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卷二附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30811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卷二附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卷二附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卷二附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卷二附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卷二附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卷二附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卷二附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卷二附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卷二附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由于经线是编织的枢纽、关键,“经”就引申指常行的义理、准则。

《吕氏春秋·

察传》: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

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高诱注:

“经,理也。

”《易·

上经》陆德明释文:

“经者,法也。

”同时,经线是固定不动的。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纵丝为经,衡丝为纬。

凡织,经静而纬动”,这样,“经”字也就有了“恒常”的意思。

《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

“著诚去伪,礼之经也。

”孔颖达疏:

“‘经’训‘常’也、‘法’也。

”于是,那些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书被称为“经”。

这些书之所以具有权威性,是因为其中所讲的道理可以成为人们平常行事或从事某种职业的准则且不可随意更易,而这也正是它们被称为“经”的原因。

《春秋繁露·

重政》:

“经、传,大本也。

”于是乎,诸子中的主要各家都有了经书。

例如:

儒家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道家有《道德经》;

法家李悝作《法经》六篇,《韩非子》书中《内储说》和《外储说》诸篇中有“经”和“说”两部分;

《汉书·

艺文志·

方技略》载有医书七部,称为“医经”;

战国时期甘德、石申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被后人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

可见,被奉为经典的著作,几乎各个门类、每种学派都有,正如谢觉哉《关于相猪》一文所说:

“相马有马经,相牛有牛经,相猪也有猪经。

”只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经”才被更多的用来指称儒家经典,如“五经”、“九经”、“十三经”。

(摘编自任继昉《“经”论》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的本义是指织布时织机上的竖线,后来人们才用它来尊称那些典范著作和宗教经典,两者没有太大联系。

B.根据段玉裁为《说文·

糸部》所做的注和徐灝的笺可知,经线比纬线更为重要,织布时要先设置经线而后才有纬线。

C.“经”有“经始、经营、经常”的意思,这些意思是人们根据织布时经线的作用,从“经”的本义中引申出来的。

D.与纬线不同,织布时经线是固定不动的;

因为这些设置在织机两端横杠上与横杠垂直排列的线是纵向的,所以被称为“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人之所以把书籍、文章称为“经”,是因为上古时期的书籍以竹简、木片为载体,这些竹简和木片需用经线加以编联。

B.《吕氏春秋》中“是非之经,不可不分”一句表明,此时的“经”可指常行的义理、准则,而恒常之意则是后来产生的。

C.那些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经书有可以成为人们平常行事或从事某种职业的准则且不可随意更易,这是它们被称为“经”的原因。

D.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各派几乎都有经书,这正如谢觉哉在《关于相猪》一文中所说“相马有马经,相牛有牛经,相猪也有猪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末年及战国时期虽然开始把书籍和文章称为“经”,但此时的“经”与后来指代典范著作和宗教经典的“经”,意思并不完全相同。

B.人们之所以用“经”来指称那些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书籍,与经线是编制的枢纽、关键且具有固定不变的特点有很大关系。

C.诸子中的主要各家都把本学派的著作奉为经典,这是因为《春秋繁露·

重政》中“经、传,大本也”的观点让他们认识到经的重要性。

D.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经”多指儒家经典,而在此前,各家经典都可称“经”,儒家经典并没有得到特别的重视。

二、古代诗文阅读(49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

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

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

明年秋,万寿节①,正春献八箴,曰:

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

帝不省。

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

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

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

“贵妃诞育元良②,奈何以天下俭之?

”奏上,报可。

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

“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矣;

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

”帝是之。

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

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

正春求去,不许。

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

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

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

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

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

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

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

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

[注]①万寿节:

皇帝诞辰日。

②元良:

太子的代称。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B.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C.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D.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戒、褒赞的韵文。

B.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乡试是古代科举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天举行,又叫“春闱”或“礼闱”。

D.驰传,指驾传车急行;

传车,古代驿站专用车。

文中因为翁正春曾做过皇祖讲官,皇帝“赐敕驰传”,礼遇有加。

[来源:

学科网ZXXK]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翁正春忠诚正直,敢于诤谏。

日食出现时他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万寿节上向皇上提出八点劝告,这些直言均未被采纳。

B.翁正春深明国体,建言得当。

他认为应该诏令福建抚臣阻止已归附倭人的琉球中山王来朝入贡,这个建议得到皇帝认同。

C.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

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D.翁正春为人正派,不媚权贵。

他因为抵触魏忠贤被朝廷降旨斥责,后又遭赵胤昌借机中伤弹劾,他就再次上疏乞请回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

“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之?

”(6分)

(2)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8.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的佳节而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从侧面来写“思家”,夜深时当诗人抱膝灯前,直接抒发了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

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

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E.第二首诗的最后一句,通过写渔人不畏全天打渔的辛苦,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写出了海边渔家人的淳朴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

9.两首诗都写到“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该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

(6分)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12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0、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他是如何表现这一特点?

1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2)未老莫还乡,。

(韦庄《菩萨蛮》)

(3),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4)五更鼓角声悲壮,。

(杜甫《阁夜》)

(5)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商隐《李凭箜篌引》)

(6)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①桑吉此时正站在望得见小学校操场和红旗的山丘上,对着水汽芬芳的空气,学着老师的口吻:

“桑吉!

②然后,他笑起来:

“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

③此时,桑吉越过了丘冈,往南边的山坡下去几步,山坡下朝阳处的小学校和乡镇上那些房屋就从他眼前消失了。

他开始顺着山坡向下奔跑。

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

春天里,草坡在脚底下已经变得松软了,有弹性了。

很像是地震后,他们转移到省城去借读时,那所学校里的塑胶跑道。

④脚下出现了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坎,桑吉轻松地跳下去了。

那道坎是牦牛们磨角时挑出来的。

⑤他跳过一丛丛只有光秃秃的坚硬枝干的雪层杜鹃,再过几天,它们就会绽放新芽,再有一个月,它们就会开出细密的紫色花朵。

⑥挨着杜鹃花丛是一小片残雪,他听见那片残雪的硬壳在脚下破碎了。

然后,天空在眼前旋转,那是他在雪上滑倒了。

他仰身倒下,听到身体内部的东西震荡的声音。

他笑了起来,学着同学们的声音,说:

“老师,桑吉逃学了。

⑦老师不相信。

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⑧老师说:

“他是不是病了?

⑨“老师,桑吉听说学校今年不放虫草假,就偷跑回家了。

⑩本来,草原上的学校,每年五月都是要放虫草假的。

挖虫草的季节,是草原上的人们每年收获最丰厚的季节。

按惯例,学校都要放两周的虫草假,让学生们回家去帮忙。

如今,退牧还草了,保护生态了,搬到定居点的牧民们没那么多地方放牧了。

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钱、向寺院作供养的钱、添置新衣裳和新家具的钱、供长大的孩子到远方上学的钱、看病的钱,都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了。

⑪桑吉的姐姐在省城上中学。

父亲和母亲都怨姐姐把太多的钱花在打扮上了。

而桑吉在城里的学校借读过,他知道,姐姐那些花费都是必需的。

她要穿裙子,还要穿裤子。

穿裙子和穿裤子还要搭配不同的鞋,皮的鞋、布的鞋、塑料的鞋。

⑫桑吉说:

“今年虫草假的时候,我要挣两千元。

一千元寄给姐姐,一千元给奶奶看医生!

⑬所以,他就打定主意逃学了。

⑭奔跑中,他重重地摔倒在一摊残雪上,仰身倒地时,胸腔中的器官都振荡了,脑子就像篮球架上的钢圈被敲击过后一样,嗡嗡作响。

⑮桑吉庆幸的是,他没有咬着自己的舌头。

⑯然后,他侧过身,让脸贴着冰凉的雪,这样能让痛楚和脑子里嗡嗡的蜂鸣声平复下来。

⑰这时,他看见了这一年的第一只虫草!

………

⑱桑吉一直匍匐在草地上,他的一双膝盖很快就被苏醒的冻土打湿了。

他的眼睛为了寻找这短而细小的虫草芽都流出了泪水。

一些把巢筑在枯草窠下的云雀被他惊飞起来,不高兴地在他头顶上忽上忽下,喳喳叫唤。

⑲和其他飞鸟比起来,云雀飞翔的姿态有些可笑。

直上直下,像是一块石子、一团泥巴,被抛起又落下,落下又抛起。

桑吉站起身,双臂向后,像翅膀一样张开。

他用这种姿势冲下了山坡。

他做盘旋的姿态,他做俯冲的姿态。

他这样子的意思是对着向他发出抗议声的云雀说,为什么不用这样漂亮的姿态飞翔?

⑳云雀不理会他,又落回到草窠中,蓬松着羽毛,吸收太阳的暖意。

在这些云雀看来,这个小野兽一样的孩子同样也是可笑的,他做着飞翔的姿态,却永远只能在地上吃力地奔跑,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像一只笨拙的旱獭。

(节选自阿来《三只虫草》,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

A.本文写桑吉逃学去挖虫草,写出了他的内心的矛盾,既为能帮助家人而感到欣慰,又觉得对不住老师,有些无奈和愧疚。

B.小说善于用朴素、平实的语言,描写桑吉逃学去挖虫草的内心活动,凸显桑吉细腻、善良、善解人意的心理特点。

C.文章插入放虫草假的一段与主题表现无关,是赘笔。

插入的内容显得突兀,使文章结构松散,有画蛇添足之嫌。

D.小说通过塑造身处经济拮据的家庭,但聪明懂事、勇于担当、坚韧顽强的桑吉形象,抒发藏区孩子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

E.小说中写在万物苏醒的春天,好学的桑吉却不得不逃学挖虫草以济家用,反映农村学生厌学的原因,也折射出贫困对教育的影响。

(2)小说第⑩段的叙述是否是赘笔?

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

(3)文章结尾⑲和⑳段的文字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四、语言文字运用(25分)

14.下列各旬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8日进入第二天。

中方首席气候谈判代表苏伟表示,发达国家目前承诺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援助资金,实在是杯水车薪。

B.景点涨价如果超过广大游客的承受能力,将很可能是一种慢性自杀,景点则成了游客望尘莫及的“城市精品店”。

C.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克服不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一抓到底,坚持不懈,才能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D.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1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B.钓鱼岛事态激化到当前地步,直接原因是由日本的短视造成的。

但这又与美国有意无意推波助澜不无关联。

实际上,美日对钓鱼岛的私相授受,使日本的错觉不断强化。

C.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D.金秋十月,常德市有关部门针对广大橘农柑橘销售难的现象采取了减免市场设施占用费、扩大柑橘宣传力度、组织客源、减少申报环节等帮助橘农们打开销路。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是在社会关系中生活的。

,。

,,

,更面临一个难题:

如何既不违背对道德的坚守,又不伤害与亲友的关系。

①诚然,一个立志遵从道德的人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挑战,遭遇不可预知的困境

②尤其是来自亲友的诉求和利诱

③德性操守是人“自立于世”的品行根基

④但与苦难相比,更容易冲破心灵防线的,是利益诱惑

⑤这样的处境之下,人要抵御众多诱惑的吸引力

⑥亲朋故友是人“生存于世”的情思所依

A.①②④③⑥⑤B.⑤①②④③⑥

C.③⑥①④②⑤D.⑥③⑤①②④

17.阅读下面材料,概括说明我国文学面临哪些问题,不超过40个字。

期盼已久的诺贝尔文学奖刚落到中国作家莫言手中,热心的读者就开始讨论“谁有能力冲击下一个诺奖”。

大家心中的人选是余华、苏童、贾平凹、陈忠实、阎连科等“50后”、“60后”甚至“40后”作家。

至于“70后”和“80后”作家,则醉心于能更快带来真金白银的畅销书写作,其作品艺术性、思想性几乎为零。

我们在为莫言获奖高兴的同时,不能不注意到这样的现实——作为主体受众的年轻人更多追捧的是偶像作家和网络写手。

据相关统计,在每年4000部以上的小说作品中,言情、玄幻、官场、职场等类型小说长期占据销量榜前列。

第九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阅读数量仅为4.3本书(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诺贝尔的祖国瑞典这个数字是67本)。

在这区区人均4.3本图书中,文学类所占比重能有多少?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当下,碎片化阅读成主流,①。

尽管超过半数的人表示,非常愿意“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当强大的社会生存压力迫使人们的精力向工作倾斜,②。

这未必全然归因于人们文学价值的忽视,主流媒体在阅读氛围和倡导文化价值的职能上也存在缺失。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和需求下,优质的文化节目也就适时而生。

新一档文化类节目《朗读者》首播满堂红。

董卿认为文化类的节目很难做,需要更精心的设计,他们希望把《朗读者》打造成一档“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

“高”是来自文学品质,③,用真挚的情感让文化更加平易近人。

19.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幸福”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

(4分)

幸福是携一轮明月徜徉于夜空下,让芜杂的心灵在澄澈的月光中纯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卷

(二)参考答案

1.A(说“经”的本义与其作为典范著作和宗教经典的意思“无联系”没有根据。

根据第三段可知,两者是有联系的。

2.B(“经”的恒常之意的产生时间不一定在其指代常行的义理、准则之后。

3.C(诸子中的主要各家认识到经的重要性并不是因为《春秋繁露·

重政》中“经、传,大本也”的观点。

4.A(原句为“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

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5.C(误为会试内容。

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

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

通常在八月举行,又叫“秋试”。

6.C(错在“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对应原文“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应为“皇帝虽然安慰挽留了他,他却从此不安心自己的职位”;

从后文中的“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也可知皇帝并没有“不想再让他担任官职”。

7.

(1)宦官却以此事烦杂费事而责难翁正春,翁正春非常愤怒地说:

“贵妃生育了太子,为什么让天下人俭慢(用轻慢的方式)对待她?

”(“难以烦费”,“难”1分,句式1分;

“诞育”,“生下,养育”,1分;

“奈何”句式,1分;

“俭之”“俭慢对待她”,1分。

(2)不久,言官告发韩敬在科举考场上的罪行。

翁正春治韩敬不恭谨的罪名,韩敬的党羽很恼恨。

(“顷之”,1分;

“发”,1分;

“坐”,治…罪,1分;

“不谨”,“不恭谨”,1分;

语意1分。

【参考译文】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

万历二十年(1592),考中进士第一名,授职为修撰,升任少詹事。

万历三十八年(1610)十一月出现日蚀,翁

正春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皇帝没有答复。

第二年秋天,万寿节,翁正春提出八点劝告:

即清净君王的心绪,遵循祖制,振奋国家纲纪,信赖臣僚,珍重贤才,节俭开支,体恤百姓,重视边防。

皇帝并不省悟。

王贵妃去世,许久不占卜葬地事宜,翁正春因此谏言。

皇帝命令宦官去选择墓地,选取到了好风水的墓地。

宦官却以此事烦杂费事而责难翁正春,翁正春非常愤怒地说:

“贵妃生育了太子,为什么让天下人俭慢对待她?

”启奏皇帝,答复可以。

琉球中山王派遣使者朝贡,翁正春称:

“中山王已归附倭寇,现在的使者多是倭人,贡物大都是倭国的器物,断绝与其往来比较好;

要不然,也可以下诏让福建的地方官约略留下一些土物,不要让他们到京都朝贡。

”皇帝对此表示赞同。

万历四十年(1612),进士邹之麟分管乡试,对举人童学贤徇私,被御史马孟祯等人告发。

翁正春提议废黜童学贤,贬斥邹之麟,却不

涉及主考官。

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于是

弹劾翁正春徇私。

翁正春请求辞官,皇帝不同意。

不久,言官告发韩敬在科举考场上的罪行。

亓诗教再次弹劾翁正春,翁正春上奏争辩,更加恳求辞官。

皇帝虽然安慰挽留了他,他却从此不安心自己的职位。

不久,改派到吏部,负责詹事府,以侍养的名义回乡。

天启元年(1621),出任礼部尚书,协助掌管詹事府的事务。

言论拂逆了魏忠贤,被皇帝下旨责备。

第二年,御史赵胤昌迎合魏忠贤而弹劾他,翁正春再度上奏请求辞官回乡。

皇帝因为翁正春曾担任皇祖的讲官,特意加封他为太子少保,赐与敕令乘驿车驰归,在这当时可算例外。

当时翁正春已经年过七十,母亲百岁,他率领子孙孝敬老母,乡里人都赞美他。

翁正春的风度峻肃,整天没有轻慢的话,疲倦了从

不东斜西靠,暑天不裸露身体,眼睛不四处张望,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

Z_xx_k.Com]

8.CE(C项不是侧面写思家,而是正面写思家,也不是直接抒情,而是用“对写法”含蓄抒情;

E项“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错,这是渔人晚归的诗意表达。

9.①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

②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则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

(每点3分,概括2分,分析1分)

10、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

①首联写“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极写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之高。

②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状态。

③尾联写诗人醉后的感受。

楼高风急,凉风四起,着笔仍然在写楼高。

1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雁别秋江去”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够生动活泼。

 

12略

13.

(1)CE(B项中“与主题表现无关,是赘笔”的表述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