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制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2480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货币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际货币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际货币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际货币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际货币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货币制度文档格式.docx

《国际货币制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货币制度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货币制度文档格式.docx

(一)自由流通遭到破坏,大量黄金集中到少数几个国家手中;

(二)自由兑换的条件不再具备(黄金被剥夺了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

(三)黄金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各国经济贸易增长的速度;

(四)黄金自由输出入的条件不复存在;

(五)各国越来越不愿意接受金本位的基本规则;

第三节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一)怀特计划

1、以基金制为基础;

2、基金货币与美元和黄金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基金货币挂钩;

3、调节国际收支;

4、取消外汇管制、双边结算和复汇率等歧视性措施;

(二)凯恩斯计划

1、建立“国际清算同盟”,会员国中央银行在“同盟”开立往来账户;

2、“同盟”发行一种名叫“班珂”的国际货币单位,其价值由“国际清算同盟”适时调整;

3、会员国无须向同盟缴纳黄金、本国货币或政府债券,各国在同盟的份额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3年进出口贸易平均额的75%来计算;

4、同盟总部设在伦敦和纽约,理事会会议在英、美两国轮流举行;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一)主要内容

1、规定以黄金和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储备资产,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

2、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主要职能有:

监督会员国货币的汇率,维护国际金融与外汇交易秩序;

定期就国际经济形势和会员国经济政策举行磋商,审批货币平价的变更,协调各国重大金融问题;

为国际收支逆差成员国提供贷款,以稳定外汇市场和扩大国际贸易。

3、建立国际收支调节机制(①向逆差会员国提供贷款;

②当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根本性不平衡时,可以改变汇率平价;

③建立“稀缺货币”条款;

);

4、建立多边支付体系,废除外汇管制;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1、重新建立了国际货币秩序;

2、缓解了各国国际收支困难,维持了各国经济稳定、高速发展的态势;

3、基金组织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和建立多边体系方面作出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及崩溃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

1、储备制度不稳定(特里芬难题):

美国长期顺差,人们愿意持有美元,但却得不到它;

当美国长期逆差时,虽然人们对美元的需求得以满足,但美元的信用却无法维持;

2、汇率机制缺乏弹性;

3、美元——黄金机制的缺陷;

4、缺乏协调机制(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缺乏协调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能力;

②各国经济政策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

③内外平衡难以协调;

5、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冲击

6、美国经济地位的衰落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第一次美元危机(1960):

美国对外短期债务首次超过了它的黄金储备额;

拯救:

1、《互惠信贷协议》(14):

双方在一定的时间和金额幅度内可以利用对方的货币来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一种协议;

2、借款总安排(10):

为了缓和美元危机,为之国际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可以从美国以外的9个国家借入资金以支持美元;

3、黄金总库(8):

建立黄金总库,调节黄金供求,稳定金价;

第二次美元危机(1968):

由于侵越战争,美国财政金融状况明显恶化,国内通货膨胀加剧;

黄金双价制、特别提款权的创造

第三次美元危机(1971):

美国国际收支不断恶化,美元大量外流,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美国对外短期债务与黄金储备的比例达到战后历史上的最高点;

1、“新经济政策”:

停止美元与黄金兑换、限制美国进口,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临时附加税,并压迫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国实行货币升值;

2、史密斯协议:

美元对黄金贬值%,一些国家的货币兑美元升值,扩大汇率的波动幅度,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

彻底崩溃(1973):

美国国际收支逆差持续发展,外汇市场上又一次掀起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马克、日元的浪潮,主要的西方货币纷纷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

第四节牙买加协议后的国际货币制度

一.牙买加协议后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

(二)黄金非货币化;

1、取消黄金官价

2、取消会员国之间、会员国与基金组织之间必须用黄金清偿债权债务的义务。

3、降低黄金的货币作用,黄金不再作为各国货币定值标准。

4、基金组织在四年内出售它持有的1/6黄金;

(三)扩大基金份额。

基金组织的份额由原来的292亿特别提款权增加到390亿特别提款权。

(四)特别提款权取代黄金和美元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

(五)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二.牙买加协议后国际货币制度的运行

(一)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二)汇率制度多样化

(三)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汇率机制和利率机制)

(四)多种政策协调机制

*三、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

(一)对现行的牙买加货币体系进行改造

1、发达国家的主张有如下几点:

确保资本输出的自由;

通过国际组织促使发展中国家遵守发达国家的规则和做法;

在发生金融危机时应尽可能地减少债权人的损失;

2、发展中国家则强调:

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开放应该是渐进的、有序的;

应该加强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

国际组织紧急援助的条件应该有更多的灵活性;

债权人在债务重组方面应承担更多责任;

(二)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1、成立新的更有约束力的国际金融协调机构

2、重新回到布雷顿森林体系

3、实行全面的浮动汇率制

第五节欧洲货币联盟

一.最适度通货区理论

研究具有什么特性的国家相互间可以结合成一个通货区

(一)传统的最适度通货区理论——单一指标法

1、要素流动分析(1961):

生产要素可以高度流动的国家间可以结合成一个通货区;

2、经济开放性分析(1963):

一些贸易关系密切的开放国家应该结合成一个共同货币区;

3、低程度的产品多样性分析(1969):

高程度产品多样性国家可以承受固定汇率的后果,适合加入通货区;

4、国际金融一体化分析(1969):

国际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国家适合加入通货区;

5、政策一体化程度分析(1970):

政策取向上保持一致的国家适合组成通货区;

6、通货膨胀相似性分析(1970-1971):

通货膨胀率趋于一致的国家可以组成通货区;

(二)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的新发展——综合分析法

1、经济一体化与固定汇率区的收益:

简化经济活动中的计算步骤,方便交易的顺利实现;

2、经济一体化与固定汇率区的成本:

经济稳定性损失,即放弃运用汇率工具和货币政策实现稳定国内产出和就业目标的一部分自主权而产生的不稳定性;

二、.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沿革

1、第一阶段(1950—1971年):

欧洲支付同盟(1950):

参与国之间由于贸易关系而发生的债权债务,可以在同盟内部进行多边清算,顺差国向支付同盟提供自动信贷,再由支付同盟提供给逆差国;

欧洲货币协定(1958):

促进成员国贸易和经济在战后的发展,恢复各国货币的自由兑换(不涉及各国汇率安排和储备资产的形式);

关税同盟(1968):

对内取消工业品关税,对外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

农产品自由流通(1969):

取消内部农产品关税,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农产品自由流通;

2、第二阶段(1972—1978年):

联合浮动

布雷顿森林瓦解之际,欧洲共同体国家为了减少世界货币金融不稳定对区内经济的不利影响,于1969年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建议。

1970年10月负责负责此项工作的委员会提出了《魏尔报告》,1971年2月9日经欧共体部长会议通过,虽然在美元危机、石油危机、经济危机的多冲冲击下,这一计划最重夭折,但是这种尝试为后来的一体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第一阶段建立起来的(以下三点)也成为了未来欧洲货币体系的基础。

《魏尔计划》:

该计划决定花10年(1971-1980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实现欧洲货币一体化:

1971-1973年,缩小成员国间汇率的波动幅度,协调各国的货币经济政策;

1974-1976年,集中成员国部分外汇,建立欧洲货币储备基金;

1977-1980年欧共体内部商品、资本、劳务流动不再受到限制,汇率完全稳定,向统一货币过渡,欧洲货币储备基金向中央银行发展。

联合浮动:

成员国货币之间保持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并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对外则实行集体浮动汇率;

欧洲货币合作基金:

支持各成员国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汇率的稳定,管理成员国中央银行之间的信贷,逐步集中成员国的外汇储备,逐步发展为成员国之间的清算中心;

欧洲货币计算单位:

欧洲货币单位的前身;

3、第三阶段(1979—1998年):

欧洲货币体系

1979年3月正式成立欧洲货币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欧洲货币单位、汇率稳定机制和欧洲货币合作基金。

建立的过程:

1978年4月,欧共体首脑会议在哥本哈根召开,会议上法国和德国提出了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创议,同年12月5日欧共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决定于1979年1月1日正式成立欧洲货币体系,但因德法两国当时在农产品贸易上的整饬,又沿赤道1979你那3月13日才正式成立。

最初参加的有法国、前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和丹麦8个国家,英国暂时没有加入,但是加入了欧洲货币基金,1981年希腊加入,1986年西班牙、葡萄牙加入,1990年英国加入。

4、第四阶段(1999年以后):

欧洲单一货币

(二)欧洲货币体系

1、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欧洲货币单位:

(ECU,“埃居”):

价值是欧共体成员国货币的加权值,每一种货币在欧洲货币单位中所占的比重,是根据各国在共同体内部贸易总额以及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加权平均计算的。

(作用:

计算各成员国的篮子中心汇率和相互之间的双边汇率,作为决定各成员国汇率偏离中心汇率的参考指标;

成员国官方之间的结算手段、信贷手段以及外汇市场的干预手段;

逐步成为各成员国货币当局的储备货币;

实行稳定汇率的机制:

各成员国确定本国货币同欧洲货币单位的固定比价,根据此汇率套算出与其他成员国货币之间的汇率;

表8-11990年10月8日欧洲货币体系

各成员国货币对欧洲货币单位中心汇率的最大偏离幅度

英国英镑

法国法郎

德国马克

意大利里拉

荷兰盾

丹麦法郎

最大偏离幅度

±

差异界限

资料来源:

《英格兰银行季报》,第11卷,1990年。

欧洲货币基金:

扩大了原欧洲货币合作基金的数额;

2、欧洲货币体系的作用:

欧洲货币单位的地位得到提高;

促进了共同体的发展;

为国际货币制度改革提供了经验;

三、欧洲货币联盟

(一)欧元的诞生

1、发展过程:

《单一欧洲法案》():

于1992年实现欧共体内部统一大市场,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

《德洛尔报告》():

保证货币完全和不可撤销的自由兑换,在银行和其他金融市场充分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实现不可改变的固定汇率平价,建立一个共同的货币管理当局,实现成员国间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充分协调一致,并最终实行统一的欧洲经济政策;

德洛尔计划分三个阶段实现经济与货币联盟:

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强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合作,消除阻碍共同体内部资本自由流动的一切障碍。

为此从1990年6月开始,撤消成员国的外汇管制,尽量避免汇率的重组,争取所有成员国以同等条件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

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继续充实欧洲货币基金,将货币决策权由各国逐步移向欧共体,建立欧洲货币机构,集中行使宏观经济政策,减少汇率的波动。

在第三阶段成员国汇率完全稳定,欧洲议会享有约束成员国财政和其它经济政策的权力,建立单一货币和欧洲中央银行,并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行使干预外汇市场和公开市场业务的权力。

《马斯特利赫特条约》():

分三个阶段实现货币的一体化;

第一阶段(1990年7月到1993年底)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使所有欧共体成员国都以同一条件加入欧洲货币汇率机制,扩大欧洲货币单位的应用范围。

第二阶段(从1994年开始)成员国要调整经济政策,使一些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欧共体规定的标准,缩小成员国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

建立未来欧洲中央银行的雏形——欧洲货币局,最早于1997年但不晚于1999年1月1日前发行欧洲单一货币——欧元。

第三阶段,从1999年初至2002年6月底,建立欧洲中央银行体系,成员国之间实行不可逆转的固定汇率制,引进欧元,各国货币退出流通。

《马约》规定成员国进入阶段三的条件:

政府预算趋同标准:

要求成员国具有稳健的政府财政,成员国的政府预算赤字不得超过当年GDP的3%;

国债余额不得超过当年GDP的60%;

物价稳定趋同标准:

要求成员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不得高于欧盟内物价最平稳的三个成员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再加上%后的水平;

债券收益率标准:

成员国的长期利率不能超过欧盟内三个价格最稳定的成员国的平均利率再加上2%的水平;

汇率趋同标准:

要求所有的成员国都要加入汇率机制,成员国要加入经济与货币联盟,其在申请加入前的两年之内不能有自主贬值货币的行为,而且汇率波动要限制在规定的幅度内。

各国中央银行的法则、法规必须与《马约》规定的欧洲中央银行的法则法规相兼容;

《马约》获得通过后,欧元诞生的进程表:

1993年1月1日,欧盟实现了包括资本项目在内的四大要素(商品、劳务、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1994年1月1日,欧盟在法兰克福成立了未来欧洲中央银行前身的欧洲货币局,从事欧洲中央银行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

1995年12月15日,欧盟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未来的欧洲单一货币名称为“欧元”(Euro);

1997年6月,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批准可单个文件(《稳定和增长公约》、《欧元的法律地位》、《新的货币汇率机制》),为欧元的按期启动完成了技术准备和法律保障;

1998年3月25日,欧盟货币局就欧盟各国完成《马约》趋同标准的情况发表报告,认为11个欧盟成员国已总体达到《马约》所规定趋同标准,从而成为首批流通欧元的国家,他们是:

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爱尔兰,其他成员国中,西兰经济未能全面达标而暂时落选,英国、丹麦和瑞典随意达标,但出于自身国内政治考虑,明确表示不打算成为首批进入欧盟货币联盟第三阶段的国家。

1999年1月1日,欧元以1:

1的比价取代欧洲货币单位,欧元各参加国货币与欧元之间确立永久性固定汇率,成员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也完全固定;

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采用单一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为了保证欧元与成员国货币固定汇率的顺利执行,对成员国货币发行进行一定的监控;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开始进入流通领域,各成员国的货币与欧元的兑换工作开始进行,欧元纸币和硬币逐渐取代各成员国的货币;

2002年7月1日开始,各成员国货币退出历史舞台,完成欧元完全取代原成员国货币的进程,欧元作为欧盟内唯一的法定货币流通;

2、欧元的启动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欧元产生对欧盟经济的影响:

有利于成员国之间贸易的扩大;

有利于抵御国际游资的冲击;

抗衡美元,稳定汇率;

增强欧洲意识,提高欧洲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的影响力;

欧元产生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欧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最重要的币种之一,并形成了崭新的汇率制度;

对美元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主导地位直接提出了挑战,成为与美元、日元抗衡的重要货币;

欧元区的出现及其发展,大大加剧了全球的货币集团化趋势;

标志着国际金融开始进入重大调整阶段,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创造了条件,为世界货币的发展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欧元产生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发生相对变化;

欧元产生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对传统的国家主权提出了挑战;

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调能力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