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11市中考语文 按考点分项解析版汇编 古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4410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11市中考语文 按考点分项解析版汇编 古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11市中考语文 按考点分项解析版汇编 古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11市中考语文 按考点分项解析版汇编 古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11市中考语文 按考点分项解析版汇编 古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11市中考语文 按考点分项解析版汇编 古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11市中考语文 按考点分项解析版汇编 古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

《四川省11市中考语文 按考点分项解析版汇编 古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11市中考语文 按考点分项解析版汇编 古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11市中考语文 按考点分项解析版汇编 古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

请结合所绘内容概括作答。

(2)同样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分析】翁卷的《山雨》,不仅描写了此山星白月朗,他山一霎雨过的奇异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惊异的感情.而这情又不是直接抒发的,而是寓于景中,在跳动的景物描写之中含蓄地抒写了出来.

(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此诗前两句描写了山林之景;

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这是写雨前之景;

后两句,以“平明”二字与上文的“夜”字相照应,以“忽见溪流急”与上文的“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相照应,而“溪流急”又与“他山落雨来”互为因果,前者为果,后者为因.这是写雨后之景.

(2)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

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

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

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本首诗,写夏天山中夜雨,写得含蓄.前两句写雨前之景:

山间的夜晚,星月皎洁,无云无雷,紧扣一个“晴”字;

后两句写雨后之景:

天亮时出门,忽然见到溪水流得分外地湍急,紧扣一个“急”字.写雨,不写雨中之景、雨本身,而由雨前之景一下子切换至雨后之景,这是典型的侧面描写.诗人借一霎雨过的奇异景象,抒发了作者惊异的感情,寓景于情之中.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前面叙事,后面抒情,中间夹杂着议论.

(1)诗前两句描写了山林之景;

(2)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景色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

杜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前面叙事,后面抒情,中间夹杂着议论.

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

杜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崇高理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翻译:

整个晚上,林子里都洒满了星月的辉光;

天上没有一丝云,也没听见有雷震响.天亮时出门,忽然见到溪水流得分外地湍急;

因此上,我知道别的山曾经下过大雨,水宛转流到这个地方

【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想象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

广安市

古诗鉴赏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考点】EO:

羁旅诗.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不能等同于翻译,要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

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2)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在通读全诗的前提下,结合具体诗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1)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

(2)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

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

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

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

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广元市

7.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回答。

【分析】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写作手法的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醉里挑灯看剑”是写现实的;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是写梦境.即:

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感情的领悟.作答本题,一定要反复诵读全词,找到关键语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是写梦境,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可怜白发生”一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虽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难酬的悲愤.

(1)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

(2)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难酬的悲愤.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乐山市

摊破浣溪沙①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太鲜明③。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这是一首咏桂花词。

②彦辅:

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

③太鲜明:

《晋书·

刘隗传》载刘纳语:

“王夷甫(王衍)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1)这首词是宋

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的上阕前两句都用了____修辞手法来写桂花的______和______。

(3分,每空1分)

(2)请分析词的下阕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

(3分)

【答案】

(1)比喻、颜色、叶子

(2)来形容词人分别用“梅花”和“丁香的“俗”、“粗”,来反衬(对比)桂花清雅不俗,表达词人对高尚品行的向往与追求。

泸州市

2.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早发

唐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分析鉴赏能力.诗题为“早发”,首联紧扣诗题,凸显“早发”:

早雾还未散去,长夜未尽,诗人已经登程.颔联中写诗人在路上“鸡未唱,马频嘶”,雄鸡尚未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颈联,树色掩映店铺在早行时更加微茫,这也在表现“早发”之“早”.诗歌尾联写自己已经独自走出了三十多里的路程了,城中望月还像玉石一样挂在天上.,写出早行的孤寂冷清之感.

(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总体把握能力.分析时要扣住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也就是要找出诗歌哪些地方体现了“早”字.首联的“早雾”,颔联的“鸡未唱,马频嘶”,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这些都写出诗人出发之早.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修辞手法和情感内涵的分析能力.“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作“珪”.说自己已经走出了三十里,天上的残月依旧高悬,极力说明行路之早,表达了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2)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绵阳市

10.阅读下边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思吴江歌

张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请结合全诗赏析“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

(4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10、(6分)

(1)该句通过对秋风、落叶的描写,交代了写作的时节,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4分,划线处各1分)

(2)表达了作者思乡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悲伤之情。

(2分,划线处各1分)

眉山市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②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③,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

①宴词:

宴会上所作。

②畎(quǎn):

田间小沟。

③催去棹(zhà

o):

催促船儿离开。

棹,长的船桨。

(1)这是一首写“离愁”的送别诗,诗中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悠悠”一个词则暗示了诗人一片 惜别 的深情。

(2)如何理解”桃溪浅处不胜舟”?

结合写法作简要赏析。

【考点】EI:

送别离别诗.

【分析】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虽然是在宴席上所写,描写了宴会的情景和周围美好的景色,但却以乐景写爱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1))此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

“长堤春水绿悠悠”的意思是:

长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悠.解答本题时要说到三点,一是突出出景物(春水)什么特点,二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什么情感,三是在语言朗读上有什么特点.句中写出春水绵延流淌的状态,体现的情感是依依惜别之情.“悠悠”是叠词,读起来富有音韵美.“悠悠”一词写出了春水绵延流淌的状态;

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运用叠词,具有音韵美.

(2)此题赏析诗句,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加以分析.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古诗中的表现手法都常见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此外还在引用典故、烘托和反衬等,了解这些根据诗句内容判断.

“桃溪浅处不胜舟”的意思是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诗人寄情于景(或融情于景),借桃溪水浅载不动离别之舟,实写离愁之深重,舟船难以承载,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

(1)惜别(依依不舍)

(2)桃花溪太浅,怕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此诗句运用了反衬手法,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重.(或化虚为实的手法,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赋予重量感,写出了愁之深重;

或夸张手法,将“离愁”夸大,担心溪水浅,载不动,进而写出离愁之深之多.

长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悠,和漳河一起慢慢流;

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

南充市

10.(2017南充)(5分)诗词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

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即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E.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1)BE

(2)新生事物必须从陈旧的事物中脱胎而出。

(或:

日月流转、岁月更替。

或:

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机。

资阳市

(四)(4分)阅读下面古诗,回答24—25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4.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2分)

(2分)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1分),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1分),(或:

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

)(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能力。

三四两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

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

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但两句仍有区别:

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2分)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

(1分)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

(1分)(意思对即可)

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四句中可以得出作者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

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

诗中“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两句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

“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

“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

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

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

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

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

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自贡市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6~17题。

浣溪沙(应是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6.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5分)

(1)词以美好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是尽头的劈头质问开篇,传达出无尽悲愁。

(2)“往事知多少”有对过去的回忆,更有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沉重感慨。

(3)“又东风”,描写又一年春天来到,表达了词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把对故国的思念寄托在明月中,抒情委婉含蓄。

(5)结句以一江浩荡的春水比喻无尽的愁绪,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

(1)B

(2)A(3)B(4)A(5)A

【解析】

(1)分析和鉴赏错误,因为“春花秋月”在词人眼里并不美好,“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

(2)分析和鉴赏正确。

(3)分析和鉴赏错误,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哪里有丝毫喜悦之情。

(4)分析和鉴赏正确。

(5)分析和鉴赏正确,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17.词的下阕“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4分)

【答案】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无限感慨和对故国的思念。

【解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

【译文】白话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