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政和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517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平市政和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新人教版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每小题1分。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②俨骖騑于上路,。

(王勃《滕王阁序》)

③,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④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李密《陈情表》)

⑤舟遥遥以轻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⑥,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

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

隋大业中,预吏部选,侍郎高孝基异之,曰:

“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

”因补滏阳尉,弃官去。

 高祖平京师,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徙陕州总管府长史。

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

房玄龄曰:

“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

大王若终守籓,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

”王惊曰:

“非公言,我几失之!

”因表留莫①府。

从征伐,常参帷幄机秘。

方多事,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莫见所涯。

天策府建,为中郎。

王为皇太子,与玄龄共管朝政,引士贤者,下不肖,咸得职。

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谓一人不可总数职,阴剀讽如晦等。

帝曰:

“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

 久之,以疾辞职,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

会病力②,诏皇太子就问,帝亲至其家,抚之梗塞。

薨,年四十六,帝哭为恸。

及葬,加司空,谥曰成。

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使言君臣痛悼意。

 它日,食瓜美,辍其半奠焉。

尝赐玄龄黄银带,曰:

“如晦与公同辅朕,今独见公。

”泫然流泪曰:

“世傅黄银鬼神畏之。

”更取金带,遣玄龄送其家。

后忽梦如晦若平生,明日为玄龄言之,敕所御馔往祭。

明年之祥,遣尚宫劳问妻子,国府官佐亦不之罢,恩礼无少衰。

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

“非如晦莫筹之。

”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

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

当世语良相,必曰房、杜云。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一——杜如晦)

  注:

①莫,同“幕”。

②病力,即病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患:

担心,忧患B、阴剀讽如晦等阴:

阴暗,阴险

C、医候之使道相属属:

连接,连接不断D、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卒:

最后,最终

3、下列句子中,分别直接表现杜如晦“贤辅谋深”和皇帝对杜如晦“思之甚切”的一组是(3分)()

①内负大节,临机辄断②它日,食瓜美,辍其半奠焉

③从征伐,常参帷幄机秘④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

⑤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⑥后忽梦如晦若平生,明日为玄龄言之,敕所御馔往祭

⑦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⑧诏给常俸就第,医侯之使道相属

A、①②B、③④C、⑤⑥D、⑦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侍郎高孝基异之,曰:

“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

”(4分)

译文:

(2)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

(5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江上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2)这首诗歌也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

张飞冲出和他交锋五十多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来夹攻,两人在三十回合中仍战不倒吕布。

刘备也上来助战,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

吕布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

(《三国演义》)

B、孙权采用鲁肃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

诸葛亮在临行前交给刘备三个锦囊,并吩咐说:

“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刘备和赵云等到了南徐,依锦囊妙计破了东吴之计,娶了孙权之妹返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国演义》)

C、黛玉一见,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

“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这是黛玉见到宝玉时的心理活动。

黛玉应贾政之召来到了荣国府。

宝黛邂逅,两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红楼梦》)

D、那道人笑道:

“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

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可在元宵之夜,他的女儿英莲被拐走。

不久以后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

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红楼梦》)

E、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

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

”黛玉由落花想到自己凄苦的命运,口吟《葬花词》,令人想到一个闺中少女,高洁多情却又孤独绝望,宝玉听罢不觉痴倒。

(《红楼梦》)

7、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第三十三回中“不肖种种大承笞挞”,请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及大体过程。

(《红楼梦》)

(2)歇后语“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请简述这个故事。

(《三国演义》)选第()题(5分)

100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子谓颜渊曰: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①,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

“子行三军②,则谁与③?

”子曰:

“暴虎冯河④,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

【注释】①舍之则藏:

舍弃就藏匿,意即隐退。

舍,舍弃,不用。

②行三军:

指挥军队。

行,率领,指挥。

三军,古代大国有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指全军。

③谁与:

和谁一起。

与,一起,共同,动词。

④暴虎冯(píng)河:

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徙步过河。

冯,通“凭”。

8、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用就去做、不用就隐退只有颜渊能做到。

这表明了孔子对颜渊的赞赏,也体现了孔子的谦逊。

B、子路假设孔子统帅三军,问孔子将和谁一起,其实是在向孔子暗示自己的才干与本领。

C、“暴虎冯河”是赤手空拳与老虎进行搏斗,徒步过河,这样缺少“谋”的“勇”不是孔子所欣赏的。

D、“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在这里,孔子用“与”和“不与”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2)、孔子说过“勇而无礼则乱”,结合上面选段和这句话,简要说明你对孔子“勇”的理解。

(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一般人常欢喜说“自然美”,好像以为自然中已有美,纵使没有人去领略它,美也还是在那里。

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

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

比如你欣赏一棵古松,一座高山,或是一湾清水,你所见到的形象已经不是松、山、水的本色,而是经过人情化的。

各人的情趣不同,所以各人所得于松、山、水的也不一致。

流行语中有一句话说得极好:

“情人眼底出西施”。

美的欣赏极似“柏拉图式的恋爱”。

你在初尝恋爱的滋味时,本来也是寻常血肉做的女子却变成你的仙子。

你所理想的女子的美点她都应有尽有。

在这个时候,你眼中的她也不复是她自己原身而是经你理想化过的变形。

你在理想中先酝酿成一个尽美尽善的女子,然后把她外射到你的爱人身上去,所以你的爱人其实不过是寄托精灵的躯骸。

你只见到精灵,所以觉得无瑕可指;旁人冷眼旁观,只见到躯骸,所以往往诧异道:

“他爱上她,真是有些奇怪。

”一言以蔽之,恋爱中的对象是已经艺术化过的自然。

美的欣赏也是如此,它也是把自然加以艺术化。

所谓艺术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

不过美的欣赏和寻常恋爱有一个重要的异点。

寻常恋爱都带有很强烈的占有欲,你既恋爱一个女子,就有意无意地存有“欲得之而甘心”的态度。

美感的态度则丝毫不带占有欲。

一朵花无论是生在邻家的园子里或是插在你自己的瓶子里,你只要能欣赏,它都是一样美。

老子所说的“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可以说是美感态度的定义。

古董商和书画金石收藏家大半都抱有“奇货可居”的态度,很少有能真正欣赏艺术的。

我在上文说过,美的欣赏极似“柏拉图式的恋爱”,所谓“柏拉图式的恋爱”对于所爱者也只是无所为而为的欣赏,不带占有欲。

这种恋爱是否可能,颇有人置疑,但是历史上有多少著例,凡是到极浓度的初恋者也往往可以达到胸无纤尘的境界。

9、根据文意,下列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从美学观点看,“自然美”这个概念是自相矛盾的,因为纯自然的美是不存在的。

B、古松、高山、清水等一旦成为欣赏对象,就会因主观色彩而改变了本色。

C、美存在于自然之中,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心灵的产品,与人的情绪等无关。

D、各人的情趣不同,从一样的松、山、水等自然景象上获得的美感并不一样。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情人眼底出西施”是因为“情人”已成为恋人的欣赏对象,即使不美也觉得美。

B、只要不带“欲得之而甘心”的态度看花,花不论是邻家的还是自己的,都是美的。

C、古董商和书画金石收藏家大半都带有占有欲,很少有能真正欣赏艺术的。

D、极浓度的初恋者往往胸无纤尘,历史上不乏著例,不应质疑“柏拉图式的恋爱”是否存在。

11、根据文意,请概述美感是怎样产生的。

(3分)

答: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我没有病侯发山

 他推开虚掩的门,走到老板桌前,坐在皮转椅上晃动了两下,然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很满足地“呀”了一声,感觉好极了。

桌子上的电话忽然响起来,把他吓了一跳。

他没有去接。

电话固执地响着。

他这才拿起听筒,只听有人说道:

“局长,下午开会学习不?

”他皱了一下眉头,不耐烦地说:

“不开会!

整天开会学习,有什么好开的?

”说罢挂了电话。

这时,“梆梆梆”有人敲门。

他应答了一声,只见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进来了。

他说:

“大爷?

你有什么事?

老人怔了一下,忙点头哈腰地说:

“局长,我来报销医疗费,跑了好多趟了,财务上不给报销……我来一趟不容易,你看能不能给报了?

都好几年了。

”说罢掏出了一沓子单据。

有这事?

岂有此理!

他说:

“大爷,总共多少钱?

老人颤抖着手把单据递给他:

“局长,不多,只有四百多块钱。

”他拿起桌子上的笔“刷刷”签了几个字:

“同意报销!

”老人千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