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I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4756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I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I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I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I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I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I文档格式.docx

《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I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I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I文档格式.docx

要有科学的思路而不是只会按图索骥。

B、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来中国的人都有感于二十几年来中国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

C、表演时,铁花飞舞,鞭炮齐鸣,加上鸣锣开道,气势极其恢弘壮观。

12名打铁花者一棒接一棒,一棒铁花冲天而起,另一棒紧跟而来,棒棒相连。

D、虽然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核心都是一种大爱,都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但是今天的许多人,似乎对他们的观点只能敬谢不敏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换季时节,某服饰公司将于近期推出数十种最新时装流行款式,来帮助爱美的女士们打造光彩焕然的新季衣橱。

B.“扶一把——中美扶爱基金”是首个国内聚焦摔伤医疗救助、见义勇为保障的公益项目,有助于解决“路人摔倒扶不扶”的道德难题。

C.我们曾经推崇鲁迅怀疑、批判和抗争的精神,然而在当下,不但这种精神没有被很好地继承,而且被很多人遗忘甚至铲除。

D.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人员对4100多名年龄20岁到24岁的瑞典男女研究一年后发现,那些经常使用电脑或手机的人,更有可能出现压力增大、睡眠紊乱以及沮丧抑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虽非最早,却是唯一没有中断的。

中华文明中包含着开明与革新的思想。

开明的核心有四点。

一是民为贵,如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二是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如班彪所说的“从谏如顺流”,这是明君的必要条件,也是治国的要求。

三是举贤授能,《礼记》说:

“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举贤而置之。

”这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

四是以法为准,唐太宗说:

“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其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法治思想。

中国人往往将“盛世”与“开明”联系起来,称之为“开明盛世”。

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这些盛世都是比较开明的。

以唐为例,太宗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玄宗任命姚崇为相,姚崇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事”,玄宗从谏如流,取得很好的效果;

宋璟继姚崇之后贯彻姚崇的政策。

宋代的政治设计也有一定的开明性,宋代健全了一整套文官制度,皇帝和大臣、中央和地方、行政和监察,既相配合也相制约。

宋仁宗表示,处理天下事不专由自己一个人决定,这便是一种相对开明的态度。

中华文明中还包含着变易革新的思想,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

《诗经》赞美周文王的话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便是对“维新”的赞美。

《周易》中“日新之谓盛徳,生生之谓易”,指出了不断的变易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周易》又说: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变,是从穷到通的关键。

其实,《周易》的这个“易”字,就是变易的意思。

关于中国哲学中的变易思想,张岱年先生举了孔子、老子、庄子、张载、二程、王夫之等系列哲学家的言论,总结说:

“中国哲学承认变是宇宙中之一根本事实,一切事物莫不在变易之中。

”这种变易的思想,常常被用作变法的依据。

中华文明历史中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长足发展。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促成了新型士人的成长;

从里坊制到街巷制,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从古体诗到近体诗,再到词和曲;

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

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学的突飞猛进。

中华文明中也包含着因循守旧的因素,所谓“祖宗之法具在,务行故事,慎所变改”,诸如此类。

回顾历史,凡是革新的力量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文明就得以健康发展;

凡是因循守旧的势力占据上风的时候,文明的发展便受到阻碍。

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

文明的发展需要开明,唯开明才能广得人心,唯开明才能云蒸霞蔚;

革新是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不断前进,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节选自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6.下列关于中华文明的开明,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的“民为贵”思想、班彪的广开言路论都提出了明君的首要条件是有开明思想。

B.《礼记》说的举贤授能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唐太宗据此提出了最早的法治思想。

C.皇帝和大臣、中央和地方、行政和监察既配合又制约,证明宋代政治是非常开明的。

D.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公认的因比较开明而闻名的盛世。

7.对中华文明的变易思想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包含着变易的思想,《诗经》中有赞美周文王、实质上赞美“维新”的话语。

B.变易的思想历来被用作为变法的依据,中华文明历史中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发展。

C.孔子、老子、庄子、张载、二程、王夫之等哲学家的观点都含有中国哲学的变易思想。

D《周易》的“易”就是变易的意思,《周易》指出,不断的变易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中有开明与革新思想,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

B.唐太宗与唐玄宗分别任命开明的姚崇、宋璟为相,从谏如流,重视民本,取得很好的政治效果。

C.我国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巩固,新型士人的成长,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变革带来的文明发展成果。

D.革新的力量与因循守旧的势力的并列存在,使得中华文明有时健康发展,有时受到很大的阻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每小题3分)

论根本策

石介

民者,国之根本也。

善为天下者,不视其治乱,视民而已矣。

天下虽乱,民心未离,不足忧也;

天下虽治,民心离,可忧也。

人皆曰“天下国家”,孰为天下?

孰为国家?

民而已。

有民则有天下,有国家;

无民则天下空虚矣,国家名号矣。

空虚不可居,名号不足守。

然则民其与天下存亡乎!

其与国家衰盛乎!

自古四夷不能亡国,大臣不能亡国,惟民能亡国。

民,国之根本也,未有根本亡而枝叶存者。

故桀之亡以民也,纣之亡,亦以民也,秦之亡,亦以民也。

汉有平城之危、诸吕之难、七国之乱、王莽之篡,汉终不亡,民心未去也。

唐有武氏之变,禄山之祸,思明、朱泚、宗权、希烈①诸侯之叛,唐终不亡,民心未去也。

夫四夷、大臣非不能亡国,民心尚在也。

观汉高祖、文、景、唐太宗,其有以结民心之固。

王莽篡夺,汉已亡矣,而民尚思汉恩未已,故光武乘之中兴。

武氏、希烈之乱,唐已亡矣,而民尚思唐德未已,故终至于三百年。

莽等不能亡汉,武氏、禄山诸寇不能亡唐是也。

民之叛也,虽以百里,虽以匹夫,犹能亡国。

汤以七十里亡夏,文王以百里亡商,陈胜以匹夫亡秦是也。

噫!

民之未叛也,虽四夷、诸侯、大臣,不能亡国,况匹夫乎!

民之叛也,虽匹夫犹能亡国,况四夷乎!

噫!

为天下国家者,可不务民乎?

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之谓,盖不敢()万乘骄民也,故古之天子重民(),不敢轻侮()鳏寡。

民虽匹夫也,有义勇,有豪杰,有奸雄。

伊尹、吕望,义勇也;

陈胜,豪杰也;

黄巢,奸雄也。

伊尹、吕望不忍桀纣之民涂炭,愤于耕钓,佐汤武,放桀伐纣,义勇矣。

夫黄巢伺唐之隙,因民之饥,聚兵以扰天下,奸雄矣。

吁!

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

呜呼!

民可忽哉?

臣观太祖、太宗、真宗陛下养民勤矣,爱民至矣,然而天下之民困,其何故哉?

郡守县令滥也,差役重也,贡献劳也,兼并盛也,游惰众也。

今欲息民之困,在择郡守县令,省差役,罢贡献,宽馆驿,久使任,抑兼并,斥游惰。

臣谨求其利病而各著于篇。

(选自中华书局《徂徕石先生文集》,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黄巢伺唐之隙伺:

探察

B.今欲息民之困息:

使……停止

C.为天下国家者,可不务民乎务:

致力

D.空虚不可居,名号不足守居:

居住

10.将文言虚词以此填入文中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孟子之谓,盖不敢()万乘骄民也,故古之天子重民(),不敢轻侮()鳏寡

A.因也以B.因焉之

C.以矣于D.以也于

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

B.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

C.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

D.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提出观点“民者,国之根本也”,论述了民心之离否与天下治乱的关系,分析了“天下国家”的本质,认为有民众才能有天下。

B.作者在第二段针对民众与天下存亡、国家盛衰的关系展开了阐述。

他列举历史上“得民心”与“失民心”的诸多事例进行对比论证。

C.作者希望太祖、太宗、真宗洞察历史,深晓“民乃根本”之理,永存“养民”之“爱心”,采取措施来巩固民心,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D.全文观点鲜明,作者在结尾点明了写作意图。

作者运用引用、对比等手法论证,排比句、感叹句的使用增添了文本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卷Ⅱ(共114分)

四(共24分)

1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善为天下者,不视其治乱,视民而已矣。

(3分)

(2)民之叛也,虽匹夫犹能亡国,况四夷乎?

⑶伊尹、吕望不忍桀纣之民涂炭,愤于耕钓,佐汤武,放桀伐纣,义勇矣。

(4分)

14.阅读下面两首清诗,完成以下问题。

(8分)

西湖杂诗十四首(其一,其二)

黄任

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

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

画罗纨扇总如云,细草新泥簇蝶群。

孤愤何关儿女事,踏青争上岳王坟。

⑴两首诗分别从哪些角度描写了西湖的美景?

两首诗在写景时角度各有怎样的侧重?

请简要分析。

(4分)

⑵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一小题1分,共6分)

⑴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秦人掠夺大量财物而又不知珍惜,将珍宝视同废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3)《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

(5)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

,,,。

(6)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

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6.下列文字从哪几个方面针对“瑞士svitec防辐射芯片”进行介绍的?

(每条不超过7字,共30字以内)(4分)

瑞士svitec防辐射芯片镶有不同晶体和其他天然矿物,这些成分都一直被用作针对防护各类电磁波,能对吸入射线磁辐射进行阻隔与过滤,对辐射产生物进行混合统一。

该芯片适用于移动电话、电视和其他日常电子设备。

防辐射芯片能极大减少和抵抗辐射与其他射线所产生的不良效果,能在自然的基础上,大量地抵御来自手机造成的电磁场威胁。

科学研究的统计数据表明:

它可以防止和转化67%的辐射,且能平衡设备电磁能量与身体本身的磁场,使双方得到和谐。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

撑开油纸伞,一片片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恍然进入梦境。

现在,,,,。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

①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

②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③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④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

⑤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

18.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毕业时写给自己老师的一封信。

其中用词、句式、表达等方面有四处不当,请写出不当处所在句子的序号并加以修改。

敬爱的老师:

您好!

①您渊博的知识启示我的智慧,②您关怀的目光滋润我的心田,③我的行为一直受到您亲切的话语的激励,④您无微不至的悉心教导伴随着我的成长。

……⑤虽然我毕业了,⑥但您永远是我的老师,⑦您的培育之情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

⑧我会经常光临寒舍看望您的。

祝您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

学生:

XXXX月X日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又见边关芦花翩翩飞

闭剑东

①伴着习习江风,迎着冉冉秋阳,伫立于巍峨的中越红河大桥,静观,桥之下,红河畔,融融芦花正飞舞。

飘逸又洒脱,甚是壮阔。

②芦花是秋天的精灵,这话不假。

历经风雨和酷暑、洪涝或干旱的考验,平日里貌不惊人的芦苇们也迎来了生命中最为期待的时光,一团团的芦絮争相抽出,一枚枚细腻的芦花随风摇曳,誓要将丰收的秋天变成芦苇的盛大节日。

芦苇不是农作物,断然不可能带来五谷丰登的丰收美景。

但却能给人清爽怡人的美妙感受;

芦苇不是人类种植的花草树木,注定不会轻易屈服于人类的招呼使唤,哪怕刀砍火焚乃至挖根,芦苇依旧是以倔强到了极点的姿态来回敬人类。

③又是一年深秋时,边关芦花漫天飞。

飘飘的芦絮,摇弋着动感的舞姿,放飞憋了一年的心事,在飒飒秋风中,去追逐那注定要让它们亢奋一生的梦想,去寻觅另外的生命芳草地。

也许,待到明年开春时,一棵棵柔弱的芦草就顽强地生长开来了,慢慢地,经受大自然的残酷考验;

迅速地,汲取大地精华,不出几年,它们也会成长为独霸一方的野草。

从宽敞的中越红河大桥沿着红河东流的方向一路远眺,眼帘中,总是会跳跃着红河芦花的英姿,总是荡漾着芦苇的轻浪。

④又是一年深秋时,芦花正开得如痴如醉。

开得如痴如醉的芦花集结了很多羡慕的目光和亮丽的闪光灯。

在蜗居的边关小城,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小小的边城河口也变成了闻名全国的旅游城市,再加上直达昆明的高速公路的通车,每年来河口或经河口前往越南观光旅游的旅客不下八十万人次,这对于一个常住人口不足十万的边关小城来说是个很了不起的成就。

尤其是深秋时,正是河口一年当中最凉爽怡人的时候,当北方已经寒风嗖嗖白雪皑皑时,深秋的河口正是养人的时候,太阳暖烘烘地照着,照着游人的心也暖烘烘的。

于是,沿着红河及南溪河两岸依次开放的芦花也就成了河口的一大美景,虽然没有那么波澜壮阔,却也是气势逼人的,决不轻易服输。

河口的芦苇因为是沿着界河一线生长,所以就成了事实上的边关芦苇,边关自古以来就从不缺乏流血和牺牲,更不会缺乏刚强和傲骨,所以这里的芦苇也就多了军人般的刚强和傲骨,每每看到芦苇骄傲无比地开花了,我总会给予它们最热烈的歌颂。

为心中那汩汩而萌的感动。

⑤我心中关于芦苇的感动是源远流长的。

很小很小的时候,太调皮的我总是难免挨上父亲的芦鞭抽打,那鞭子就是一根光滑的芦苇,打在身上那是揪心的疼啊。

稍大,就喜欢折腾芦苇了,有一种报复的意味,喜欢折断它们、腰斩它们乃至是焚烧它们。

只是后来听说芦苇对农民来说是有大用处的,我才慢慢停止了对芦苇的“暴行”,慢慢地我也在萌发对芦苇的爱好之情。

不用说,芦苇丛中的鸟窝就够自己乐的了,更何况是春天时那鲜嫩的芦笋呢。

再后来,读懂了《诗经•蒹葭》篇,于是独自一人的时候,经常会那么吟诵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久而久之,一种盎然的美、一样曼妙的情思便悠然而萌了,穗絮飘曳,景色迷朦,心里则浮起一缕缕情思,柔美而又凄楚,令人无法抗拒。

⑥是啊!

芦苇真的是一种让人着迷的植物,据十七世纪法国最卓越的数理科学家布莱兹•帕斯卡尔的说法: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间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大自然数十万种植物,为什么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偏偏要把人比喻成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呢,为什么不是其它的一种植物,而偏偏是大自然中极为平凡普通的芦苇,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也许以我之拙见,是难以真正悟透其中的涵义的,但是如果能从这句话中悟出一些独特的人生见解,我想这样的思想之旅应该是值得称道的。

⑦是的,芦苇的确是一样令人费解并敬佩的植物。

它们自尊、自爱、正直不阿、一尘不染、锲而不舍,它们给人展示的是众志成城、坚忍不拔、所向披靡。

面对着这大自然中伟大的生命斗士,我不得不陷入了持久的感动……

(有删减)

19.在文章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芦花是秋天的精灵”?

20.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的句子。

21.文章第⑤段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2.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引述了布莱兹•帕斯卡尔的说法: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间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6分)

七、作文(60分)

23.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

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

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10月份阶段检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A项,韬光养晦;

B项,全都正确;

C项,一筹莫展;

D项,愤懑mè

n,意气用事)

2.C(自暴自弃:

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符合语境。

A项,深笃:

形容感情深厚诚挚。

与诗人们眼光不搭配,应改为“深邃”。

B项,刚愎自用:

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

感情色彩不对。

D项,出世:

依据前后语境,应该改为“入世”,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

3.C

4.A(A按图索骥:

按图:

按照图形;

索:

寻找;

骥:

好马。

按照画好的图形去寻找好马。

①比喻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

②比喻按教条办事;

不知变通。

B“石破天惊”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

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

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C鸣锣开道:

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

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

D敬谢不敏:

谢:

推辞;

不敏:

不聪明,没有才能。

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

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多为自谦之用。

5.A(B.语序不当,把“首个国内”改为“国内首个”。

C、语序不当,“不但”放在“这种精神”后D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等问题”。

6.D(A.“都提出了明君的首要条件有开明思想”有误。

B“据此提出了最早的法治思想”不准确。

原文说“其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法治思想”。

C.“证明宋代政治是非常开明的”有误,原文说宋代有“宋代的政治设计也有一定的开明性”)

7.B(“历来被用作为变法的依据”有误,原文说“常常被用来作为变法的依据”)

8.C(A.中强加因果关系。

B.“唐太宗与唐玄宗分别任命开明的姚崇、宋璟为相”有误。

姚崇、宋璟都是唐玄宗时相。

D.“革新的力量与因循守旧的势力是并列存在的,有时健康发展,有时受到阻碍”不当,原文无依据)

9.D(D.居:

停留,存在。

10.D。

11.C。

12.C(“希望太祖、太宗、真宗洞察历史”有误。

本文是石介给宋仁宗赵祯所上的《论根本策》的奏议。

作者是说,当朝太祖、太宗、真宗皇帝陛下注重休养民众可谓尽心,爱惜民力可谓周到。

是为当朝陈说解决办法而举的事例)

13.(10分)

(1)(3分)善于治理天下的,不看天下是治理得好(太平)还是治理得好不好(混乱),而是看人民如何。

(“为”“治乱”“视”各1分)

(2)(3分)民众叛离,即便是一个普通民众犹能亡国,何况四夷呢!

(“叛”“虽”“亡”各1分)

⑶(4分)伊尹、吕望不忍心桀、纣的民众陷于水深火热,在耕田垂钓生活中决心努力,辅佐商汤、周武王,流放夏桀、讨伐纣王,是义勇之人啊。

(“涂炭”“愤”“放”判断句式各1分)

14.(8分)

⑴(4分)前首诗重在描写西湖景色美如画图。

用比喻手法刻画了楼台雕梁画栋如锦绣交错,漫漫的长堤仿佛铺上了一条绿色的地毯。

(2分)

后一首着力刻画西湖游人繁盛。

郊外踏青的少男少女。

用比喻、借代手法写出了游客的络绎不绝,和春天特有的细草新泥相映成趣。

⑵(4分)这两首诗(以乐景写哀情)表现了作者对南宋王朝不思恢复中原(置国家与民族利益于不顾)的愤恨,(2分)表达了对南宋人民忘却灾难和痛苦的不满。

15.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学不可以已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5)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6)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6.(4分)芯片工作原理(结构成分构成),适用范围(对象),工作效果,科研数据支撑。

(意对即可)(该文段的主要意思是,防辐射芯片利用晶体和天然矿物,减少和抵抗辐射,适用于日常电子设备,能抵御电磁场威胁,且可平衡设备电磁能量与身体磁场。

17.(4分)③①⑤④②

18.(4分)

【答案】①“启示”改为“启迪”;

③改为“您亲切的话语激励我的行为”;

④删去“无微不至”或“悉心”;

⑦“光临寒舍”改为“登门拜访”。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得体、准确等,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①为搭配不当;

③与上下文不对称,句式不整齐;

④语意重复;

⑦语言不得体。

19、芦苇历经了风雨和酷暑,洪涝或干旱的考验,将丰收的秋天变成了芦苇的盛大节日;

(2分)具有不同于农作物的清爽怡人的的美妙感觉;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