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3832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育简史》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外教育简史》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外教育简史》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外教育简史》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外教育简史》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简史》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外教育简史》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简史》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教育简史》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7、韩愈提出教师的任务包括三方面:

(传道)、(授业)、(解惑)。

18、北宋的三次兴学分别是(“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崇宁兴学”)

19、《白鹿洞书院学规》中的治学顺序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0、唐朝私塾多用的启蒙教材是(“三、百、千”)即: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21、洋务学堂教学内容引进了(“西文”“西艺”),教育和教学组织形式则模仿西方近代(学校制度),中国近代新式学校与此萌芽。

22、洋务运动时期的洋务学堂大致可分为(方言学堂)、(武备学堂)、(实业学堂)。

23、(京师同文馆)既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标志着学习西方由观念转变为实践。

24、(“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1896年8月孙家鼐在创办京师大学堂时提出了学堂的宗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5、(京师大学堂)筹办之际发生了戊戌政变,维新教育的诸多举措均被废,惟其独存。

也是百日维新中一项重大教育举措。

26、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制定了一系列学制文件,合称(《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首个正式颁布而未实行的法定学制。

1904年,清政府重新拟定的一系列学制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颁布并实施的法定学制。

27、(1905年9月)光绪皇帝下诏,从次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宣告了产生于(607年)的,并实行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考试制度的终结。

28、蔡元培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29、1922年11月以大总统令公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即(“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因其采用美国中小学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

30、1930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撰成中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新教育大纲》)。

31、(陶行知)于1927年在南京创办“晓庄学校”,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

32、邓小平给北京景山的题词,教育改革就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3、外国古代教育发展中,包括(古代希腊)、(古代罗马)、(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四个时期的教育。

34、原始氏族社会解体后,古代希腊出现了许多规模不大的奴隶制国家,(亦称为“城邦”)。

在这些城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35、斯巴达形成了以(体育)和(军事训练)为特征的教育制度。

其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富有勇武精神和爱国精神、善于战斗并有持久斗志的(武士)。

36、斯巴达的儿童在7岁以前,由父母代替国家抚养,并在自己家里接受教育,具体由(母亲)负责。

37、斯巴达教育中的“五项竞技”是指(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角力)。

教育方法主要是(实践练习)。

38、斯巴达18—20岁的青年进入(军事训练团)(亦称“埃弗比”)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

39、雅典形成了以(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和谐发展为特征的教育制度。

其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文化修养、道德高尚、能言善辩的(公民)和(商人)即“身心既美且善”的人。

40、雅典教育中7岁后的儿童,除女孩继续在自己家里接受教育,所有男孩进入私人开办的(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

此间,儿童上学和放学均有“赎身奴隶”担任的(“教仆”)陪伴,成为“儿童的指导者”。

41、雅典教育中15岁左右完成(体操学校)学习后,大部分儿童的教育也就中止了。

只有少数准备将来担任国家重要职务的显贵家庭子弟进入由国家开办的(体育馆)继续学习。

42、古罗马王政时期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培养(农民)和(军人)。

43、古罗马共和时期的学校主要有(初等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

共和时期的教育主要是(私立教育),最高目的是培养演说家。

44、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史称(“中世纪”)。

45、西欧中世纪教育的教会学校分为(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堂区学校)三类。

46、西欧中世纪教育的教会学校的修道院学校中的“七艺”是指(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47、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中“骑士七技”是指(骑马)、(游泳)、(打猎)、(击剑)、(投枪)、(弈棋)、(吟诗)。

到21岁时,将通过典礼授予他们骑士称号。

48、西欧中世纪大学最初是由一些学生和教师按照(行会)形式自愿结合组成的“组合”,旨在某一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49、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以医学著称)、(波洛尼亚大学)(以法学著称)和法国的(巴黎大学)(以神学著称)。

按领导管理体制的不同,可以分成(“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两种类型。

中世纪大学分(文)、(医)、(法)、(神)四科,其中,(文科)是其他三种学科的准备阶段。

50、1130年,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在世界上首次授予学位。

51、从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两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史称(“文艺复兴时期”)。

52、在文艺复兴时期最突出的是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维多利诺。

1423年,维多利诺应孟都亚公爵的邀请去那里创办一所学校,故称(“孟都亚学校”)。

维多利诺自己称之为(“快乐之家”),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典范。

53、从教育历史来看,在宗教改革时期由(马丁·

路德)提出的由国家而不是由教会掌握教育权和由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这两条原则,对后来欧美国家教育发展影响很大。

54、古代希腊教育思想中的代表人物是古代希腊的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55、(道德问题)是苏格拉底的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

56、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即(哲学王)。

57、在外国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位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来划分教育分期的教育家。

58、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包括(讥讽)、(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

59、在经院主义教育思想中,(神学原则)成了教育的准则,(基督教教义)成了教育内容,(神学)成了一切学科的王冠。

60、(泛智论)和(教育适应自然)是夸美纽斯提出的泛智教育思想的两个基础。

61、自然教育思想是由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其最具代表性的教育著作是(《爱弥儿》)。

62、卢梭认为,教育可归于三个来源,即(“自然”)、(“人”)和(“事物”)。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自然人”)。

63、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观点的教育家。

64、在裴斯泰洛齐看来,智育的最简单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

65、19世纪初在英国出现了导生制,它是由(贝尔)和(兰喀斯特)两人分别在印度马德拉斯和英国伦敦提出的,故亦称“贝尔一兰喀斯特制”。

66、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亦称《福斯特法案》),标志着英国国民初等教育制度的形成。

67、法国在拿破仑中央集权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下,(“帝国大学”)作为一个教育行政领导机构全面负责整个帝国的公共教育。

68、在欧洲国家中,(德国)是最早颁布强迫义务教育法令的一个国家。

69、美国联邦政府无权直接干预地方教育,这种地方分权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史称(“学区制”)。

70、美国直接负责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的是(学区)。

71、19世纪中后期,为美国农业和机械培养了专业人才的高校是(“农工学院”)(亦称“赠地学院”),它表明了美国高等教育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的一种努力。

72、1871年7月,日本成立了(文部省)成为全国的教育行政机构,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事业。

在日本近代教育史上,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被看做是(“第一次教育改革”)。

73、为美国农业和机械工艺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并成为美国州立大学的另一种模式的是(“农工学院”)。

74、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教育家。

(“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简单和最基本的要素,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

75、(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

76、赫尔巴特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77、在欧洲新教育运动中,英国教育家(雷迪)创建了阿博茨霍尔姆学校,被称为“新教育之父”。

78、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始于(帕克)在马萨诸塞州的(昆西学校)实验。

一般认为,昆西学校实验开创了进步教育在美国发展的道路。

(帕克)被称为“进步教育之父”。

79、在美国,第二次改革运动是以1958年9月颁布的(《国防教肓法》)为起始的。

80、在20世纪欧美教育思想中,终身教育是被作为未来教育战略的一种教育思想,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法国。

其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朗格朗)。

81、在20世纪20~40年代探索和建立苏维埃教育学的过程中,最突出的是(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思想)。

82、苏联教育思想中的集体教育的原则是(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前景教育原则)、(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集体继承原则)。

二、名词:

1.学而优则仕:

学习并且成绩优异是为官的前提和途径,教育的目的是官员养成,不学或学而不优异者无资格入官。

这是以任人唯贤冲击了任唯亲的世袭制度,将激励和竞争机制引入教育,同时也提出了一种教育目标模式。

2.《学记》:

是《礼记》中的一篇,它吸取儒家内外诸多派别的思想,论述了教育的具体实施和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

本着德治精神,《学记》用格言化的语言说明了教育的社会政治作用,对教育制度提出一些具体设想,《学记》的精华在于对教学问题的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对教师问题也有独到见解。

《学记》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理论思维的专门化,其理论体系的完整、理解教育教学问题的深入细致,表现出相当高的理论水平和民族特色。

3.察举制度:

察举制度始于汉文帝,确立于汉武帝,是先经考察举荐、再经考试、据考试成绩优劣选人任官的制度,是对太学养士选才的补充。

察举制度的实行,保障了读书做官、以儒术取士的落实,成为科举制度的先导。

4.苏湖教法:

是宋代教育家胡瑗在苏州郡学和湖州州学任教近二十年期间所形成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庆历兴学”时被推行于太学改革中。

“苏湖教法”的核心是分斋教学,对以经学为内容、科举为主导的官学教育造成冲击,有助于改变传统教育不求实用的缺陷。

5.三舍法:

是宋代王安石在“熙宁兴学”中改革太学教学管理的主要措施,它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层次不同、依次递升的部分。

、“三舍法”意在突显学校作用,抵消科举的影响,并将学生平时表现与考试成绩共同作为考核和选拔依据,而层层淘汰制度又形成激励机制,是教学管理的一项创新,对后代官学教育有很大影响。

6.京师同文馆:

是最早开设也是最有成效的洋务学堂,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

于1862年6月正式开学,最初作为外语学校设立,最初的学生为八旗子弟,教师称为教习。

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学科课程和教学方法引入了中国的学校,它既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标志着学习西方由观念变为实践。

7、产婆术:

又叫苏格拉底方法,是苏格拉底通过讨论和回答的方法来揭露对方观点中的矛盾,并逐步引导学生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从不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

它包括讥讽、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

8、教育心理学化:

是把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在教育实践中以心理学为依据来促使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

9、要素教育:

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和易于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从而促使儿童各种天陚能力全面和谐地发展。

10、六学二馆:

唐承隋制,设立国子监,下设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是唐代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

六学之外,东宫设立弘文馆,门下省设有崇文馆,同为中央官学的性质,通称“二馆”。

这就是唐代中央官学的基本制度,即为“六学二馆”。

11、三纲五常:

中国封建社会儒家学者所主张的道德观念。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常道。

12、骑士教育:

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之一,11~14世纪骑士制度盛行一时,骑士地位逐步提高,以骑士训练和培养为宗旨的骑士教育应运而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13、“导生制”:

也称相互教学制。

是由英国牧师贝尔和兰开斯特创立的,在导生制学校里,大教室中放置一排长桌,每排约10个学生,由一个年长并学习好的当导生,由导生把从教师那里学到的教学内容教给其他学生。

导生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

14、泛智教育:

夸美纽斯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

他认为,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发展人的智力,给人以广泛的知识,就可以使个人和社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国家应为每个人设立适合他们发展的学校。

为实现这一思想,他先后到达英国、瑞典等多个国家宣传“泛智教育”,对各国教育的普及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5、八股取士:

明代创立的科举考试的形式,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以八股制义为定式,“代圣人立言”,并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结构体裁有一套固定格式,并有文字限制。

16、消极教育:

卢梭自然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

所谓“消极教育”就是指儿童发展早期阶段,避免不良环境和因素的影响,以保护儿童先天的善性和理智的自然发展,使儿童在无外来干扰的情况下,能够按照其本性健康的成长。

17、六艺:

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18、五伦:

具体来说,“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后世称为“五伦”,是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19、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

这是进步主义教育的一个思想核心,也是杜威教育理论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缺点就是对儿童实行强迫教育和教师实行“武断性”的主导作用。

他在《学校与社会》中批判了旧教育不尊重儿童的弊病,针锋相对的提出了“儿童中心”的主张,认为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不尊重儿童的错误做法,他则极力主张应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儿童身上。

20、卢梭的“自然教育观”:

卢梭针对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观念,卢梭强调教育适应的自然主要是指儿童的天性,他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强调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促进儿童的自由发展。

卢梭认为,人类的教育来源于三个方面:

自然、人和事物,只有当这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相互配合时,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自由教育、消极教育、活动教育、身心调和发展、行动多于口训等。

21、幼稚园“新大陆”:

我国幼儿教育机构在清末产生以后,多分布在大城市,为上层社会服务。

陶行知认为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使幼儿教育为劳动民众服务。

他向社会呼吁:

女工区域是需要幼稚园的,农村也是需要幼稚园的。

本着这种精神,他号召来一个幼稚园的下乡运动和进厂的运动,开垦“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

22、《三字经》:

三字经为宋末王应麟撰写。

全书共有356句,每句三个字,共1068字。

全书五个部分,句句成韵,通俗易懂,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背诵。

是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

23、《颜氏家训》:

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著的一部论述家庭教育的著作,共20篇,主要内容是用儒家思想训诫子孙。

这部书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提出了士大夫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24、监生历事制:

明代国子监生的实习制度。

始行于洪武五年(1372年)。

国子监生学习至一定年限后分拨至政府各部门实习吏事,亦称“拨吏”。

历练事务三个月,勤谨的送吏部附选,仍令历事,遇有缺官,挨次取用;

平常的再令历练;

才力不及的,送还国子监读书;

奸懒的发充下吏。

这是挂职实习的雏形。

25、“苏格拉底法”:

也称“助产术”,是苏格拉底创立的一种师生共同探讨和交流的对话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苏格拉底法包括三个步骤:

(1)讽刺,即连续的诘问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认识中的错误;

(2)归纳下定义,使学生掌握明确的定义;

(3)助产术,即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苏格拉底法可视为启发式教学法和发现法的萌芽。

26、《民主主义与教育》:

此书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著,写于1916年,系统论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体系,阐述教育与民主社会、(科学实验方法、进化论和工业改造)的关系,强调教育必须适应社会需要,提出了“教育无目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等基本观点。

该书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出版,在世界各国有广泛影响。

27、“苏湖教法”:

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洲二地办学,使用的一种新的教法。

这种教法改变当时重辞赋的学风,而重经义和时务。

他在校中设“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学习研究经学基本理论,治事斋则以学习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学知识为主,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

范仲淹当政兴学时,曾取其法,“著书令于太学”。

此谓“苏湖教法”。

28、《弟子职》:

《弟子职》是《管子》中的一篇,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则。

《弟子职》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做了全面、详细的规定。

《弟子职》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学生守则,为后世提供了一个高等学府管理的范例。

29、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原是战国时期齐国在其都城临淄稷门之下设立的养士之所,以招揽天下名士。

学宫创立于齐桓公田午当政时,直至秦灭齐而亡,存在150年。

期间,不断有众多游学之士慕名而来,各派师徒汇集于此,自由讲学,相互研讨,从而使这个养士之所又成为一所学术水平高、研究气氛浓的高等学府。

稷下学宫培养了人才,促进了学术思想的融合和发展。

30、文翁兴学:

汉武帝时,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乃从郡吏中选拔聪慧者10余人到长安太学求学。

数年后,这些人学成归来,文翁就在成都立学。

招郡县子弟入学,学成者都给与重用或推荐到朝廷做官。

文翁兴学改变了蜀地的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和教育风气,同时,文翁兴学的经验也为朝廷所借鉴,后汉武帝在全国推广郡国学,汉代地方官学因此发展起来。

三、简答

1、蔡元培就认北大校长后,采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

(1)改变校风,明确学校宗旨。

(2)整顿教师队伍。

(3)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4)提倡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

(5)改革教学体制。

2、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观念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1)教育的个性化

(2教育的平民化

(3教育的实用化

(4教育的科学化

3、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抗大)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1)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

(2)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3)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4、中国古代的书院有哪些主要的教育特色?

(1)书院从聚书藏书起逐渐演变为士人读书、讲学、求学的教育机构和著书、编书、校书、出书的学术研究机构。

(2)书院多由著名学者主持。

(3)书院重视学术交流。

(4)书院教学形式多样。

(5)书院师生感情深厚,关系融洽。

(6)书院在经费、办学方针、课程设置、学校管理等方面都有自治色彩。

5、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指的是什么?

(1)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2)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

(3)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6、中国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教育思想有哪些主要特点:

(1)批判传统

(2)包容广大(3)务实致用。

7、整个斯巴达教育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是实行严格的新生儿体格检査。

第二阶段是受国家严格监督的家庭教育。

第三阶段是公共教育。

8、整个雅典教育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是家庭教育。

第二阶段是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教育。

第三阶段是体操学校教育。

第四阶段是体育馆教育。

第五阶段是军事训练团教育。

9、马丁路德提出的哪些原则对后来欧美国家教育发展影晌很大:

(1)由国家而不是由教会掌握教育

(2)由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

10、明治政府采取教育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答:

一是到欧美国家学习考察。

二是派遣出国留学生。

三是从欧美国家聘请专家学者。

四是切实推动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

五是积极发展师范教育。

六是分步骤地发展各级教育。

11、新教育运动的基本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