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检测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3510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检测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检测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检测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检测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检测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检测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检测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检测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检测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A.木炭B.硫粉C.红磷D.铁丝

6.不能用于扑灭石油油井起火的方法是()

A.降低石油的着火点B.使火焰与空气隔绝

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D.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7.下列实验符合规范要求

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后停止加热

B.“净化浑浊的河水”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里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

8.下列方法不能用来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是(  )

A.通入紫色石蕊溶液B.通入澄清石灰水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9.下列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

B.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氧化汞能分解出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燃烧离不开氧气,它是一种重要的燃料B.生铁的熔点低于纯铁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石墨能导电,可用作电极

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铁丝分别浸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

B

用最好的方法把室温下的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

加食盐

C

除去二氧化锰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区分黄金和黄铜片

灼烧

A.AB.BC.CD.D

12.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化学氧源,广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其主要成分为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

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主要反应原理为2NaClO3==2NaCl+3O2↑。

一根氧烛大约可以供100个人呼吸1小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烛是一种纯净物B.氧烛产生氧气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C.运输氧烛时,应防止撞击D.NaClO3中Cl为-1价

13.已知浓硝酸是一种易挥发的强酸,见光时发生如下反应:

4HNO3

2H2O+4NO2↑+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是

A.N2OB.O2C.NOD.NO

14.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代号为DEPA的安全驱蚊剂,其化学式为C12H17NO,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17

C.由4种元素组成D.由31个原子构成

15.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B.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铜

C.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液体中一定存在三种金属单质

D.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一定不含AgNO3,不一定含有Al(NO3)3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40分)

16.结合右表(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铍(Be)属于“金属”或“非金属”中的________元素;

H2是由________构成的物质(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一个锂(Li)原子容易失去_______个电子,形成的离子用符号可以表示为_______;

Mg原子中的质子数为_______;

Al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________。

(3)从原子结构上看,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__数。

17.在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小组同学从附近河流中取了一定量的水做水样,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用下图简易净水器对水样进行初步净化。

其中使水样通过(填字母)_______层主要除去固体不溶性杂质,通过(填字母)_______层以除去一些可溶性杂质及臭味。

A.小卵石B.石英砂C.活性炭

(2)检验净化后的水是软水或硬水的方法是(填字母)_______。

A.用肥皂水B.加热煮沸C.蒸馏

(3)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

(4)水厂处理水时,有时会向水中加漂白粉,此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5)为了确定水的组成,课外小组进行了电解水的实验,请你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此时可以用_______检验生成的氧气。

(6)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

①在_______℃时,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将t2℃时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降温到t1℃,此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硝酸钾溶液中析出的晶体多。

②在t2℃时,能配成硝酸钾溶液的最大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8.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一种金属。

下列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细铁丝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2)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_____(填“a”、“b”或“c”)。

(3)C中刚开始无气泡产生,过一会又产生气泡,写出产生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增大,据此推断,试管内溶液质量与反应前相比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9.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仪器名称:

a_______。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发生装置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3)若要制取氢气,在B中装有锌粒,那么长颈漏斗中应加入_______(填写试剂名称),如果用E置收集该气体,气体从_______(填“b或“c”)进入。

(4)实验室如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难溶性气体,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其优点是_______。

(5)某同学从图中选用适当装置成功的制备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为了进一步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同学将气体通入D装置中,则该装置中所加入的试剂应为_______(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6)把甲、乙、丙三种气体的试管倒插在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下图所示的现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填字母代号)

A.丙气体一定是H2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C.不可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

20.“石头纸”是一种介于纸张和塑料之间

新型材料(主要成份为碳酸钙)。

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碎纸样品。

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烧杯⑤

加入样品的质量/g

10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40

60

80

100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

0.88

1.76

2.44

3.52

(1)1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气体__克。

(2)烧杯__填序号)中记录的实验数据有明显错误,理由是__。

(3)求所用盐酸溶质质量分数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解析】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如用于食品的防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故选项说法正确;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而不是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故选项说法错误;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能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的排放,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答案】D

【详解】A、把棉线织成布只是棉线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湿衣服晒干是水的蒸发,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石蜡加热熔化是石蜡的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钢铁腐蚀生成了铁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后是否生成新物质: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H2B.2H+C.H2OD.2H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

2H.

A、该符号表示2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

B、该符号表示2个氢离子,故选项错误.

C、该符号表示1个水分子,故选项错误.

D、该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离子符号、分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答案】B

【详解】A、过滤时,漏斗的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选项错误;

B、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项正确;

C、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且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选项错误;

D、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持瓶,选项错误,故选B。

5.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的是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无烟无焰,放出大量的热;

故选项错误;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伴有无色,刺激性气味;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故选项正确;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故选:

C。

【答案】A

【分析】

灭火的方法分为几种:

1、降低物质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2、隔绝空气(氧气),3、撤离可燃物

【详解】A、石油

着火点不能降低,因为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A符合题意;

B、使着火的油井与空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属于撤离可燃物,可以起到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属于降低物质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

7.下列实验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详解】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将导管移出水槽后停止加热,可以防止水的倒吸使试管炸裂,选项正确;

B、过滤时,应将悬浊液沿玻璃棒注入漏斗里,选项错误;

C、实验中,多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到指定容器内,选项错误;

D、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发生,选项错误,故选A。

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一氧化碳不能,不符合题意;

B.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不符合题意;

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和氧化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D.伸入带火星的木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不助燃,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符合题意。

故选D。

【详解】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选项正确;

B.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促进燃烧的进行,选项正确;

C.墙内开花墙外香,

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选项正确;

D.氧化汞能分解出氧气,是因为氧化汞分子中含有氧原子,选项错误,故选D。

【详解】A、氧气只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选项错误;

B、合金

熔点低于成分金属的熔点,即生铁的熔点低于纯铁,选项正确;

C、由溶液的概念可知,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选项正确;

D、石墨能导电,可用作电极,选项正确,故选A。

【详解】A、将铁丝分别浸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说明了活动性Fe>Ag,Fe>Cu;

无法比较银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选项错误;

B、把室温下的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增加溶质食盐的方法,选项正确;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选项正确;

D、黄铜片中的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金在加热时不与氧气反应,可以鉴别,选项正确,故选A。

【点睛】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时,采用“三取中”原则,即用活动性中间金属的单质与两边金属的盐溶液,或则用活动性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边金属的单质来验证。

【详解】A、氧烛的主要成分为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C、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所以运输氧烛时,应防止撞击,选项正确;

D、化合物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更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NaClO3中Cl为+5价,选项错误,故选C。

【详解】由4HNO3

2H2O+4NO2↑+X↑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4个,氮原子都是4个,反应前氧原子是12个,反应后是10个,其中尚缺的2个包含在X中,则X是O2,故选B。

【详解】A、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而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选项错误;

B、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12)(1×

17)=144:

选项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31个原子构成,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氧化物是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的组成元素只能由两种。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Al>

Cu>

Ag,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Cu的混合粉末后,铝先于硝酸银反应。

当铝完全反应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

【详解】A、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铝完全参加反应了,即滤渣中没有铝,所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没有气泡产生,选项错误;

B、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铝和铜都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银;

由分析可知,铝全部参加反应,铜有可能部分参加反应,选项正确;

C、由分析可知,滤液中含有硝酸铝与硝酸铜,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由于铁的金属活动性小于铝,所以铁只能与硝酸铜反应置换出铜,即液体中只存在铁、铜两种金属单质,选项错误;

D、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铝和铜都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则滤液里一定同时存在Cu(NO3)2和Al(NO3)3,上述现象并不能说明AgNO3全部参加反应,所以滤液里还有可能有AgNO3,选项错误,故选B。

【答案】

(1).金属

(2).分子(3).1(4).Li+(5).12(6).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氧气与铝接触,对内层的铝其保护作用(7).电子层

【详解】

(1)由该元素的名称带金字旁可知,铍属于金属元素,故填金属;

H2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填分子。

(2)由图可知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故填1;

锂离子的符号为Li+,故填Li+;

由图可知,Mg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2,故填12;

Al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氧气与铝接触,对内层的铝其保护作用,故填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氧气与铝接触,对内层的铝其保护作用。

(3)从表中各原子的结构来看,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故填电子层。

【点睛】元素名称中带金字旁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元素名称带气字头或石字旁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5)为了确定水的组成,课外小组进行了电解水的实验,请你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