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初一上期末历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2203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8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初一上期末历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初一上期末历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初一上期末历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初一上期末历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市西城区初一上期末历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初一上期末历史Word下载.docx

《北京市西城区初一上期末历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初一上期末历史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西城区初一上期末历史Word下载.docx

C.八王之乱造成人口大量死亡

D.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10.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怨恨不满)。

”这主要与他实行的哪项改革措施有关

A.允许土地买卖B.确立县制

C.改革户籍制度D.奖励军功

11.主持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历史人物是

A.大禹B.李冰C.商鞅D.秦始皇

12.观察下侧《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

A.秦、齐、燕、楚

B.晋、齐、秦、燕

C.齐、燕、楚、秦

D.燕、齐、楚、秦

13.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A.淝水之战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D.长平之战

14.史书记载:

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

该材料说明了汉文帝

A.注重以农为本B.废除严刑峻法

C.提倡节俭治国D.减免徭役赋税

15.《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写道:

“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

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

其中的“核心价值”指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

16.下列物产中,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包括

①石榴②丝绸③香料④水稻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7.以下事件中,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D.班超长期经营西域

18.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

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分别应该填入

A.秦汉B.西汉东汉C.汉三国D.三国西晋

19.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

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

A.外戚宦官专权B.道教开始兴起

C.王莽夺权改制D.黄巾起义爆发

20.下图是我国发行的纪念蔡伦的邮票,是《中国古代科学家》这套邮票中的一张。

人们纪念蔡伦,是因为他

A.造出了千里船B.发明了造纸术

C.改进了造纸术D.创编了五禽戏

21.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

A.祖冲之B.华佗C.郦道元D.张仲景

22.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中,交战双方的统帅分别是

A.曹操和袁绍B.刘备和孙权C.曹操和刘备D.曹丕和袁术

23.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建都于此的是

①西汉②孙吴③西晋④东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4.下图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摹本局部),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

该作品是

A.《水经注》

B.《洛神赋图》

C.《兰亭集序》

D.《张猛龙碑》

25.《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其作者是

A.刘徽B.贾思勰C.顾恺之D.锺繇

二、综合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计50分)

26.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杰出人物推动和影响着历史的进程。

传说人物——炎帝和黄帝

材料一传说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创造发明,如:

炎帝种植五谷、制作陶器、发明纺织,黄帝建造宫室、挖掘水井、发明指南车等。

有史所载的炎黄祭拜,最早在战国时期秦灵公三年(公元前422年)。

此后,炎黄祭拜的传统得以延续,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1)材料一中的“传说”二字能否删去,说明你的理由。

 

(2)请结合炎黄的历史地位,谈一谈人们祭拜他们的原因。

群星闪耀——诸子百家

(3)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各陈其说。

请将各学派的派别、代表人物和主张进行连线。

派别代表人物主张

墨家老子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法家孔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墨子“仁者爱人”

儒家韩非子“兼爱”“非攻”

时势英雄——张骞

材料二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示意图

(4)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结合材料二,写一写张骞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后人学习(一点即可)。

【示例】张骞出使西域历时13年,坚持不懈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7.2017年9月17日至11月30日,“秦汉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盛大展出。

材料一展览解说词节选

公元前221年,“六王毕,四海一”,秦王嬴政以赫赫雄师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恢弘序幕。

秦朝立百官之职,通过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措施以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汉朝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秦朝创立的各项制度的同时,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对外交流等领域改革创新,取得巨大成就。

四个多世纪的经营与沉淀,使秦汉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开创与变革时期。

(1)依据材料一,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

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

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

”;

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

(5分)

①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开创与变革时期。

()

②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③秦朝采取多种措施,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④汉朝照搬秦朝创立的各项制度,没有变化。

⑤汉武帝实行了盐铁专卖政策。

材料二展览中的部分文物

(2)请你说明“秦汉文明”展选择将秦始皇兵马俑放在展览入口处的原因。

(3)秦铜诏铁权是秦统一度量衡的证物,请具体指出它是度、量、衡三者中的哪一个?

简述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意义。

(4)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

此玉衣的主人是河北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共用玉片2160块、金丝约700克,体现了西汉时期诸侯王强大的实力。

针对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28.历史学习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其中学会阅读至关重要。

阅读文本结构

(1)以上文字言简意赅地介绍了西周的分封制。

请将语句对应的序号分别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周王分封的“对象”是:

周王分封的“依据”是:

受封者的“权利”体现在:

受封者的“义务”是:

分封的“目的”在于:

(2)这段文字有助于我们理解下列哪个历史问题()

A.周天子与诸侯国的关系B.早期国家是如何诞生的C.周王如何加强皇权

解读历史信息

材料一材料二

(3)看材料应先看“出处”,材料一出自《史记》,它的作者是史学家;

再看内容,材料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结合所学可知,此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4)材料二是中国古代哪场战役的形势图?

写出这场战役的历史意义。

29.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魏晋南北朝时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

探究1:

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探究2: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西晋怀帝永嘉五年)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略微,比较)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

江南之为国盛矣……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安定)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2)结合材料和所学,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3:

孝文帝改革和民族交融的关系

(3)结合所学,列举三项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关于孝文帝改革和民族交融的关系,出现了以上两种不同的看法。

你的观点是什么?

请结合所学进行简要阐述。

历史试题答案

1.【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考古挖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根据发掘计划,对埋葬文物的地方、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调查、勘探和发现、挖掘文物的活动或工作。

是掌握历史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

原始人类都生活在远古时期,因此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考古挖掘。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2.【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中的信息“黄河流域”“种植粟”“半地穴式房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黄河流域,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粟,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内。

ACD项不符材料信息。

故选B。

3.【答案】C

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王朝,之后商朝取代的夏王朝,西周灭商,西周灭亡后进入了东周时期。

故选D。

5.【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A项的图片是司母戊鼎,故选A。

6.【答案】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山东称作齐鲁大地,河北称作燕赵大地,鲁国、燕国的产生是分封诸侯的结果。

故选C。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甲骨文涉及的“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可以看到,甲骨文涉及的内容广泛丰富。

8.【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是分析可知,①②③都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④草木皆兵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战争时产生的成语,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

故选A。

9.【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政治上,周王室衰落,大国争霸,士大夫开始掌握政权;

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确立,新的阶级关系产生;

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点睛:

春秋战国之交,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铁器农具的出现及牛耕技术使用。

需要掌握:

①铁制农具在春秋时出现;

②春秋晚期,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

③铁农具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

④由于铁农具的推广,各国的农业带动经济发展,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形势动荡不安、战乱频发、民不聊生。

10.【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规定奖励军功,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损害了这些宗室贵戚的利益。

关于商鞅变法的知识,需要重点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

商鞅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涉及的内容;

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知识。

1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选B。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

天府之国"

,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12.【答案】D

【解析】准确识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②临淄是齐国的范围之内,④咸阳是秦国的范围之内,另外燕是在北方,楚是在南方,据此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燕、齐、、楚、秦。

13.【答案】C

1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句话体现的是汉文帝提倡勤俭节约,为恢复社会生产,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

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15.【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所以这里的“核心价值”指的是儒家思想。

16.【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和水稻最早起源于中国,是从中国传入西域的物产。

石榴和香料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

1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时期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我国的管辖范围。

18.【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皇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

公元9年1月10日,王莽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东汉王朝始建于公元25年存在到公元220年。

19.【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外戚宦官专政,是东汉后期特殊政治事件,对当时的朝野震动颇大。

每个封建王朝后期,政治腐败,经济崩坏,皇帝昏庸无能,这就为外戚、宦官操纵朝政提供了绝好的条件,东汉末年的外戚宦官专政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典型说明。

20.【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A项造出了千里船的是祖冲之;

B项西汉时期就发明了造纸术;

D项华佗创编了五禽戏。

21.【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称为医圣;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祖冲之是数学家;

郦道元是地理学家。

22.【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进行的战争。

两军在官渡对峙,曹操以少数军队偷袭乌巢,将袁绍军粮焚毁,大败袁军。

官渡之战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通过此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2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的都城在长安;

西晋时期的都城在洛阳;

孙吴和东晋的都城都在健康,即今天的南京。

24.【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故选C。

2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6.【答案】

(1)不能。

理由:

传说不等同于史实,有些发明在炎黄生活的年代以前已经存在。

(2)人们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连线

(4)答案示例:

张骞主动应募承担使命,勇于担当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张骞面临匈奴威逼利诱仍然“持汉节不失”,不辱使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张骞历尽艰辛也要完成使命,不畏艰险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不等同于史实,有些发明在炎黄生活的年代以前已经存在,但是缺乏实证的考察,所以传说不能去掉。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炎帝和黄帝教会了人们种植粮食,建筑房屋,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人们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时期的各个学派和代表思想包括:

墨家的创始人士墨子,他的思想主张是兼爱和非攻;

法家学派的创始人是韩非子,他的思想主张是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的思想主张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思想主张是仁者爱人。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示例言之有理即可。

如:

张骞主动应募承担使命,勇于担当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张骞面临匈奴威逼利诱仍然“持汉节不失”,不辱使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张骞历尽艰辛也要完成使命,不畏艰险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等等。

27.【答案】

(1)①√②√③√④×

⑤○

(2)原因:

兵马俑是秦汉文明的象征;

兵马俑规模宏大,象征秦朝军事的强大;

兵马俑象征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兵马俑代表了秦朝制陶工艺的高超等。

(答出2点)

(3)秦铜诏铁权是度、量、衡三者中的衡。

意义:

解决了各地之间换算的困难,便利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任答1点)

(4)措施:

颁布“推恩令”结果:

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或解决了王国问题)。

(1)①根据材料内容“四个多世纪的经营与沉淀,使秦汉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开创与变革时期。

”可知,本题是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的,所以本题表述正确。

②根据材料内容“秦王嬴政以赫赫雄师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恢弘序幕。

”可知,本题是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的,所以本题表述正确。

③根据材料内容“秦朝立百官之职,通过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措施以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④根据材料内容“汉朝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秦朝创立的各项制度的同时,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对外交流等领域改革创新,取得巨大成就。

”可知,本题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⑤材料内容中没有涉及关于汉武帝实行了盐铁专卖政策的内容,所以本题是○。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兵秦始皇陵马俑是秦汉文明的象征,兵马俑象征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代表了秦朝制陶工艺的高超,所以“秦汉文明”展,选择将秦始皇兵马俑放在展览入口处。

言之有理即可。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诏版,是指刻有秦始皇或秦二世统一度量衡诏书的铜版,有的镶在铁权、铜权上;

有的四角有孔,用以钉在木头的量器上。

所以秦铜诏铁权是度、量、衡三者中的衡。

统一度量衡解决了各地之间换算的困难,便利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用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了推恩令,解决了王权问题;

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关于秦朝和汉朝时期的知识,需要重点掌握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知识。

28.【答案】

(1)周王分封的“对象”是:

④和⑥

(2)A

(3)司马迁;

陈胜、吴广起义背景:

秦朝实行暴政(或秦朝刑法严酷)。

(4)战役:

赤壁之战意义: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内容可知,周王分封的“对象”是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宗亲和功臣,所以选③;

周王分封的“依据”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所以选②;

受封者的“权利”体现在建立属于自己的诸侯国,在自己的封地内管理土地和人民,还可以自己再进行分封,所以选④和⑥;

受封者的“义务”是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纳贡,战时随天子出征,所以选⑤;

分封的“目的”在于巩固西周的统治和疆土,所以选①。

(2)材料中涉及的内容都是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体现了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故选A。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材料内容涉及的是秦末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由于秦朝严酷的刑罚导致的。

(4)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这次战役指的是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9.【答案】

(1)特征:

多个政权并立,朝代更迭频繁,由分裂走向统一。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社会秩序相对安定,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民众辛勤劳作等。

(答出3点)

(3)措施:

官员使用汉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答案示例:

观点:

孝文帝改革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

阐述: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长期杂居,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交融已经成为趋势。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力革除鲜卑旧俗,推行汉化措施,大大加快了民族交融的步伐。

(1)根据材料表格中的朝代可以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多个政权并立,朝代更迭特别频繁,最终由分裂走向了统一。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南方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民众辛勤劳作等等,这些都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包括: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从长远来看促进了民族的统一和融合,所以可以选择第二种观点来阐述,孝文帝改革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