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非关税理论与非关税壁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472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5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非关税理论与非关税壁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八章非关税理论与非关税壁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八章非关税理论与非关税壁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八章非关税理论与非关税壁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八章非关税理论与非关税壁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章非关税理论与非关税壁垒.docx

《第八章非关税理论与非关税壁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非关税理论与非关税壁垒.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章非关税理论与非关税壁垒.docx

第八章非关税理论与非关税壁垒

第八章非关税理论与非关税壁垒

战后,代表贸易自由主义趋向的多变贸易体制及其国际协定曾经成功地削减了关税,但

在关税取消或削减之后,各类非关税措施却取而代之。

目前,国际经济中,关税壁垒虽然得到大幅度减弱,但非关税壁垒正在越来越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手段。

非关税壁垒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

第一节非关税壁垒的分类及其特点

非关税壁垒non-tariffbarrier)是指除关税以外的对国际贸易商品或服务的其他所有限制性制度、机制和措施,它是由政府直接设置或由与政府有关的机构所实施。

在国际贸易体系中,贸易保护主义在部分领域的扭曲作用要远大于关税手段的作用,这一事实是无法回避的。

因为贸易限制措施与关税措施相比,能够针对外国企业的竞争而为本国企业提供更为直接、更加有效的保护。

一、非关税壁垒的分类

非关税壁垒主要包括:

进口配额、技术性壁垒、绿色壁垒(环境壁垒)、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政府采购、产品标准、以及复杂的外汇管制以及某些临时性或紧急情形下实施的具有强制性的特别措施等(如欧美等对于这个纺织品的特别保障措施机制,简称为“特保机制”)。

为便于对某种或一组非关说贸易壁垒的作用方式进行分析,可将其划分为:

1、依据壁垒实施主体不同,非关税壁垒可被划分为:

(1)政府对贸易活动的直接干预。

具体措施机制包括:

歧视性政府采购限制;政府补贴。

(2)海关关境程序。

具体内容包括:

商品归类;海关估价;担证制度等。

(3)进口许可证制度与进口检验检疫制度

(4)产品制度。

如:

产品标准;包装、标签与标志;产品测试;产品说明;卫生与安全规定。

(5)进口配额制度。

包括:

绝对配额;相对配额;自动配额(自动出口限制和有计划出口协定)

(6)金融管制。

包括:

外汇管制;浮动汇率(多种汇率);进口保证金;进口信贷限

制;返回利润限制等。

2、依据非关税壁垒的保护主义动机,非关税壁垒被划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旨在对于贸易流通及贸易额进行直接的、有形的影响。

例如,主动出口配额协定及其反倾销措施,前者侧重于对特定商品或服务给予数量限制,而后者则倾向于对商品或服务贸易的价格限制。

第二类方式包括各种规章制度、条例以及措施等,他们对国际贸易流通产生了各种形

式的间接性影响。

第三类主要指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虽然一般来说并非出于贸易政策动机,然而会由于溢出效应对商品或服务贸易的效率产生副作用。

3、除了上述分类外,我们仍可以从以下方面对非关税壁垒给出划分:

(1)从非关税壁垒制定的主体来看,可以划分为“内生性非关税壁垒”和“外生性非关税壁垒”。

前者指所有本国政府设立旨在影响与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非关税措施;后者指所有外国政府设立旨在影响与限制本国商品进口的非关税措施。

(2)从非关税壁垒的影响方式来看,可以划分为:

直接的非关税壁垒、间接的非关税壁垒和意外的非关税壁垒。

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是指进口国直接采取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自动”对其出口商品数量及金额加以限制的非关税措施。

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是指进口国并不直接采取数量限制,而是通过制定各种严格的规定或条例,从而间接性地达到影响或限制进口数量等,如进口保证金、安全标准、技术标准、卫生检验检疫等。

意外的非关税壁垒是指某些非关税措施并非出于贸易上的动机,然而由于溢出效应对商品或服务贸易产生了副作用。

上述三类非关税壁垒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3)按照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机制,非关税壁垒可以划分为另三类:

第一类是价格费用型非关税壁垒。

这类非关税壁垒通过各种措施直接或间接影响进出口商品的成本,从而最终影响到这些商品的最终价格,进而达到限制进口数量或促进本国产品出口的目的。

如反补贴调查、反倾销起诉、进口保证金、最低限价、海关估价、外汇管制等。

第二类是指数量限制型非关税壁垒。

这类非关税壁垒通过直接限制进口商品数量或进口总金额,从而达到直接进口限制的目的。

如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政府采购等。

第三类是指综合型非关税壁垒。

它主要是通过各种规定、标准、程序等达到限制进口数量的目的。

如技术壁垒、环境壁垒等。

二、非关税壁垒的特点与作用

1、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灵活性;针对性;隐蔽性;歧视性;复杂性;广泛性;强制性;替代性;技术性;政治性等。

2、非关税壁垒的作用分析(略)

三、非关税壁垒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一)非关税壁垒的应用

1、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决定了国际贸易制度与政策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

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

分工深化;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国际化、产品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等。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关税壁垒的作用削弱,而非关税壁垒得到极大的增强。

世界各国纷纷加强了非关税壁垒措施的运用以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和产业发展。

2、非关税壁垒成为各国进口商品限制的主导性措施,在进口商品中的覆盖率越来越大。

在主要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大约从80年代的10%左右上升到20世纪末的70%左右。

(见下表所示)

非关税壁垒在主要国家进口商品中的覆盖率变化(1980-2004)

国家

1980

1986

1990

1995

2000

2004

美国

11.4

17.3

34.7

42.1

56.8

71.4

日本

24.4

24.3

37.6

39.7

62.4

67.3

芬兰

7.9

8.0

12.7

21.6

45.8

54.3

瑞士

19.5

19.6

23.6

34.6

56.8

67.6

德国

11.8

15.4

34.5

43.1

56.7

69.2

英国

11.2

12.8

24.3

37.5

51.4

68.7

法国

15.7

18.6

27.4

38.9

54.3

67.2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世界经济的几个主要国家,非关税壁垒覆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在20年时间内基本上升了3倍。

表明非关税壁垒已经成为这些国家贸易保护的主要的和基本的措施与手段。

下表则列出了几种主要的国际贸易品2004年在世界主要市场上遭遇非关税壁垒的覆盖

率。

从中可见,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上,非关税壁垒覆盖广泛。

美国、欧美、日本市场上主要贸易品的非关税壁垒覆盖率(2004)

商品类型

美国市场

欧盟市场

日本市场

纺织品

74.5

55.5

64.7

钢铁

76.3

46.2

--

鞋类产品

71.1

76.9

51.3

金属制品

44.0

53.6

31.4

服装产品

76.4

65.7

57.3

日用化学品

87.8

99.7

84.6

农产品

91.9

85.8

73.2

(二)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

1、从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和类型上来看,传统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制度

等的作用显示一定的弱化趋势,而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性壁垒、环境壁垒(所谓绿色壁

垒)等的作用不断增强。

2、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机制日益多样化。

政府干预机制、机构机制、民间组织等在促进非关税壁垒运用方面各自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3、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方向正在由传统的数量限制向品质限制、技术限制转型。

第二节传统非关税壁垒及其效应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非关税壁垒得意到处泛滥,世界各国纷纷利用它来保护本国的生产与市场。

尽管传统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有所削弱,但它仍是非关税壁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非关税壁垒主要包括:

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政府采购、反倾销与反补贴等。

一、进口配额及其经济效应

(一)进口配额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

进口配额(importquota)又称之为进口限额,是指:

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进口商品的总量加以直接限制。

在规定的时期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的部分则严禁进口或限制性进口。

配额的分配方法主要是政府通过发放一定数量的进口许可证并严格规定“凭证进口”和“严禁无证进口”制度。

根据配额的分配方法,配额可以被划分为:

1、绝对配额(absolutequota)。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规定一个最高进口限额,达到了这个限额以后便不准进口。

绝对配额在实施过程中又分为:

(1)全球配额(globalquota)。

这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绝对配额,对于来自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

由于全球配额不限定进口国别和地区,配额公布后,进口商竞相争夺配额。

这样,临近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往往具有较好的条件。

(2)国别配额(countryquota)。

是指将总配额按照国家和地区的划分分别分配一定的额度,超过规定的限额不准进口。

为了区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在进口时需提供原产地证明。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国政府往往根据国家关系的不同而对配额的分配采取一定的差别。

国别配额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两种形式:

一是自主配额,是指由进口国单方面自主规定的配额,这种配额无需经过双方的协定。

二是协议配额,是指由进出口双方经过磋商达成协议以后的配额。

4、关税配额(tariffquota)。

关税配额是指对进口商品并不设置数量限制,而是规

定在一定时期内所规定的配额以内的商品给予关税的优惠待遇,对于超出的部分则免除关税优惠并加征高关税或罚款。

关税配额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分为:

(1)根据进口商品的来源,分为:

对商品来源不加限制的全球关税配额;对商品来源加以限制的国别关税配额。

(2)根据关税的征税情况不同分为:

优惠性关税配额;非优惠性关税配额。

(二)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分析

如下图所示。

图中,S、D分别是该小国的国内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配额之前的国际市场价格为Pw这时,国内生产为0Q1而国内需求为0Q2国内需求缺口Q1Q2需通过从外国进口满足。

假设该小国政府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决定对进口商品实行配额限制,假定配额数量为Qq,且Qq

后的总供给等于国内供给在国际市场价格Pw之上加上一个固定数量的配额,表现为图中供

给曲线向右平滑移动了Qq的距离而形成新的供给曲线S'。

包含配额的总供给曲线S'与国内需求曲线D相交于新的均衡点,决定了进口商品新的国内价格为PqPoPw)。

在这一价格

水平上,国内生产增加到0Q,需求减少到0Q,进口量QQ正好等于配额。

由此产生了一系

列的经济效应。

(见下图分析)

配额的小国经济效应

配额使消费者剩余的损失为图中(a+b+c+d)的面积,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部分,同时产生了阴影部分c的租金收益(这一租金收益的分配取决于政府对配额的分配形式),而

(b+d)部分则为配额导致的社会福利净损失。

显然,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如同关税的经济效应。

实际上,实施

数量为Qq的进口配额就相当于征收等额的进口关税。

进口配额的大国经济效应参照关税的大国经济效应加以分析(略)。

不过,在这里我们上需对进口配额与关税的经济效应的根本区别加以比较:

(1)二者实施的内在机制截然不同:

关税主要是通过扭曲国内价格进而抑制进口需求

来达到进口限制的;而进口配额则是直接通过控制进口数量达到限制进口。

国家经济学将关

税机制称之为“价格扭曲机制”,而将进口配额机制称之为“取代价格机制”。

可见,尽管关

税与进口配额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相似,但实施机制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