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二章第一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423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第二章第一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上第二章第一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上第二章第一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上第二章第一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上第二章第一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第二章第一节.docx

《八上第二章第一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第二章第一节.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第二章第一节.docx

八上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使学生分析得出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图上确定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分界线,了解三级阶梯的特点。

3、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与走向。

4、理解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种地形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分析地形、地势条件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影响,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

2、通过对祖国主要山脉名称、分布的教学,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分布及走向。

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讨论、归纳记忆等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朗读课前言,教师直接引入

(二)新课讲授:

一、山脉纵横交错

提问: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名山大川吗?

教师总结: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的延伸方向称为山脉的走向,许多山脉的走向和排列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我们通常按八个方位定向山脉的走向,可分为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展示中国地形图,以大兴安岭为例判断山脉走向。

指导学生读课本21页图,分组完成: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哪些?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哪些?

南北走向的山脉有哪些?

东西走向的山脉共有几列?

找出来并说明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主要山脉的空间位置。

教师总结:

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它们纵横交错,把我国地表分隔成大大小小的地形区,高原,盆地或平原。

播放中华五岳的风光录像,总结五岳的特点,并请学生回答22页问题。

教师总结:

地势西高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山脉是地形的“骨架”。

学生完成活动

阅读“中华五岳”

板书设计:

一、山脉纵横交错

1、我国主要山脉走向

2、山脉构成中国地形骨架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提问

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哪些?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哪几列?

新课讲授:

二、地形多种多样

教师讲述:

我国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架。

从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展示了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

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同时由于平原面积少,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1、四大高原

学生阅读,完成表格

名称

内容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方位

边界

特点

2、四大盆地

我国的第一、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哪几种地形?

学生读地形图,请学生想像盆地的形态

名称

塔里木盆地

准葛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外围山脉

天山、昆仑山

阿尔泰山、天山

祁连山、昆仑山

邛崃山、大巴山、巫山

特点

平坦,沙漠分布最大

平坦,沙漠广布

高原荒漠盆地,多盐湖,海拔最高

底部多丘陵,低山广布,西部有成都平原

完成26页阅读

3、三大平原

学生阅读完成:

三大平原分布和特点

学生完成27页活动

4、主要的丘陵及分布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学生活动

在图上熟悉各地形区的空间位置

教师小结

学生分组,完成p29页的活动

板书设计

二、地形复杂多样

1、四大高原

2、四大盆地

3、三大平原

4、主要丘陵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三、地势西高东低

教师展示空白中国图,多媒体显示中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和平原,学生跟着图像出现的节拍,依次说出地形单元名称(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教师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中国主要地形的分布位置,了解了它们的主要特色,那么,如果我们从地势高低的角度,又可以得出怎样的特征呢?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最好由学生得出)。

下面我们来具有分析中国的这一地势特征,以及它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资源分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示幻灯片:

在中国地形图上沿32°N绘一条线,引发学生想象:

如果我们沿这条线切开,你将看到怎样的情境呢?

——出现“沿32°N线中国地形剖面”。

然后将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与地形剖面图对比,由学生归纳出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

学生完成P.31“活动”

1.勾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并标注界线上的主要山脉名称及界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观察各级地势阶梯上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主要是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1000~2000米,主要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第三步,引导学生讨论(完成教材P.31“活动”2):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会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资源分布和人类活动产生哪些影响?

(中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促进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又在在阶梯交界处形成巨大落差,产生巨大的水能等)

板书设计

三、地势西高东低

1、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及交通的影响

2、三级阶梯及分界线

教学反思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气候复杂多样

教师提问: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我国气候为什么会复杂多样?

读课本28页图,完成活动1---3讨论我国冬夏季气温有何特点?

教师归纳总结:

1、冬季南北温差大(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

2、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太阳光照强度和时间)

3、我国的温度带

教师绘中国温度带版图,学生完成阅读并读图填空

温度带

作物熟制

主要作物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教师总结

各温度带积温不一样,农作物品种、生长期等都有差别。

4、降水量地区差异大

学生阅读思考:

东南沿海与西北内陆降水量有什么区别?

〔讲授〕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出示投影片〕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学生完成活动1、2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5、.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季)

6、四类干湿地区

学生阅读,对比四大区域的景观差异与植被差异

7、我国的气候类型

学生读图,教师指导完成:

完成p38页活动

教师总结:

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我国冬夏季气温有什么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大,主要是受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原因是南方太阳光照强;北方太阳光照的时间长

2、我国的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何特点?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

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新课讲授:

二、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活动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讲授〕什么是季风?

顾名思义,与什么有关?

(季节)联系生活实际冬、夏各刮什么风?

〔讲授〕冬天盛行的风叫冬季风,夏天盛行的风叫夏季风。

〔板图演示〕冬、夏季风的动态演示。

 

2.风向性质范围

冬季风-----偏北------干冷-----大部分

夏季风-----偏南---------暖湿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夏季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中国,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

〔板图演示〕夏季风被一系列山脉阻挡。

〔讲授〕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挡,只好望山兴叹,就此止步了。

所以夏季风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我国东部、东南部地区。

人们根据夏季风活动的范围,把它能到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无法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唐代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提问〕同学们能否尝试解释降水空间分布的成因?

〔学生回答〕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越往西北内陆,降水越少;非季风区降水最少。

〔讲授〕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特点又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我国东部降水集中于夏季?

与季风的活动有关系吗?

同学们讨论一下,最后看看是不是与板图演示的一致。

学生讨论。

下面我们将通过演示雨带的移动和雨季的形成来解释上述问题。

〔板书〕4.雨带移动与雨季

〔讲授〕(结合板图)整个冬季,我国大陆被寒冷的冬季风控制,一般到4月份,夏季风开始形成并逐渐强大,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

冬季风抵抗不了,向北退去,在此过程中,冷暖气流交锋,形成降水。

教师总结: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

〔复习巩固〕选作复习题

(1)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

(3条)

(2)我国气候对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三、多特殊天气

1、寒潮

寒潮造成范围广大的地区大幅度降温的强冷空气。

一般出现在每年秋末至初春之间,它来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

侵入我国以后数日之内就可以从北向南横扫全国.我国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的大部分、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区都受其影响,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通常北方的降温幅度大于南方、平原上的风力大于山区.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