志

做标记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

标记

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

志气,意志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穷志短

③舍

舍弃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舍生忘死

舍己为人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房屋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

3.古今异义

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义:

颜色鲜艳美丽;今义:

指食物的新鲜美味)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

交错相通;今义:

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

妻子和儿女;今义:

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绝境)古义: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

没有出路的境地]

④无论魏晋[古义:

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

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⑤便扶向路(古义:

沿,顺着;今义:

搀扶,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

⑥未果,寻病终(古义:

实现;今义:

果实,结果)

4.词类活用

①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②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③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6.陋室铭 刘禹锡

【经典背诵段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词汇清单】

1.一词多义

词语

义项

例句

成语

①名

出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

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莫名其妙

命名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

有名的

故虽有名马(《马说》)

名山大川

名字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

②乱

使……扰乱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

战乱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

/

混乱

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

乱七八糟

③之

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