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536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docx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docx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初“七国之乱”后,朝廷对王国采取了如下措施。

这些措施()

A.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

C.激化了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D.调整了地方行政体制

2.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四民分业论”,即“士农工商”四种身份的人分开居住,分别培

养。

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

这一做法()

A.提高了工匠社会地位B.促进了手工技术发展

C.固化了社会阶层等级D.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3.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异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此可知,孔子(  )

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4.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汉武帝委任其为江都王国相。

后皇帝祭祖之地发生火灾,董仲舒欲借机宣扬“天人感应”以告诫汉武帝,汉武帝大怒,将其打入死牢。

后来董仲舒罢官免死,不敢再说灾异之事。

这表明(  )

A.董仲舒放弃了自己的思想主张            

B.汉武帝拒绝“天人感应”学说

C.中央集权不容儒家学者干涉                

D.皇帝垄断对“天意”的解释

5.明代泰州学派的代表何心隐《寡欲》载:

“寡欲,以尽性也。

尽天之性以天乎人之性,而味乃嗜乎天下之味风味。

而色,而声,而安佚,乃又偏于欲之多者之旷于恋色恋声,而苟安苟逸已乎?

凡欲所欲,而若有所节,节而和也,自不戾乎欲于欲之多也,非寡欲乎?

”该观点(  )

A.超越了程朱理学的范畴           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           D.表达了新兴阶级的诉求

6.据《爱日斋丛抄》载:

“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

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

”这说明(  )

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

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

7.有史学家在评价某一事件时说:

“……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

”你认为史学家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民主主义革命

8.近代实业救国的领袖张謇指出:

“无工商则农困塞……本对末而言,犹言原委,义有先后而无轻重。

”“鄙人但望发展中国地利物产,供实业之用耳。

”这一认识(  )

A.从新视角肯定了农业的作用

B.认为工商先行才能活跃经济

C.体现了其传统重农抑商思想

D.主张牺牲农业以发展工商业

9.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

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

A.缺少近代化色彩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

C.不够系统和完善                                    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

10.梁启超在1896年给严复的信中自述:

“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

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

”梁启超这一自述旨在(  )

A.批判了严复“中体西用”观点            

B.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西学源头

C.深刻认识到西方政治的片面性           

D.说明宣传维新思想采取的策略

11.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

“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

”说明此时的张之洞(  )

A.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                            B.仍坚持洋务派的主张

C.准备彻底地改弦更张                            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

12.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记载:

“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

…...为预防资本主义的罪恶,孙主张节制资本,以防止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另外,鉴于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带来持久的土地问题,孙提倡平均地权,从而实现远古时代‘耕者有其田’的乌托邦梦想。

”这反映了孙中山()

A.侧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B.对中国国情有着充分的认识

C.吸取了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

D.完全接受中共民主革命思想

13.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

“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

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C.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D.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14.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说:

“今之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

”在此他强调(  )

A.人性的解放和自由                                B.民族的独立与解放

C.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D.国民的社会责任感

15.“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工读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虽曾一度汇成涌流之潮,极其明显地影响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

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在了中国社会。

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五四运动证明资本主义不可行

C.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是历史的必然

D.当时的北洋政府倡导思想自由

16.“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做了介绍。

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

‘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这反映了《论持久战》()

A.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方向

B.对国民党抗战产生一定影响

C.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

D.对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起了积极作用

17.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

“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

”邓小平的这段话()

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18.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说:

“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即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适应,它适用于所有的人并且是永恒不变的……人类用立法来抵消它的做法是不正当的,限制它的作用是任何时候都不被允许的,而要消灭它则是更不可能的。

”从中可以看出(  )

A.西塞罗发展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自然法思想

B.自然法是适用于罗马各族人民的具体法律条文

C.自然法继承了古希腊“主权在民”的思想传统

D.西塞罗认为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利

19.黑格尔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和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和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地上,而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圈子。

据此推断,海洋对古代希腊文明发展的深远意义在于()

A.公民团体形成B.城邦体制产

C.商品经济发达D.民主自由意识强烈

20.古希腊建筑师们在设计伊瑞克提翁神庙时,计划把6根单调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子纤细,无法承受神庙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颈部,则会影响美观。

建筑师们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给每个少女颈后保留一缕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

这主要体现了古希腊(  )

A.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        

B.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C.建筑师具有活跃思维和高超技艺        

D.希腊艺术人才辈出成就斐然

21.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

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            

B.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

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            

D.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

22.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

C.提出民主制度构想D.促进思想解放

23.1879年,一位在西非的德国巡视员说:

“我们德国从英国兄弟那里学习□□□□并与他们竞争是明智之举”“如果新的德国想长久保持它新获得的国家地位,就一定要注意它的‘文化使命’”。

该巡视员话语中的□□□□可能是()

A.君主立宪B.文化传统

C.殖民技巧D.工业技术

24.“他用精妙的实验证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取决于其距离地面的高度,而不是质量。

很多仍然笃信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家曾经大肆嘲笑他的观点,但是他的实验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了地球的重力。

”材料中“他”的研究成果(  )

A.引导人们发现了海王星                        

B.解决了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的新问题

C.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                        

D.是构建现代物理学基础的重要理论

25.沃尔特·李普曼说:

“人们已经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

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

”这种现象体现了(  )

A.科学的重要性显著增强

B.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C.自然科学取得巨大进步

D.机械制造水平的大幅提高

二、非选择题(26题25分,27题12分,28题13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以后,在英国社会各阶层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此之前,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被看作上帝的杰作,一经创造出来,便永远不变。

达尔文以充分的事实向人们说明,上帝造物是一种荒谬的神话。

许多敌对者、保守派分子和宗教界人士对达尔文发起了激烈的攻击。

著名的天文学家赫舍尔称达尔文的理论为“胡闹定律”。

达尔文的朋友、地质学家塞治威克也写信给达尔文,说他读了达尔文的书后感到很痛苦。

连一直支持他的菜伊尔也感到“人由猴子进化而来”这句话伤害了人类的自尊心。

而英国教会更是气急败坏,叫嚷要“拯教心灵和打倒进化论”。

尽管进化论在英国遭到诸多非议和质疑,但在德国受到学者的热烈欢迎。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严复根据中国社会需求,对原作进行了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